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une entreprise Scribd logo
1  sur  23
人文藝術史觀
 電影發展的歷史脈絡
重點整理「電影的誕生」
電影技術和電影放映機的誕生,最早是由一對法國盧米埃兄弟( Auguste Marie
Louis Nicholas , 1862-1954 ; Louis Jean , 1864-1948 )所發明的;兄弟倆的
家族經營攝影感光板的工廠, 1895 年 3 月,倆兄弟已自家工廠下班為主題,
以每秒 16 影格為格式,拍攝了將近 48 秒的畫面,並公開對商會和一些科學團
體進行放映。在這之後,兄弟倆找到美國發明家愛迪生的助理狄克遜幫忙,針
對愛迪生所發明的「西洋鏡」( Kinetoscope )進行改造,將其活動影像能夠
藉由投影而放大,讓更多人能夠同時觀賞,而在 1895 年 12 月 28 日,星期六
,法國巴黎卡普辛大道( Boulerard des Capncines )的大咖啡館( Grand
Cafe )的地下室進行影片放映,放映的片目除了工廠下班外還有火車進站(最
為有名的一部)、噴水的灑水車(淋成落湯雞) 等電影。此次雖然不是歷史
上電影的第一次公開放映,但由於較接近後來電影觀賞的形式(售票放映),
因此 1895 年 12 月 28 日這一天,常被認為是世上電影的誕生日。
ª›®œ•Œ QuickTime˛ ©M
  °ßh264°®∏—¿£¡Yæπ
   ®”¿Àµ¯¶ππœµe°C
ª›®œ•Œ QuickTime˛ ©M
  °ßh264°®∏—¿£¡Yæπ
   ®”¿Àµ¯¶ππœµe°C
重點整理「早期電影 1895 ~
1903 」
早期電影在形式與風格上都非常簡單,通常是單一固定位置的鏡頭,單一劇情
;且通常是遠鏡頭,甚至連片長也不超過一分鐘;但即使如此,電影已經足夠
吸引觀眾的注意和好奇心。盧米埃兄弟在《牆》( the Demolition of a Wall )
這部電影中,藉著倒轉沖印技術,將一堵被破壞成一堆碎石的牆,再度變回原
本完好的牆壁,便讓台下觀眾大呼驚奇。
重點整理「古典好萊塢前期 1904 ~
1927 」
隨著電影拍攝和放映技術的發展,以及觀眾數量和需求擴增,開始有較具體的製片
公司和電影發行商,漸漸成立。 1904 年開始便逐漸出現敘事電影的形式,這風氣從
法國開始,向義大利蔓延,重心逐漸轉向美國好萊塢,業務向全球擴展。
以美國為例, 1905 年在匹茲堡出現全美第一家五分錢戲院,這之後 2 ~ 3 年之間,
全美大城就有了上萬家的五分錢戲院。它們專門放映長度十分鐘左右的短片,有的
戲院每週兩次到三次新片上映,有的還每天更新,造成影片需求量遽增。製片業為
應付如此龐大的需求,於是開始逐步工業化。唯有喜劇或愛情類的敘事電影,它不
同於紀錄片需要出外景,既節省額外成本,又容易掌控拍攝過程,尤其拍片環境更
能事先籌畫。在這時期之前的幾乎都是「無聲電影」也就是默片。隨後,發行商發
現,在播放電影時有一個講評人來敘述故事、補上角色間的對話,更能夠吸引觀眾
;但這風氣在字幕誕生後才消聲匿跡。也有戲院聘請樂師在電影放映時伴奏,通常
是鋼琴師或風琴師。伴奏的音樂可以襯托電影的情節氣氛。到 20 年代中期,技術已
經發展很成熟,已經能製作出敘事長片了。如大都會《 Metropolis ,1927 》片長為
153 分鐘。 2012 年高雄電影節有復刻了 1927 年場景,以雙鋼琴演奏為電影配樂。甚
至有 葛里菲斯執導的長達三小時的敘事長片《國家的誕生》
重點整理「有聲電影 1927 ~」
技術的進步,逐漸發展到可以電影畫面同步的音軌,使得電影進入了有聲時期。史
上第一部有聲電影是《爵士歌手》( 1927 年)。音軌的錄製可以與拍攝電影相分離
,但真人電影音軌錄製,許多部分是與拍攝畫面同時進行的。有聲電影發明後,無
聲電影和電影院裡的樂師迅速銷聲匿跡。




