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a Scribd company logo
1 of 5
Download to read offline
96
是天使還是魔鬼,
COVID-19
快篩結果到底可不可信?
︱劉承信醫師︱高雄市立小港醫院暨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耳鼻喉部主治醫師
新型冠狀肺炎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在世界肆虐造成世紀級的死傷。而
近月來台灣疫情蔓延進入社區,一波感染潮造成
台灣健康與經濟的不小衝擊。所幸在多方努力下
疫情逐步趨緩,疫苗的施打率也正快速提升;然
而針對不同的變種與多波段的衝擊,未來仍得戰
戰兢兢,小心應對。
回顧過去一年多,全台針對篩檢議題的攻防
辯論可是從沒斷過,普篩與否、是否採取快篩、
用哪種篩檢方式、要不要開放居家快篩等等,霎
時人人都有一番研究說法。其實針對快篩利弊分
析,很難有正確的答案,畢竟疫情詭譎多變、時
地人情複雜,我們也只能藉著現有研究資料、現
時狀況與場域去變化調整篩檢的策略。
承蒙高雄醫師會誌邀請撰寫「快篩」議題,
相關研究甚多然篇幅有限,僅就近期研究稍微整
理大家可能有興趣之議題稍作琢磨。
目前世界上針對新冠肺炎 COVID-19 的篩檢
的採檢檢體大概有幾種方法,鼻咽採檢、鼻腔採
檢、口咽喉嚨採檢、口水採檢法,然而沒有任何
一個篩檢位置可以百分之百涵蓋所有的病人,目
前現有的研究可以歸納出下列重點:
1. COVID-19 篩檢採檢的位置會跟診斷率有關嗎?
2. 抗原快篩結果可信嗎?會受到什麼因素影響呢?
3. 居家快篩的可用性?
4. 使用抗原快篩的風險是什麼?
5. 抗原快篩適合用在什麼地方?
COVID-19 篩檢採檢的位置會跟
診斷率有關嗎?
鼻咽採檢法:目前最強最準的檢查,雖然各
篇研究對於敏感度 Sensitivity 分析從 84.8%
到 98% 都有,不管是普篩陽性率、已確診個
案的再確認,其敏感度在很多研究都是最佳,
甚至可以拿來當作評估其他採檢位置的比較標
準。 鼻咽採檢出來的 Ct 值也是所有檢查當中
最低的(病毒濃度最高),不管是有無症狀、
症狀開始後一週內或一週後,都可以得到非常
好的結果。
1.
97
抗原快篩結果可信嗎?會受到什
麼因素影響呢?
對於症狀不明顯、症狀出現超過一週以上的
病人,更需要精確的採檢,可以鼻咽採檢就用鼻
咽採檢,才能確保有最佳的敏感度。不然有時候
一來一往之下,口水、鼻腔的敏感度與標準鼻咽
採檢的敏感度差距了 10% 以上,那感染者被放
到社區後造成的影響可就無法評估了。
2.
3.
4.
5.
唾液採檢法:因為採檢方法多,目前雖然有多
篇統合分析研究指出「不下鼻咽」,但敏感度
Sensitivity 從 75% 到 94% 不等,有著非常
廣大的差距。病人唾液的採檢方法成了關鍵因
子,如果只是隨便吐吐口水,大概 75% 左右、
如果用喉嚨深處 2ml 漱口後吐出,則可以上升
到 85% 左右。建議病人從上倒吸鼻涕、從下
清出深痰後再由檢體盒收集後,幾乎都可以達
到甚至勝過鼻咽,上升到 95% 左右。但唾液
檢體的 Ct 值也都是各樣採檢區域最高的(病
毒濃度最低),然而在有症狀一週後,用唾液
的敏感度會大幅降低。
口咽喉採檢法:張開嘴巴一抹,敏感度 Sensi-
tivity 從 68% 到 83% 不等,而陽性預測值甚
至低到 75%,採檢出來的病毒濃度也只比唾
液高一點而已。口咽跟唾液一樣,症狀超過一
週後採檢的敏感度也會漸漸下降。
鼻腔採檢法:不管是鼻孔前端或深入中鼻甲,
都可以達到差不多的程度,敏感度 Sensitivity
約可以達到 78.6-87.1%。目前推出病人自我
檢測的篩檢產品幾乎都是以鼻腔篩檢為主。
混合方法:如果只採到鼻腔的檢體,加上唾液
或咽喉的檢體,兩個混在一起下去驗,可以得
到跟鼻咽差不多的好結果。統合分析顯示可達
97% 的敏感度與陽性預測值。
二、症狀與否與出現時間是否影響敏感度?
一、抗原快篩之敏感度與特異性
WHO 認為敏感度 sensitivity ≥ 80% 與特
異性 specificity ≥ 97% 這樣的標準才能夠當作
有用的快篩工具。大部分產品特異性 Specificity
完全不是問題,不管哪個品牌、病人有無症狀,
整體來講就都可以到 99.6% 左右。
然而多篇統合分析結果可以看到,敏感度
Sensitivity 其實慘不忍睹只有 56.2% (95% CI,
29.5% to 79.8%), 但平均的特異性 Specificity
仍有 99.5% (95% CI, 98.1% to 99.9%)。另外
也有 19 篇統合研究分析發現敏感度 Sensitivity
從 28.9-98.3, 特異性 Specificity 從 45-100%。
我個人認為,抗原檢測的低敏感度如果配上
非專業的自主篩檢,敏感度大概會低到很可怕。
這樣的敏感度特性使得我們需要做進一步的核酸
檢測,因為偽陰性不管比例高低,都可能造成延
遲診斷、治療、隔離以及造成感染控制的失敗。
敏感度 Sensitivity 最高的時候是症狀發生
2-3 天的時候,而通常症狀發生都是在暴露病毒
後 5 天左右。測到病毒濃度的高峰在輕症病人是
有症狀後第四天;在中重症則是第八天左右。從
初始症狀開始後,在輕症的病人,病毒 RNA 可
Screening
我們與病毒的距離︱ Fight against COVID-19
98
以篩檢到的間期 duration 約 7.9-20 天;對於中
重症的病人,間期 duration 則是 6-30.8 天。
有 症 狀 病 人 的 篩 檢 敏 感 度 Sensitivity 約
72.0% (95% CI 63.7% to 79.0%; 37 evalua-
tions; 15530 samples, 4410 cases) ;而沒有
症狀的病人篩檢敏感度 58.1%(95% CI 40.2%
to 74.1%; 12 evaluations; 1581 samples, 295
cases) 。
症 狀 出 現 第 一 個 禮 拜 的 篩 檢 敏 感 度 是
78.3%(95% CI 71.1% to 84.1%; 26 evalua-
tions; 5769 samples, 2320 cases) ,而第二
個禮拜是 51.0%(95% CI 40.8% to 61.0%; 22
evaluations; 935 samples, 692 cases)。另外
有其他研究是寫說 7 天內可以升高到 89.4%。
三、病毒濃度 /Ct 值跟檢驗有關係嗎?
使用抗原快篩的風險是什麼?
CDC 建議的 Ct = 33 當作有無傳染力的
關鍵點,但也有亞洲相關研究寫說約在 Ct=29-
30。Ct <25 (1.8×105 copies/ml) 時 sensitiv-
ity 幾乎可以到 100%, Ct<30 (9.4×103 cop-
ies/ml) 時 sensitivity 只 剩 下 75%, and Ct<35
(4.9×102 copies/ml) 時,sensitivity 只有可憐
的 46.9%。以症狀出現時間而言,大概也是建議
7 天內篩檢,才可以到達 85% 的敏感度。
另外有一篇 2021.01 的研究,比較幾種常見
的抗原快篩,在病毒濃度高的狀況下 (Ct<25),
都 有 著 敏 感 度 Sensitivity 93-96% 的 好 表 現
家用快篩產品標榜著 15-30 分鐘的快速診
斷,兩側鼻孔不用太深入即可簡單採檢。截至目
前食藥署核准緊急授權專案輸入的共有 11 種商
品,事實上扣掉重複引進的,僅有 1 種核酸快篩、
7 種抗原快篩;再加上專案國產製造的 2 種抗原
快篩,總計有 10 種家用快篩產品可以選擇。
唯一的核酸檢測快篩分別由兩間廠商引進
美 商 LuciraTM Health 的 Lucira CHECK-IT
COVID-19 Test Kit。就算在無症狀的病人中與
真正的 PCR 比較有著 Positive Percent Agree-
ment(PPA) 為 90.1-94.1%,Negative Percent
Agreement(NPV) 為 98.0-98.2%
至於其他所有的抗原快篩家用快篩產品並無
法撇除抗原篩檢的必然
:
那就是實驗數據很美好,
但真實世界的數據可能很遺憾,過去多篇研究非
家用的抗原快篩,Sensitivity 甚至會掉到僅有廠
商宣稱的 50-80%,遑論目前沒有幾篇臨床論文
支持的家用試劑了。
然而居家快篩真的就這麼一無是處嗎 ? 其實
只要抱著正確的心態面對可能的風險,依然對於
疫情的控制有幫助的。
居家快篩產品可信嗎?
低敏感度與不穩定性,要小心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的可能陷阱
鼻咽採檢法:目前最強最準的檢查,雖然各
篇研究對於敏感度 Sensitivity 分析從 84.8% 到
98% 都有,不管是普篩陽性率、已確診個案的再
確認,其敏感度在很多研究都是最佳,甚至可以
(Roche, Healgen 比 Biotical, Panbio 略好)。
然而若以 CDC 建議的 Ct = 33 這個傳染力的關
鍵點,敏感度 sensitivity 只有 76.2-88%。
一、
99
抗原快篩的實際應用
二、盛行率不高,很容易產生偽陽性
沒有搭配其他健康防護政策如適當隔離或疫
苗接種,快篩對疫情沒有幫助
二、當作低盛行率地區排除危險來 Rule-out 用
三、高危險群體的內部密集使用
一、當作大規模需求時檢傷用
有篇研究倡議就算是低準確率的診斷工具,
在當作「檢傷工具」仍然有它的角色,節省使用
耗時耗錢的高精確診斷法。論文指出,當檢驗能
量不足的時候,利用這種方式就算錯放了偽陰性
也不用太擔心,因為比起一個一個去做 PCR 造
成的延遲,這才是會造成更大的「錯放」。
一篇剛發表的研究,比較社區門診組 ( 假定
10% 盛行率,做 PCR 需要 3 天的時間 )、醫院
