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 diaporama a bien été signalé.
Le téléchargement de votre SlideShare est en cours. ×

中醫養生食療

Publicité
Publicité
Publicité
Publicité
Publicité
Publicité
Publicité
Publicité
Publicité
Publicité
Publicité
Publicité
Chargement dans…3
×

Consultez-les par la suite

1 sur 69 Publicité

Plus De Contenu Connexe

Plus récents (20)

Publicité

中醫養生食療

  1. 1. 中醫觀點談 養生與食療 劉昂潤醫師 2021/09/30
  2. 2. 談養生 黃帝內經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陰陽,和以術數, 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 故能形與 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
  3. 3. 談養生 “今時之人不然也,以酒為漿,以妄為常, 醉 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故半百 而衰也。”
  4. 4. 中醫養生的原則 (1) 治未病 (2) 三因制宜
  5. 5. 中醫養生的原則 (1) 治未病:是故聖人不治 “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 夫病已成而後藥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 渴而穿井,鬥而鑄錐,不亦晚乎!”
  6. 6. 中醫養生的原則 (2) 三因制宜: 因時制宜(季節、氣候因素), 因地制宜(地域、水土因素), 因人制宜(年齡、性別及體質因素)
  7. 7. 陰陽的概念 陰陽源自古代人民的自然觀以哲學的思 想方式,歸納出「陰陽」的概念。 如天地、日月、晝夜、寒暑、男女、上 下等,日夜與作息。
  8. 8. 陰陽的概念 陰: 泛指沉靜的、內在的、下降的、寒冷 的、晦暗的、物質的、衰退的、滋助的 等屬性或狀態。 陽: 泛指具有活動的、外在的、向上的、 溫熱的、明亮的、功能的、亢進的、對 抗的等屬性或狀態。
  9. 9. 起居方式 春三月 夜臥早起、廣步於庭 被發緩形、以使志生 夏三月 夜臥早起、無厭於日 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
  10. 10. 起居方式 秋三月 早臥早起、與雞俱興 使志安寧、以緩秋刑 冬三月 早臥晚起、必待日光 使志若伏若匿
  11. 11. 預防與保養
  12. 12. • 體重控制:適當的體重可降低膝關 節的負荷,減緩軟骨磨損。 • 均衡飲食: 預防
  13. 13. • 增加熱量消耗,減輕體重 • 增加胰島素的利用 • 降低膽固醇及三酸甘油酯 • 運動可增加平衡下肢肌力及協調性 增加 • 肌力訓練:如快走、慢跑、球類運動 運動的好處
  14. 14. • 增加肌力、血管彈性。 • 增強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環 •改善情緒、舒緩壓力。 運動的好處
  15. 15. • 老年人建議從事走路、固定式腳踏車、太 極拳等運動 • 運動量以增加運動時間為主而非增加強度 • 防止跌跤。 • 勞動不是運動!!! 長者運動
  16. 16. • 運動前10~20分鐘做暖身運動,使 膝關節附近的肌肉先拉開,才不致 於大動作造成膝關節扭傷。 • 運動後也要有數分鐘的緩和運動。 暖身
  17. 17. • 每週至少運動3~4次,持續20分鐘以 上 • 年長者:「短暫運動、休息、再運動」的 方式,加總20分鐘以上 規律運動
  18. 18. • 訓練膝關節周圍的肌肉: • 大腿前側的四頭肌,大腿後側的二 頭肌可增加膝蓋的穩定性。 • 平常可以多做抬腿的動作,或是室 內腳踏車。 目標