                 ª›®œ•Œ QuickTime˛ ©M
                   °ßh264°®∏—¿£¡Yæπ
                    ®”¿Àµ¯¶ππœµe°C
重點整理「德國表現主義電影 1919 ~
1924 」
一戰初期,德國在電影方面的發展,跟其他國家相較之下,顯得相當遜色。德國境
內充斥著絕大多數的外國進口影片。於是自 1916 年起,為要打擊進口電影,也培植
自身電影產業的競爭力,並藉此開發政令宣導影片。德國政策轉向,開始支持電影
工業的發展。結果使得電影產量和製片公司數量激增。
表現主義原來是在繪畫與劇場所形成的一種風格,其反對寫實主義,藉著極度扭曲
表達內在情緒,而不是用表面的外觀。電影藝術的表現主義始於 1920 年,恐怖片《
卡里加利博士的小屋》當時在柏林放映,大受歡迎,而此片是應用劇場風格,背景
是扭曲的建築物,演員也並非以仿真的方式表演。一般公認,是這部電影開啟了電
影的表現主義之門。表現主義電影非常強調單獨鏡頭的構圖,到一種吹毛求疵的地
步,認為每一個鏡頭都是一種創造視覺的構圖,所以在表現主義的電影裡,佈景設
計被認為是有主導角色人物心理特質的一部分,也因此他們電影的步調比較緩慢,
好讓觀眾能細細體會。誇張與扭曲是大部分表現主義電影共同的特點,演員的表演
方式大都是不自然的,跳躍、奔跑、盡可能的誇張化,而這些表演的方式,通常是
與場景一起搭配的。而畫面中可能會看到非常多的圖形,可能是對稱的,也可能是
不規則的,有時候連影子都成為設計的重點。
《卡里加利博士的小屋》劇照
重點整理「法國印象主義電影 1918 ~
1930 」
法國印象派電影興起的時間為 1918 至 1930 年間,一群法國年輕導演在一系列不尋
常影片中實驗了許多對抗好萊塢影片的形式原則由於他們的美學是以情感為表現重
心,所以描述細微心裡情境的劇情充斥在他們的影片中。
有時為了加強畫面主觀性,印象派會以攝影剪接來呈現劇中人物的知覺經驗,以就
是劇中人物主觀視覺的「印象」。如當劇中人昏迷或酒醉,導演就用失焦的畫面或
濾鏡、迂迴的攝影機運動來描寫人的經驗。印象派的電影還實驗以節奏式剪接來表
現人物對某個經驗的感受。暴力或情緒混亂的戲,就加快剪接速度,鏡頭長度愈來
愈短,而製造出劇情高潮時的張力,因此主觀鏡頭與剪接節奏,是印象主義電影中
加強處理心理狀況敘事的主要手法 。
印象派到了 20 年代末期,作品越來越少,而近乎沒落。但某些風格特質卻被保留了
下來,例如在好萊塢的電影,或是希區考克的作品中,多少都可見到印象派風格的
痕跡。
重點整理「超現實電影 20 年代」
超現實主義電影 (surrealist film) 把文學和美術上的超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運用於電
影創作,所形成的電影風格流派。除了受到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學的影響,也承襲
了超現實主義倡導者 安德烈‧布列東的原則「一種純粹的心靈自動作用,在此作用之
下,試著以語言、文字或其它任何方式,來表現思想真正的運作情形。」成為二十
年代法國先鋒派電影的主要傾向,更成為後來許多美國實驗電影和地下電影的重要
啟迪。
最重要的代表導演和作品為 路易斯‧布紐爾, 1927 年他與畫家 薩爾瓦多‧達利合作拍
攝了《安達魯之犬》描寫一個精神困頓的流浪漢那一連串的夢境,從而進入人類潛
意識狀態的探索,並試圖激起觀眾的內心的衝動。布紐爾還宣稱「《一條安達魯狗
》是一種對殺戮的絕望而激烈的吶喊」,超現實主義的電影反應著著 20 年代末青年
知識分子對於社會現實充滿矛盾情緒的反抗精神。布紐爾後來繼續維持著超現實主
義的風格拍片,歷五十年之久。著名的作品還有《青樓怨婦》以及《中產階級拘謹
的魅力》。
重點整理「古典好萊塢後期 1930 ~
1960 」
1927 年後,電影便已經進展到可以加入聲音了。 20 年代末到 30 年代可以說是好萊
塢快速發展的黃金時期。在這一時期裡,電影產業體系走向制度規範:如工廠制度
( Factory ):影片製作以片廠搭景居多,以節約成本開銷;演員明星簽約制;以及
產業鏈垂直整合。產生的效應除了奠定八大影業公司的版圖(米高梅、哥倫比亞、
華納、派拉蒙、福斯、環球、聯美、雷電)。也產生了眾多優秀的導演與演員。他
們的明星魅力使「好萊塢」的光環一直閃耀到今日。卓別林、希區柯克、費雯麗、
克拉克 . 蓋博、格蕾絲‧凱莉、奧黛麗 . 赫本、英格麗 . 褒曼、瑪麗蓮 . 夢露、馬龍 .
白蘭度……每一個名字都代表了卓越的才華與極致的美。除去耀眼的導演與明星,
這時期的電影由於產量豐富,類型多樣。奠定下我們今日熟悉的電影類型分類。電
影學者 奈爾分析古典好萊塢時期電影,將電影類型分為以下 14 類:動作冒險
(action-adventure ) 、傳記 (biopic) 、喜劇 (comedy) 、偵探電影 (detective films) 、幫
派電影 (gangster films) 、懸疑驚悚 (suspense thrillers) 、壯闊史詩 (epics and spectacles
) 、恐怖 (horror) 、科幻小說 (science fiction) 、歌舞劇 (musicals) 、社會問題電影
(social problem films) 、青少年 (teenpics) 、戰爭影片 (war films) 、 西部片 (westerns)
共 14 種類型 。
重點整理「古典好萊塢後期 1930 ~
1960 」
1927 年後,電影便已經進展到可以加入聲音了。 20 年代末到 30 年代可以說是好萊
塢快速發展的黃金時期。在這一時期裡,電影產業體系走向制度規範:如工廠制度
( Factory ):影片製作以片廠搭景居多,以節約成本開銷;演員明星簽約制;以及
產業鏈垂直整合。產生的效應除了奠定八大影業公司的版圖(米高梅、哥倫比亞、
華納、派拉蒙、福斯、環球、聯美、雷電)。也產生了眾多優秀的導演與演員。他
們的明星魅力使「好萊塢」的光環一直閃耀到今日。卓別林、希區柯克、費雯麗、
克拉克 . 蓋博、格蕾絲‧凱莉、奧黛麗 . 赫本、英格麗 . 褒曼、瑪麗蓮 . 夢露、馬龍 .
白蘭度……每一個名字都代表了卓越的才華與極致的美。除去耀眼的導演與明星,
這時期的電影由於產量豐富,類型多樣。奠定下我們今日熟悉的電影類型分類。電
影學者 奈爾分析古典好萊塢時期電影,將電影類型分為以下 14 類:動作冒險
(action-adventure ) 、傳記 (biopic) 、喜劇 (comedy) 、偵探電影 (detective films) 、幫
派電影 (gangster films) 、懸疑驚悚 (suspense thrillers) 、壯闊史詩 (epics and spectacles
) 、恐怖 (horror) 、科幻小說 (science fiction) 、歌舞劇 (musicals) 、社會問題電影
(social problem films) 、青少年 (teenpics) 、戰爭影片 (war films) 、 西部片 (westerns)
共 14 種類型 。
重點整理「日本電影」
在電影發展的早期年代,當時在日本放映的影片完全是進口的。但由於日本西化維
新的風氣,讓他們積極的學習這項來自西方的創新文化項目。到了 1920 年,日本以
有數百家電影院、一些製作公司,其中有兩家:日活、和松竹。其規模足以媲美美
國影業公司。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松竹株式會社,不但購買美國的製作機器,雇用美國好萊塢訓練
成熟的日本演員及導演,更積極派員到美國學習技術。到 30 年代,日本導演便普遍
都能夠掌握著西方主流電影的敘事手法了。同時他們也積極發展具備本身文化特色
的電影題材。如:時代劇(古裝劍道片)、和現代生活劇(社會批判的趨勢電影、
薪水階級生活片、滑稽荒謬片 ... 等)。一般認為 30 年代是日本電影發展的黃金時期
。 30 年代的風格與形式多樣化,到了 40 年代漸漸消弭;一來是因為太平洋戰爭期
間政府管制嚴格,另外則是因為美軍佔領期間(~ 60’s )的審查制度。都使得 40 年
代中的日本電影風格和好萊塢影片幾乎一樣,只剩小津安二郎《秋刀魚的滋味》和
