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 diaporama a bien été signalé.
Le téléchargement de votre SlideShare est en cours. ×

1128台北都會區要如何在數小時之內撤離數百萬人

Publicité
Publicité
Publicité
Publicité
Publicité
Publicité
Publicité
Publicité
Publicité
Publicité
Publicité
Publicité
Chargement dans…3
×

Consultez-les par la suite

1 sur 35 Publicité

Plus De Contenu Connexe

Plus par yichin (20)

Publicité

1128台北都會區要如何在數小時之內撤離數百萬人

  1. 1. 淡水河流域整體治理規劃-防救災座談會<br />淡水河流域既有防災設施及應變計畫<br />報告人:黃恔娉 副研究員<br />台灣水利環境科技研究發展教育基金會<br />2010年11月18日<br />
  2. 2. 大綱<br />既有防洪設施<br />-大台北地區防洪設施圖<br />-抽水站<br />-石門水庫之防洪功能<br />-淡水河流域防洪指揮中心<br />應變計畫<br />-台北縣、市防災演練<br />-水保局土石流演練及宣導<br />-水保局保育防災宣導<br /> -台北縣、市災害應變計畫(疏散部分)<br />台北都會區要如何在數小時內撤離數百萬人?<br />國外廣域避難研究及案例<br />1<br />
  3. 3. 大台北地區防洪設施圖<br />2<br />
  4. 4. 抽水站<br />台北市<br />永久抽水站63座<br />臨時抽水站21座<br />共384台機組<br />總抽水量1962cms<br />台北縣<br />永久抽水站70座<br />共284台機組<br />總抽水量1353cms<br />3<br />資料來源:台北市2009年鑑<br />台北縣水利局政策白皮書,2009<br />
  5. 5. 石門水庫之防洪功能<br />石門水庫之防洪功能,主要在攔蓄調節大漢溪上游之洪水,延緩洪峰到達台北地區時間,減輕台北地區水患。 <br />溢洪道為鞍部瀉漕型,堰頂長度100公尺,設閘門六座,最大可能排洪量11400cms,電廠排砂道300cms;另於民國69年9月開工興建,73年1月底完工排洪隧道兩條,排洪量各為1200cms,溢洪道及排洪隧道洩洪量共計14100cms<br />4<br />資料來源:經濟部水利署 石門水庫全球資訊網<br />http://www.tia.org.tw/report/PS0931206.htm<br />
  6. 6. 淡水河流域防洪指揮中心<br />5<br />資料來源:經濟部水利署 第十河川局<br />
  7. 7. 6<br />
  8. 8. 中央河川各級警戒水位<br />7<br />一級警戒水位<br />二級警戒水位<br />
  9. 9. 即時自動化水情資訊傳輸系統架構圖案例<br />8<br />有線撥接或<br />GSM撥接<br />河川水位站<br />雨量站<br />撥號<br />接收<br />測站<br />即時資訊<br />操作介面<br />河川局<br />即時水文<br />即時傳輸<br />資料接收<br />工作站<br />水情中心<br />水文觀測<br />即時水文<br />資料庫<br />資料庫<br />水情中心<br />水文資訊<br />即時水文伺服器<br />整合系統伺服器<br />資料來源:台北縣水患治理整體措施綜合支援計畫<br />
  10. 10. 台北縣易淹水區<br />建議水位監測站<br />設立位置<br />資料來源:塔寮坑溪及中港大排(防救災)資源管理系統建置計畫之委託資訊服務、臺北縣示範區雨量及水位警戒值報告、<br />易淹水地區水患治理計畫第一階段計畫-雙溪河系統規畫<br />
