SlideShare une entreprise Scribd logo
1  sur  4
Télécharger pour lire hors ligne
zycnzj.com/ www.zycnzj.com


            地理图表典例的文本来源
                   ---------高考试题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金玉梅

   一、获取试题提供的地理信息,理解试题要求以及考查意图
   无论以何种形式出现的试题,都提供了一定的地理信息。获取试题提供的地理信息,进
而理解试题的要求以及考查意图,是解答地理试题的第一步,相当于传统意义上的“审题”    。
   试题中提供的地理信息包括文字信息、图像信息、表格信息等。文字信息是提供地理信
息最基本的方式,不仅指出现的相对独立的文字资料,而且还包括图、表的引文或说明,以
及题干中必要的限定或提示。所以,文字信息不只是给出解题的基础材料,还包含了考查的
意图、内容和方法。图像信息指各种类型图像所提供的信息。图像包括地图、原理示意图、
统计图、联系图等类型。以地图为例,所提供的信息包括地物分布状况、符号及注记、经纬
网、比例尺、图例等。表格信息是指以表格形式呈现的数字资料信息及数字资料的属性、类
别、单位等信息。
   近些年来, 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招生考试综合试卷强调以能力立意,  注重学生对所学
知识的灵活应用,其中的地理信息呈现出以下的特点。
   (1)提供教材之外的信息。为了引导获取能力的学习,避免对教材死记硬背,地理试题
中提供的地理信息,  逐渐脱离了教材, 即呈现教材之外的信息。即使呈现教材中已有的信息,
也往往直接给出来而无需考生记忆。   如果信息中涉及到考生没有学到的概念和原理, 试题中
也会对概念或原理给出解释,  使提供的信息不会给解题产生障碍。 这些信息或基于实际问题、
热点问题,或是合理的假设、推理,都是以一定的能力考核为目的而提供的。
   (2)多以图表的形式提供信息。相对于文字表述来说, 以图表形式提供信息更具有直观、
形象的特点。地理试题多以图表形式提供信息,不仅便于阅读,而且能考查考生的读图用图
的能力。
   (3)信息的情景化。随着课改的深入,不仅教学和教材在注重创设情境,高考地理试
题中所提供的信息也在追求情境化,   以使考查内容融于一定的情境之中。 试题信息的情境化
既能体现考查内容的实际价值,以在一定程度反映考查目的;也增添了试题的趣味性,使考
生在紧张的解题之际可以舒缓情绪。
   (4)提供信息的不完整性。一方面为了尽可能减少考生的阅读量,另一方面为了达到考
查的目的,试题中提供的地理信息往往很简练,而且可能隐含了一些信息,使得信息本身不
完整。二般来说,无论是文字还是图表,对解题无用或无关的信息必须删去,因为任何多余
的信息都可能给考生解题带来障碍或干扰。
   (5)提供组合信息。有时候,为了特定的综合能力考查,地理试题还可能在同一题中以
文、图、表等不同形式给出组合信息。这类信息一般出现在非选择题中,或考查学科内知识
的综合,或考查学科间知识的综合。
   (6)逐步给出信息。随着探究式学习的开展,高考试题中也应考查学生探究的能力。与
平常的探究学习不同,  在有限的时间和试卷有限的测评功能下,  如何通过简练的信息让学生
去探究呢?而且, 如何避免考生因对某一探究环节不能作答而影响对其他环节的作答呢?从这
几年综合能力测试的实践来看,考查地理的探究能力,一般以简要的题干信息为基础,以一
条探究思路为引导,  通过分小题逐步给出信息, 引导学生用所学过的知识一步一步地探究问
题。
   了解试题中提供的地理信息的形式和特点,可以为准确审题带来帮助。在实际审题中,
更需要对试题提供的地理信息进行概括和综合,   以获取地理信息的空间、 属性、时间等特征。
空间特征如点、线、面;地点、区域、全球;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属性特



