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 diaporama a bien été signalé.
Le téléchargement de votre SlideShare est en cours. ×

資優標籤對不同性別資優生之影響—以宜蘭地區為例 .pdf

Publicité
Publicité
Publicité
Publicité
Publicité
Publicité
Publicité
Publicité
Publicité
Publicité
Publicité
Publicité
投稿類別:教育類
篇名:
資優標籤對不同性別資優生之影響—以宜蘭地區為例
作者:
李沁陵。蘭陽女中。高二 12 班
練昕妍。蘭陽女中。高二 12 班
指導老師:
吳文玉
資優標籤對不同性別資優生之影響—以宜蘭地區為例
1
壹、前言
一、研究動機:
資優,指的是先天性的、異於平常的智能。在我國社會中,資優生受到「升學主
義」、「菁英主義」等風氣影響(李立偉,2013),背負著成績好、樣樣精通的刻板
印象,如補教機...
資優標籤對不同性別資優生之影響—以宜蘭地區為例
2
(一)資優生特質
根據現代研究,多數資料顯示資優生具有洞察力、對知識的渴求、完美主義、情
感強烈、對權威規範質疑,學習快、記憶強、觀察微等特質,也常出現過度激動
(OE)(孫瑜成,2004;郭...
Publicité
Publicité
Chargement dans…3
×

Consultez-les par la suite

1 sur 11 Publicité

Plus De Contenu Connexe

Similaire à 資優標籤對不同性別資優生之影響—以宜蘭地區為例 .pdf (19)

Plus récents (20)

Publicité

資優標籤對不同性別資優生之影響—以宜蘭地區為例 .pdf

  1. 1. 投稿類別:教育類 篇名: 資優標籤對不同性別資優生之影響—以宜蘭地區為例 作者: 李沁陵。蘭陽女中。高二 12 班 練昕妍。蘭陽女中。高二 12 班 指導老師: 吳文玉
  2. 2. 資優標籤對不同性別資優生之影響—以宜蘭地區為例 1 壹、前言 一、研究動機: 資優,指的是先天性的、異於平常的智能。在我國社會中,資優生受到「升學主 義」、「菁英主義」等風氣影響(李立偉,2013),背負著成績好、樣樣精通的刻板 印象,如補教機構大多會以「資優班」的名稱來表達成績好的學生,造就資優生課業 優於普通生之印象。但事實上,資優就代表績優嗎? 研究者為語文資優班學生,和同學對話中發覺:大多數人和同儕溝通時,會避免 使用「資優班」一詞,不禁猜測,這是否和社會中給予之標籤有所關聯?害怕成就無 法達成外在期待、畏懼無法符合資優生普遍成績優異之印象?這樣的社會期待是否同 時為資優生帶來一定程度之心理壓力呢?而這樣的壓力在不同性別間是否又有差異 呢?研究者將透過此份研究報告來探討資優標籤對資優班不同性別學生的影響,根據 研究結果綜合結論試提出建議。 二、研究目的: (一)探討資優標籤對學生產生壓力是否因性別差異而有所不同。 (二)探討資優標籤對學生學習態度的影響是否因性別差異而有所不同。 貳、文獻探討 一、標籤理論 (一)意義 最初標籤理論的內容包含在犯罪範疇內,然近代開始應用於身心障礙者與特殊 教育。標籤的意義,也就是人們對於自我形象的界定,而自我形象乃是透過與他人之 互動而產生,因此他人給予之標籤構成個人認識自我的要素(林宏銘,2013)。換言 之,對於自我的認識經常是透過他人來進行比較,而在標籤的催化下,自我意識更容 易被影響。由此可知,行為是由社會之標籤所建構,和其本質無關。 (二)優缺點 薛育青(2005)認為資優標記的產生乃因鑑定後所獲取之資優身份標記。標籤化自 有其優缺點,正向方面,標籤可提供快速且有效率的方式篩檢出需要服務的個體,且 能使社會了解個體的特質與差異性,進而規劃一系列貼合個體需求的服務;反之,則 可能造成污名化,如多數人未能明確理解該標籤之意義,則可能導致誤解與歧視;此 外,個體在定義自我時將受到侷限,而缺乏獨特性(林國祥,2016)。 二、資優生特質和壓力來源