  11. 11. 中央氣象局大雨、豪雨定義<br />大雨<br />指24小時累積雨量達50毫米以上,且其中至少有1小時雨量達15毫米以上之降雨現象<br />豪雨<br />指24小時累積雨量達130毫米以上之降雨現象若24小時累積雨量達200毫米以上稱之為大豪雨24小時累積雨量達350毫米以上稱之為超大豪雨<br />10<br />資料來源:中央氣象局<br />
  12. 12. 災害應變中心開設時機-水利署災害緊急應變中心<br />3級開設<br />上級指示、中央氣象局發布豪雨特報或海上颱風警報時。<br />2級開設<br />上級指示、中央氣象局發布大豪雨特報有發生水災之虞時、中央氣象局發布海上陸上颱風警報或中央災害應變中心二級開設。<br />1級開設<br />上級指示、中央氣象局發布超大豪雨特報有發生水災之虞時、中央氣象局發布海上陸上颱風警報後12小時仍未解除時或中央災害應變中心一級開設。<br />11<br />資料來源:經濟部水利署災害緊急應變小組作業要點<br />
  13. 13. 災害應變中心開設時機-台北市<br />3級開設<br />接獲中央成立災害應變中心3級開設時,或經災害業務主管機關研判,應成立災害應變中心3級開設時。<br />2級開設(發生下列情形之一者)<br />(1)氣象局連續發布豪雨特報且24小時累積雨量達200mm以上,並向中央氣象局諮詢有持續降雨時。 <br />(2)轄區內雨量站群於第3至第9群1小時累積雨量有三群以上達40mm,並向中央氣象局諮詢有持續降雨時。<br />(3)轄區內雨量站群於第1至第2群1小時累積雨量達70mm,並向中央氣象局諮詢有持續降雨時。<br />12<br />資料來源:台北市各級災害應變中心作業要點<br />
  14. 14. 1級開設(發生下列情形之一者)<br />(1)氣象局發布超大豪雨特報且24小時累積雨量達350mm以上或氣象局解除海上陸上颱風警報後,仍持續發布超大豪雨特報,並向中央氣象局諮詢有持續降雨時。<br />(2)轄區內雨量站1小時累積雨量達40mm,且連續3小時累積降雨達135mm,並向中央氣象局諮詢有持續降雨時。<br />13<br />災害應變中心開設時機-台北市<br />資料來源:台北市各級災害應變中心作業要點<br />
  15. 15. 災害應變中心開設時機-台北縣<br />3級開設<br />氣象局發布豪雨特報(24小時累積雨量達130mm以上),且影響範圍包含北部地區。<br />2級開設<br />(1)氣象局發布大豪雨特報(24小時累積雨量達200mm以上) ,或由台北縣政府消防局、水利局、農業局、工務局監控縣境內各雨量站(氣象局設置)3 處以上達警戒值每小時40mm以上。<br />(2)縣內任一抽水站駐站人員回報該站有抽排不及情形時。<br />14<br />資料來源:台北縣災害防救計畫<br />
  16. 16. 災害應變中心開設時機-台北縣<br />1級開設<br />(1)氣象局發布超大豪雨特報(24小時累積雨量達350mm以上),或雨量站1處以上連續3小時達每小時30mm以上。<br />(2)縣內任一抽水站駐站人員回報該站有抽排不及情形時。<br />(3)氣象局解除海上陸上颱風警報後,仍持續發布超大豪雨特報,經水利局研判有開設必要者。<br />15<br />資料來源:台北縣災害防救計畫<br />
  17. 17. 台北市防災演練<br />台北市政府各災害防救局處<br />內政部消防署特種搜救隊<br />內政部空中勤務總隊<br />五三工兵群、憲兵202指揮部<br />台北後備指揮部<br />台北自來水事業處<br />各區公所、麗山國小<br />台北市紅十字會、中華電信<br />欣湖瓦斯、台電公司<br />民間救難團體<br />慈善機構等共同參與<br />動員人數約2000人<br />16<br />99年度災害防救演習<br />99.04.15<br />