組
(假定40%盛行率,
做PCR僅需24小時內)
,
探討使用抗原快篩、PCR 篩檢對於 COVID-19
疾病傳播力、病毒量、個案發現等狀況。在社區
門診組當中,使用抗原快篩來取代 PCR 是可行
的,在分秒必爭的診斷、疫調與匡列中,抗原快
篩雖然有較低的準確度,但只要 PCR 仍需要 2
天以上才有答案,其快速診斷帶來的效益仍然是
比較高的。
當疾病 Prevalence 盛行率越來越降低的時
候,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陰性預測值則會
越來越高,也就表示如果我檢驗是陰性,則真的
沒有得到 COVID-19 的比例也越來越高。在這樣
的狀況之下,在盛行率低的區域,針對無症狀的
人要旅行、回到工作、回到學校、大型集會,只
要測出陰性,基本上都是真的陰性,可以放心地
排除自己感染的狀況。目前台灣的現況,尤其現
在我們高雄地區盛行率應該極低,用抗原快篩陰
性來當作排除條款,我個人認為現階段南部地區
還算適宜。
在一個有分區照顧感染 COVID-19 病人的護
理之家內,針對員工或護理之家病人做不同區隔
的抗原快篩檢測,可以達到減少傳播的效果,對
於可能產生的院內感染,在密集篩檢之下不管是
一週一次、一週 2-3 次、一天一次,都會有不同
Science 最近有篇主要是談到 Slovakia 斯洛
伐克與 UK Liverpool 英國利物浦區域利用相同的
抗原快篩之經驗。Slovakia 在 3 週內篩檢了 65%
的人口,先從盛行率最高的幾個城市(當時最高
的區域是 3.9%)進行,接著到其他都市,而且都
是由醫療專業人員採檢鼻咽。能做到這樣是搭配
了嚴厲的關閉管制了學校、醫院與室內娛樂設施、
不配合篩檢的人通通隔離,才能達到這種程度。
結果就是大大降低了 70% 的盛行率。(然而近期
又有研究指出,他們在 2021 年的前三個月正遭
受 COVID-19 的嚴重肆虐,儘管已經有嚴格的封
城、防範措施,甚至全國性重複的抗原快篩,然
而卻仍然是同期歐洲最高死亡率的地方。)
實際使用上,盛行率還是最大的問題。 在
5%盛行率的地區,
就算使用優秀的抗原快篩(SD
Biosensor STANDARD Q and Abbott Pan-
bio),陽性預測值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可
以達到 84-90%,但也就是說每篩檢 6-10 個陽
性檢體就有一個是偽陽性;每 4-8 個案例就會漏
掉一個確診個案。
而在 0.5% 盛行率的地區,陽性預測值 Pos-
itive Predictive Value 只能達到 11-28%,也就
是說每篩檢 10 個個陽性檢體就有 7-9 個是偽陽
性;每 2-3 個案例就會漏掉一個確診個案。 由此
可見,低盛行率的地區,每個陽性個案還是需要
進一步的核酸檢測。
Application
我們與病毒的距離︱ Fight against COVID-19
三、
拿來當作評估其他採檢位置的比較標準。 鼻咽採
檢出來的 Ct 值也是所有檢查當中最低的(病毒
濃度最高),不管是有無症狀、症狀開始後一週
內或一週後,都可以得到非常好的結果。
100
快篩的目的是是幫助我們做出更快速、更有
信心且更正確的決策。理論上快篩(特別是抗原
快篩)的低敏感度與不穩定性,並不是適當的診
斷工具;但其快速、低價、高特異性,在面對有
著的高活動度、叛逆性、群眾效應、恐懼感受等
的真實人類群體,仍然有著不可取代的重要價值。
把篩檢的位置與品質顧好、不管篩檢結果如
何都謹慎小心的做好個人防護與配合公衛政策、
能夠接種疫苗就趕快去,這樣一來,才能將快篩
早期介入早期預防排除疾病的效果發揮到最大。
結論
參考資料:
1.Antigen-based rapid diagnostic testing or alternatives
for diagnosis of symptomatic COVID-19: A simula-
tion-based net benefit analysis Epidemiology . 2021 Jul
13. doi: 10.1097/EDE.0000000000001400. Q1IF: 4.822
2.The Sensitivity and Costs of Testing for SARS-CoV-2
Infection With Saliva Versus Nasopharyngeal Swabs
Ann Intern Med . 2021 Apr;174(4):501-510. doi: 10.7326/
M20-6569. Q1IF: 21.317
3.Comparison of Saliva and Nasopharyngeal Swab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Testing for Detection of
SARS-CoV-2: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
sis JAMA Intern Med . 2021 Mar 1;181(3):353-360. doi:
10.1001/jamainternmed.2020.8876. Q1IF: 18.652
4.Performance of Oropharyngeal Swab Testing Com-
pared With Nasopharyngeal Swab Testing for Di-
agnosis of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United States,
January 2020-February 2020 Clin Infect Dis . 2021 Feb
1;72(3):403-410. doi: 10.1093/cid/ciaa759. Q1IF: 8.313
5.Diagnostic performance of different sampling ap-
proaches for SARS-CoV-2 RT-PCR testing: a system-
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Lancet Infect Dis . 2021
Apr 12;S1473-3099(21)00146-8. doi: 10.1016/S1473-
3099(21)00146-8. Q1IF: 25.071
程度的減少傳播效果。亦即如果我是照顧感染者
的單位員工,又怕傳染給家人朋友同事,那或許
可以考慮抗原快篩的密集檢測,我自己看起來,
其實一週一次就可以達到顯著的效果,當然財力
物力許可的狀況之下,增加頻率看起來也不錯。
6.Rapid antigen testing in COVID-19 responses Science
. 2021 May 7;372(6542):571-572. doi: 10.1126/science.
abi6680. Q1IF: 41.845
7.SARS-CoV-2 rapid antigen detection tests Lancet
Infect Dis . 2021 May 4;S1473-3099(21)00206-1. doi:
10.1016/S1473-3099(21)00206-1. Q1IF: 24.446 3. Scaling
up COVID-19 rapid antigen tests: promises and challeng-
es Lancet Infect Dis . 2021 Feb 23;S1473-3099(21)00048-
7. doi: 10.1016/S1473-3099(21)00048-7. Q1IF: 24.446
8.Rapid, point-of-care antigen and molecular-based
tests for diagnosis of SARS-CoV-2 infection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 2021 Mar 24;3(3):CD013705. doi:
10.1002/14651858.CD013705.pub2. Q1IF: 7.89
9.Diagnostic Performance of an Antigen Test with RT-
PCR for the Detection of SARS-CoV-2 in a Hospital
Setting - Los Angeles County, California, June-Au-
gust 2020 MMWR Morb Mortal Wkly Rep . 2021 May
14;70(19):702-706. doi: 10.15585/mmwr.mm7019a3. Q1IF:
13.606
10.Estimation of Transmission of COVID-19 in Sim-
ulated Nursing Homes With Frequent Testing and
Immunity-Based Staffing JAMA Netw Open . 2021
May 3;4(5):e2110071. doi: 10.1001/jamanetworko-
pen.2021.10071. Q1IF: 5.032
| 劉承信醫師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耳鼻喉部主治醫師 /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小港醫院耳鼻喉部主治醫師 /
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醫學士
作者
References
說明 :
正確的採檢鼻咽方法,
你做對了嗎?