  3. 3. 資優標籤對不同性別資優生之影響—以宜蘭地區為例 2 (一)資優生特質 根據現代研究,多數資料顯示資優生具有洞察力、對知識的渴求、完美主義、情 感強烈、對權威規範質疑,學習快、記憶強、觀察微等特質,也常出現過度激動 (OE)(孫瑜成,2004;郭靜姿,2000;Dabrowski,1938;張馨仁,2011)。 整體來說,資優生之特質於正向發展可以是對事物強烈而有效的掌控力、吸收學 習及想像力;反之,則可能造成強烈的內在衝突、憤怒與痛苦。 (二)資優生壓力來源 上述資優特質在過去研究中也顯示有較高的可能性對資優生產生壓力,如:過度 完美主義所造成之過度自我要求、在情感覺察中更為敏銳等。 除內在特質外,外在環境影響如:他人期望等壓力感受更甚普通生。其中,父母 或師長常認為資優孩子在才能、適應能力、情緒等有較優異的條件,因此往往寄予較 高的期許和要求(蔡崇建,1989),故有些資優生在高度或過度期望下,承受了不少 壓力;另外,資優生在同儕間也承受了高標準的壓力,如認為資優班理所當然要有好 成績等。曾建章(1996)提及資優學生感受到的同儕期望高於普通生。換言之,資優 生會因同儕之既有印象而產生壓力。 此外,標籤使得資優學生在社會上也背負更大的期許:「被標記為資優」是多數 資優生的普遍經驗(李立偉,2013)。當資優生被貼上優於常人之標籤後,連帶在無 形中產生對自我期許的壓力(蔡明富、柯麗卿, 2014);再者,其可能造成他人的誤 解或歧視,個體想法也因此受限。但現代研究中,資優生對於資優標籤接受度大多呈 現正向(遲心筠,2018),遲心筠也注意到多數資優學生對於「他人給予之資優標 籤」最為感到不適,但對於自我給予之標籤卻傾向正面(薛育青,2005; Robinson, 1990;Kerr, Colangelo, & Gaeth, 1988),顯示標籤對資優學生產生之壓力,大多來自 於他人之期望,而非個人對資優標籤之認同。 (三)資優生性別與壓力關聯 許金水(2009)在研究中發現女生在個人健康和自我期許的壓力感受大於男生。 陳加恩(2018)同樣發現國中資優女生在學校生活和身心發展壓力皆大於男生。最 後,遲心筠(2018)研究結論提到無論男女性別,在資優標記接受度上並無顯著差 異;在生活壓力層面,女生無論在同儕互動、學習生活及升學政策上均高於男生。綜 合上述,顯示女生普遍在壓力感受度上高於男生。 參、研究方法 一、研究方法: (一)文獻分析法:綜合書籍、期刊、網路資料、碩士論文及網站等等,加以 統整、反思 。
  4. 4. 資優標籤對不同性別資優生之影響—以宜蘭地區為例 3 (二)問卷調查法:透過問卷調查了解不同性別學生在進入資優班後所衍生的 壓力與學習態度轉變是否存有差異。 二、研究流程: 依據本文研究目的及文獻探討結果,針對資優標籤在不同性別中對於學生影響之 情形,設計本研究流程,如圖所示: 圖一 研究流程圖 (圖一資料來源:研究者繪製) 二、研究對象: 圖二 樣本資料圖 (圖二資料來源:研究者繪製) 四、研究問卷: 本研究問卷施測內容主要分為兩部分: (一)「資優標籤下產生之壓力」:此部分參考改編自遲心筠(2018)國中自 覺資優標記接受度,及薛育青(2005)國小資優生資優標記接受度量表。 (二)「資優標籤下資優生學習態度轉變程度」:此部分研究者依資優生常見 壓力四大因素—個人、家庭、學校、人際(柯武宏,2009;孫瑜成,2004;馮麗君, 2008;鄭秀足,2004;盧浩權,2005;Patel,2009)自行編撰。 肆、研究分析與結果 本研究取樣範圍為宜蘭縣內三所公立高中總計七個班級,共 168 位學生。經問卷發 放後,有效回收問卷計 125 份,共計 69 份男、56 份女,問卷分析方法採用量化分析。 以下將針對男女性別對於題目之差異進行探討。 一、資優標籤所產生之壓力 擬定研究 方向 資料搜集 文獻探討 編寫研究 工具 問卷施測 和分析 完成論文 編寫 宜蘭高中 數理資優班 一年級 30 人 二年級 30 人 蘭陽女中 語文資優班 一年級 12 人 二年級 25 人 三年級 12 人 羅東高中 數理資優班 一年級 29 人 二年級 30 人