  18. 18. 台北市防災演練<br />以莫拉克颱風於嘉南地區之降雨量分佈情形移轉至北部地區進行模擬<br />豪雨挾帶大量土石流急速而下造成環山路2段50巷底土石崩落<br />基隆河水位已達三級警戒水位3.3公尺,並持續上漲中<br />美堤路聯外道路因土石崩落堆積路面,阻礙車輛通行,聯外橋梁亦因承受不住河水衝擊而斷裂<br />豪大雨造成河水暴漲,有6名釣客受困在基隆河河中沙洲,1名釣客不慎落入水中<br />搭載遊客20名的藍色公路,船身被撞受損,船上有遊客跳水欲游至岸上逃生,卻遭激流沖離,情況非常危急<br />17<br />
  19. 19. 台北市防災演練<br />演習項目<br />一、災害應變中心作業演練<br />二、土石流搶救演練<br />三、大量傷病患暨災難醫療救援演練(併入土石流搶救演練)<br />四、收容安置演練<br />五、防救災裝備物資整備及宣導展示<br />六、水利設施搶修暨低窪地區疏散演練<br />七、道路橋梁搶修演練<br />八、水上救生演練<br />18<br />
  20. 20. 台北市防災演練<br />消防局內湖分隊、婦宣隊及內湖警察分局派防颱宣導車於模擬地點沿線廣播颱風消息,提醒居民做好防颱措施<br />里長通報119及區災害應變中心,緊急啟動里內守望相助社區自救機制,並透過區應變中心申請救災人力支援,同時劃定警戒管制範圍<br />為預防河水溢流至堤內地區,水利工程處關閉疏散門,並由區應變中心指揮官下令民政、警消系統針對低漥地區居民進行緊急疏散撤離,並調派大型移動式抽水機協助抽水<br />請求國軍支援搭設倍力橋,隨後工務局新工處速派人員、機具的迅速動員下,完成清除道路落石作業,搶通道路<br />19<br />
  21. 21. 台北縣防災演練<br />動員國軍<br />台北縣、市消防局上千名消防人員<br />民間救難團體<br />台北縣政府水利局、農業局等各局處<br />調派上百部各式救災車輛、舟艇<br />搭配國軍及內政部空中勤務總隊之直昇機<br />20<br />台北縣政府暨國軍98年度<br />颱洪及土石流災害聯合防救災演習<br />98.12.10<br />
  22. 22. 台北縣防災演練<br />模擬台北縣轄內遭遇康森颱風強烈侵襲<br />強烈颱風直搗北台灣夾帶豐沛雨量每小時超過400mm導致台北縣轄內的河川水位暴漲目前各個河川水位距離警戒水位只差1公尺<br />發生颱洪及土石流災害,造成多處淹水、聯外橋梁斷裂、遊覽車翻覆等重大災情為主軸<br />模擬災害應變動員、避難疏散撤離、土石崩落搶救、橋梁斷裂搶修、車輛翻覆救助、大量傷患處置、砂包堆放演練、抽水機組組裝、洪水圍困救援等項目<br />21<br />
  23. 23. 台北縣防災演練<br />演習項目<br />一、災情查號通報<br />二、各相關單位派人員前進指揮所<br />三、土石流警戒區劃分及疏散撤離<br />四、人命搜救<br />五、交管管制警戒及橋梁道路搶修<br />六、低窪地區居民疏散撤離<br />七、緊急修復堤頂、陸閘組裝<br />八、抽水機組裝、洪水搶救作業<br />九、瓦斯氣爆搶救、維生管線搶修<br />十、災民收容安置、新聞發布<br />十一、災後勘災、環境清潔消毒<br />22<br />
  24. 24. 水保局土石流演練及宣導<br />台北市99年度<br />已辦理場次<br />演練:4場<br />宣導:7場<br />台北縣99年度<br />已辦理場次<br />演練:19場<br />宣導:23場<br />23<br />資料來源:土石流防災資訊網<br />
  25. 25. 水保局保育防災宣導-執行情形<br />24<br />推動石門水庫集水區水土保持管理計畫執行<br />基層學校執行水土保持管理教育宣導執行<br />資料來源:水土保持局 石門水庫集水區保育治理簡報,2009<br />
  26. 26. 水保局保育防災宣導-執行情形<br />25<br />戶外研習觀摩活動執行<br />水土保持計畫管理教育宣導計畫專業訓練講習 <br />資料來源:水土保持局 石門水庫集水區保育治理簡報,2009<br />
