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No.027THRS4 中華民國心律醫學會 ‧Taiwan Heart Rhythm Soclety‧ 中華民國 106 年 10 月出刊
臺大醫院 心臟內科 賀立婷醫師
E C G o f t h e M o n t h
67 歲病患,valvular heart disease with severe mitral stenosis, and severe aortic regurgitation,接受 MVP 以及 AVR
手術。亦有 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於術中接受 MAZE procedure,而後 sinus arrest 放置了 Medtronic DDDR
pacemaker。Pacemaker 術後心電圖如下
and/or angiotensin-receptor blockers 以及心臟復健。除了
statin 以外,藥物一律調整到最高耐受劑量。病患接受
電流整脈術後,一年追蹤,75% 積極治療組的病患維持
竇性心律,相較於傳統治療組僅為 63% 。因此積極的
「預防治療」,也許可以減低心房顫動的比例。(Routine
versus aggressive upstream rhythm control for prevention of
early atrial fibrillation in heart failure, the RACE 3 study)
EMANATE trial 於 2017/8/28 發表,發現從未使用
過抗凝血劑的病人,做電流整流術前後,使用 apixaban
相較於 heparin+warfarin 而言,有較佳的中風保護效果,
出血率則是相近。一千五百位病人在進行電流整流術
前都沒有使用抗凝血劑超過四十八小時,753 位於整流
術前立即使用 apixaban,747 位使用 heparin+warfarin,
觀 察 一 個 月 後 發 現,apixaban 組 術 後 沒 有 人 中 風,
而 heparin+warfarin 組 則 有 6 位 中 風。(Apixaban vs
conventional therapy in anticoagulation-naive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undergoing cardioversion: The EMANATE
Trial)
最 後 介 紹 於 2017/8/29 發 表 的 REHEARSE-AF
trial,此研究利用 AliveCor 行動心律監視器,針對沒有
診斷過心房顫動,但 CHA2DS2-VASc score ≥2 的病人,
做一周兩次的監測。一年中 500 個使用 AliveCo 的病
人,有 19 個診斷出心房顫動;而一般治療的病患 500
個則診斷出 5 個,相差四倍。在現今這個數位時代,
許多醫療診斷方法皆可以利用手機行動軟體輔助,在
合理的花費之下,及早診斷治療對於公共衛生領域而
言是十分重要的。(Assessment of REmote HEArt Rhythm
Sampling using the AliveCor heart monitor to scrEen for
Atrial Fibrillation (The REHEARSE-AF study)
此次 ESC 內容可說十分精彩,還有許多 EP 相關的
研究發表,若大家有興趣亦可以上 ESC 365 網站看看
喔!
5. No.027 THRS 5中華民國心律醫學會 ‧Taiwan Heart Rhythm Soclety‧ 中華民國 106 年 10 月出刊
於住院中因發現心跳過慢做心電圖如下
請問發生了什麼事?
此為 Medtronic 為減少 ventricular pacing 的功能叫做「Managed Ventricular Pacing (MVP)」。當此功能開啟,模
式轉換如下:
每 1,2,4,8…分鐘測試是否有 intrinsic AV conduction,若有,則會將 DDD(R) mode 轉成 AAI(R) mode,以減
少 ventricular pacing。若任何 A-A interval 中沒有 ventricular sensing,則會有 V back-up pace,防止心跳過慢。V back-
up pace 是在下一個 A 之後 80ms 給予一個 V pace,如下圖。
6. No.027THRS6 中華民國心律醫學會 ‧Taiwan Heart Rhythm Soclety‧ 中華民國 106 年 10 月出刊
振興醫院 馮文楷醫師
脈新
動聞
媒 體 及 學 會 新 聞
1. 美國心導管電燒術併發症隨手術量增加而上升
Catheter Ablations Grow in Popularity, But
Complication Rates Rise
Safest at high-volume centers
Seyed Mohammadreza Hosseini 根據美國 National
Inpatient Sample and Nationwide Inpatient Sample 在
2000 至 2013 年的統計指出,18 歲以上針對心房顫
動、心房撲動、上心室頻脈及心室頻脈進行電燒的病
患共計約 519,951 人次,年齡中位數為 52 歲,男性
佔 59.3%。不論在年度電燒量、電燒醫院數目、平均
年齡、病患共病指標、發生一個以上併發症之發生率
及住院天數都有上升的趨勢 (p < 0.001 for each)。其
中 27.5% 的手術於低手術量的醫院進行,而發生手
術併發症較高 (OR 1.26, 95% CI 1.12-1.42; P<0.001)。