            zycnzj.com/http://www.zycnzj.com/
zycnzj.com/ www.zycnzj.com


征如地形地貌、岩石、天气气候、水文、植被、土壤、农业、工业、城市、人口等。时间特
征如某一时刻、某天、某月、某年或某一时间段等。此外还要注意地理信息的数量、质量等
特征。
  在准确获取地理信息的基础上,       审题的目的是要理解试题的要求以及考查意图。            试题的
要求如: 是定性描述还是定量分析,      是判断还是推理,    是演绎还是归纳,     是比较还是综合等。
进而明确考查什么概念和原理、什么能力和方法、什么主题和观念等意图。
  试题提供的地理信息往往是多方面的,         审题时一方面要能获取所有信息,         避免因忽略某
方面信息而影。向解题;另一方面要对每条信息有准确的把握,避免因理解偏差而误解了试
题的要求和考查意图,进而使解题出现较大的偏差。
    [ 例 1l 图 是 我 国 西 北 某 类 农 业 区 的 示 意 图 。 读 图 完 成 l 一 3 题 :




  l。该类农业区所在的地形属于
    A.冲积扇   B.河流沿岸平原    C.河边滩地   D.河流三角洲
 2.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相比,该类农业区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是
    A.热量充足   B.太阳辐射强 C.水资源丰富   ;D.土壤肥沃
 3.该类农业区国土整治面临的主要课题是
    A.水土流失的治理 B.酸性土壤的改良 C.荒漠化的防治    D.河流的综合整治
    [说明]
    该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我国不同地区农业生产的有利、  不利自然条件以及国土整治的主要
课题的把握,   兼有考查考生对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和治理措施的了解。  要求的方法是读图分
析和比较分析。试题总题干通过文字叙述和原理示意图相结合的方式,提供的信息主要有:
我国西北地区,山前呈扇形的农业区,从山地流人农业区并消失的季节性河流,农业区中沿
河分布的聚落。在分题干中逐步给出的信息有:农业区所在的地形,农业区的优势条件(与
长江中下游平原比较),国土整治的主要课题。
     题干所给的图像是在教材地图基础上进行抽象后的示意图,它突出了西北地区绿洲所
在的区位特点——位于山前洪冲积扇。    题干通过三方面的信息以显示农业区即是干旱地区的
绿洲,即我国西北、山前呈扇形的农业区、季节性河流。这三条信息如果忽略了任何一条,
或是对任何一条信息的获取出现偏差,都可能出现判断上的误差。因为图示范围相对较小,
如不满足上面三个条件,单从图示来看,即使半湿润区也可能出现符合此图的农业区。如果
把图示地区判断错了,   解答就会随着出现错误, 如国土整治的主要课题可能会是水土流失的
治理,而非荒漠化的防治。
     二、提炼地理信息的有效内容和价值,并对其进行分析与整合
     在充分获取试题所提供的地理信息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对这些地理信息进行提炼,
以明确哪些是重要的、关键的信息,哪些是次重要、无关紧要的信息。把提炼的重要地理信
息逐条分析,以把握它们的内在联系,从而建立由这些重要地理信息所构成的线索(地理信
息所反映的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地理规律或地理过程等),实现地理信息的整合。