More Related Content

What's hot

20200622_aigo_meetup#3_omnixri
20200622_aigo_meetup#3_omnixri20200622_aigo_meetup#3_omnixri
20200622_aigo_meetup#3_omnixriOmniXRI Studio
 
C10003881 35549
C10003881 35549C10003881 35549
C10003881 35549family
 
1090108 -自費疫苗論壇(一)講義
1090108 -自費疫苗論壇(一)講義1090108 -自費疫苗論壇(一)講義
1090108 -自費疫苗論壇(一)講義Ks doctor
 

What's hot (18)

2018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週)
2018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週)2018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週)
2018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週)
 
2018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2週)
2018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2週)2018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2週)
2018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2週)
 
2018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13週)
2018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13週) 2018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13週)
2018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13週)
 
2018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9週)
2018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9週)2018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9週)
2018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9週)
 
2016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51週)
2016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51週)2016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51週)
2016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51週)
 
2016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52週)
2016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52週)2016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52週)
2016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52週)
 
2018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3週)
2018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3週)2018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3週)
2018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3週)
 
2017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1週)
2017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1週)2017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1週)
2017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1週)
 
2017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7週)
2017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7週)2017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7週)
2017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7週)
 
20200622_aigo_meetup#3_omnixri
20200622_aigo_meetup#3_omnixri20200622_aigo_meetup#3_omnixri
20200622_aigo_meetup#3_omnixri
 
2018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4週)
2018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4週)2018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4週)
2018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4週)
 
C10003881 35549
C10003881 35549C10003881 35549
C10003881 35549
 
1090108 -自費疫苗論壇(一)講義
1090108 -自費疫苗論壇(一)講義1090108 -自費疫苗論壇(一)講義
1090108 -自費疫苗論壇(一)講義
 
2017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30週)
2017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30週)2017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30週)
2017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30週)
 
修 2017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6週)
修 2017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6週)修 2017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6週)
修 2017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6週)
 
2016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7週)
2016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7週)2016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7週)
2016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7週)
 
2018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6週)
2018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6週)2018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6週)
2018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6週)
 
2017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5週)
2017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5週)2017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5週)
2017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5週)
 

Similar to 高雄醫師會誌110期~醫政廣場 | 劉承信:是天使還是魔鬼,COVID-19快篩結果到底可不可信?

112/05/12-感染症的最新診斷技術.pdf
112/05/12-感染症的最新診斷技術.pdf112/05/12-感染症的最新診斷技術.pdf
112/05/12-感染症的最新診斷技術.pdfKs doctor
 
甲型H1 N1流行性感冒爆发 全球大流行迫在眉睫 北京协和医学院编译
甲型H1 N1流行性感冒爆发 全球大流行迫在眉睫 北京协和医学院编译甲型H1 N1流行性感冒爆发 全球大流行迫在眉睫 北京协和医学院编译
甲型H1 N1流行性感冒爆发 全球大流行迫在眉睫 北京协和医学院编译Alex Mou
 
高端新冠肺炎疫苗
高端新冠肺炎疫苗高端新冠肺炎疫苗
高端新冠肺炎疫苗ssuser18789c1
 
流行性感冒、新型流感、臨床流行病學及臨床表徵與診斷.ppt
流行性感冒、新型流感、臨床流行病學及臨床表徵與診斷.ppt流行性感冒、新型流感、臨床流行病學及臨床表徵與診斷.ppt
流行性感冒、新型流感、臨床流行病學及臨床表徵與診斷.pptkotowari
 
1030730我國防疫、檢疫政策及疫情監視專題講座
1030730我國防疫、檢疫政策及疫情監視專題講座1030730我國防疫、檢疫政策及疫情監視專題講座
1030730我國防疫、檢疫政策及疫情監視專題講座Nicolas su
 
醫學小常識
醫學小常識醫學小常識
醫學小常識airliu
 
克流感及流感快速篩檢試劑使用Q&A
克流感及流感快速篩檢試劑使用Q&A克流感及流感快速篩檢試劑使用Q&A
克流感及流感快速篩檢試劑使用Q&Aguest076d7bc
 
OBI Pharma presentation at JP Morgan Healthcare Conference 2018 - Chinese Ver...
OBI Pharma presentation at JP Morgan Healthcare Conference 2018 - Chinese Ver...OBI Pharma presentation at JP Morgan Healthcare Conference 2018 - Chinese Ver...
OBI Pharma presentation at JP Morgan Healthcare Conference 2018 - Chinese Ver...Gus Adapon, ELS
 

Similar to 高雄醫師會誌110期~醫政廣場 | 劉承信:是天使還是魔鬼,COVID-19快篩結果到底可不可信? (20)

112/05/12-感染症的最新診斷技術.pdf
112/05/12-感染症的最新診斷技術.pdf112/05/12-感染症的最新診斷技術.pdf
112/05/12-感染症的最新診斷技術.pdf
 
甲型H1 N1流行性感冒爆发 全球大流行迫在眉睫 北京协和医学院编译
甲型H1 N1流行性感冒爆发 全球大流行迫在眉睫 北京协和医学院编译甲型H1 N1流行性感冒爆发 全球大流行迫在眉睫 北京协和医学院编译
甲型H1 N1流行性感冒爆发 全球大流行迫在眉睫 北京协和医学院编译
 
2017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16週)
2017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16週)2017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16週)
2017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16週)
 
20130415 衛環委員會-國衛院考察報告
20130415 衛環委員會-國衛院考察報告20130415 衛環委員會-國衛院考察報告
20130415 衛環委員會-國衛院考察報告
 