  5. 5. 資優標籤對不同性別資優生之影響—以宜蘭地區為例 4 圖表 分析 1、我對自我要求很高 (圖三) 大部分學生對於自我要求認知普遍皆高,特別是男學生 同意票數 60.87%更加認同自我要求高。研究者建議學校 師長與家長可協助建立適切目標,以避免受挫失去追求 更上一層樓的信心,陷入不必要的焦慮和壓力。 2、我對未來感到憂慮 (圖四) 大部分學生對於未來皆感憂慮,其中,女學生同意 (41.07%)及非常同意(44.64%)相加(85.71%)明顯 更高於男學生(57.35%)。故研究者建議學校加強生涯 規劃教育,尤其女學生的生涯發展輔導,協助資優生多 方探索,為將來的生涯發展作準備,避免其陷入迷茫與 衍生焦慮。 3、我覺得自己經常做的不夠完美 (圖五) 男女學生選擇同意與非常同意者為多數,選擇不同意的 比例極低。由此可推論不分性別資優學生對自己設定標 準甚高。研究者建議除上述建立確切合宜目標外,也須 協助資優生認知人不可能永遠無挫敗,需適時調整心態 與行為,勿追求過度完美。 4、我的父母在各方面對我要求很高 (圖六) 男女學生皆以選擇普通為最高,但兩成女學生和三成男 學生,感受來自父母的要求壓力,研究者建議,家長須 多加注意資優生心理狀況,給予適度期待,但同時保有 彈性,並試圖同理孩子。 5、我的父母會拿別人和我做比較 (圖七) 男女學生皆以選擇普通為最高,但兩成女學生和三成男 學生同意父母會和他人做比較。這部分數據和上一題相 近,研究者不禁猜想父母要求高和『誰比較厲害』之較 勁心態是否有所關連? 6、學校師長對我要求很高
  6. 6. 資優標籤對不同性別資優生之影響—以宜蘭地區為例 5 (圖八) 男女學生普通選項皆高外,女學生認同比例高於男學生 (41.07%和 24.64%),顯示女學生感受到來自師長的要 求明顯高於男學生。研究者推論,因受訪者來自三所不 同學校,校風不同,師長對於學生要求也有所差異,造 成受試學生感受不一(受試女學生多為同校生)。 7、我的課業跟不上其他人 (圖九) 男 女 學 生 普 通 選 項 皆 高 外 , 女 學 生 選 擇 同 意 次 之 (32.14%)遠高於男學生。近四成的女學生認為自己課 業上落後其他同學,研究者建議師長、家長協助檢視讀 書計畫與習慣,對症下藥。 8、我和資優班同學經常起爭執 (圖十) 男女學生皆以不同意居多,且沒有女學生選擇同意選 項。研究者推測這和進入資優班的學生志趣相似有關, 且根據陳敏華、顏德琮(2020)提到:集中式資優教育 為資優生帶來強烈歸屬感,相較普通班第一年會分班的 情況,資優班級三年間未分班,相互較熟悉,因此相處 也較為融洽。 9、我和資優班同學在學業上競爭激烈 (圖十一) 女學生選擇普通比例達四成最高,男學生則是以三成同 意為最多數。整體而言不論性別資優生認同和同學在學 業上競爭激烈。研究者建議師長、家長多給予資優生成 績外的肯定,落實適性教育,不單以成績論英雄。 表 1、資優標籤所產生之壓力 (表 1 資料來源:研究者繪製) 小結:針對不同性別資優生對於資優標籤下產生之壓力感受分類統整探討。 (一)個人因素(第 1、2、3 題):不論性別資優生皆認同自我要求高、普遍 自覺做的不夠完美且對未來感到憂心。其中男學生在自我要求的部分高於女學生,但 是女學生在自覺做的不完美、憂慮未來的部分強度高於男學生。 (二)家庭因素(第 4、5 題):大多數男或女資優生皆無明顯感受家長要求、比 較給予的壓力,但可從數據觀察出家長對於男學生要求稍高於女學生。
  7. 7. 資優標籤對不同性別資優生之影響—以宜蘭地區為例 6 (三)學校因素(第 6、7 題):兩者有明顯差異,無論是對於師長要求以及課 業之間的競爭,男學生皆不認為有太大影響,但女學生卻多同意校園帶來之壓力。 (四)人際因素(第 8、9 題):兩者對於和同儕間相處普遍良好,但學業競爭上 女學生選擇普通最多,男學生選擇同意最多,顯示男學生在學業上競爭所感受到的壓 力高於女學生。 整體而言,不論性別資優學生在資優標籤下造成之壓力影響大多以個人因素為 重,和文獻探討中所推論之壓力多來自他人期望相反。研究者認為,資優生多因自我 期許而致自我要求和完美主義偏高,個人因素給予的壓力也較高。 