                zycnzj.com/http://www.zycnzj.com/
zycnzj.com/ www.zycnzj.com


  在实际解题过程中,对试题提供的地理信息的提炼、分析与整合,往往是难以截然分开
的思维过程。提炼的结果便于分析与整合,同时,提炼是以一定的分析与整合为基础的,即
经过分析与整合才能提炼出地理信息的有效内容和价值。            通过对地理信息的提炼、分析与整
合,可以把握试题的指向和思路,以及考查的关键点。
  要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实现对试题地理信息的提炼、分析与整合,必须对所学地理知
识有扎实的掌握。
  首先,需要对所学的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和地理过程等有较为深刻的理解,
并能熟练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从而培养认识它们与地理信息之间关系的敏感性。  在遇到
试题所提供的没有学到过的资料所反映出的地理知识或信息时,            有了这种敏感性,可对信息
所指向的地理概念或地理原理等作出迅速反应。例如,地震的成因有多种,中学重点学习了
构造地震,并主要介绍了板块运动引发的地震,而且,大地震往往是由板块相互挤压、碰撞
引发的。所以,当遇到试题中有关地震的信息时,首先能迅速作出地震与板块运动之间联系
的反应,进而根据发生地震的地点,得出是哪两个板块之间的运动造成的。
  第二,需要掌握地理内容的知识结构。内化了的、清晰的地理知识结构,是对地理信息
进行提炼、分析与整合的前提。在试题提供的各种地理信息中,只有在地理知识结构的框架
下,才可能提炼出哪些是重要的、关键的信息,也才能分析地理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加以
整合。
  第三,  需要把握各部分地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地理知识一般可分为自然地理知识(地
球运动、天气与气候、水文、地质地貌、植被土壤等)、人文地理知识(农业、工业、交通、
人口、城市、文化、旅游等)和区域地理知识(中国地理、世界地理等)。这些地理知识之间有
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认识到这种内在联系,      可以由某方面地理知识而推知其他方面的地理知
识。例如,一定的气候条件决定于其在地球上所处的位置,并且会形成相应的水文、地貌、
植被、土壤,进而对农业生产和一些人文现象产生影响;气候条件及其与其他地理条件综合
作用和影响的特点,在地表分布于一定的区域范围。所以,把握地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有利于建立地理知识网络。
     [例 2] 图所示的平原地区在 20 世纪 60 年代频发沙尘暴。
 囚沙尘中含有较多的盐尘,该地区的沙尘暴被称为“白风暴”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R 真和 R 真两河的主要补给是
            影响流量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2)图示平原地区侵蚀作用的主要外力是
            (3)20 世纪 50 年代,在 L 湖沿岸地区大规模垦荒,这对土地产生
          哪些影响?     ,
            (4)在开垦的同时,大量引河水灌溉。不合理灌溉会导致地下水
          位上升。简要分析在该地区不合理灌溉对土壤的影响,并说明其发生
            (5)大量引 R,  、R:河水灌溉会对 L 湖产生什么影响?
   [说明]
   本题是按探究的思路设计的,探究的主题是一种沙尘暴——“白风暴”中盐尘的来源。
主题干对“白风暴”做了解释,并以地图的形式给出了发生“白风暴”的地区的地理特征(等
高线及山峰、河湖、经纬度)。
  从题干文字材料给出的信息来看,第一个重要的信息是“沙尘暴”            。根据天气、气候的
知识结构,沙尘暴是发生于于旱、半于旱地区的一种气象灾害。第二个重要信息是“盐尘”            。
这两个信息的综合,提出了一个问题,即沙尘暴中为什么会含有较多的盐尘?可是,地图中
并没有给出有关的天气、气候信息,所以需要通过分析,得出图示地区的气候特征与文字信
息的整合。