溝口健二《雨月物語》仍繼續發展他們獨特的電影風格。 到了 50 年代,黑澤明《影
武者》、《羅生門》、《夢》的電影遵循傳統的類型在綜合了西方電影風格和戲劇
做法的實驗中,延續了日本電影黃金時期的多樣化傳統。
重點整理「義大利新寫實主義 1942 ~
51 」
二次大戰後,義大利本土民生與環境皆處於重整階段,新的電影工作者,想要脫離
傳統電影 ( 史詩或喜劇 ) 的束縛,他們用戰後所發生的種種問題,作為影片的題材,
創造出了一種新的電影美學,雖然此電影運動在義大利本土並不受矚目,但是在國
際間,卻引起巨大討論聲浪,也影響了許多國家電影的發展(類似於台灣電影新浪
潮的效應),這種電影美學被稱為「新寫實主義」。
由於義大利在戰後資源是極為缺乏的,就連拍片的資源也是。新寫實主義的影片風
格,就如同它的名稱以寫實為主。主張實景拍攝,貼近生活,啟用非職業演員,並
且粗糙隨性的構圖(與表現主義相對比),以上條件若皆具備,就是一部標準的新
寫實之作。
新寫實主義歷經約十年的時間;隨著政治、經濟等問題漸漸消失於義大利,新寫實
風格也隨之沒落,不過就影片本身所表達出的社會問題,這社會重整的期間,多少
也引起了政府的重視,因此這個風格流派不論在電影本質上,或是因題材反映出現
況的社會功能上,新寫實主義仍可說是重要且偉大的電影運動。
重點整理「法國新浪潮 1959 ~ 64 」
法國新浪潮( La Nouvelle Vague )是影評人對於 1950 年代末至 1960 年代的一些法
國新進導演們所給予的稱呼,他們雖然有受到義大利新寫實主義與古典好萊塢電影
的影響,但新浪潮所指的並不是一種風格流派的意思。法國新浪潮並不像印象派或
超現實主義那樣,有一個主導的、佔據中心的美學形式與藝術前提為立場,只是一
群氣質與風格各異之法國戰後新生代導演的一次短暫但影響深遠的巧合集結。
若是要歸納出新浪潮的共同特徵。那「清新」兩字或許可以說是這批導演們共同的
標記。法國新浪潮的代表導演,似乎永遠予人一種年輕的形象:高達《斷了氣》永
遠是火爆浪子式的憤怒青年,楚浮《四百擊》則永恆沉浸於男孩女孩之憂傷青春記
憶之中,年紀較長的侯麥《圓月映花都》則反覆在銀幕上,投射年輕人愛情關係中
既理智又感性的各層切面。
1950s 的法國電影淨是改編自文學經典、製作精緻的片廠電影,已被厭膩者嘲笑為
「爸爸電影」,顯見其中的陳腐老舊、了無生氣、卻又壟斷著市場的權威氣質。這
時出現的法國新浪潮,正好為已漸漸步入僵化的法國電影圈,注入清新氣息。除了
上述三位外,另外還有夏布洛《表兄弟》、雷奈《廣島之戀》、希維特《巴黎屬於
我們的》皆屬這時期的代表人物。
重點整理「台灣電影大事記」
【政治宣傳( 45 年— 60 年)】 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中華民
國接收台灣。 1947 年 2 月,在一件私煙查緝事件中,引爆本省人長久以對國民黨政
府的不滿情緒,導致激化為省籍衝突的「二二八事件」。 1949 中國國民黨政府撤退
台灣。然而,隨之而來的卻是一連串混亂的政治問題和省籍問題,讓台灣經濟持續
停滯。 1950 年代,配合政治策略的需求陸續架構「三大公營片廠」(台灣省電影製
片廠、中國電影製片廠、農業教育電影公司)。再透過相關法律的限制,以廣電審
查制度對文化擊人民意識型態進行箝制。此時,台灣電影幾乎配合「反共抗俄」的
政治路線,使電影完全成為政治宣傳工具,創作內容貧乏。但是,台灣民眾在「國
共對峙」與「美蘇冷戰」的特殊情況之下,反而造就成台語電影的興起。
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中華民國接收台灣。 1947 年 2 月,在一
件私煙查緝事件中,引爆本省人長久以對國民黨政府的不滿情緒,導致激化為省籍
衝突的「二二八事件」。 1949 中國國民黨政府撤退台灣。然而,隨之而來的卻是一
連串混亂的政治問題和省籍問題,讓台灣經濟持續停滯。 1950 年代,配合政治策略
的需求陸續架構「三大公營片廠」(台灣省電影製片廠、中國電影製片廠、農業教
育電影公司)。再透過相關法律的限制,以廣電審查制度對文化擊人民意識型態進
行箝制。此時,台灣電影幾乎配合「反共抗俄」的政治路線,使電影完全成為政治
宣傳工具,創作內容貧乏。但是,台灣民眾在「國共對峙」與「美蘇冷戰」的特殊
【創新製作( 60 年— 78 年)】 60 年代,海峽兩岸情勢略趨於穩定狀態,整體社會
氣氛比以往略為輕鬆,加上台灣經濟也在美國的支持奧援下,讓台灣經濟開始有較
大規模的發展,民眾生活也大幅改善。 1963 年,中影公司新任總經理龔弘提出「健
康寫實」的電影製作路線,來避免碰觸到社會黑暗面的審查界線,頗受台灣市場的
歡迎。代表作品如李行的《養鴨人家》此番創舉,終於帶動台灣電影的製作水準,
甚至開拓國產影片輸出至海外華人市場。另外, 1970 年代,政府藉推行「十大建設
」來加速經濟發展。使得大多數台灣民眾的經濟變得寬裕。因此,這樣的社會環境
下,發展出回應社會需求的愛國電影、瓊瑤愛情電影、武俠電影、功夫電影及喜劇
電影為主流的作品,升格成為民眾的娛樂之一。代表作品如:《窗外》、《庭院深
深》、《八百壯士》、《梅花》、《筧橋英烈傳》、《望春風》、《黃埔軍魂》、
《成功嶺上》、等。較特殊的片種則有如《汪洋中的一條船》及《一個女工的故事
》的自我勉勵寫實片。可惜,創作內容依舊是墨守成規,讓台灣電影逐漸被觀眾所
排斥。而且,台灣市場陸續導入美國電影與香港電影放映,更令台灣電影幾乎全部
跌入谷底。
為主流的作品,升格成為民眾的娛樂之一。代表作品如:《窗外》、《庭院深深》
、《八百壯士》、《梅花》、《筧橋英烈傳》、《望春風》、《黃埔軍魂》、《成
功嶺上》、等。較特殊的片種則有如《汪洋中的一條船》及《一個女工的故事》的
自我勉勵寫實片。可惜,創作內容依舊是墨守成規,讓台灣電影逐漸被觀眾所排斥
重點整理「台灣電影大事記」
【 改革與新電影( 80 年代初)】 1980 年,新聞局開始從事提高台灣電影的藝術性
和國際性,指定中央電影公司為電影改革的出發點,進行一連串人事變更:聘請小
野為中央電影公司製片企劃部副理,聘任新生代編劇吳念真擔任創作。從此,台灣
電影跳脫過往的公式性創作風格,劇情取材更為貼近真實的台灣社會,開始晉用素
人演員,採取自然寫實的拍攝方式,建立新的電影形式及電影語言。
1982 年,中央電影公司延攬楊德昌、柯一正和張毅等三位新生代導演參與,激發出
共同合作拍攝小成本電影的構想,加上小野的努力之下,拍攝出的四段式集錦電影
《光陰的故事》。由於本片開啟解析真實社會現象,突破性的關懷生活環境以及社
會大眾的共同記憶,則被普遍視為新電影的首部作品。除了是因為該片的創作者均
成為新電影的重要成員;另一方面,也因為該片的自然寫實的風格與文學表現的特
質,象徵了「新電影」與「舊電影」間的差別。
重點整理「台灣電影大事記」
【台灣電影新浪潮( 80 年代中)】
若是提到台灣電影新浪潮,則就得提到由鄉土文學作家黃春明的小說改編的電影《
兒子的大玩偶 ,1983 》,這是一部三段式的集錦電影,由三位新生代導演分別執導
三段落《兒子的大玩偶》、《小琪的那一頂帽子》和《蘋果的滋味》;上映前,雖
已通過行政院新聞局審核,卻遭保守派的影評人士運用「中國影評人協會」名義,
書寫黑函密告中國國民黨文工會,指稱本片貧窮落後及違章建築的畫面不妥當,恐
有影響國際形象的疑慮,導致屬於黨營企業的中央電影公司在未經過當事人同意下
,打算逕自修剪《蘋果的滋味》部份片段,稱之為『削蘋果事件』。隨即引發台灣
輿論界一陣譁然,紛紛批評其官僚作風,迫使中央電影公司放棄刪減影片內容。最
終,影片逃脫過被刪剪的命運,一刀未剪通過上映,讓此片的創作理念得以保全。
促使台灣電影受到重視,也引發了鄉土電影和社會寫實電影的蓬勃。此事件突顯了
台灣當時電影現況,並引發文化電影圈的諸多參與,後來便被定義為『台灣電影新
浪潮運動』。這時期的代表作品很多:《在那河畔青草青》與《小畢的故事》、《
搭錯車》、《風櫃來的人》、《海灘的一天》、《看海的日子》、《老莫的第二個
春天》、《玉卿嫂》、《油麻菜籽》、《青梅竹馬》、《孤戀花》、《孽子》、《
桂花巷》 ...... 其中最震撼台灣的莫過於侯孝賢的《悲情城市》( 1989 )榮獲威尼斯
金獅獎,拉開了台灣政府以文化進行國際交流的視野,間接為國片輔導金制度催生
。
隨堂習作:

