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 diaporama a bien été signalé.
Le téléchargement de votre SlideShare est en cours. ×

觀念11 排泄作用.pptx

Publicité
Publicité
Publicité
Publicité
Publicité
Publicité
Publicité
Publicité
Publicité
Publicité
Publicité
Publicité
Chargement dans…3
×

Consultez-les par la suite

1 sur 33 Publicité

Plus De Contenu Connexe

Plus récents (20)

Publicité

觀念11 排泄作用.pptx

  1. 1. 觀念11 排泄作用 【90、98、109】
  2. 2. 考前複習:排泄的目的 • 1.排泄作用:生物排除體內代謝廢物的過程。 P.85 過多的物質或能量 若不排除會破壞恆定性 (不夠的時候反而很重要)
  3. 3. 需要排除的過多物質(廢物) 二氧化碳 水 尿素 所有細胞 (呼吸作用) 蛋白質代謝 肺臟 (二氧化碳、水蒸氣) 皮膚(汗液) 消化道(糞便) 腎臟(尿液) 尿酸 核酸分解 含氮的過多物質(含氮廢物) 過多的尿酸結晶累積在關節就形成痛風 補充
  4. 4. 痛風 • 人體老廢細胞或吃進的食物分解時,會釋出原本組成DNA的成分 ─普林,普林代謝後則產生尿酸,當尿酸過多無法排出、結晶而 堆積在關節、腎臟等部位,引起發炎、紅腫疼痛,就稱為痛風。 因此,血中尿酸過多的「高尿酸血症」,會大大增加痛風風險。 高普林飲食:海鮮、動物內臟、肉湯、啤酒、菇類等食物,普林 含量非常高,若是經常吃這類食物,就很可能破壞身體的平衡。 補充
  5. 5. 尿酸會往下沉積,因此痛風發病部位多是手關節、腳關節、膝蓋。 補充
  6. 6. 痛風最常出現在第一蹠趾骨關節(大腳趾) 補充
  7. 7. 補充
  8. 8. 進一步探索【康版110】 • 醣類、蛋白質和脂質在經過消化作用後,分別轉換成什麼形式? 在呼吸作用後,分別產生了哪些代謝廢物? P.85 養分 消化作用後形式 代謝廢物 醣類 葡萄糖 水、二氧化碳 蛋白質 胺基酸 水、二氧化碳、氨 脂質 脂肪酸、甘油 水、二氧化碳
  9. 9. 考前複習:含氮廢物 • 2.含氮廢物:來自 胺基酸 代謝後的產物, 毒性比較: 氨 > 尿素 > 尿酸 。 P.85
  10. 10. 考前複習:含氮廢物的排除 • 3.含氮廢物的排除 P.85 水中的生物 哺乳類 鳥類、昆蟲 含氮廢物 氨 . 尿素 尿酸 毒性 大 . 中 小 排除方式 利用 擴散 作用 排至水中 在 肝臟 中將氨代謝為 尿 素 後,送至腎臟形成尿液 (排尿、排汗) 混合於糞便排 出(排糞)
  11. 11. 含氮廢物比較 • 環境中水分獲得的難易度,是決定生物含氮廢物形成的重要原因。 氨 尿素 尿酸 毒性 大 中 小 溶水性 大 中 小 所需的水 多 中 少 形成時所需能量 少 中 多 因為氨易溶於水,水生生物,可直接將毒性高的氨,利用擴散作用排 到水中。
  12. 12. 含氮廢物比較 • 環境中水分獲得的難易度,是決定生物含氮廢物形成的重要原因。 氨 尿素 尿酸 毒性 大 中 小 溶水性 大 中 小 所需的水 多 中 少 形成時所需能量 少 中 多 鳥類、昆蟲無法獲得大量水分,因此耗費能量將氨轉換成毒性較低的尿酸。 尿酸排泄過程不需要水(排出尿酸結晶)。好處:節省水分。壞處:耗費能量