              zycnzj.com/http://www.zycnzj.com/
zycnzj.com/ www.zycnzj.com


      地图中的 200 米等高线勾绘出平原地区的范围。地图信息给出两种途径,以判断该地
区属于内流区:第一,根据经纬度可以判断出图示地区位于中亚,其东南部(包括图中超过
7 000 米的山峰)是帕米尔高原,从中亚的地理特征可知图示平原地区为内流区;第二,图中
河流发源于高原山地,注入湖泊,湖泊只有河流流人,没有河流流出,根据内流区及内流河
(湖)的知识,  可分析得出图中河(湖)为内流河(湖)。图中信息提炼出的结果——内流区及内流
河(湖)与文字信息中的“沙尘暴”得到整合题于还给出了一个信息,即发生“白风暴”的特
定时期(20 世纪 60 年代),提示“白风暴”是由非自然原因产生的,而这正是本题要探究的
主题。
      沙尘暴的发生涉及到天气气候、水文、地貌、土壤、人类活动等多方面的因素,因此
需要理解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也就是要掌握这些地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
系。本题通过分小题逐步给出信息,引导探究“白风暴”中盐尘的来源。(1.)、(2)两题要
求在图示信息基础上理解该地区的自然特征,其中(1)题抓住水文特征,(2)题突出主要的外
力(风)。(3)题给出了“大规模垦荒”的信息,整合气候、水文、地貌等特征,会得出“土地
荒漠化”的结论。(4)题进一步给出“大量引河水灌溉”的信息,并提示“不合理灌溉会导
致地下水位上升”    。此问的探究可得出“白风暴”中盐尘的一个主要来源——次生盐渍化土
壤中的盐尘。(5)题意在探究盐尘的第二来源,可通过内流湖的水文特征推理得出。(6)题要
求归纳盐尘的来源,以完成本题的探究。
     三、组织和应用相关学科的信息,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解读
     地理学科兼具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性质,   综合性是地理学科基本特点之一。自然地理
内容与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有着密切联系,人文地理内容与历史、政治等学科有着密切
联系。这种学科属性使地理信息也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对试题中地理信息的解读,需要用到
相关学科的信息。例如,对自然地理要素运动信息的解读,需要用到数学、物理等学科的知
识;对环境污染、喀斯特地貌的形成等信息的解读,需要用到化学知识;对植物及其与环境
关系、生态系统等信息的解读,需要用到生物知识;对有关人文现象的形成与发展等信息的
解读,需要用到历史知识;对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等信息的解读,需要用到政治
知识。
     要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解读,   不只是需要运用相关学科的知识,关键还要形成解读信息的
视角和方法。一般来说,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可提供解读地理信息的方法上的帮助,而
历史、政治等学科可提供解读地理信息的视角上的帮助。在把地理与历史、政治合在一起形
成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情况下,      下面重点解释与历史,政治等学科紧密关联的解读地理信息
的视角。   在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中,   对地理信息的解读不仅要注意从历史的角度和不同的时间
尺度去分析,   还要善于把空间的现象放到一定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分析。   例如,有关人口增长、
分布、迁移的信息,在关注空间特点的同时,一方面要分析某地区、某国家在不同的历史阶
段的特点差异,    另一方面要分析不同地区、  不同国家因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
特点。对于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的认识更需要以时间的视角分析。对于自然现象的分析也
需要以时间的视角看待问题,例如,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信息,从地质历史时期、人类社会
时期、近代、当前等不同时间尺度去分析,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金玉梅
                                          牡丹江市第一中学 地理组
                                              2006/12/21




            zycnzj.com/http://www.zycnzj.com/

Contenu connexe

Plus de sugeladi

地理人文课程
地理人文课程地理人文课程
地理人文课程sugeladi
 
地理人文课程(1)
地理人文课程(1)地理人文课程(1)
地理人文课程(1)sugeladi
 
地理课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地理课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地理课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地理课中存在的几个问题sugeladi
 
地理课程计划
地理课程计划地理课程计划
地理课程计划sugeladi
 
地理课程标准解读
地理课程标准解读地理课程标准解读
地理课程标准解读sugeladi
 
地理课程标准(4 3)
地理课程标准(4 3)地理课程标准(4 3)
地理课程标准(4 3)sugeladi
 
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师范)
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师范)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师范)
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师范)sugeladi
 
地理科学专业培养方案
地理科学专业培养方案地理科学专业培养方案
地理科学专业培养方案sugeladi
 
地理科学专业培养方案(070511)
地理科学专业培养方案(070511)地理科学专业培养方案(070511)
地理科学专业培养方案(070511)sugeladi
 
地理科学专业
地理科学专业地理科学专业
地理科学专业sugeladi
 
地理科学专业(本科)教学计划
地理科学专业(本科)教学计划地理科学专业(本科)教学计划
地理科学专业(本科)教学计划sugeladi
 
地理科学专业(S)人才培养方案
地理科学专业(S)人才培养方案地理科学专业(S)人才培养方案
地理科学专业(S)人才培养方案sugeladi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sugeladi
 
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sugeladi
 
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1)
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1)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1)
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1)sugeladi
 
地理科学学院
地理科学学院地理科学学院
地理科学学院sugeladi
 
地理科学的基本问题
地理科学的基本问题地理科学的基本问题
地理科学的基本问题sugeladi
 
地理考前复习
地理考前复习地理考前复习
地理考前复习sugeladi
 
地理教研组工作反思
地理教研组工作反思地理教研组工作反思
地理教研组工作反思sugeladi
 
地理教学中的素质教育要素
地理教学中的素质教育要素地理教学中的素质教育要素
地理教学中的素质教育要素sugeladi
 

Plus de sugeladi (20)

