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une entreprise Scribd logo
1  sur  12
教育鑑賞與教育批評
艾斯納(E. W. Eisner)主張要了解真實的教育現象,
就必須了解學生真正的教室生活狀況,而豐富、複
雜和廣泛的學校和教室生活現象是無法完全用科學
量化的方法來測量,有些必須採用教育鑑賞與批評
(educational connoisseurship and criticism)的方法
加以說明(Eisner,1985,108)。
教育鑑賞與批評的基本假定
艾斯納(1985)的教育鑑賞與批評理論主要分為鑑賞和批評
兩部分。
• 基本前提
1.
教育實務極具複雜性和偶發性,很難加以預測和控制;
2.

教育改進的力量是來自教師對其本身所作所為的觀察和思考能力
的增加,而不完全是靠科學方法的使用(Eisner,1985,104)。
教育鑑賞與批評的基本假定
1.
2.

3.
4.
5.

要描述像教室一般的複雜社會情境特質,就必須觀察這些特
質之間所發生的交互作用。
觀察這些特質,不僅需要查看(looking),而且要按照某些
參考架構,來辨識其重要性。就此而言,觀察在本質上即是
一種認知的成就,而不 只是一種行為表現而已。
情境可用許多方式來描述。例如社會情境可藉定理、數字、
散文、詩歌、錄影帶、電影和照片等方式加以描述。
每種呈現方式在表達個人所觀察到的重要特質時,都有其效
用與限制。
無論任何方式的描述,其功能是在幫助某些人或團體使其更
加瞭解所描述的情境。因此,批判性敘述的功能,即在協助
人們覺察、瞭解和評價教育實際和結果的特徵與品質。
教育鑑賞與教育批評
• 教育鑑賞與批評是一種質的評鑑途逕
將受評對象(如教室生活)置於一個開放的社會系統來加以觀察,
在社會情境的脈絡之下,依照適切的參照架構來辨識重要的情境特
質,並應用各種表達方式加以描述,以協助大眾對所描述的教育現
象更能夠理解與評價。
教育鑑賞的意義、目的和方法
• 鑑賞是感知的藝術(appreciation art), 不是評鑑者的喜好

或偏好。
• 教育鑑賞的目的是要覺察、瞭解和經驗教育現象的特徵及
品質(Eisner,1985,104)。
• 如何進行鑑賞呢?鑑賞者要具備什麼條件呢?艾斯納教育
認為:鑑賞的方法然而除了鑑賞者的經驗和能力之外,鑑
賞有賴於預在圖像(anticipatory schemata)的區別運用,
透過這些圖像,可以總括整個教育現象,並使其明確而具
體可見。
教育批評的意義、目的和方法
• 教育批評的意義:批評是展露的藝術(the art of

disclosure),是在辨識受評對象的特徵和品質,用語文來
描述這些特徵和品質,以協助未經鑑賞過程者,能夠了解
鑑賞者所鑑賞的對象(Eisner,1985,105)。
• 從杜威【藝術及經驗的觀點】,「批評的目的是藝術作品
知覺的再教育」觀點,認為批評的目的就是「展露」
(disclo-sure),而其最終目的是藉由教育現象的描述和
解釋,以獲得某些教育實際和如何改進這些教育實際的結
論(Eisner, 1985,98 )。進行這些批評工作時,評鑑者主
要的方法就是譬喻和類推,聯想和暗示(Eisner,1985,9293)。
教育批評時要考慮三個主要層面
1.

描述(description):所謂描述就是描繪刻劃和描寫表現所注意到的普遍而完
全的教育現象。例如教室的問題型式和數量;教師或教室給予訪視者的印象和
想象;討論的時間多寡等等。

2.

解釋(interpretation):所謂解釋就是在社會背景之下,致力於了解各種不同
的活動形式的意義和重要性。例如,對於已了解書本內容的三年級學生,教師
給予的外在酬賞有何意義?當學生爭著要回答老師的問題時,那些筆直、搖晃
的手臂和渴望,對教師和學生有何意義?學校在課程方面對各科教學時間的分
配和排課位置,傳達什麼訊息給學生?想要回答這類的問題就需要經過解釋的
程序和具有設身處地的能力,而且要廣博精通地使用各種社會科學知識,以及
具備從學校經驗而來的實際知識,從而感知像閱讀書本、搖晃手臂和課程時間
分配等文化符號(cultural symbols)的意義。

3.