老年人、共病數較多、進行複雜之心房顫動及
心室頻脈電燒為住院中發生併發症及死亡率之獨立
因子;除此之外,女性以及於低手術量的醫院進行
也是發生併發症之獨立預測因子。
在 2000 至 2013 年間,心導管電燒手術增加 2.5
倍,心房顫動電燒手術是主要的來源 ( 從每年 2000
例增加至大於 20000 例 ),整體住院併發症則由 3.07%
提升至 7.04%,其中心室頻脈電燒之併發症達 9.9%,
約是其他心律不整手術的 3 倍,然而心室頻脈病患
之共病指標也是最高 (mean 1.28)。
若四個 A-A interval 中有發現兩個 no ventricular sensing,則會轉成 DDD(R) mode。如下圖。
此病患由過去心電圖可知 AV conduction 不佳,此次心電圖後面三個 beats 皆為 A pace V sense,表示 A pace 功能
沒有問題,但心電圖前面 A pace 後雖無理想之 AV conduction,但皆未符合四個 A-A interval 中有兩個 no ventricular
sensing,故未轉成 DDD(R) mode。並非是 pacemaker dysfunction。
A pace
V sense
V back-up pace
7. No.027 THRS 7中華民國心律醫學會 ‧Taiwan Heart Rhythm Soclety‧ 中華民國 106 年 10 月出刊
結論 : 應著手改善低手術量的醫院的併發症,對共病數較多的病患進行電燒術需更為小心。
Reference:
Mohammadreza S, et al "Catheter ablation of cardiac arrhythmias:
utilization and in-hospital complications 2000 to 2013" JACC Clin
Electro 2017; DOI: 10.1016/j.jacep.2017.05.005.
2. 工時過長是發生心房顫動的危險因子
New-Onset AF Risk Seen to Rise With Longer Work Hours
工時過長與中風有明顯相關性,但與心房顫動的關係未明,Prof Mika Kivimäki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UK) 進行multi-cohort薈萃研究,長工時(每週≥55小時)是否較標準工時(每週35~40小時)容易產生心房顫動。
本篇針對英國、丹麥、瑞典、芬蘭 85,494 位勞工進行分析 ( 男性 29,579、女性 55,915)。平均年齡 43.4 歲,
追蹤時間由 1991 到 2004 年,經由心電圖、醫院記錄、藥費核銷記錄、死亡診斷書來診斷心房顫動,長工時
( 每週 ≥55 小時 ) 佔 5.2%、標準工時 ( 每週 35~40 小時 ) 佔 62.5%,平均追蹤時間為 10 年,共 1061 位病患新
發生心房顫動 ( 比例為每 1000 人中有 12.4 人 ),其中 71% 發生於 65 歲以前。對年齡、性別、社經地位校正
後發現長工時 ( 每週 ≥55 小時 ) 較標準工時 ( 每週 35~40 小時 ) 更容易產生心房顫動,比率多達 42% (hazard
ratio=1.42, 95% CI=1.13–1.80, P=0.003);當排除冠心病及中風病患後結果雷同 (N=2006, hazard ratio=1.36,
95% CI=1.05–1.76, P=0.0180)。
但本研究也存在盲點,工時長短只有在收案時作評估,儘管習慣不易改變,追蹤過程中仍可能有所不同,
此外,工作的種類、型態、坐辦公室、工地勞工、是否上夜班等均未加以記錄分析,以上因子都有可能會影
響研究結果。
結論 : 過長工時相比標準工時較容易發生心房顫動。
Figure 2 Association of categories of weekly working hours with incident atrial fibrillation. Estimates are adjusted for age, sex, and socioeconomic
status.
Reference:
European Heart Journal, Volume 38, Issue 34, 7 September 2017, Pages 2621–2628
8. No.027THRS8 中華民國心律醫學會 ‧Taiwan Heart Rhythm Soclety‧ 中華民國 106 年 10 月出刊
3. 無症狀的心房顫動更是危險
The Danger of AF Without Symptoms
Dr Steffen Christow 利用全球性心房顫動登錄
(GLORIA-AF) 進行研究,當中收錄全球 44 個國家
2200 家醫院於 3 個月內新發生心房顫動之非瓣膜性
心臟病病患,且 CHA2DS2-VASc score ≥1。
本研究是針對當中西歐國家病患有無症狀進行比
較,共收錄 6011 位病患,當中 4119 名病患 (69%)
為無症狀,1892 名病患 (31%) 為有症狀;兩組平均
年齡 (72 歲 ) 及 CHA2DS2-VASc score (3.3) 並無明
顯差異。
主要發現 : 曾經發生過中風的發生率在無症狀或症
狀輕微的族群中反而較有明顯症狀者高,且差異超
過 2 倍 (14.7% vs 6%, P<0.001)。TIA 的 發 生 率 也
有類似的發現 (19.2% vs 10%, P<0.001)。這意味著
subclinical Af 被發現得太晚,提高心房顫動診斷率
實在非常重要。
Reference:
John Mandrola, MD The Danger of AF Without Symptoms -
Medscape - Jun 23, 2017.