請發表你最喜歡的一部電影,簡單說明原因。並上網找到預告片段,連結到
作業區。跟同學們分享!!
The END

                  Edit By: Joshua Chou
Copyright © 2013 Joshua Chou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Contenu connexe

Tendances

『コルク』コミュニティ型化まとめ
『コルク』コミュニティ型化まとめ『コルク』コミュニティ型化まとめ
『コルク』コミュニティ型化まとめDaisaku Manda
 
105年高考基礎訓專題:政府如何有效推廣太陽光電政策之探討-以高雄市為例(2016 Taiwan Public Servants Training _ I...
105年高考基礎訓專題:政府如何有效推廣太陽光電政策之探討-以高雄市為例(2016 Taiwan Public Servants Training _ I...105年高考基礎訓專題:政府如何有效推廣太陽光電政策之探討-以高雄市為例(2016 Taiwan Public Servants Training _ I...
105年高考基礎訓專題:政府如何有效推廣太陽光電政策之探討-以高雄市為例(2016 Taiwan Public Servants Training _ I...Yu-Hung Chen
 
小數據如何實現電腦視覺,微軟AI研究首席剖析關鍵
小數據如何實現電腦視覺,微軟AI研究首席剖析關鍵小數據如何實現電腦視覺,微軟AI研究首席剖析關鍵
小數據如何實現電腦視覺,微軟AI研究首席剖析關鍵CHENHuiMei
 
What does a producer do?
What does a producer do?What does a producer do?
What does a producer do?Jnae
 
報一 國科會 懶人包
報一 國科會 懶人包報一 國科會 懶人包
報一 國科會 懶人包releaseey
 
Alfred hitchcock presentation
Alfred hitchcock presentationAlfred hitchcock presentation
Alfred hitchcock presentationSarahBucinca
 
Film History part 2 - REVISED
Film History part 2 - REVISEDFilm History part 2 - REVISED
Film History part 2 - REVISEDJohn Grace
 
Priciples and applications of rapid test for foods
Priciples and applications of rapid test for foodsPriciples and applications of rapid test for foods
Priciples and applications of rapid test for foodsI-Yuan Chiang
 
行政院會簡報:交通部簡報:「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
行政院會簡報:交通部簡報:「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行政院會簡報:交通部簡報:「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
行政院會簡報:交通部簡報:「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releaseey
 
A-Level Film Blade Runner booklet
A-Level Film Blade Runner bookletA-Level Film Blade Runner booklet
A-Level Film Blade Runner bookletIan Moreno-Melgar
 
四國經驗彙整 V2
四國經驗彙整 V2四國經驗彙整 V2
四國經驗彙整 V2OURsOURs
 
職 業 危 害 認 知
職 業 危 害 認 知職 業 危 害 認 知
職 業 危 害 認 知5045033
 
社會住宅國際研討會論文集
社會住宅國際研討會論文集社會住宅國際研討會論文集
社會住宅國際研討會論文集OURsOURs
 
Industry Research - Hollywood
Industry Research - HollywoodIndustry Research - Hollywood
Industry Research - Hollywoodnilezafar
 
行政院簡報 科技部 綠能科技產業推動方案
行政院簡報 科技部 綠能科技產業推動方案行政院簡報 科技部 綠能科技產業推動方案
行政院簡報 科技部 綠能科技產業推動方案releaseey
 

Tendances (20)

Alfred hitchcock
Alfred hitchcockAlfred hitchcock
Alfred hitchcock
 
『コルク』コミュニティ型化まとめ
『コルク』コミュニティ型化まとめ『コルク』コミュニティ型化まとめ
『コルク』コミュニティ型化まとめ
 
105年高考基礎訓專題:政府如何有效推廣太陽光電政策之探討-以高雄市為例(2016 Taiwan Public Servants Training _ I...
105年高考基礎訓專題:政府如何有效推廣太陽光電政策之探討-以高雄市為例(2016 Taiwan Public Servants Training _ I...105年高考基礎訓專題:政府如何有效推廣太陽光電政策之探討-以高雄市為例(2016 Taiwan Public Servants Training _ I...
105年高考基礎訓專題:政府如何有效推廣太陽光電政策之探討-以高雄市為例(2016 Taiwan Public Servants Training _ I...
 
小數據如何實現電腦視覺,微軟AI研究首席剖析關鍵
小數據如何實現電腦視覺,微軟AI研究首席剖析關鍵小數據如何實現電腦視覺,微軟AI研究首席剖析關鍵
小數據如何實現電腦視覺,微軟AI研究首席剖析關鍵
 
What does a producer do?
What does a producer do?What does a producer do?
What does a producer do?
 