123
123123
123
 
高端新冠肺炎疫苗
高端新冠肺炎疫苗高端新冠肺炎疫苗
高端新冠肺炎疫苗
 
流行性感冒、新型流感、臨床流行病學及臨床表徵與診斷.ppt
流行性感冒、新型流感、臨床流行病學及臨床表徵與診斷.ppt流行性感冒、新型流感、臨床流行病學及臨床表徵與診斷.ppt
流行性感冒、新型流感、臨床流行病學及臨床表徵與診斷.ppt
 
1030730我國防疫、檢疫政策及疫情監視專題講座
1030730我國防疫、檢疫政策及疫情監視專題講座1030730我國防疫、檢疫政策及疫情監視專題講座
1030730我國防疫、檢疫政策及疫情監視專題講座
 
2018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7週)
2018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7週)2018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7週)
2018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7週)
 
2017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6週)
2017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6週)2017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6週)
2017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6週)
 
2017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15週)
2017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15週)2017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15週)
2017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15週)
 
醫學小常識
醫學小常識醫學小常識
醫學小常識
 
2017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18週)
2017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18週)2017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18週)
2017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18週)
 
克流感及流感快速篩檢試劑使用Q&A
克流感及流感快速篩檢試劑使用Q&A克流感及流感快速篩檢試劑使用Q&A
克流感及流感快速篩檢試劑使用Q&A
 
2017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2週)
2017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2週)2017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2週)
2017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2週)
 
OBI Pharma presentation at JP Morgan Healthcare Conference 2018 - Chinese Ver...
OBI Pharma presentation at JP Morgan Healthcare Conference 2018 - Chinese Ver...OBI Pharma presentation at JP Morgan Healthcare Conference 2018 - Chinese Ver...
OBI Pharma presentation at JP Morgan Healthcare Conference 2018 - Chinese Ver...
 
2017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10週)
2017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10週)2017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10週)
2017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10週)
 
2017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14週)
2017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14週)2017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14週)
2017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14週)
 
2017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22週)
2017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22週)2017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22週)
2017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22週)
 
20131007 衛環委員會 - 衛生福利部業務報告
20131007 衛環委員會 - 衛生福利部業務報告20131007 衛環委員會 - 衛生福利部業務報告
20131007 衛環委員會 - 衛生福利部業務報告
 

More from J Yeo

高雄醫師會誌112期~人物特寫 | 跟隨外國傳教士學醫的台灣人-顏振聲
高雄醫師會誌112期~人物特寫 | 跟隨外國傳教士學醫的台灣人-顏振聲高雄醫師會誌112期~人物特寫 | 跟隨外國傳教士學醫的台灣人-顏振聲
高雄醫師會誌112期~人物特寫 | 跟隨外國傳教士學醫的台灣人-顏振聲J Yeo
 
高雄醫師會誌112期~心情分享 | 登山另類觀-高山的萌動物
高雄醫師會誌112期~心情分享 | 登山另類觀-高山的萌動物高雄醫師會誌112期~心情分享 | 登山另類觀-高山的萌動物
高雄醫師會誌112期~心情分享 | 登山另類觀-高山的萌動物J Yeo
 
高雄醫師會誌112期~心情分享 | 梅姿英挺 蘭香常在
高雄醫師會誌112期~心情分享 | 梅姿英挺 蘭香常在高雄醫師會誌112期~心情分享 | 梅姿英挺 蘭香常在
高雄醫師會誌112期~心情分享 | 梅姿英挺 蘭香常在J Yeo
 
高雄醫師會誌112期~旅遊 | 邂逅-吉維尼莫內花園
高雄醫師會誌112期~旅遊 | 邂逅-吉維尼莫內花園高雄醫師會誌112期~旅遊 | 邂逅-吉維尼莫內花園
高雄醫師會誌112期~旅遊 | 邂逅-吉維尼莫內花園J Yeo
 
高雄醫師會誌112期~藝文 | 【漫畫】Snoring, there's a way for us to help
高雄醫師會誌112期~藝文 | 【漫畫】Snoring, there's a way for us to help高雄醫師會誌112期~藝文 | 【漫畫】Snoring, there's a way for us to help
高雄醫師會誌112期~藝文 | 【漫畫】Snoring, there's a way for us to helpJ Yeo
 
高雄醫師會誌112期~藝文 | 【攝影】【萌‧樹之觀】攝影系列
高雄醫師會誌112期~藝文 | 【攝影】【萌‧樹之觀】攝影系列高雄醫師會誌112期~藝文 | 【攝影】【萌‧樹之觀】攝影系列
高雄醫師會誌112期~藝文 | 【攝影】【萌‧樹之觀】攝影系列J Yeo
 
高雄醫師會誌112期~活動焦點 | 台日兒科醫學會擴大國際委員會WEB會議(新冠肺炎研討)
高雄醫師會誌112期~活動焦點 | 台日兒科醫學會擴大國際委員會WEB會議(新冠肺炎研討)高雄醫師會誌112期~活動焦點 | 台日兒科醫學會擴大國際委員會WEB會議(新冠肺炎研討)
高雄醫師會誌112期~活動焦點 | 台日兒科醫學會擴大國際委員會WEB會議(新冠肺炎研討)J Yeo
 
高雄醫師會誌112期~活動焦點 | 峰迴路轉·再創高峰-111年度全國醫師盃高爾夫球錦標賽
高雄醫師會誌112期~活動焦點 | 峰迴路轉·再創高峰-111年度全國醫師盃高爾夫球錦標賽高雄醫師會誌112期~活動焦點 | 峰迴路轉·再創高峰-111年度全國醫師盃高爾夫球錦標賽
高雄醫師會誌112期~活動焦點 | 峰迴路轉·再創高峰-111年度全國醫師盃高爾夫球錦標賽J Yeo
 
高雄醫師會誌112期~活動焦點 | 雍容閑雅·綠意生輝-高雄市醫師公會合唱團制定新團服
高雄醫師會誌112期~活動焦點 | 雍容閑雅·綠意生輝-高雄市醫師公會合唱團制定新團服高雄醫師會誌112期~活動焦點 | 雍容閑雅·綠意生輝-高雄市醫師公會合唱團制定新團服
高雄醫師會誌112期~活動焦點 | 雍容閑雅·綠意生輝-高雄市醫師公會合唱團制定新團服J Yeo
 
高雄醫師會誌112期~活動焦點 | 2022《PGY Superstar Night》迎醫界生力軍
高雄醫師會誌112期~活動焦點 | 2022《PGY Superstar Night》迎醫界生力軍高雄醫師會誌112期~活動焦點 | 2022《PGY Superstar Night》迎醫界生力軍
高雄醫師會誌112期~活動焦點 | 2022《PGY Superstar Night》迎醫界生力軍J Yeo
 
高雄醫師會誌112期~醫學專欄 | 潘志勤:人工水晶體-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由復明到回春60年來的路
高雄醫師會誌112期~醫學專欄 | 潘志勤:人工水晶體-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由復明到回春60年來的路高雄醫師會誌112期~醫學專欄 | 潘志勤:人工水晶體-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由復明到回春60年來的路
高雄醫師會誌112期~醫學專欄 | 潘志勤:人工水晶體-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由復明到回春60年來的路J Yeo
 
高雄醫師會誌112期~醫學專欄 | 黃仲鋒:人工電子耳萌芽-高雄長庚從無到有,由多至精
高雄醫師會誌112期~醫學專欄 | 黃仲鋒:人工電子耳萌芽-高雄長庚從無到有,由多至精高雄醫師會誌112期~醫學專欄 | 黃仲鋒:人工電子耳萌芽-高雄長庚從無到有,由多至精
高雄醫師會誌112期~醫學專欄 | 黃仲鋒:人工電子耳萌芽-高雄長庚從無到有,由多至精J Yeo
 