  19. 19. 1. 四大原則─RICE: 2. 休息(Rest)、冰敷(Icing)、 加 壓 ( Compression ) 、 抬 高 (Elevation)。 運動傷害處置
  20. 20. 如何保養?
  21. 21. 蔬菜類:青江菜、油菜、空心菜、白菜、海藻、 髮菜、紫菜、海帶、芥藍菜、木耳、 枸杞、莧菜、地瓜葉、 蘿蔔、芹菜、 韭菜等。 水果類:柿子、橄欖、紅棗、黑棗、栗子、 木瓜、葡萄、核桃等。 奶蛋類:蛋黃、奶粉、起司、乳酪、冰淇淋、 牛奶及奶製品等。 鈣量豐富的食物
  22. 22.  魚油  維生素類(A、C、E)、β胡蘿蔔素  健康食品??? 其他
  23. 23. 保持愉快的心!
  24. 24. 中醫觀點
  25. 25. 中藥?
  26. 26. 胃經
  27. 27. 脾經
  28. 28. • 足三里 穴位按摩
  29. 29. • 血海 穴位按摩
  30. 30. 養生食療
  31. 31. 菱角 • 菱角(學名:Trapa),是多種千屈菜科菱 亞科菱屬的水生植物,食物的一種。 • 英語稱Water caltrop, 有說俗稱Water chestnut,將荸薺也稱為(Chinese Water chestnut),但二者根本是完全無關的兩種 植物。
  32. 32. • 《本草綱目》:「解暑及傷寒積熱,止消渴, 解酒毒,射罔毒。」 • 《滇南本草》:「治一切腰腿筋骨疼痛,週身 四肢不仁,風濕入竅之症。」 • 《滇南本草圖說》:「醒脾,解酒,緩中。」 • 《名醫別錄》:「主安中補臟」。 • 註:(射罔為毛茛科植物烏頭) 菱(角)
  33. 33. 菱角
  34. 34. 菱角 【性味歸經】 生者甘、涼、無毒;熟者甘、平、無毒。 入胃、腸經。 【功效】 清暑解熱,除煩止渴。益氣健脾。
  35. 35. • 可根據食物性味的不同來增強個別臟 腑的「精、氣、神」,達致養生的功 效。 • 性味(又稱四氣五味),是傳統的中 藥分類方法之一。大多數食物材料因 此也為中醫認為是藥材而也有性味的 分類。 中藥術語小知識
  36. 36. • 藥物根據作用於人體的結果,可分為 寒、熱、溫、涼四種藥性(四氣)。 • 另外還有一種性質平和,作用緩慢的 藥物,稱為平性。 • 藥物又可分為辛、甘、酸、苦、鹹五 味。 中藥術語小知識
  37. 37. • 食物對人體臟腑、經絡及部位的選擇 性,可被稱為「歸經」。 中藥術語小知識
  38. 38. 飲食養生五大原則
  39. 39. • 後天之本即脾胃,食物需經由脾胃 運化然後到其他臟腑輸布全身,故 中醫會勸人盡量少吃生冷、燥熱或 肥甘厚味,以免損傷脾胃。 第一:顧全後天之本
  40. 40. 第一:顧全後天之本
  41. 41. • 節制飲食的要點關鍵在於定時與定量。 • 飲食品種宜多樣化,進食量不宜過多, 避免加重脾胃負擔;亦不宜過少,當消 耗大於補充,會使機體逐漸瘦弱。 第二:飲食有節
  42. 42. • 白天陽氣盛,新陳代 謝亦較為旺盛,而胃 腸經過一夜的時間已 空虛,故需要的營養 也較多,因此早午餐 進食量可稍多。 • 夜間陽衰陰盛,亦因 睡眠時間較長,故所 需營養相對較少,進 食量可略少。 第二:飲食有節
  43. 43. • 進食時宜細嚼緩咽,忌虎嚥狼吞。這樣 有利於各種消化液的分泌,食物易被吸 收,又可避免暴飲暴食、噎咳等意外。 進食品嘗食物的真正味道,亦不會因分 神而進食過量。 第三:進食的原則
  44. 44. • 應盡量選取新鮮、未變質的食物,確保 其營養成分不致大量流失。其次可減低 細菌依附的機會,防病從口入。 • 對脾胃之氣未盛或欠佳的兒童及長者非 常重要。 第四:注意食物衛生
  45. 45. • 飯後不應立即坐著不 動,宜散步三十分鐘 ,有利於胃腸蠕動。 • 不要劇烈運動,因運 動時,四肢肌肉需索 更多氣血,使原來在 胃腸負責消化的氣血 被分散,減低消化功 能。 第五:進食後活動
  46. 46. • 進食後可以用手 順時針打圈摩腹 ,連續二、三十 次不等,這種方 法有利於腹部血 液循環,更可預 防便秘,是一種 簡便易行的養生 方法。 第五:進食後活動
  47. 47. • 春季飲食  以辛溫、甘鮮、清淡為主、少酸多甘、少肉食多蔬果,補 養脾氣;宜食葱、薑、蒜、香菜等,以振奮身體陽氣。 • 夏季飲食  以清熱利濕、甘涼生津、清淡平和為主、少苦多辛,補養 肺氣;宜食苦瓜、綠茶、綠豆等。 • 長夏飲食(長夏即是季夏,即農曆六月)  以健脾和中、清淡祛濕為主,少甘多鹹,補養腎氣;宜食 冬瓜、白菜、薏仁等。 四季飲食