地理人文课程
地理人文课程地理人文课程
地理人文课程
 
地理人文课程(1)
地理人文课程(1)地理人文课程(1)
地理人文课程(1)
 
地理课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地理课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地理课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地理课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地理课程计划
地理课程计划地理课程计划
地理课程计划
 
地理课程标准解读
地理课程标准解读地理课程标准解读
地理课程标准解读
 
地理课程标准(4 3)
地理课程标准(4 3)地理课程标准(4 3)
地理课程标准(4 3)
 
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师范)
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师范)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师范)
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师范)
 
地理科学专业培养方案
地理科学专业培养方案地理科学专业培养方案
地理科学专业培养方案
 
地理科学专业培养方案(070511)
地理科学专业培养方案(070511)地理科学专业培养方案(070511)
地理科学专业培养方案(070511)
 
地理科学专业
地理科学专业地理科学专业
地理科学专业
 
地理科学专业(本科)教学计划
地理科学专业(本科)教学计划地理科学专业(本科)教学计划
地理科学专业(本科)教学计划
 
地理科学专业(S)人才培养方案
地理科学专业(S)人才培养方案地理科学专业(S)人才培养方案
地理科学专业(S)人才培养方案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1)
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1)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1)
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1)
 
地理科学学院
地理科学学院地理科学学院
地理科学学院
 
地理科学的基本问题
地理科学的基本问题地理科学的基本问题
地理科学的基本问题
 
地理考前复习
地理考前复习地理考前复习
地理考前复习
 
地理教研组工作反思
地理教研组工作反思地理教研组工作反思
地理教研组工作反思
 
地理教学中的素质教育要素
地理教学中的素质教育要素地理教学中的素质教育要素
地理教学中的素质教育要素
 

地理图表典例的文本来源

  • 1. zycnzj.com/ www.zycnzj.com 地理图表典例的文本来源 ---------高考试题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金玉梅 一、获取试题提供的地理信息,理解试题要求以及考查意图 无论以何种形式出现的试题,都提供了一定的地理信息。获取试题提供的地理信息,进 而理解试题的要求以及考查意图,是解答地理试题的第一步,相当于传统意义上的“审题” 。 试题中提供的地理信息包括文字信息、图像信息、表格信息等。文字信息是提供地理信 息最基本的方式,不仅指出现的相对独立的文字资料,而且还包括图、表的引文或说明,以 及题干中必要的限定或提示。所以,文字信息不只是给出解题的基础材料,还包含了考查的 意图、内容和方法。图像信息指各种类型图像所提供的信息。图像包括地图、原理示意图、 统计图、联系图等类型。以地图为例,所提供的信息包括地物分布状况、符号及注记、经纬 网、比例尺、图例等。表格信息是指以表格形式呈现的数字资料信息及数字资料的属性、类 别、单位等信息。 近些年来, 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招生考试综合试卷强调以能力立意, 注重学生对所学 知识的灵活应用,其中的地理信息呈现出以下的特点。 (1)提供教材之外的信息。为了引导获取能力的学习,避免对教材死记硬背,地理试题 中提供的地理信息, 逐渐脱离了教材, 即呈现教材之外的信息。即使呈现教材中已有的信息, 也往往直接给出来而无需考生记忆。 如果信息中涉及到考生没有学到的概念和原理, 试题中 也会对概念或原理给出解释, 使提供的信息不会给解题产生障碍。 这些信息或基于实际问题、 热点问题,或是合理的假设、推理,都是以一定的能力考核为目的而提供的。 (2)多以图表的形式提供信息。相对于文字表述来说, 以图表形式提供信息更具有直观、 形象的特点。