  27. 27. 水保局保育防災宣導-生態保育教育宣導訓練<br />26<br />資料來源:水土保持局 石門水庫集水區保育治理簡報,2009<br />
  28. 28. 水保局保育防災宣導-執行概況<br />27<br />防災疏散避難演練執行 <br />資料來源:水土保持局 石門水庫集水區保育治理簡報,2009<br />
  29. 29. 水保局保育防災宣導-社區自主防災推動與輔導<br />28<br />透過環境調查、社區工作坊及永續<br />經營示範活動,將防災社區的基本<br />理念及內涵等訊息,傳達給社區民<br />眾,引發大家的興趣,並促使更多<br />人願意參與,提升社區防災意識<br />1.環境調查 2.工作坊 3.永續經營示範活動<br />環境調查-榮華壩<br />避難處所-三光國小<br />防災地圖製作<br />CPR課程實際演練<br />簡易擔架實際操作<br />防災專員示範雨量監測<br />資料來源:水土保持局 石門水庫集水區保育治理簡報,2009<br />
  30. 30. 台北市災害應變計畫-避難引導疏散及緊急收容安置<br />避難疏散的通知<br />各災害防救業務單位應確實掌控低窪、易積水(如內湖區、文山區等部分範圍)、高淹水潛勢地區、山坡地老舊聚落、危險社區、崩坍(如北投區、內湖區等部分地區)及土石流等狀況,透過災害警報通信網,將洪水及坡地預警相關資料傳送至各級災害應變中心,並依事前已訂定之避難疏散機制及辦法,執行相關緊急措施。<br />避難疏散作業方式<br />對立即有災害發生之虞地區,由各區公所、消防分隊及警察局人員共同執行緊急避難疏散工作,必要時得強制執行之,並視情況請求市級災害應變中心之協助。<br />29<br />
  31. 31. 台北市災害應變計畫-避難引導疏散及緊急收容安置<br />受災區域之民眾輸運及運輸器材規劃<br />為確保受災區域民眾輸運及運輸作業能於最短時間內完成,應有完備之運具調度計畫及運輸路線規劃,將民眾運送至緊急收容安置所。<br />緊急收容安置計畫<br />為達成災時緊急收容安置場所之安全性,各區應於防汛期前檢視完成各行政區指定優先開設緊急安置所學校名冊,被列為優先開設之學校,平時應有專人定期維護及管理。<br />跨縣市收容計畫<br />依受災民眾的避難及收容情況,如有必要辦理受災區域外之跨縣市避難收容時,得透過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及相關機請求協助。<br />30<br />
  32. 32. 台北縣災害防救計畫-大量疏散災民<br />交通局部分<br />聯繫災害應變中心提供需輸送之災民人數資料及疏散地點<br />評估需調派之車輛數<br />緊急聯絡公車業者立刻派車至災害現場<br />協助災民迅速且依序乘車<br />將災民快速且安全運送至收容中心<br />配合收容中心位置調派接駁公車運送災民上下學(班)<br />31<br />
  33. 33. 台北縣災害防救計畫-大量疏散災民<br />警察局部分<br />疏散低窪地區民眾<br />-災害發生各警察分局,各分駐派出所立即動員至轄區低窪地區監控,尤其對常淹水之區域,應立即勸導居民作疏散之準備<br />-居住於低窪地區民眾,由各警察分局立即協調各鄉鎮市公所開放學校或活動中心,由各分駐派出所警勤區同仁協助疏散安置工作<br />調派大型警備車支援載運災民,並派警全程護至安置處所<br />由各警察分局發動各分駐派出所員警及義警民防等協勤民力協助災民疏散工作<br />立即協調各鄉鎮市公所開放學校,活動中心等所,作為災民疏散安置地點<br />災民疏散安置後,立即派警維持秩序及作必要之協助<br />32<br />
  34. 34. 台北都會區要如何在數小時內撤離數百萬人<br /><ul><li>廣域避難研究及案例</li></ul>33<br />
  35. 35. 廣域避難研究及案例<br />34<br />日本<br />美國<b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