  48. 48. • 秋季飲食  以滋陰潤燥、清潤甘酸、溫涼清淡為主,少辛多 酸,補養肝氣;宜食枇杷、蜂蜜、百合等。 • 冬季飲食  以滋陰防寒、雜淡溫軟、滋補飲食為主,少鹹多 苦,補養心氣;宜食羊肉等。 四季飲食
  49. 49. 清宮養生秘訣
  50. 50. 養生十六宜口訣 • 第一梳頭髮,第二擦臉頰, • 第三眼睛轉圈圈,第四鳴天鼓, • 第五叩牙齒,第六舌頭抵上顎, • 第七吞口水,第八吐濁氣,
  51. 51. 養生十六宜口訣 • 第九暖打背中心,第十顧胸前, • 十一摸肚子,十二四肢要常搖, • 十三提肛門,十四擦腳底, • 十五全身來乾洗, 十六大小不開口, • 延年益壽保安康。
  52. 52. 髮宜多梳 • 作法: 最好使用木梳,每日梳三至五遍, 每遍三十次左右。 • 功效:多梳髮可疏通頭部經絡,經由按摩 頭髮根部,防止脫髮、頭髮早白。
  53. 53. 面宜多擦 • 作法: 可用雙手乾擦,或用濕毛巾擦臉, 但忌用含鹼量高的肥皂,以免損害皮膚。 • 功效: 多擦面部可防皮膚老化,並有抗皺 和升發胃氣的作用。
  54. 54. 目宜常運 • 作法: 時常讓眼球上下左右轉動。 • 功效: 增加局部血液循環、有明目清神作 用、防止視力衰退、白內障等眼睛疾病。
  55. 55. 耳宜常彈 • 作法: 用兩掌心掩耳,靜心,手指彈擊後腦 十次,然後突然張口。 • 功效: 可防止耳襲,增強記憶
  56. 56. 舌宜抵顎 • 作法: 每當閉口時,將舌頭輕輕的抵著 上顎。 • 功效: 能使任督二脈相通,達到陰陽平 衡的目的;注意的是舌抵上顎時不要用 力,宜輕抵自然。
  57. 57. 齒宜數叩 • 作法: 用食、中指每次輕叩牙齒三十次左 右;以小便前屏住呼吸叩齒效果最明顯。 • 功效: 可固齒清熱,並治療慢性牙周病等 齒疾。
  58. 58. 津宜數咽 • 作法: 先乾漱口,待津液(即口水)充滿 後分數次嚥下。(細嚼慢嚥) • 功效: 有滋陰益氣的功效,久而益著。
  59. 59. 濁氣常呵 • 作法: 通過噓、呵、呼、呬、吹、嘻六字 訣功法,把臟腑的濁氣慢慢呼出。 • 功效: 可清理臟腑之氣、補益臟腑。
  60. 60. 背宜常暖 • 作法: 可用按摩、或曬太陽及加穿衣服的 方法,使背部保持溫暖。 • 功效: 常保持背部溫暖可使陽氣暢達全身 ,達到增強免疫力、防病功效
  61. 61. 胸宜常護 • 作法: 可加穿衣服、披帶圍巾或常做護胸 運動。 • 功效: 胸為重要的臟器所在,故需特別保 護、保暖,以防各種外邪的侵襲。
  62. 62. 腹宜常摩 • 作法: 將雙手手掌重疊,以肚臍為圓心, 順時針的方向用掌心摩腹。 • 功效: 可增強腸胃系統功能,可改善消化 不良、防止胃腸功能紊亂、大便秘結等。
  63. 63. 谷道宜常撮(提肛) • 作法: 即是常使肛門有意識地向上撮提。 • 功效: 可防止慢性前列腺炎,及治療痔瘡 等肛腸疾病。
  64. 64. 肢節宜常搖 • 作法: 可多做類似暖身操及伸展四肢的運 動,以常常活動四肢。 • 功效: 可鍛鍊四肢筋骨,及促進內臟、全 身的氣血運行,以增強體質。
  65. 65. 足心宜常擦 • 作法: 每晚用熱水泡過腳後,再用手掌心 快速的擦足底。 • 功效: 此作法有安眠的功效,可治療失眠 及多夢等症。
  66. 66. 皮膚宜常乾沐浴 • 作法: 先將雙手手心搓熱後,以類似洗澡 的方式乾沐浴全身。 • 功效: 能疏通全身經絡、加強氣血運行, 只要持久,便能防病、治病、抗衰老。
  67. 67. 大小便宜閉口勿言 • 作法: 大小便時應專注精神,不宜看書報 及思考問題,也不宜開口講話 • 功效: 大小便時看書報和思考問題,都會 損傷氣血,不利於濁氣排出。
  68. 68. 謝謝聆聽
  69. 69. 謝謝聆聽 歡迎提問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日 上 午 09:00 | 12:00 v v v 下 午 14:00 | 17:00 v v 晚 上 18:00 | 20:00 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