高雄醫師會誌112期~醫學專欄 | 朱謹伶:淺談神經生理特徵與兒童氣質發展的關連-從出生與出生前神經心理學觀點出發
高雄醫師會誌112期~醫學專欄 | 朱謹伶:淺談神經生理特徵與兒童氣質發展的關連-從出生與出生前神經心理學觀點出發高雄醫師會誌112期~醫學專欄 | 朱謹伶:淺談神經生理特徵與兒童氣質發展的關連-從出生與出生前神經心理學觀點出發
高雄醫師會誌112期~醫學專欄 | 朱謹伶:淺談神經生理特徵與兒童氣質發展的關連-從出生與出生前神經心理學觀點出發J Yeo
 
高雄醫師會誌112期~醫學專欄 | 洪碧蓮:嬰幼兒腦部發展與其行為、語言發展之相關性
高雄醫師會誌112期~醫學專欄 | 洪碧蓮:嬰幼兒腦部發展與其行為、語言發展之相關性高雄醫師會誌112期~醫學專欄 | 洪碧蓮:嬰幼兒腦部發展與其行為、語言發展之相關性
高雄醫師會誌112期~醫學專欄 | 洪碧蓮:嬰幼兒腦部發展與其行為、語言發展之相關性J Yeo
 
高雄醫師會誌112期~醫學專欄 | 邱湘琴:早產兒照護的發展與趨勢
高雄醫師會誌112期~醫學專欄 | 邱湘琴:早產兒照護的發展與趨勢高雄醫師會誌112期~醫學專欄 | 邱湘琴:早產兒照護的發展與趨勢
高雄醫師會誌112期~醫學專欄 | 邱湘琴:早產兒照護的發展與趨勢J Yeo
 
高雄醫師會誌112期~醫學專欄 | 傅尹志:斷指接合手術巧奪天工
高雄醫師會誌112期~醫學專欄 | 傅尹志:斷指接合手術巧奪天工高雄醫師會誌112期~醫學專欄 | 傅尹志:斷指接合手術巧奪天工
高雄醫師會誌112期~醫學專欄 | 傅尹志:斷指接合手術巧奪天工J Yeo
 
高雄醫師會誌112期~醫學專欄 | 劉文忠:傷口治療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高雄醫師會誌112期~醫學專欄 | 劉文忠:傷口治療的過去、現在和未來高雄醫師會誌112期~醫學專欄 | 劉文忠:傷口治療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高雄醫師會誌112期~醫學專欄 | 劉文忠:傷口治療的過去、現在和未來J Yeo
 
高雄醫師會誌112期~醫學專欄 | 崔冠濠:胚胎培養與試管嬰兒技術的進階發展
高雄醫師會誌112期~醫學專欄 | 崔冠濠:胚胎培養與試管嬰兒技術的進階發展高雄醫師會誌112期~醫學專欄 | 崔冠濠:胚胎培養與試管嬰兒技術的進階發展
高雄醫師會誌112期~醫學專欄 | 崔冠濠:胚胎培養與試管嬰兒技術的進階發展J Yeo
 
高雄醫師會誌112期~醫學專欄 | 彭賢禮:膠原蛋白增生治療趨勢-緊膚科技與微整注射
高雄醫師會誌112期~醫學專欄 | 彭賢禮:膠原蛋白增生治療趨勢-緊膚科技與微整注射高雄醫師會誌112期~醫學專欄 | 彭賢禮:膠原蛋白增生治療趨勢-緊膚科技與微整注射
高雄醫師會誌112期~醫學專欄 | 彭賢禮:膠原蛋白增生治療趨勢-緊膚科技與微整注射J Yeo
 
高雄醫師會誌112期~專題論壇 | 蕭孟芳:抗原快篩在社區防疫居家隔離自主健康管理的應用
高雄醫師會誌112期~專題論壇 | 蕭孟芳:抗原快篩在社區防疫居家隔離自主健康管理的應用高雄醫師會誌112期~專題論壇 | 蕭孟芳:抗原快篩在社區防疫居家隔離自主健康管理的應用
高雄醫師會誌112期~專題論壇 | 蕭孟芳:抗原快篩在社區防疫居家隔離自主健康管理的應用J Yeo
 

More from J Yeo (20)

高雄醫師會誌112期~人物特寫 | 跟隨外國傳教士學醫的台灣人-顏振聲
高雄醫師會誌112期~人物特寫 | 跟隨外國傳教士學醫的台灣人-顏振聲高雄醫師會誌112期~人物特寫 | 跟隨外國傳教士學醫的台灣人-顏振聲
高雄醫師會誌112期~人物特寫 | 跟隨外國傳教士學醫的台灣人-顏振聲
 
高雄醫師會誌112期~心情分享 | 登山另類觀-高山的萌動物
高雄醫師會誌112期~心情分享 | 登山另類觀-高山的萌動物高雄醫師會誌112期~心情分享 | 登山另類觀-高山的萌動物
高雄醫師會誌112期~心情分享 | 登山另類觀-高山的萌動物
 
高雄醫師會誌112期~心情分享 | 梅姿英挺 蘭香常在
高雄醫師會誌112期~心情分享 | 梅姿英挺 蘭香常在高雄醫師會誌112期~心情分享 | 梅姿英挺 蘭香常在
高雄醫師會誌112期~心情分享 | 梅姿英挺 蘭香常在
 
高雄醫師會誌112期~旅遊 | 邂逅-吉維尼莫內花園
高雄醫師會誌112期~旅遊 | 邂逅-吉維尼莫內花園高雄醫師會誌112期~旅遊 | 邂逅-吉維尼莫內花園
高雄醫師會誌112期~旅遊 | 邂逅-吉維尼莫內花園
 
高雄醫師會誌112期~藝文 | 【漫畫】Snoring, there's a way for us to help
高雄醫師會誌112期~藝文 | 【漫畫】Snoring, there's a way for us to help高雄醫師會誌112期~藝文 | 【漫畫】Snoring, there's a way for us to help
高雄醫師會誌112期~藝文 | 【漫畫】Snoring, there's a way for us to help
 
高雄醫師會誌112期~藝文 | 【攝影】【萌‧樹之觀】攝影系列
高雄醫師會誌112期~藝文 | 【攝影】【萌‧樹之觀】攝影系列高雄醫師會誌112期~藝文 | 【攝影】【萌‧樹之觀】攝影系列
高雄醫師會誌112期~藝文 | 【攝影】【萌‧樹之觀】攝影系列
 
高雄醫師會誌112期~活動焦點 | 台日兒科醫學會擴大國際委員會WEB會議(新冠肺炎研討)
高雄醫師會誌112期~活動焦點 | 台日兒科醫學會擴大國際委員會WEB會議(新冠肺炎研討)高雄醫師會誌112期~活動焦點 | 台日兒科醫學會擴大國際委員會WEB會議(新冠肺炎研討)
高雄醫師會誌112期~活動焦點 | 台日兒科醫學會擴大國際委員會WEB會議(新冠肺炎研討)
 
高雄醫師會誌112期~活動焦點 | 峰迴路轉·再創高峰-111年度全國醫師盃高爾夫球錦標賽
高雄醫師會誌112期~活動焦點 | 峰迴路轉·再創高峰-111年度全國醫師盃高爾夫球錦標賽高雄醫師會誌112期~活動焦點 | 峰迴路轉·再創高峰-111年度全國醫師盃高爾夫球錦標賽
高雄醫師會誌112期~活動焦點 | 峰迴路轉·再創高峰-111年度全國醫師盃高爾夫球錦標賽
 
高雄醫師會誌112期~活動焦點 | 雍容閑雅·綠意生輝-高雄市醫師公會合唱團制定新團服
高雄醫師會誌112期~活動焦點 | 雍容閑雅·綠意生輝-高雄市醫師公會合唱團制定新團服高雄醫師會誌112期~活動焦點 | 雍容閑雅·綠意生輝-高雄市醫師公會合唱團制定新團服
高雄醫師會誌112期~活動焦點 | 雍容閑雅·綠意生輝-高雄市醫師公會合唱團制定新團服
 