  13. 13. 考前複習:含氮廢物的排除 • 3.含氮廢物的排除 P.85 水中的生物 哺乳類 鳥類、昆蟲 含氮廢物 氨 . 尿素 尿酸 毒性 大 . 中 小 排除方式 利用 擴散 作用 排至水中 在 肝臟 中將氨代謝為 尿 素 後,送至腎臟形成尿液 (排尿、排汗) 混合於糞便排 出(排糞) 氨最毒,但可 直接溶於水中 解毒 (尿素由血液運送) (環境中水少) 耗能量轉換成毒 性最弱的尿酸 尿酸排除不需水(省水)
  14. 14. 考前複習:含氮廢物的排除 • 3.動物產生含氮廢物的形式與棲息環境有關。 適合生物 排泄方式 氨 水中單細胞生物,蝌 蚪與多數魚類 擴散(單細胞生物)、鰓(蝌蚪與魚類), 不耗能。 尿素 兩生類成體、哺乳類 在 肝臟 中將氨代謝為 尿素 後(需消耗能 量),送至 腎臟 形成尿液(排尿、排汗) 尿酸 昆蟲、鳥類、爬蟲類 混入糞便,讓排泄時水分的流失達到最少, 但形成尿酸需消耗更多的能量。 ★★★★★ 解毒 哺乳類 肝臟解毒→腎臟形成尿液 省水、耗能
  15. 15. 排泄作用 • 1.排泄作用:細胞的代謝作用除了產生能量外,還會產生二氧化 碳、氨和水等代謝廢物,生物排除代謝廢物的過程,稱為排泄作 用。 P.84 廢物:過多的物質或能量
  16. 16. 食物在經過消化作用,剩餘的殘渣排出體外稱為? 排遺 那排除尿液稱為? 排泄
  17. 17. 食物在經過消化作用,剩餘的殘渣排出體外稱為? 排遺 那排除尿液稱為? 排泄 差別在哪? 排遺:排除 排泄:排除 代謝廢物 食物殘渣
  18. 18. 含氮廢物的排除 • a.氨的排除:蛋白質代謝後產生的含氮廢物──氨,毒性很強, 必須迅速排出生物體外。 P.84 蛋白質消化成小分子胺基酸,胺基酸代謝產生氨
  19. 19. 含氮廢物的排除 由於氨具易溶於水的 特性,大部分水中的 小生物,直接藉由擴 散作用將氨排至水中, 而多數魚類則是,將 氨擴散至水中排除。 P.84 氨最毒,但易溶於水,水 中生物可直接排到水中 擴散作用排出 硬骨魚利用鰓
  20. 20. 含氮廢物的排除 P.84 陸生動物會先將氨轉化為毒 性較弱的物質,例如:哺乳 動物先在肝臟中將氨代謝為 尿素,再經由血液送至腎臟 形成尿液後排出。人類除了 排尿,也可以藉由流汗排出 少量的尿素。 哺乳類 肝臟解毒→腎臟形成尿液 鯊魚排尿素(鯊魚肉有一股尿騷味)
  21. 21. 含氮廢物的排除 鳥類及昆蟲會將 氨轉化為尿酸, 毒性較尿素更弱, 且較難溶於水, 可直接混合於糞 便後排出體外。 P.84
  22. 22. 含氮廢物的排除 • b.人體的肺、皮膚、腎臟具有排泄廢物的功能,三者都是排泄器 官。肺可排出二氧化碳及水;皮膚上的汗腺則可排除少量的尿素 和水分;腎臟可排出多餘的水分和尿素,是泌尿系統的重要器官。 P.84
  23. 23. 觀念速記【康版110】 • 糞便由肛門排出稱為排遺。排遺【是/不是】一種排泄作用。 (請圈選) P.85
  24. 24. 考前複習 • 4.人體的排泄作用:排除代謝廢物(主要成分是水) P.85 排泄器官 排泄方式 廢物成分 皮膚 汗水 水 、 尿素 、鹽類、體溫 腎臟 尿液 水 、 尿素 、鹽類 肺 呼氣 水 和 CO2 . 下列空格填入: 水、尿素、CO2
  25. 25. 考前複習 • 4.人體的排泄作用:排除代謝廢物(主要成分是水) P.85 排泄器官 排泄方式 廢物成分 皮膚 汗水 水 、 尿素 、鹽類、體溫 腎臟 尿液 水 、 尿素 、鹽類 肺 呼氣 水 和 CO2 . 下列空格填入: 水、尿素、CO2 ▲人體含氮廢物由 皮膚 、 腎 排除,肺不排除含氮廢物; 水由 皮膚 、 腎 、 肺 排除。