History of animation
History of animationHistory of animation
History of animation
 
報一 國科會 懶人包
報一 國科會 懶人包報一 國科會 懶人包
報一 國科會 懶人包
 
Alfred hitchcock presentation
Alfred hitchcock presentationAlfred hitchcock presentation
Alfred hitchcock presentation
 
Film History part 2 - REVISED
Film History part 2 - REVISEDFilm History part 2 - REVISED
Film History part 2 - REVISED
 
David Fincher
David FincherDavid Fincher
David Fincher
 
Priciples and applications of rapid test for foods
Priciples and applications of rapid test for foodsPriciples and applications of rapid test for foods
Priciples and applications of rapid test for foods
 
行政院會簡報:交通部簡報:「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
行政院會簡報:交通部簡報:「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行政院會簡報:交通部簡報:「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
行政院會簡報:交通部簡報:「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
 
A-Level Film Blade Runner booklet
A-Level Film Blade Runner bookletA-Level Film Blade Runner booklet
A-Level Film Blade Runner booklet
 
Hollywood
HollywoodHollywood
Hollywood
 
Ch06
Ch06Ch06
Ch06
 
四國經驗彙整 V2
四國經驗彙整 V2四國經驗彙整 V2
四國經驗彙整 V2
 
職 業 危 害 認 知
職 業 危 害 認 知職 業 危 害 認 知
職 業 危 害 認 知
 
社會住宅國際研討會論文集
社會住宅國際研討會論文集社會住宅國際研討會論文集
社會住宅國際研討會論文集
 
Industry Research - Hollywood
Industry Research - HollywoodIndustry Research - Hollywood
Industry Research - Hollywood
 
行政院簡報 科技部 綠能科技產業推動方案
行政院簡報 科技部 綠能科技產業推動方案行政院簡報 科技部 綠能科技產業推動方案
行政院簡報 科技部 綠能科技產業推動方案
 

Plus de MK Chou

裸的藝術進程
裸的藝術進程裸的藝術進程
裸的藝術進程MK Chou
 
扮裝藝術與媚俗藝術
扮裝藝術與媚俗藝術 扮裝藝術與媚俗藝術
扮裝藝術與媚俗藝術 MK Chou
 
塗鴉藝術與壞畫
塗鴉藝術與壞畫塗鴉藝術與壞畫
塗鴉藝術與壞畫MK Chou
 
觀念藝術與媒體藝術
觀念藝術與媒體藝術觀念藝術與媒體藝術
觀念藝術與媒體藝術MK Chou
 
一次大戰情境與野獸、立體派
一次大戰情境與野獸、立體派一次大戰情境與野獸、立體派
一次大戰情境與野獸、立體派MK Chou
 
後期印象派介紹
後期印象派介紹後期印象派介紹
後期印象派介紹MK Chou
 
舞蹈藝術的歷史演進
舞蹈藝術的歷史演進舞蹈藝術的歷史演進
舞蹈藝術的歷史演進MK Chou
 
雕塑藝術面面觀(上)
雕塑藝術面面觀(上)雕塑藝術面面觀(上)
雕塑藝術面面觀(上)MK Chou
 
雕塑藝術面面觀(下)
雕塑藝術面面觀(下)雕塑藝術面面觀(下)
雕塑藝術面面觀(下)MK Chou
 
前期印象派與新印象派介紹
前期印象派與新印象派介紹前期印象派與新印象派介紹
前期印象派與新印象派介紹MK Chou
 
構成主義 未來派 達達主義 超現實主義
構成主義 未來派 達達主義 超現實主義構成主義 未來派 達達主義 超現實主義
構成主義 未來派 達達主義 超現實主義MK Chou
 
維也納分離畫派與表現主義
維也納分離畫派與表現主義維也納分離畫派與表現主義
維也納分離畫派與表現主義MK Chou
 
一次大戰情境與立體派
一次大戰情境與立體派一次大戰情境與立體派
一次大戰情境與立體派MK Chou
 
後期印象派介紹
後期印象派介紹後期印象派介紹
後期印象派介紹MK Chou
 
普普藝術專題
普普藝術專題普普藝術專題
普普藝術專題MK Chou
 
文化中的符號學原理
文化中的符號學原理文化中的符號學原理
文化中的符號學原理MK Chou
 
新古典、寫實主義、浪漫主義
新古典、寫實主義、浪漫主義新古典、寫實主義、浪漫主義
新古典、寫實主義、浪漫主義MK Chou
 
印象派與新印象派
印象派與新印象派印象派與新印象派
印象派與新印象派MK Chou
 

Plus de MK Chou (20)

裸的藝術進程
裸的藝術進程裸的藝術進程
裸的藝術進程
 
扮裝藝術與媚俗藝術
扮裝藝術與媚俗藝術 扮裝藝術與媚俗藝術
扮裝藝術與媚俗藝術
 
塗鴉藝術與壞畫
塗鴉藝術與壞畫塗鴉藝術與壞畫
塗鴉藝術與壞畫
 
觀念藝術與媒體藝術
觀念藝術與媒體藝術觀念藝術與媒體藝術
觀念藝術與媒體藝術
 
一次大戰情境與野獸、立體派
一次大戰情境與野獸、立體派一次大戰情境與野獸、立體派
一次大戰情境與野獸、立體派
 
後期印象派介紹
後期印象派介紹後期印象派介紹
後期印象派介紹
 
舞蹈藝術的歷史演進
舞蹈藝術的歷史演進舞蹈藝術的歷史演進
舞蹈藝術的歷史演進
 
雕塑藝術面面觀(上)
雕塑藝術面面觀(上)雕塑藝術面面觀(上)
雕塑藝術面面觀(上)
 
雕塑藝術面面觀(下)
雕塑藝術面面觀(下)雕塑藝術面面觀(下)
雕塑藝術面面觀(下)
 