地理试题多以图表形式提供信息,不仅便于阅读,而且能考查考生的读图用图 的能力。 (3)信息的情景化。随着课改的深入,不仅教学和教材在注重创设情境,高考地理试 题中所提供的信息也在追求情境化, 以使考查内容融于一定的情境之中。 试题信息的情境化 既能体现考查内容的实际价值,以在一定程度反映考查目的;也增添了试题的趣味性,使考 生在紧张的解题之际可以舒缓情绪。 (4)提供信息的不完整性。一方面为了尽可能减少考生的阅读量,另一方面为了达到考 查的目的,试题中提供的地理信息往往很简练,而且可能隐含了一些信息,使得信息本身不 完整。二般来说,无论是文字还是图表,对解题无用或无关的信息必须删去,因为任何多余 的信息都可能给考生解题带来障碍或干扰。 (5)提供组合信息。有时候,为了特定的综合能力考查,地理试题还可能在同一题中以 文、图、表等不同形式给出组合信息。这类信息一般出现在非选择题中,或考查学科内知识 的综合,或考查学科间知识的综合。 (6)逐步给出信息。随着探究式学习的开展,高考试题中也应考查学生探究的能力。与 平常的探究学习不同, 在有限的时间和试卷有限的测评功能下, 如何通过简练的信息让学生 去探究呢?而且, 如何避免考生因对某一探究环节不能作答而影响对其他环节的作答呢?从这 几年综合能力测试的实践来看,考查地理的探究能力,一般以简要的题干信息为基础,以一 条探究思路为引导, 通过分小题逐步给出信息, 引导学生用所学过的知识一步一步地探究问 题。 了解试题中提供的地理信息的形式和特点,可以为准确审题带来帮助。在实际审题中, 更需要对试题提供的地理信息进行概括和综合, 以获取地理信息的空间、 属性、时间等特征。 空间特征如点、线、面;地点、区域、全球;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属性特 zycnzj.com/http://www.zycnzj.com/
  • 2. zycnzj.com/ www.zycnzj.com 征如地形地貌、岩石、天气气候、水文、植被、土壤、农业、工业、城市、人口等。时间特 征如某一时刻、某天、某月、某年或某一时间段等。此外还要注意地理信息的数量、质量等 特征。 在准确获取地理信息的基础上, 审题的目的是要理解试题的要求以及考查意图。 试题的 要求如: 是定性描述还是定量分析, 是判断还是推理, 是演绎还是归纳, 是比较还是综合等。 进而明确考查什么概念和原理、什么能力和方法、什么主题和观念等意图。 试题提供的地理信息往往是多方面的, 审题时一方面要能获取所有信息, 避免因忽略某 方面信息而影。向解题;另一方面要对每条信息有准确的把握,避免因理解偏差而误解了试 题的要求和考查意图,进而使解题出现较大的偏差。 [ 例 1l 图 是 我 国 西 北 某 类 农 业 区 的 示 意 图 。 读 图 完 成 l 一 3 题 : l。该类农业区所在的地形属于 A.冲积扇 B.河流沿岸平原 C.河边滩地 D.河流三角洲 2.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相比,该类农业区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是 A.热量充足 B.太阳辐射强 C.水资源丰富 ;D.土壤肥沃 3.该类农业区国土整治面临的主要课题是 A.水土流失的治理 B.酸性土壤的改良 C.荒漠化的防治 D.河流的综合整治 [说明] 该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我国不同地区农业生产的有利、 不利自然条件以及国土整治的主要 课题的把握, 兼有考查考生对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和治理措施的了解。 要求的方法是读图分 析和比较分析。试题总题干通过文字叙述和原理示意图相结合的方式,提供的信息主要有: 我国西北地区,山前呈扇形的农业区,从山地流人农业区并消失的季节性河流,农业区中沿 河分布的聚落。在分题干中逐步给出的信息有:农业区所在的地形,农业区的优势条件(与 长江中下游平原比较),国土整治的主要课题。 题干所给的图像是在教材地图基础上进行抽象后的示意图,它突出了西北地区绿洲所 在的区位特点——位于山前洪冲积扇。 题干通过三方面的信息以显示农业区即是干旱地区的 绿洲,即我国西北、山前呈扇形的农业区、季节性河流。这三条信息如果忽略了任何一条, 或是对任何一条信息的获取出现偏差,都可能出现判断上的误差。因为图示范围相对较小, 如不满足上面三个条件,单从图示来看,即使半湿润区也可能出现符合此图的农业区。如果 把图示地区判断错了, 解答就会随着出现错误, 如国土整治的主要课题可能会是水土流失的 治理,而非荒漠化的防治。 二、提炼地理信息的有效内容和价值,并对其进行分析与整合 在充分获取试题所提供的地理信息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对这些地理信息进行提炼, 以明确哪些是重要的、关键的信息,哪些是次重要、无关紧要的信息。把提炼的重要地理信 息逐条分析,以把握它们的内在联系,从而建立由这些重要地理信息所构成的线索(地理信 息所反映的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地理规律或地理过程等),实现地理信息的整合。 zycnzj.com/http://www.zycnzj.com/