  26. 26. 問答題 Q1.水中生物如何排除含氮廢物?以及含氮廢物的形式? 擴散作用 氨 Q2.鳥類、昆蟲如何排除含氮廢物?以及含氮廢物的形式? 混合於糞便 尿酸 Q3.哺乳類如何排除含氮廢物?以及含氮廢物的形式? 尿液 尿素 Q4.哺乳類在 將氨代謝成尿素,利用 運送至 形成尿液 肝臟 血液 腎臟
  27. 27. 小考 Q1.鳥類、昆蟲如何排除含氮廢物?以及含氮廢物的形式? Q2.水中生物如何排除含氮廢物?以及含氮廢物的形式? Q3.哺乳類如何排除含氮廢物?以及含氮廢物的形式? Q4.哺乳類在 將氨代謝成尿素,利用 運送至 形成尿液
  28. 28. 小考 Q5.人體的排泄作用:排除代謝廢物(主要成分是水) 排泄器官 廢物成分 腎臟 、 . 皮膚 、 . 肺 、 .
  29. 29. 小考 Q6.人體含氮廢物由 、 排除; 水由 、 、 排除。
  30. 30. 試題精選 11 第1題【90基測Ⅱ】 P.86 • 1.痛風為體內代謝的尿酸結晶堆積在人體關節所引起的疾病,這 類病人在飲食中應避免大量攝取哪一類食物? (A)白米飯 (B)海鮮 (C)水果 (D)奶油
  31. 31. 試題精選 11 第2題【98基測Ⅰ】 P.86 • 2. 下列有關人體代謝產生的含氮廢物之敘述,何者正確?【註: 含氮廢物包括氨及尿素等】 (A)尿素主要在肝臟合成 (B)尿素對細胞的毒性比氨大 (C)含氮廢物主要是由醣類代謝後所產生 (D)含氮廢物主要經由呼吸系統排出體外  小 胺基酸 泌尿系統
  32. 32. 試題精選 11 第3題【109會考】 P.86 • 3.已知人體代謝甲物質後所產生的含氮廢物,會運送至乙器官中 轉換成尿素。根據上述,關於甲和乙的配對,下列何者正確? (A)甲:脂質,乙:腎臟 (B)甲:脂質,乙:肝臟 (C)甲:蛋白質,乙:腎臟 (D)甲:蛋白質,乙:肝臟

Notes de l'éditeur

  • https://www.edh.tw/article/19392
  • https://www.epochtimes.com/b5/19/11/26/n11680882.htm
  • https://www.tristarnews.com.tw/news_ii.html?ID=6468
  • https://tw.news.yahoo.com/%E5%90%83%E5%AE%8C%E6%B5%B7%E9%AE%AE%E7%97%9B%E9%A2%A8%E7%99%BC%E4%BD%9C-%E9%86%AB-%E9%AB%98%E5%B0%BF%E9%85%B8%E6%89%8D%E6%98%AF%E5%85%83%E5%87%B6-035557977.html
  • https://dr-immune.com/2021/11/26/%E7%97%9B%E9%A2%A8%E7%9F%B3%E6%98%AF%E6%9C%83%E6%B6%88%E5%A4%B1%E4%B8%8D%E8%A6%8B%E7%9A%84%E5%97%8E%EF%BC%9F%E7%97%9B%E9%A2%A8%E7%9F%B3%E7%9C%9F%E7%9A%84%E6%9C%83%E6%BA%B6%E8%A7%A3%E5%97%8E%EF%BC%9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