評鑑(evaluation):所謂評鑑就是在處理教育現象具有什麼重要性或價值性
等問題,換句話說,就是要針對教育現象的重要意義做某些價值判斷的意思。
因為教育批評必須根據一組教育規準來判斷教育現象的價值,所以在做價值判
斷時,除了要具備觀察到教育細緻品質的能力和能夠解釋這些細緻品質的意義
及說明其具有的功用外,也要擁有堅實的教育哲學、教育史和教育理論背景,
以了解所實施的教育活動和其他已實施過的變通方案所蘊含的價值。
教育批評的信度與效度
教育批評的信度
• 參照的適切性:根據批評者所敘述的教育現象來檢驗其描
述,當所描述的事物能被發現時,就具有參照的適切性
(Eisner, 1985, 114-115)。
1.

第一項標準是所展露的批評是否經過充分持久的觀察而提出的持
久性和普遍性的教育品質;

2.

第二項標準是利用照像、錄影或錄音和所做的批評相比較,以確
定批評的參照適切性(Eisner, 1985, 115)。
教育批評的信度與效度
教育批評的效度
• 結構的確證:尋求確認或支持結論的過程,藉以證明各種
事實或情境均能支持所做的結論。
• 為了避免教育批評在描述、解釋和評鑑的過程中出現不一
致的情形,有必要透過結構的確證來證明批評的效度。
教育鑑賞與批評的推論
• 第一,整體(universal)是由個體(particulars 所構成的,

所以從個別的批評展露中,可以知道在其他教育情境中那
些教育品質是值得去追求的;
• 第二,有效的教育鑑賞與批評可以提供線索以協助科學量

化的教育研究尋找教育現象。教育鑑賞和批評若能提出先
前未注意或低估的教育現象,則有助於改變傳統的研究焦
點(Eisner,1985,115)。
教育鑑賞與批評的特點與限制
1.

教育鑑賞與批評不是科學取向而是藝術取向:
科學量化的教育評鑑概念雖然有其重要貢獻,但藝術取向的教育批評與鑑賞,透過感知和展露的藝術,
可以擴展教育評鑑的概念與範圍,其最終的目的是在改進學生的教育生活品質。

2.

教育鑑賞是教育批評的必要條件:
教育鑑賞的目的是在提供批評的素材;鑑賞是私人的,批評是公開的;鑑賞需要感知,批評需要透過藝
術形式的展露以使教育品質清晰逼真而可見;有效的批評需要鑑賞的過程,但鑑賞則不需要批評的過程
(Eisner,1985,93)。

3.

鑑賞、描述、解釋和評鑑是教育鑑賞和批評的四個層面
除了鑑賞是描述、解釋和評鑑的先決條件外,描述、解釋和評鑑等三個層面並無邏輯順序之分。描述的
目的是在展現教育現象的重要品質,解釋的目的是在找出這些重要品質在教育情境中的意義與功能,評
鑑的目的是在判斷這些教育品質在教育上的價值與重要性。

4.

教育鑑賞與批評可以透過多種呈現方式來展現:
散文、詩歌、錄影帶、電影、照片和數字等均是描述教育情境的方式,評鑑者可運用多種方式來展現真
實的教育情境。

5.

透過參照的適切性和結構的確證來確保教育鑑賞與批評的品質:
教育鑑賞與批評要使用適切的語言、錄影帶、錄音帶和照片,使讀者能察覺教育批評的現象;教育鑑賞
與批評也要注重各種證據之間的連貫性和一致性,以去除讀者對鑑賞與批評的任何懷疑。
教育鑑賞與批評進行教育評鑑時的限制
1.

教育批評時,採用譬喻、暗示、隱喻和類推的語言,雖然生動、自
然,而不是平舖直述或枯燥乏味。但是太過藝術化的描述,可能使
讀者對事實的理解產生混淆(黃政傑,民76,174)。

2.

教育批評強調感情的帶入,是一感情充斥的描述,容易產生評鑑者
的偏見,也會引導讀者形成偏差的結論(黃政傑,民76,174)。

3.