4. 心房顫動電燒手術對改善症狀是否為安慰劑效
應 ?
AF Ablation Partly a Placebo? Doctor-Patient
Disagreement on AF Symptom Suggests Yes
雖然病患在進行心房顫動電燒手術對症狀通常
會有改善,連續性心電圖也顯示心房顫動數量減少;
儘管有病患在電燒術後心律不整仍然持續,症狀也
可能有所改善,所以病患的症狀和醫師的評估並不
一定相關聯、當中可能存在一定落差。
Dr Anna Björkenheim (Örebro University, Sweden)
在 今 年 6 月 JACC: Clinical Electrophysiology 中 發
表針對陣發性和持續性心房顫動病患接受電燒前、
後 6 個月、12 個月及 24 個月對症狀做評估,方法
分別用 AF-specific symptom questionnaire (AF6) [ 病
患自行評估 ] 和 European Heart Rhythm Association
(EHRA) classification 分析 [ 醫師評估 ], 心房顫動發
作比率則經由植入連續性心電圖記錄器得知,當心
房顫動發作比率少於 0.5% 定義為電燒成功。
結果在 54 個病患中,最大的進步在電燒後 6 個
月,而相較於 EHRA classification、AF6 的改善更可
持續至 12 個月,兩者相關聯性較低,但都與心房顫
動發作比率成正相關;無復發或低心房顫動發作比
率的病患症狀大多有明顯改善,但在電燒後仍維持
較高心房顫動比率者同樣有所改善。
對以上發現意味著電燒術在心房顫動可能有安慰劑
效應,但作者提出症狀的改善可能跟神經被阻斷有
關,另一方面,症狀的改善能持續兩年以上實在很
難單單用安慰劑效應來解釋。
The six items of AF6 summarize the most frequent
problems named by patients in their contact with the
nurse at the AF clinic.
Item 1 `breathing difficulties at rest´
item 2 `breathing difficulties on exertion´
item 3 `limitations in day-to-da y life due to atrial
fibrillation´
item 4 `feeling of discomfort due to atrial fibrillation´
item 5 `tiredness due to atrial fibrillation´
item 6 `worry/anxiety due to atrial fibrillation
Patients choose a number on a Likert scale from 0
to 10, where 0 means no and 10 severe symptoms or
difficulties, and the scores of the six questions are added
into a single global score. The recall period for the
instrument is the most recent 7 days.
Classification of AF-related symptoms (EHRA score)
are as follows:
• EHRA I - `No symptoms´
• EHRA II - `Mild symptoms´; normal daily activity
not affected
• EHRA III - `Severe symptoms´; normal daily
activity affected
• EHRA IV - `Disabling symptoms´; normal daily
activity discontinued (1)
9. No.027 THRS 9中華民國心律醫學會 ‧Taiwan Heart Rhythm Soclety‧ 中華民國 106 年 10 月出刊
Reference:
AF Ablation Partly a Placebo? Doctor-Patient Disagreement on AF Symptom Suggests Yes - Medscape - Jul 12, 2017
5. 心房顫動手術帶來的好處與產生腦部影像學病灶
間之取捨
EHRA 2017: Brain Imaging and the Trade-offs of AF Procedures
隨著心房顫動手術的普遍,手術所產生的併發症也越來越受到重視,電燒導管在動脈系統中移動、在
內皮表面產生疤痕、或放置封堵器,並非絕對安全而且可能需要付出一定的代價,其中之一則是在腦部磁
振造影中發現病灶;儘管根據過去的研究發現大多為無症狀,但長期的影響仍未得知。今年 European Heart
Rhythm Association (EHRA) EUROPACE-CARDIOSTIM 2017 有兩篇關於這些惱人白點的報告。
第一篇是出自奧地利 Dr Michael Derndorfer 團隊,針對心房顫動電燒手術抗凝劑使用的影響,分別比
較使用非間斷傳統 (VKA) 與新型抗凝劑 (NOAC) 發生腦部病灶的差別,本研究共收錄 410 位病患 (VKA vs
NOAC: 314 vs 96)。所有病患在手術前後接受腦部磁振造影,結果發現使用 VKA 較 NOAC 較少發現腦部病灶
(9.6% vs 17.3%, P=0.049)。在討論中作者提出 NOAC 組別出現較多腦部病灶可能因為 baseline charateristics 的
不同,當中包括左心房直徑較大、CHA2DS2-VASc scores 較高和平均 ACT 較低 ( 比 VKA 組低 44 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