  • 3. zycnzj.com/ www.zycnzj.com 在实际解题过程中,对试题提供的地理信息的提炼、分析与整合,往往是难以截然分开 的思维过程。提炼的结果便于分析与整合,同时,提炼是以一定的分析与整合为基础的,即 经过分析与整合才能提炼出地理信息的有效内容和价值。 通过对地理信息的提炼、分析与整 合,可以把握试题的指向和思路,以及考查的关键点。 要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实现对试题地理信息的提炼、分析与整合,必须对所学地理知 识有扎实的掌握。 首先,需要对所学的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和地理过程等有较为深刻的理解, 并能熟练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从而培养认识它们与地理信息之间关系的敏感性。 在遇到 试题所提供的没有学到过的资料所反映出的地理知识或信息时, 有了这种敏感性,可对信息 所指向的地理概念或地理原理等作出迅速反应。例如,地震的成因有多种,中学重点学习了 构造地震,并主要介绍了板块运动引发的地震,而且,大地震往往是由板块相互挤压、碰撞 引发的。所以,当遇到试题中有关地震的信息时,首先能迅速作出地震与板块运动之间联系 的反应,进而根据发生地震的地点,得出是哪两个板块之间的运动造成的。 第二,需要掌握地理内容的知识结构。内化了的、清晰的地理知识结构,是对地理信息 进行提炼、分析与整合的前提。在试题提供的各种地理信息中,只有在地理知识结构的框架 下,才可能提炼出哪些是重要的、关键的信息,也才能分析地理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加以 整合。 第三, 需要把握各部分地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地理知识一般可分为自然地理知识(地 球运动、天气与气候、水文、地质地貌、植被土壤等)、人文地理知识(农业、工业、交通、 人口、城市、文化、旅游等)和区域地理知识(中国地理、世界地理等)。这些地理知识之间有 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认识到这种内在联系, 可以由某方面地理知识而推知其他方面的地理知 识。例如,一定的气候条件决定于其在地球上所处的位置,并且会形成相应的水文、地貌、 植被、土壤,进而对农业生产和一些人文现象产生影响;气候条件及其与其他地理条件综合 作用和影响的特点,在地表分布于一定的区域范围。所以,把握地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有利于建立地理知识网络。 [例 2] 图所示的平原地区在 20 世纪 60 年代频发沙尘暴。 囚沙尘中含有较多的盐尘,该地区的沙尘暴被称为“白风暴”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R 真和 R 真两河的主要补给是 影响流量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2)图示平原地区侵蚀作用的主要外力是 (3)20 世纪 50 年代,在 L 湖沿岸地区大规模垦荒,这对土地产生 哪些影响? , (4)在开垦的同时,大量引河水灌溉。不合理灌溉会导致地下水 位上升。简要分析在该地区不合理灌溉对土壤的影响,并说明其发生 (5)大量引 R, 、R:河水灌溉会对 L 湖产生什么影响? [说明] 本题是按探究的思路设计的,探究的主题是一种沙尘暴——“白风暴”中盐尘的来源。 主题干对“白风暴”做了解释,并以地图的形式给出了发生“白风暴”的地区的地理特征(等 高线及山峰、河湖、经纬度)。 从题干文字材料给出的信息来看,第一个重要的信息是“沙尘暴” 。根据天气、气候的 知识结构,沙尘暴是发生于于旱、半于旱地区的一种气象灾害。第二个重要信息是“盐尘” 。 这两个信息的综合,提出了一个问题,即沙尘暴中为什么会含有较多的盐尘?可是,地图中 并没有给出有关的天气、气候信息,所以需要通过分析,得出图示地区的气候特征与文字信 息的整合。 zycnzj.com/http://www.zycnzj.com/