教育鑑賞與批評的實施,為了了解和評價教育現象之持久、普遍和
重要的品質,需要投入相當的時間和具備良好的能力。

4.

教育鑑賞與批評將評鑑者當作是一種評鑑工具,不同的評鑑者具有
不同的感知、描述、解釋和評鑑能力,在不同的價值判斷標準下,
可能產生不同的結論。史克立芬(Scriven,1983,254)認為教育鑑賞
與批評的途徑受到相對意識型態(relativist ideology )的影響,認
為各種價值均是相對的,因此無法判斷何者為正確或不正確的結論。

Contenu connexe

Tendances (6)

Τμημηατικός Ιεραρχικός Προγραμματισμός με την EasyLogo
Τμημηατικός Ιεραρχικός Προγραμματισμός με την EasyLogoΤμημηατικός Ιεραρχικός Προγραμματισμός με την EasyLogo
Τμημηατικός Ιεραρχικός Προγραμματισμός με την EasyLogo
 
Assessment tools
Assessment toolsAssessment tools
Assessment tools
 
ESSAY TYPE OF TEST
ESSAY TYPE OF TESTESSAY TYPE OF TEST
ESSAY TYPE OF TEST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Philosophy of educationPhilosophy of education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CEO-033-平衡計分卡與策略地圖
CEO-033-平衡計分卡與策略地圖CEO-033-平衡計分卡與策略地圖
CEO-033-平衡計分卡與策略地圖
 
Report system the cultural subsystem inside the schoolsystem
Report   system the cultural subsystem inside the schoolsystemReport   system the cultural subsystem inside the schoolsystem
Report system the cultural subsystem inside the schoolsystem
 

Plus de Wayne Huang

從「數位學習」到「數位製造」我的教育Fablab --北市大
從「數位學習」到「數位製造」我的教育Fablab --北市大從「數位學習」到「數位製造」我的教育Fablab --北市大
從「數位學習」到「數位製造」我的教育Fablab --北市大
Wayne Huang
 
新增您的Flipboard帳號
新增您的Flipboard帳號新增您的Flipboard帳號
新增您的Flipboard帳號
Wayne Huang
 

Plus de Wayne Huang (14)

Steam教育的開展經驗
Steam教育的開展經驗Steam教育的開展經驗
Steam教育的開展經驗
 
我在星空玩創客(300)
我在星空玩創客(300)我在星空玩創客(300)
我在星空玩創客(300)
 
試看VR的教育輕應用
試看VR的教育輕應用試看VR的教育輕應用
試看VR的教育輕應用
 
iPad大量部署與管理
iPad大量部署與管理iPad大量部署與管理
iPad大量部署與管理
 
從「數位學習」到「數位製造」我的教育Fablab --北市大
從「數位學習」到「數位製造」我的教育Fablab --北市大從「數位學習」到「數位製造」我的教育Fablab --北市大
從「數位學習」到「數位製造」我的教育Fablab --北市大
 
自造者世代 @Edu
自造者世代 @Edu自造者世代 @Edu
自造者世代 @Edu
 
Storify應用教學
Storify應用教學Storify應用教學
Storify應用教學
 
STEM教學模式實例推廣機構創意實作教學
STEM教學模式實例推廣機構創意實作教學STEM教學模式實例推廣機構創意實作教學
STEM教學模式實例推廣機構創意實作教學
 
小學生的 Fablab 教室_入門班科技機器人課程介紹
小學生的 Fablab 教室_入門班科技機器人課程介紹小學生的 Fablab 教室_入門班科技機器人課程介紹
小學生的 Fablab 教室_入門班科技機器人課程介紹
 
Arduino 與 s4 a
Arduino 與 s4 aArduino 與 s4 a
Arduino 與 s4 a
 
Arduino
ArduinoArduino
Arduino
 
PortableApps
PortableAppsPortableApps
PortableApps
 
1 know beta3.1介紹
1 know beta3.1介紹1 know beta3.1介紹
1 know beta3.1介紹
 
新增您的Flipboard帳號
新增您的Flipboard帳號新增您的Flipboard帳號
新增您的Flipboard帳號
 

教育鑑賞與教育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