前期印象派與新印象派介紹
前期印象派與新印象派介紹前期印象派與新印象派介紹
前期印象派與新印象派介紹
 
構成主義 未來派 達達主義 超現實主義
構成主義 未來派 達達主義 超現實主義構成主義 未來派 達達主義 超現實主義
構成主義 未來派 達達主義 超現實主義
 
維也納分離畫派與表現主義
維也納分離畫派與表現主義維也納分離畫派與表現主義
維也納分離畫派與表現主義
 
一次大戰情境與立體派
一次大戰情境與立體派一次大戰情境與立體派
一次大戰情境與立體派
 
後期印象派介紹
後期印象派介紹後期印象派介紹
後期印象派介紹
 
普普藝術專題
普普藝術專題普普藝術專題
普普藝術專題
 
文化中的符號學原理
文化中的符號學原理文化中的符號學原理
文化中的符號學原理
 
新古典、寫實主義、浪漫主義
新古典、寫實主義、浪漫主義新古典、寫實主義、浪漫主義
新古典、寫實主義、浪漫主義
 
印象派與新印象派
印象派與新印象派印象派與新印象派
印象派與新印象派
 
P1
P1P1
P1
 
P2
P2P2
P2
 

電影發展的歷史軌跡

  • 2. 重點整理「電影的誕生」 電影技術和電影放映機的誕生,最早是由一對法國盧米埃兄弟( Auguste Marie Louis Nicholas , 1862-1954 ; Louis Jean , 1864-1948 )所發明的;兄弟倆的 家族經營攝影感光板的工廠, 1895 年 3 月,倆兄弟已自家工廠下班為主題, 以每秒 16 影格為格式,拍攝了將近 48 秒的畫面,並公開對商會和一些科學團 體進行放映。在這之後,兄弟倆找到美國發明家愛迪生的助理狄克遜幫忙,針 對愛迪生所發明的「西洋鏡」( Kinetoscope )進行改造,將其活動影像能夠 藉由投影而放大,讓更多人能夠同時觀賞,而在 1895 年 12 月 28 日,星期六 ,法國巴黎卡普辛大道( Boulerard des Capncines )的大咖啡館( Grand Cafe )的地下室進行影片放映,放映的片目除了工廠下班外還有火車進站(最 為有名的一部)、噴水的灑水車(淋成落湯雞) 等電影。此次雖然不是歷史 上電影的第一次公開放映,但由於較接近後來電影觀賞的形式(售票放映), 因此 1895 年 12 月 28 日這一天,常被認為是世上電影的誕生日。
  • 3. ª›®œ•Œ QuickTime˛ ©M °ßh264°®∏—¿£¡Yæπ ®”¿Àµ¯¶ππœµe°C
  • 4. ª›®œ•Œ QuickTime˛ ©M °ßh264°®∏—¿£¡Yæπ ®”¿Àµ¯¶ππœµe°C
  • 5. 重點整理「早期電影 1895 ~ 1903 」 早期電影在形式與風格上都非常簡單,通常是單一固定位置的鏡頭,單一劇情 ;且通常是遠鏡頭,甚至連片長也不超過一分鐘;但即使如此,電影已經足夠 吸引觀眾的注意和好奇心。盧米埃兄弟在《牆》( the Demolition of a Wall ) 這部電影中,藉著倒轉沖印技術,將一堵被破壞成一堆碎石的牆,再度變回原 本完好的牆壁,便讓台下觀眾大呼驚奇。
  • 6. 重點整理「古典好萊塢前期 1904 ~ 1927 」 隨著電影拍攝和放映技術的發展,以及觀眾數量和需求擴增,開始有較具體的製片 公司和電影發行商,漸漸成立。 1904 年開始便逐漸出現敘事電影的形式,這風氣從 法國開始,向義大利蔓延,重心逐漸轉向美國好萊塢,業務向全球擴展。 以美國為例, 1905 年在匹茲堡出現全美第一家五分錢戲院,這之後 2 ~ 3 年之間, 全美大城就有了上萬家的五分錢戲院。它們專門放映長度十分鐘左右的短片,有的 戲院每週兩次到三次新片上映,有的還每天更新,造成影片需求量遽增。製片業為 應付如此龐大的需求,於是開始逐步工業化。唯有喜劇或愛情類的敘事電影,它不 同於紀錄片需要出外景,既節省額外成本,又容易掌控拍攝過程,尤其拍片環境更 能事先籌畫。在這時期之前的幾乎都是「無聲電影」也就是默片。隨後,發行商發 現,在播放電影時有一個講評人來敘述故事、補上角色間的對話,更能夠吸引觀眾 ;但這風氣在字幕誕生後才消聲匿跡。也有戲院聘請樂師在電影放映時伴奏,通常 是鋼琴師或風琴師。伴奏的音樂可以襯托電影的情節氣氛。到 20 年代中期,技術已 經發展很成熟,已經能製作出敘事長片了。如大都會《 Metropolis ,1927 》片長為 153 分鐘。 2012 年高雄電影節有復刻了 1927 年場景,以雙鋼琴演奏為電影配樂。甚 至有 葛里菲斯執導的長達三小時的敘事長片《國家的誕生》
  • 7.
  • 8. 重點整理「有聲電影 1927 ~」 技術的進步,逐漸發展到可以電影畫面同步的音軌,使得電影進入了有聲時期。史 上第一部有聲電影是《爵士歌手》( 1927 年)。音軌的錄製可以與拍攝電影相分離 ,但真人電影音軌錄製,許多部分是與拍攝畫面同時進行的。有聲電影發明後,無 聲電影和電影院裡的樂師迅速銷聲匿跡。 ª›®œ•Œ QuickTime˛ ©M °ßh264°®∏—¿£¡Yæπ ®”¿Àµ¯¶ππœµe°C
  • 9. 重點整理「德國表現主義電影 1919 ~ 1924 」 一戰初期,德國在電影方面的發展,跟其他國家相較之下,顯得相當遜色。德國境 內充斥著絕大多數的外國進口影片。於是自 1916 年起,為要打擊進口電影,也培植 自身電影產業的競爭力,並藉此開發政令宣導影片。德國政策轉向,開始支持電影 工業的發展。結果使得電影產量和製片公司數量激增。 表現主義原來是在繪畫與劇場所形成的一種風格,其反對寫實主義,藉著極度扭曲 表達內在情緒,而不是用表面的外觀。電影藝術的表現主義始於 1920 年,恐怖片《 卡里加利博士的小屋》當時在柏林放映,大受歡迎,而此片是應用劇場風格,背景 是扭曲的建築物,演員也並非以仿真的方式表演。一般公認,是這部電影開啟了電 影的表現主義之門。表現主義電影非常強調單獨鏡頭的構圖,到一種吹毛求疵的地 步,認為每一個鏡頭都是一種創造視覺的構圖,所以在表現主義的電影裡,佈景設 計被認為是有主導角色人物心理特質的一部分,也因此他們電影的步調比較緩慢, 好讓觀眾能細細體會。誇張與扭曲是大部分表現主義電影共同的特點,演員的表演 方式大都是不自然的,跳躍、奔跑、盡可能的誇張化,而這些表演的方式,通常是 與場景一起搭配的。而畫面中可能會看到非常多的圖形,可能是對稱的,也可能是 不規則的,有時候連影子都成為設計的重點。