高雄醫師會誌112期~活動焦點 | 2022《PGY Superstar Night》迎醫界生力軍
高雄醫師會誌112期~活動焦點 | 2022《PGY Superstar Night》迎醫界生力軍高雄醫師會誌112期~活動焦點 | 2022《PGY Superstar Night》迎醫界生力軍
高雄醫師會誌112期~活動焦點 | 2022《PGY Superstar Night》迎醫界生力軍
 
高雄醫師會誌112期~醫學專欄 | 潘志勤:人工水晶體-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由復明到回春60年來的路
高雄醫師會誌112期~醫學專欄 | 潘志勤:人工水晶體-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由復明到回春60年來的路高雄醫師會誌112期~醫學專欄 | 潘志勤:人工水晶體-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由復明到回春60年來的路
高雄醫師會誌112期~醫學專欄 | 潘志勤:人工水晶體-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由復明到回春60年來的路
 
高雄醫師會誌112期~醫學專欄 | 黃仲鋒:人工電子耳萌芽-高雄長庚從無到有,由多至精
高雄醫師會誌112期~醫學專欄 | 黃仲鋒:人工電子耳萌芽-高雄長庚從無到有,由多至精高雄醫師會誌112期~醫學專欄 | 黃仲鋒:人工電子耳萌芽-高雄長庚從無到有,由多至精
高雄醫師會誌112期~醫學專欄 | 黃仲鋒:人工電子耳萌芽-高雄長庚從無到有,由多至精
 
高雄醫師會誌112期~醫學專欄 | 朱謹伶:淺談神經生理特徵與兒童氣質發展的關連-從出生與出生前神經心理學觀點出發
高雄醫師會誌112期~醫學專欄 | 朱謹伶:淺談神經生理特徵與兒童氣質發展的關連-從出生與出生前神經心理學觀點出發高雄醫師會誌112期~醫學專欄 | 朱謹伶:淺談神經生理特徵與兒童氣質發展的關連-從出生與出生前神經心理學觀點出發
高雄醫師會誌112期~醫學專欄 | 朱謹伶:淺談神經生理特徵與兒童氣質發展的關連-從出生與出生前神經心理學觀點出發
 
高雄醫師會誌112期~醫學專欄 | 洪碧蓮:嬰幼兒腦部發展與其行為、語言發展之相關性
高雄醫師會誌112期~醫學專欄 | 洪碧蓮:嬰幼兒腦部發展與其行為、語言發展之相關性高雄醫師會誌112期~醫學專欄 | 洪碧蓮:嬰幼兒腦部發展與其行為、語言發展之相關性
高雄醫師會誌112期~醫學專欄 | 洪碧蓮:嬰幼兒腦部發展與其行為、語言發展之相關性
 
高雄醫師會誌112期~醫學專欄 | 邱湘琴:早產兒照護的發展與趨勢
高雄醫師會誌112期~醫學專欄 | 邱湘琴:早產兒照護的發展與趨勢高雄醫師會誌112期~醫學專欄 | 邱湘琴:早產兒照護的發展與趨勢
高雄醫師會誌112期~醫學專欄 | 邱湘琴:早產兒照護的發展與趨勢
 
高雄醫師會誌112期~醫學專欄 | 傅尹志:斷指接合手術巧奪天工
高雄醫師會誌112期~醫學專欄 | 傅尹志:斷指接合手術巧奪天工高雄醫師會誌112期~醫學專欄 | 傅尹志:斷指接合手術巧奪天工
高雄醫師會誌112期~醫學專欄 | 傅尹志:斷指接合手術巧奪天工
 
高雄醫師會誌112期~醫學專欄 | 劉文忠:傷口治療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高雄醫師會誌112期~醫學專欄 | 劉文忠:傷口治療的過去、現在和未來高雄醫師會誌112期~醫學專欄 | 劉文忠:傷口治療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高雄醫師會誌112期~醫學專欄 | 劉文忠:傷口治療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高雄醫師會誌112期~醫學專欄 | 崔冠濠:胚胎培養與試管嬰兒技術的進階發展
高雄醫師會誌112期~醫學專欄 | 崔冠濠:胚胎培養與試管嬰兒技術的進階發展高雄醫師會誌112期~醫學專欄 | 崔冠濠:胚胎培養與試管嬰兒技術的進階發展
高雄醫師會誌112期~醫學專欄 | 崔冠濠:胚胎培養與試管嬰兒技術的進階發展
 
高雄醫師會誌112期~醫學專欄 | 彭賢禮:膠原蛋白增生治療趨勢-緊膚科技與微整注射
高雄醫師會誌112期~醫學專欄 | 彭賢禮:膠原蛋白增生治療趨勢-緊膚科技與微整注射高雄醫師會誌112期~醫學專欄 | 彭賢禮:膠原蛋白增生治療趨勢-緊膚科技與微整注射
高雄醫師會誌112期~醫學專欄 | 彭賢禮:膠原蛋白增生治療趨勢-緊膚科技與微整注射
 
高雄醫師會誌112期~專題論壇 | 蕭孟芳:抗原快篩在社區防疫居家隔離自主健康管理的應用
高雄醫師會誌112期~專題論壇 | 蕭孟芳:抗原快篩在社區防疫居家隔離自主健康管理的應用高雄醫師會誌112期~專題論壇 | 蕭孟芳:抗原快篩在社區防疫居家隔離自主健康管理的應用
高雄醫師會誌112期~專題論壇 | 蕭孟芳:抗原快篩在社區防疫居家隔離自主健康管理的應用
 

高雄醫師會誌110期~醫政廣場 | 劉承信:是天使還是魔鬼,COVID-19快篩結果到底可不可信?