  • 4. zycnzj.com/ www.zycnzj.com 地图中的 200 米等高线勾绘出平原地区的范围。地图信息给出两种途径,以判断该地 区属于内流区:第一,根据经纬度可以判断出图示地区位于中亚,其东南部(包括图中超过 7 000 米的山峰)是帕米尔高原,从中亚的地理特征可知图示平原地区为内流区;第二,图中 河流发源于高原山地,注入湖泊,湖泊只有河流流人,没有河流流出,根据内流区及内流河 (湖)的知识, 可分析得出图中河(湖)为内流河(湖)。图中信息提炼出的结果——内流区及内流 河(湖)与文字信息中的“沙尘暴”得到整合题于还给出了一个信息,即发生“白风暴”的特 定时期(20 世纪 60 年代),提示“白风暴”是由非自然原因产生的,而这正是本题要探究的 主题。 沙尘暴的发生涉及到天气气候、水文、地貌、土壤、人类活动等多方面的因素,因此 需要理解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也就是要掌握这些地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 系。本题通过分小题逐步给出信息,引导探究“白风暴”中盐尘的来源。(1.)、(2)两题要 求在图示信息基础上理解该地区的自然特征,其中(1)题抓住水文特征,(2)题突出主要的外 力(风)。(3)题给出了“大规模垦荒”的信息,整合气候、水文、地貌等特征,会得出“土地 荒漠化”的结论。(4)题进一步给出“大量引河水灌溉”的信息,并提示“不合理灌溉会导 致地下水位上升” 。此问的探究可得出“白风暴”中盐尘的一个主要来源——次生盐渍化土 壤中的盐尘。(5)题意在探究盐尘的第二来源,可通过内流湖的水文特征推理得出。(6)题要 求归纳盐尘的来源,以完成本题的探究。 三、组织和应用相关学科的信息,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解读 地理学科兼具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性质, 综合性是地理学科基本特点之一。自然地理 内容与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有着密切联系,人文地理内容与历史、政治等学科有着密切 联系。这种学科属性使地理信息也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对试题中地理信息的解读,需要用到 相关学科的信息。例如,对自然地理要素运动信息的解读,需要用到数学、物理等学科的知 识;对环境污染、喀斯特地貌的形成等信息的解读,需要用到化学知识;对植物及其与环境 关系、生态系统等信息的解读,需要用到生物知识;对有关人文现象的形成与发展等信息的 解读,需要用到历史知识;对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等信息的解读,需要用到政治 知识。 要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解读, 不只是需要运用相关学科的知识,关键还要形成解读信息的 视角和方法。一般来说,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可提供解读地理信息的方法上的帮助,而 历史、政治等学科可提供解读地理信息的视角上的帮助。在把地理与历史、政治合在一起形 成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情况下, 下面重点解释与历史,政治等学科紧密关联的解读地理信息 的视角。 在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中, 对地理信息的解读不仅要注意从历史的角度和不同的时间 尺度去分析, 还要善于把空间的现象放到一定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分析。 例如,有关人口增长、 分布、迁移的信息,在关注空间特点的同时,一方面要分析某地区、某国家在不同的历史阶 段的特点差异, 另一方面要分析不同地区、 不同国家因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 特点。对于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的认识更需要以时间的视角分析。对于自然现象的分析也 需要以时间的视角看待问题,例如,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信息,从地质历史时期、人类社会 时期、近代、当前等不同时间尺度去分析,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金玉梅 牡丹江市第一中学 地理组 2006/12/21 zycnzj.com/http://www.zycnz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