  • 11. 重點整理「法國印象主義電影 1918 ~ 1930 」 法國印象派電影興起的時間為 1918 至 1930 年間,一群法國年輕導演在一系列不尋 常影片中實驗了許多對抗好萊塢影片的形式原則由於他們的美學是以情感為表現重 心,所以描述細微心裡情境的劇情充斥在他們的影片中。 有時為了加強畫面主觀性,印象派會以攝影剪接來呈現劇中人物的知覺經驗,以就 是劇中人物主觀視覺的「印象」。如當劇中人昏迷或酒醉,導演就用失焦的畫面或 濾鏡、迂迴的攝影機運動來描寫人的經驗。印象派的電影還實驗以節奏式剪接來表 現人物對某個經驗的感受。暴力或情緒混亂的戲,就加快剪接速度,鏡頭長度愈來 愈短,而製造出劇情高潮時的張力,因此主觀鏡頭與剪接節奏,是印象主義電影中 加強處理心理狀況敘事的主要手法 。 印象派到了 20 年代末期,作品越來越少,而近乎沒落。但某些風格特質卻被保留了 下來,例如在好萊塢的電影,或是希區考克的作品中,多少都可見到印象派風格的 痕跡。
  • 12. 重點整理「超現實電影 20 年代」 超現實主義電影 (surrealist film) 把文學和美術上的超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運用於電 影創作,所形成的電影風格流派。除了受到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學的影響,也承襲 了超現實主義倡導者 安德烈‧布列東的原則「一種純粹的心靈自動作用,在此作用之 下,試著以語言、文字或其它任何方式,來表現思想真正的運作情形。」成為二十 年代法國先鋒派電影的主要傾向,更成為後來許多美國實驗電影和地下電影的重要 啟迪。 最重要的代表導演和作品為 路易斯‧布紐爾, 1927 年他與畫家 薩爾瓦多‧達利合作拍 攝了《安達魯之犬》描寫一個精神困頓的流浪漢那一連串的夢境,從而進入人類潛 意識狀態的探索,並試圖激起觀眾的內心的衝動。布紐爾還宣稱「《一條安達魯狗 》是一種對殺戮的絕望而激烈的吶喊」,超現實主義的電影反應著著 20 年代末青年 知識分子對於社會現實充滿矛盾情緒的反抗精神。布紐爾後來繼續維持著超現實主 義的風格拍片,歷五十年之久。著名的作品還有《青樓怨婦》以及《中產階級拘謹 的魅力》。
  • 13. 重點整理「古典好萊塢後期 1930 ~ 1960 」 1927 年後,電影便已經進展到可以加入聲音了。 20 年代末到 30 年代可以說是好萊 塢快速發展的黃金時期。在這一時期裡,電影產業體系走向制度規範:如工廠制度 ( Factory ):影片製作以片廠搭景居多,以節約成本開銷;演員明星簽約制;以及 產業鏈垂直整合。產生的效應除了奠定八大影業公司的版圖(米高梅、哥倫比亞、 華納、派拉蒙、福斯、環球、聯美、雷電)。也產生了眾多優秀的導演與演員。他 們的明星魅力使「好萊塢」的光環一直閃耀到今日。卓別林、希區柯克、費雯麗、 克拉克 . 蓋博、格蕾絲‧凱莉、奧黛麗 . 赫本、英格麗 . 褒曼、瑪麗蓮 . 夢露、馬龍 . 白蘭度……每一個名字都代表了卓越的才華與極致的美。除去耀眼的導演與明星, 這時期的電影由於產量豐富,類型多樣。奠定下我們今日熟悉的電影類型分類。電 影學者 奈爾分析古典好萊塢時期電影,將電影類型分為以下 14 類:動作冒險 (action-adventure ) 、傳記 (biopic) 、喜劇 (comedy) 、偵探電影 (detective films) 、幫 派電影 (gangster films) 、懸疑驚悚 (suspense thrillers) 、壯闊史詩 (epics and spectacles ) 、恐怖 (horror) 、科幻小說 (science fiction) 、歌舞劇 (musicals) 、社會問題電影 (social problem films) 、青少年 (teenpics) 、戰爭影片 (war films) 、 西部片 (westerns) 共 14 種類型 。
  • 14. 重點整理「古典好萊塢後期 1930 ~ 1960 」 1927 年後,電影便已經進展到可以加入聲音了。 20 年代末到 30 年代可以說是好萊 塢快速發展的黃金時期。在這一時期裡,電影產業體系走向制度規範:如工廠制度 ( Factory ):影片製作以片廠搭景居多,以節約成本開銷;演員明星簽約制;以及 產業鏈垂直整合。產生的效應除了奠定八大影業公司的版圖(米高梅、哥倫比亞、 華納、派拉蒙、福斯、環球、聯美、雷電)。也產生了眾多優秀的導演與演員。他 們的明星魅力使「好萊塢」的光環一直閃耀到今日。卓別林、希區柯克、費雯麗、 克拉克 . 蓋博、格蕾絲‧凱莉、奧黛麗 . 赫本、英格麗 . 褒曼、瑪麗蓮 . 夢露、馬龍 . 白蘭度……每一個名字都代表了卓越的才華與極致的美。除去耀眼的導演與明星, 這時期的電影由於產量豐富,類型多樣。奠定下我們今日熟悉的電影類型分類。電 影學者 奈爾分析古典好萊塢時期電影,將電影類型分為以下 14 類:動作冒險 (action-adventure ) 、傳記 (biopic) 、喜劇 (comedy) 、偵探電影 (detective films) 、幫 派電影 (gangster films) 、懸疑驚悚 (suspense thrillers) 、壯闊史詩 (epics and spectacles ) 、恐怖 (horror) 、科幻小說 (science fiction) 、歌舞劇 (musicals) 、社會問題電影 (social problem films) 、青少年 (teenpics) 、戰爭影片 (war films) 、 西部片 (westerns) 共 14 種類型 。
  • 15. 重點整理「日本電影」 在電影發展的早期年代,當時在日本放映的影片完全是進口的。但由於日本西化維 新的風氣,讓他們積極的學習這項來自西方的創新文化項目。到了 1920 年,日本以 有數百家電影院、一些製作公司,其中有兩家:日活、和松竹。其規模足以媲美美 國影業公司。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松竹株式會社,不但購買美國的製作機器,雇用美國好萊塢訓練 成熟的日本演員及導演,更積極派員到美國學習技術。到 30 年代,日本導演便普遍 都能夠掌握著西方主流電影的敘事手法了。同時他們也積極發展具備本身文化特色 的電影題材。如:時代劇(古裝劍道片)、和現代生活劇(社會批判的趨勢電影、 薪水階級生活片、滑稽荒謬片 ... 等)。一般認為 30 年代是日本電影發展的黃金時期 。 30 年代的風格與形式多樣化,到了 40 年代漸漸消弭;一來是因為太平洋戰爭期 間政府管制嚴格,另外則是因為美軍佔領期間(~ 60’s )的審查制度。都使得 40 年 代中的日本電影風格和好萊塢影片幾乎一樣,只剩小津安二郎《秋刀魚的滋味》和 溝口健二《雨月物語》仍繼續發展他們獨特的電影風格。 到了 50 年代,黑澤明《影 武者》、《羅生門》、《夢》的電影遵循傳統的類型在綜合了西方電影風格和戲劇 做法的實驗中,延續了日本電影黃金時期的多樣化傳統。