二、資優標籤下學習態度的轉變 10、進入資優班後,我的「自我要求」更加積極 (圖十二) 不論男女學生皆以同意為多數,認同進入資優班後自 我要求更積極。研究者推論,資優班資源豐富、人才 濟濟,不論企圖心或課業競爭壓力皆增加,在『人外 有人』刺激下,自我要求更高了。 11、進入資優班後,我因為「家人期望」而更加積極 (圖十三) 男女學生皆以普通票為最高,但不論性別皆有近三成 同意,顯示家人期望對部分學生學習態度具有影響 力。另外,由 4、5 題推論資優生雖因家長期望高產生 壓力,但由此題結果可看出對於學習態度也有所幫 助。 12、進入資優班後,我因為「師長期望」而更加積極 (圖十四) 男女學生皆以普通票為最高,同意次之。值得注意的 是 : 女 學 生 認 同 程 度 ( 42.85% ) 較 男 學 生 更 高 (31.89%) ,由此可見師長期望對女學生學習具有相 當影響力。由 6、7 題同樣得出女學生雖因師長期望高 產生壓力,但對於學習態度也有所幫助。建議師長可 在各方面多給予女學生肯定,增強自信心。 13、進入資優班後,我因為「同儕競爭」而更加積極 (圖十五) 男女學生皆以同意票居冠,並加上非常同意票數將近 約七成。由此可見,不論性別在同儕相互競爭的環境 中,都會提升學習積極度,證明環境重要性。
  8. 8. 資優標籤對不同性別資優生之影響—以宜蘭地區為例 7 表 2、資優標籤下學習態度的轉變 (表 2 資料來源:研究者繪製) 小結: (一)個人因素部分(第 10 題):可看出不分性別資優生進入資優班後,皆對 自身抱有相當程度的期許,進而提升其學習態度。 (二)家庭因素和學校因素部分(第 11、12 題):受訪者整體多肯定家人與師 長期待是學習動力,其中,女學生對於師長期望感受度最為強烈。但是須注意的是: 避免過高不切實際的要求,其不但不能提升學習成效,反而容易讓孩子陷入不必要的 焦慮與壓力中。 (三)人際因素部分(第 13 題):不論性別皆近七成認同同儕與學習動力關 係,因此研究者推論同儕競爭對資優學生影響最大。同儕競爭會讓資優生學習態度更 加積極但也是壓力來源,因此研究者認為培養與同儕溝通能力,是迫切需要的。 由上述可知,人際因素/同儕競爭對於學習態度產生之影響在四者中為最,由此 推論進入集中式資優班級後,同儕間的課業壓力競爭增加,學習態度益發積極,這一 點不論在男女學生上皆可明顯發現,再再顯示環境的重要性與影響力。整體而言,資 優標籤對於學習態度有好的影響。 伍、研究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隨時代發展,對於「資優」的認知是越發進步,但資優標籤對於資優生仍存在正 負面影響,雖多為個人給予之壓力,但不可否認的是—環境對於學習的確有所影響。 由「資優標籤下產生壓力」可見男學生對於家庭因素感受度較高,而女學生則多同意 校園帶來之壓力—學校師長的要求、課業上競爭。整體而言,不論性別資優學生在資 優標籤下造成之壓力影響大多以個人因素為重,和文獻探討中所推論之壓力多來自他 人期望相反;而女學生壓力感受度高於男學生,此部分和文獻探討中推論相同。 人際因素(同儕競爭)對於資優學習態度最具關鍵影響,而師長和家長給予之期 望雖使其造成壓力,但同時也產生正面影響(學習態度更積極)。故由以上結論研究 者提出下列建議: (一)幫助資優生建立對自我的合理期許
  9. 9. 資優標籤對不同性別資優生之影響—以宜蘭地區為例 8 由問卷 1、3 題可看出資優生自我要求高,並自覺有完美主義,故研究者建議資 優生避免設立過高門檻,可將一件任務分為階段性來處理,將精力專注在當下,全心 投入其中,透過達成數個細小卻精實的事務,使其增加信心及成就感,進而降低附加 在自身的壓力,並且師長與家長也可適時給予對談,提供相關建議及方向,使其建立 合宜目標。 (二)多方探索未來發展,降低焦慮感 由問卷第 2 題中,男女學生對於未來皆感到焦慮,研究者推測原因出自對職涯 抉擇的困惑,故建議學校可加強生涯輔導課程,協助資優生探索有興趣的學群領域, 另外,也可鼓勵其多參與不同科系的講座介紹,了解各校系特色,抑或是報名相關營 隊,以降低對未來的不確定性。 (三)成績非唯一,欣賞每個資優生獨特的特質 於家庭與學校因素中(第 4~7 題),皆可看出部分男女學生對於題目論述頗有 同感,研究者建議家長可避免不必要的比較,欣賞孩子於各個方面的性格特質,並適 時給予稱讚,避免其落入成績至上的惡性循環中,而學校師長則可透過教育導正學生 正確讀書心態,破除對於資優生的刻板印象及迷思。 (四)同儕間良性競爭,避免造成反效果 根據第 9、13 題結果,人際因素(同儕競爭)對於資優學習態度產生具關鍵影 響,數據顯示不分性別多數同學因自我要求和完美主義,學習態度在集中式資優班變 得更加積極,其影響在四個因素中最為顯著,由此可印證學習環境的重要性。研究者 建議師長應建立良好班級氛圍,如:幫助凝聚向心力,且適時介入同儕互動,給予精 神上協助;同時,同儕間須相互鼓勵,達到良性競爭、互利互補,避免過度競爭造成 資優生喪失學習熱忱,對學習呈反效果。 (五)個人因素影響大,多加探索學習動力 綜合以上分析,研究者觀察出自我要求對於學習皆是關鍵影響因素,究竟是後 天給予資優標籤影響?抑或是資優生先天完美主義強烈?有待後續研究。在個人因素 影響下,資優生無形中產生對自我期許的壓力(蔡明富、柯麗卿, 2014),且個體想 法及行為也因此受限,長久下來,可能造成他人的誤解。「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因 此研究者建議,善用個人特質如適度完美主義,多加探索內在學習動力,目標明確, 找出心之所向,方可走的長遠。 (六)培養女學生對自我的肯定 最後,研究者發覺女學生在通篇研究中自信心較男學生稍嫌不足,推論原因如 下:(1)男女學生校風不同。本研究中多數女學生來自女校,所處校風較受試男生嚴 謹,師長給予關照相對多,「愛子心切」之下,也偶有納入主觀意見的情況,無形中
  10. 10. 資優標籤對不同性別資優生之影響—以宜蘭地區為例 9 對女學生產生壓力,進而影響自信心。(2)如文獻探討中「資優生性別與壓力關聯」 所做之結論:女學生普遍在壓力感受度上高於男學生,如在紓解不當的情況下,可能 使女學生產生消極、自我懷疑等情形,導致自信心不足。故由以上推論總結,研究者 建議學校師長應多設立針對女學生之輔導管道,強化女學生自信,發覺自身價值。另 外,第四題中女學生在課業上自信心也稍嫌不足,家長及師長則須陪伴學習,協助設 立合宜學習計畫,了解其需求。 二、未來展望 因本研究侷限在宜蘭地區,因此許多現象於宜蘭縣內可成立,類推至全國或許便 有討論空間,且只採取量化研究,僅給予選項而未能深入訪談,在分析中可能有所偏 差。故研究者建議可擴大研究範圍或增加質性研究,深入了解資優生想法,及不同背 景下資優生受資優標籤之影響,如:學校男女比例、學校位於不同校區風氣不同等。 經本文研究下,當中提及的各項隱憂皆是可能發生或正在發生的問題,小則影響 資優學生學業表現,大則導致心理問題,故資優班教師、家長、資優生三方應持續致 力於建立更優質的資優教育,針對每一位學生給予不同目標和期待,適時輔導,望 「資優生自殺」等社會新聞中的憾事減少。 隨著時代發展,對於資優生誤解已逐漸減少,然社會氛圍、傳播媒體、教育制度 仍偶有對資優生過度期待的情形,期許未來能有更進一步改善,希冀此份研究能供資 優教育調整參考,不足之處留待後續研究。 陸、參考文獻 蔡崇建(1989)。資優父母的三角習題。資優教育季刊,32,6-7。 曾建章(1996)。國中資優學生與普通學生之他人期望與壓力感受及成就動機之比 較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郭靜姿(2000)。談資優學生的特殊適應問題與輔導。載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 教育中心:資優教育季刊(2)。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孫瑜成(2004)。國中資優學生人格特質、壓力調適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彰 化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鄭秀足(2004)。