  • 1. 96 是天使還是魔鬼, COVID-19 快篩結果到底可不可信? ︱劉承信醫師︱高雄市立小港醫院暨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耳鼻喉部主治醫師 新型冠狀肺炎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在世界肆虐造成世紀級的死傷。而 近月來台灣疫情蔓延進入社區,一波感染潮造成 台灣健康與經濟的不小衝擊。所幸在多方努力下 疫情逐步趨緩,疫苗的施打率也正快速提升;然 而針對不同的變種與多波段的衝擊,未來仍得戰 戰兢兢,小心應對。 回顧過去一年多,全台針對篩檢議題的攻防 辯論可是從沒斷過,普篩與否、是否採取快篩、 用哪種篩檢方式、要不要開放居家快篩等等,霎 時人人都有一番研究說法。其實針對快篩利弊分 析,很難有正確的答案,畢竟疫情詭譎多變、時 地人情複雜,我們也只能藉著現有研究資料、現 時狀況與場域去變化調整篩檢的策略。 承蒙高雄醫師會誌邀請撰寫「快篩」議題, 相關研究甚多然篇幅有限,僅就近期研究稍微整 理大家可能有興趣之議題稍作琢磨。 目前世界上針對新冠肺炎 COVID-19 的篩檢 的採檢檢體大概有幾種方法,鼻咽採檢、鼻腔採 檢、口咽喉嚨採檢、口水採檢法,然而沒有任何 一個篩檢位置可以百分之百涵蓋所有的病人,目 前現有的研究可以歸納出下列重點: 1. COVID-19 篩檢採檢的位置會跟診斷率有關嗎? 2. 抗原快篩結果可信嗎?會受到什麼因素影響呢? 3. 居家快篩的可用性? 4. 使用抗原快篩的風險是什麼? 5. 抗原快篩適合用在什麼地方? COVID-19 篩檢採檢的位置會跟 診斷率有關嗎? 鼻咽採檢法:目前最強最準的檢查,雖然各 篇研究對於敏感度 Sensitivity 分析從 84.8% 到 98% 都有,不管是普篩陽性率、已確診個 案的再確認,其敏感度在很多研究都是最佳, 甚至可以拿來當作評估其他採檢位置的比較標 準。 鼻咽採檢出來的 Ct 值也是所有檢查當中 最低的(病毒濃度最高),不管是有無症狀、 症狀開始後一週內或一週後,都可以得到非常 好的結果。 1.
  • 2. 97 抗原快篩結果可信嗎?會受到什 麼因素影響呢? 對於症狀不明顯、症狀出現超過一週以上的 病人,更需要精確的採檢,可以鼻咽採檢就用鼻 咽採檢,才能確保有最佳的敏感度。不然有時候 一來一往之下,口水、鼻腔的敏感度與標準鼻咽 採檢的敏感度差距了 10% 以上,那感染者被放 到社區後造成的影響可就無法評估了。 2. 3. 4. 5. 唾液採檢法:因為採檢方法多,目前雖然有多 篇統合分析研究指出「不下鼻咽」,但敏感度 Sensitivity 從 75% 到 94% 不等,有著非常 廣大的差距。病人唾液的採檢方法成了關鍵因 子,如果只是隨便吐吐口水,大概 75% 左右、 如果用喉嚨深處 2ml 漱口後吐出,則可以上升 到 85% 左右。建議病人從上倒吸鼻涕、從下 清出深痰後再由檢體盒收集後,幾乎都可以達 到甚至勝過鼻咽,上升到 95% 左右。但唾液 檢體的 Ct 值也都是各樣採檢區域最高的(病 毒濃度最低),然而在有症狀一週後,用唾液 的敏感度會大幅降低。 口咽喉採檢法:張開嘴巴一抹,敏感度 Sensi- tivity 從 68% 到 83% 不等,而陽性預測值甚 至低到 75%,採檢出來的病毒濃度也只比唾 液高一點而已。口咽跟唾液一樣,症狀超過一 週後採檢的敏感度也會漸漸下降。 鼻腔採檢法:不管是鼻孔前端或深入中鼻甲, 都可以達到差不多的程度,敏感度 Sensitivity 約可以達到 78.6-87.1%。目前推出病人自我 檢測的篩檢產品幾乎都是以鼻腔篩檢為主。 混合方法:如果只採到鼻腔的檢體,加上唾液 或咽喉的檢體,兩個混在一起下去驗,可以得 到跟鼻咽差不多的好結果。統合分析顯示可達 97% 的敏感度與陽性預測值。 二、症狀與否與出現時間是否影響敏感度? 一、抗原快篩之敏感度與特異性 WHO 認為敏感度 sensitivity ≥ 80% 與特 異性 specificity ≥ 97% 這樣的標準才能夠當作 有用的快篩工具。大部分產品特異性 Specificity 完全不是問題,不管哪個品牌、病人有無症狀, 整體來講就都可以到 99.6% 左右。 然而多篇統合分析結果可以看到,敏感度 Sensitivity 其實慘不忍睹只有 56.2% (95% CI, 29.5% to 79.8%), 但平均的特異性 Specificity 仍有 99.5% (95% CI, 98.1% to 99.9%)。另外 也有 19 篇統合研究分析發現敏感度 Sensitivity 從 28.9-98.3, 特異性 Specificity 從 45-100%。 我個人認為,抗原檢測的低敏感度如果配上 非專業的自主篩檢,敏感度大概會低到很可怕。 這樣的敏感度特性使得我們需要做進一步的核酸 檢測,因為偽陰性不管比例高低,都可能造成延 遲診斷、治療、隔離以及造成感染控制的失敗。 敏感度 Sensitivity 最高的時候是症狀發生 2-3 天的時候,而通常症狀發生都是在暴露病毒 後 5 天左右。測到病毒濃度的高峰在輕症病人是 有症狀後第四天;在中重症則是第八天左右。從 初始症狀開始後,在輕症的病人,病毒 RNA 可 Screening 我們與病毒的距離︱ Fight against COVID-19
  • 3. 98 以篩檢到的間期 duration 約 7.9-20 天;對於中 重症的病人,間期 duration 則是 6-30.8 天。 有 症 狀 病 人 的 篩 檢 敏 感 度 Sensitivity 約 72.0% (95% CI 63.7% to 79.0%; 37 evalua- tions; 15530 samples, 4410 cases) ;而沒有 症狀的病人篩檢敏感度 58.1%(95% CI 40.2% to 74.1%; 12 evaluations; 1581 samples, 295 cases) 。 症 狀 出 現 第 一 個 禮 拜 的 篩 檢 敏 感 度 是 78.3%(95% CI 71.1% to 84.1%; 26 evalua- tions; 5769 samples, 2320 cases) ,而第二 個禮拜是 51.0%(95% CI 40.8% to 61.0%; 22 evaluations; 935 samples, 692 cases)。另外 有其他研究是寫說 7 天內可以升高到 89.4%。 三、病毒濃度 /Ct 值跟檢驗有關係嗎? 使用抗原快篩的風險是什麼? CDC 建議的 Ct = 33 當作有無傳染力的 關鍵點,但也有亞洲相關研究寫說約在 Ct=29- 30。Ct <25 (1.8×105 copies/ml) 時 sensitiv- ity 幾乎可以到 100%, Ct<30 (9.4×103 cop- ies/ml) 時 sensitivity 只 剩 下 75%, and Ct<35 (4.9×102 copies/ml) 時,sensitivity 只有可憐 的 46.9%。以症狀出現時間而言,大概也是建議 7 天內篩檢,才可以到達 85% 的敏感度。 另外有一篇 2021.01 的研究,比較幾種常見 的抗原快篩,在病毒濃度高的狀況下 (Ct<25), 都 有 著 敏 感 度 Sensitivity 93-96% 的 好 表 現 家用快篩產品標榜著 15-30 分鐘的快速診 斷,兩側鼻孔不用太深入即可簡單採檢。截至目 前食藥署核准緊急授權專案輸入的共有 11 種商 品,事實上扣掉重複引進的,僅有 1 種核酸快篩、 7 種抗原快篩;再加上專案國產製造的 2 種抗原 快篩,總計有 10 種家用快篩產品可以選擇。 唯一的核酸檢測快篩分別由兩間廠商引進 美 商 LuciraTM Health 的 Lucira CHECK-IT COVID-19 Test Kit。就算在無症狀的病人中與 真正的 PCR 比較有著 Positive Percent Agree- ment(PPA) 為 90.1-94.1%,Negative Percent Agreement(NPV) 為 98.0-98.2% 至於其他所有的抗原快篩家用快篩產品並無 法撇除抗原篩檢的必然 : 那就是實驗數據很美好, 但真實世界的數據可能很遺憾,過去多篇研究非 家用的抗原快篩,Sensitivity 甚至會掉到僅有廠 商宣稱的 50-80%,遑論目前沒有幾篇臨床論文 支持的家用試劑了。 然而居家快篩真的就這麼一無是處嗎 ? 其實 只要抱著正確的心態面對可能的風險,依然對於 疫情的控制有幫助的。 居家快篩產品可信嗎? 低敏感度與不穩定性,要小心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的可能陷阱 鼻咽採檢法:目前最強最準的檢查,雖然各 篇研究對於敏感度 Sensitivity 分析從 84.8% 到 98% 都有,不管是普篩陽性率、已確診個案的再 確認,其敏感度在很多研究都是最佳,甚至可以 (Roche, Healgen 比 Biotical, Panbio 略好)。 然而若以 CDC 建議的 Ct = 33 這個傳染力的關 鍵點,敏感度 sensitivity 只有 76.2-88%。 一、
  • 4. 99 抗原快篩的實際應用 二、盛行率不高,很容易產生偽陽性 沒有搭配其他健康防護政策如適當隔離或疫 苗接種,快篩對疫情沒有幫助 二、當作低盛行率地區排除危險來 Rule-out 用 三、高危險群體的內部密集使用 一、當作大規模需求時檢傷用 有篇研究倡議就算是低準確率的診斷工具, 在當作「檢傷工具」仍然有它的角色,節省使用 耗時耗錢的高精確診斷法。論文指出,當檢驗能 量不足的時候,利用這種方式就算錯放了偽陰性 也不用太擔心,因為比起一個一個去做 PCR 造 成的延遲,這才是會造成更大的「錯放」。 一篇剛發表的研究,比較社區門診組 ( 假定 10% 盛行率,做 PCR 需要 3 天的時間 )、醫院 組 (假定40%盛行率, 做PCR僅需24小時內) , 探討使用抗原快篩、PCR 篩檢對於 COVID-19 疾病傳播力、病毒量、個案發現等狀況。在社區 門診組當中,使用抗原快篩來取代 PCR 是可行 的,在分秒必爭的診斷、疫調與匡列中,抗原快 篩雖然有較低的準確度,但只要 PCR 仍需要 2 天以上才有答案,其快速診斷帶來的效益仍然是 比較高的。 當疾病 Prevalence 盛行率越來越降低的時 候,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陰性預測值則會 越來越高,也就表示如果我檢驗是陰性,則真的 沒有得到 COVID-19 的比例也越來越高。在這樣 的狀況之下,在盛行率低的區域,針對無症狀的 人要旅行、回到工作、回到學校、大型集會,只 要測出陰性,基本上都是真的陰性,可以放心地 排除自己感染的狀況。目前台灣的現況,尤其現 在我們高雄地區盛行率應該極低,用抗原快篩陰 性來當作排除條款,我個人認為現階段南部地區 還算適宜。 在一個有分區照顧感染 COVID-19 病人的護 理之家內,針對員工或護理之家病人做不同區隔 的抗原快篩檢測,可以達到減少傳播的效果,對 於可能產生的院內感染,在密集篩檢之下不管是 一週一次、一週 2-3 次、一天一次,都會有不同 Science 最近有篇主要是談到 Slovakia 斯洛 伐克與 UK Liverpool 英國利物浦區域利用相同的 抗原快篩之經驗。Slovakia 在 3 週內篩檢了 65% 的人口,先從盛行率最高的幾個城市(當時最高 的區域是 3.9%)進行,接著到其他都市,而且都 是由醫療專業人員採檢鼻咽。能做到這樣是搭配 了嚴厲的關閉管制了學校、醫院與室內娛樂設施、 不配合篩檢的人通通隔離,才能達到這種程度。 結果就是大大降低了 70% 的盛行率。(然而近期 又有研究指出,他們在 2021 年的前三個月正遭 受 COVID-19 的嚴重肆虐,儘管已經有嚴格的封 城、防範措施,甚至全國性重複的抗原快篩,然 而卻仍然是同期歐洲最高死亡率的地方。) 實際使用上,盛行率還是最大的問題。 在 5%盛行率的地區, 就算使用優秀的抗原快篩(SD Biosensor STANDARD Q and Abbott Pan- bio),陽性預測值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可 以達到 84-90%,但也就是說每篩檢 6-10 個陽 性檢體就有一個是偽陽性;每 4-8 個案例就會漏 掉一個確診個案。 而在 0.5% 盛行率的地區,陽性預測值 Pos- itive Predictive Value 只能達到 11-28%,也就 是說每篩檢 10 個個陽性檢體就有 7-9 個是偽陽 性;每 2-3 個案例就會漏掉一個確診個案。 由此 可見,低盛行率的地區,每個陽性個案還是需要 進一步的核酸檢測。 Application 我們與病毒的距離︱ Fight against COVID-19 三、 拿來當作評估其他採檢位置的比較標準。 鼻咽採 檢出來的 Ct 值也是所有檢查當中最低的(病毒 濃度最高),不管是有無症狀、症狀開始後一週 內或一週後,都可以得到非常好的結果。
  • 5. 100 快篩的目的是是幫助我們做出更快速、更有 信心且更正確的決策。理論上快篩(特別是抗原 快篩)的低敏感度與不穩定性,並不是適當的診 斷工具;但其快速、低價、高特異性,在面對有 著的高活動度、叛逆性、群眾效應、恐懼感受等 的真實人類群體,仍然有著不可取代的重要價值。 把篩檢的位置與品質顧好、不管篩檢結果如 何都謹慎小心的做好個人防護與配合公衛政策、 能夠接種疫苗就趕快去,這樣一來,才能將快篩 早期介入早期預防排除疾病的效果發揮到最大。 結論 參考資料: 1.Antigen-based rapid diagnostic testing or alternatives for diagnosis of symptomatic COVID-19: A simula- tion-based net benefit analysis Epidemiology . 2021 Jul 13. doi: 10.1097/EDE.0000000000001400. Q1IF: 4.822 2.The Sensitivity and Costs of Testing for SARS-CoV-2 Infection With Saliva Versus Nasopharyngeal Swabs Ann Intern Med . 2021 Apr;174(4):501-510. doi: 10.7326/ M20-6569. Q1IF: 21.317 3.Comparison of Saliva and Nasopharyngeal Swab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Testing for Detection of SARS-CoV-2: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 sis JAMA Intern Med . 2021 Mar 1;181(3):353-360. doi: 10.1001/jamainternmed.2020.8876. Q1IF: 18.652 4.Performance of Oropharyngeal Swab Testing Com- pared With Nasopharyngeal Swab Testing for Di- agnosis of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United States, January 2020-February 2020 Clin Infect Dis . 2021 Feb 1;72(3):403-410. doi: 10.1093/cid/ciaa759. Q1IF: 8.313 5.Diagnostic performance of different sampling ap- proaches for SARS-CoV-2 RT-PCR testing: a system- 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Lancet Infect Dis . 2021 Apr 12;S1473-3099(21)00146-8. doi: 10.1016/S1473- 3099(21)00146-8. Q1IF: 25.071 程度的減少傳播效果。亦即如果我是照顧感染者 的單位員工,又怕傳染給家人朋友同事,那或許 可以考慮抗原快篩的密集檢測,我自己看起來, 其實一週一次就可以達到顯著的效果,當然財力 物力許可的狀況之下,增加頻率看起來也不錯。 6.Rapid antigen testing in COVID-19 responses Science . 2021 May 7;372(6542):571-572. doi: 10.1126/science. abi6680. Q1IF: 41.845 7.SARS-CoV-2 rapid antigen detection tests Lancet Infect Dis . 2021 May 4;S1473-3099(21)00206-1. doi: 10.1016/S1473-3099(21)00206-1. Q1IF: 24.446 3. Scaling up COVID-19 rapid antigen tests: promises and challeng- es Lancet Infect Dis . 2021 Feb 23;S1473-3099(21)00048- 7. doi: 10.1016/S1473-3099(21)00048-7. Q1IF: 24.446 8.Rapid, point-of-care antigen and molecular-based tests for diagnosis of SARS-CoV-2 infection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 2021 Mar 24;3(3):CD013705. doi: 10.1002/14651858.CD013705.pub2. Q1IF: 7.89 9.Diagnostic Performance of an Antigen Test with RT- PCR for the Detection of SARS-CoV-2 in a Hospital Setting - Los Angeles County, California, June-Au- gust 2020 MMWR Morb Mortal Wkly Rep . 2021 May 14;70(19):702-706. doi: 10.15585/mmwr.mm7019a3. Q1IF: 13.606 10.Estimation of Transmission of COVID-19 in Sim- ulated Nursing Homes With Frequent Testing and Immunity-Based Staffing JAMA Netw Open . 2021 May 3;4(5):e2110071. doi: 10.1001/jamanetworko- pen.2021.10071. Q1IF: 5.032 | 劉承信醫師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耳鼻喉部主治醫師 /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小港醫院耳鼻喉部主治醫師 / 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醫學士 作者 References 說明 : 正確的採檢鼻咽方法, 你做對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