國中生生活壓力、自尊與偏差行為之相關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 學:碩士論文。 薛育青(2005)。國小資優生資優標記接受度與其自我概念、生活適應之相關研 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盧浩權(2005)。青少年網路沉迷現象與生活壓力、負面情緒之相關研究—以臺中 市為例。靜宜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金水(2009)。國小藝術才能資優生生活壓力和因應策略之研究。身心障礙與輔 助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 柯武宏(2009)。臺北縣國中美術資優班學生壓力來源與因應方式之研究。國立臺 灣示範大學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 張馨仁(2011)。資優生過度激動特質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 所:碩士論文。
  11. 11. 資優標籤對不同性別資優生之影響—以宜蘭地區為例 10 林宏銘(2013)。標籤理論、羞恥感與再整合。國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 李立偉(2013)。被標記為資優者的經驗探究-一個現象學心理學研究。國立東華 大學:碩士論文。 蔡明富、柯麗卿(2014)。國小資優學生的生活壓力與因應策略之質性研究。東臺 灣特殊教育學報,16,199-224。2022 年 2 月 7 日,取自 https://special.moe.gov.tw/periodicalInfo.php?guid=887C0275-9200-4900-B808- ADEF6786AD65&paid=1015&_g=F539E768-96EF-4F17-ADEA- 1229F3D9C069&_p=38&token=5772e8869dc893269d81004506c9a371 林國祥(2016)。淺談特殊教育之標記化。大直高中學報。 https://web.dcsh.tp.edu.tw/sites/default/files/user/dcsh192/大直高中學報 13 期_林國祥_淺 論特殊教育之標記化.pdf 遲心筠(2018)。高雄市國中資優生自覺資優標記接受度與生活壓力之現況與相關 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陳加恩(2018)。國中資賦優異學生過度激動特質與生活壓力及生活適應之關係研 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陳敏華、顏德琮(2020)。分散式數理資優班班級經營與學生輔導策略-以永和國 中為例。資優教育論壇 ; 18 卷 1 期 (2020 / 05 / 01) , P63 - 71。 Kerr, B., Colangelo, N., & Gaeth, J. (1988). Gifted adolescents’ attitudes toward their giftedness. Gifted Child Quarterly , 32(2), 245-247.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J 382044). Robinson, A. (1990). Does that describe me ? Adolescents’ acceptance of gifted label. Joural for the Education of the Gifted, 13(3), 245-255. Dabrowski, K. (1964). Positive disintegration. Boston: Little, Brow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