  • 16. 重點整理「義大利新寫實主義 1942 ~ 51 」 二次大戰後,義大利本土民生與環境皆處於重整階段,新的電影工作者,想要脫離 傳統電影 ( 史詩或喜劇 ) 的束縛,他們用戰後所發生的種種問題,作為影片的題材, 創造出了一種新的電影美學,雖然此電影運動在義大利本土並不受矚目,但是在國 際間,卻引起巨大討論聲浪,也影響了許多國家電影的發展(類似於台灣電影新浪 潮的效應),這種電影美學被稱為「新寫實主義」。 由於義大利在戰後資源是極為缺乏的,就連拍片的資源也是。新寫實主義的影片風 格,就如同它的名稱以寫實為主。主張實景拍攝,貼近生活,啟用非職業演員,並 且粗糙隨性的構圖(與表現主義相對比),以上條件若皆具備,就是一部標準的新 寫實之作。 新寫實主義歷經約十年的時間;隨著政治、經濟等問題漸漸消失於義大利,新寫實 風格也隨之沒落,不過就影片本身所表達出的社會問題,這社會重整的期間,多少 也引起了政府的重視,因此這個風格流派不論在電影本質上,或是因題材反映出現 況的社會功能上,新寫實主義仍可說是重要且偉大的電影運動。
  • 17. 重點整理「法國新浪潮 1959 ~ 64 」 法國新浪潮( La Nouvelle Vague )是影評人對於 1950 年代末至 1960 年代的一些法 國新進導演們所給予的稱呼,他們雖然有受到義大利新寫實主義與古典好萊塢電影 的影響,但新浪潮所指的並不是一種風格流派的意思。法國新浪潮並不像印象派或 超現實主義那樣,有一個主導的、佔據中心的美學形式與藝術前提為立場,只是一 群氣質與風格各異之法國戰後新生代導演的一次短暫但影響深遠的巧合集結。 若是要歸納出新浪潮的共同特徵。那「清新」兩字或許可以說是這批導演們共同的 標記。法國新浪潮的代表導演,似乎永遠予人一種年輕的形象:高達《斷了氣》永 遠是火爆浪子式的憤怒青年,楚浮《四百擊》則永恆沉浸於男孩女孩之憂傷青春記 憶之中,年紀較長的侯麥《圓月映花都》則反覆在銀幕上,投射年輕人愛情關係中 既理智又感性的各層切面。 1950s 的法國電影淨是改編自文學經典、製作精緻的片廠電影,已被厭膩者嘲笑為 「爸爸電影」,顯見其中的陳腐老舊、了無生氣、卻又壟斷著市場的權威氣質。這 時出現的法國新浪潮,正好為已漸漸步入僵化的法國電影圈,注入清新氣息。除了 上述三位外,另外還有夏布洛《表兄弟》、雷奈《廣島之戀》、希維特《巴黎屬於 我們的》皆屬這時期的代表人物。
  • 18. 重點整理「台灣電影大事記」 【政治宣傳( 45 年— 60 年)】 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中華民 國接收台灣。 1947 年 2 月,在一件私煙查緝事件中,引爆本省人長久以對國民黨政 府的不滿情緒,導致激化為省籍衝突的「二二八事件」。 1949 中國國民黨政府撤退 台灣。然而,隨之而來的卻是一連串混亂的政治問題和省籍問題,讓台灣經濟持續 停滯。 1950 年代,配合政治策略的需求陸續架構「三大公營片廠」(台灣省電影製 片廠、中國電影製片廠、農業教育電影公司)。再透過相關法律的限制,以廣電審 查制度對文化擊人民意識型態進行箝制。此時,台灣電影幾乎配合「反共抗俄」的 政治路線,使電影完全成為政治宣傳工具,創作內容貧乏。但是,台灣民眾在「國 共對峙」與「美蘇冷戰」的特殊情況之下,反而造就成台語電影的興起。 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中華民國接收台灣。 1947 年 2 月,在一 件私煙查緝事件中,引爆本省人長久以對國民黨政府的不滿情緒,導致激化為省籍 衝突的「二二八事件」。 1949 中國國民黨政府撤退台灣。然而,隨之而來的卻是一 連串混亂的政治問題和省籍問題,讓台灣經濟持續停滯。 1950 年代,配合政治策略 的需求陸續架構「三大公營片廠」(台灣省電影製片廠、中國電影製片廠、農業教 育電影公司)。再透過相關法律的限制,以廣電審查制度對文化擊人民意識型態進 行箝制。此時,台灣電影幾乎配合「反共抗俄」的政治路線,使電影完全成為政治 宣傳工具,創作內容貧乏。但是,台灣民眾在「國共對峙」與「美蘇冷戰」的特殊
  • 19. 【創新製作( 60 年— 78 年)】 60 年代,海峽兩岸情勢略趨於穩定狀態,整體社會 氣氛比以往略為輕鬆,加上台灣經濟也在美國的支持奧援下,讓台灣經濟開始有較 大規模的發展,民眾生活也大幅改善。 1963 年,中影公司新任總經理龔弘提出「健 康寫實」的電影製作路線,來避免碰觸到社會黑暗面的審查界線,頗受台灣市場的 歡迎。代表作品如李行的《養鴨人家》此番創舉,終於帶動台灣電影的製作水準, 甚至開拓國產影片輸出至海外華人市場。另外, 1970 年代,政府藉推行「十大建設 」來加速經濟發展。使得大多數台灣民眾的經濟變得寬裕。因此,這樣的社會環境 下,發展出回應社會需求的愛國電影、瓊瑤愛情電影、武俠電影、功夫電影及喜劇 電影為主流的作品,升格成為民眾的娛樂之一。代表作品如:《窗外》、《庭院深 深》、《八百壯士》、《梅花》、《筧橋英烈傳》、《望春風》、《黃埔軍魂》、 《成功嶺上》、等。較特殊的片種則有如《汪洋中的一條船》及《一個女工的故事 》的自我勉勵寫實片。可惜,創作內容依舊是墨守成規,讓台灣電影逐漸被觀眾所 排斥。而且,台灣市場陸續導入美國電影與香港電影放映,更令台灣電影幾乎全部 跌入谷底。 為主流的作品,升格成為民眾的娛樂之一。代表作品如:《窗外》、《庭院深深》 、《八百壯士》、《梅花》、《筧橋英烈傳》、《望春風》、《黃埔軍魂》、《成 功嶺上》、等。較特殊的片種則有如《汪洋中的一條船》及《一個女工的故事》的 自我勉勵寫實片。可惜,創作內容依舊是墨守成規,讓台灣電影逐漸被觀眾所排斥
  • 20. 重點整理「台灣電影大事記」 【 改革與新電影( 80 年代初)】 1980 年,新聞局開始從事提高台灣電影的藝術性 和國際性,指定中央電影公司為電影改革的出發點,進行一連串人事變更:聘請小 野為中央電影公司製片企劃部副理,聘任新生代編劇吳念真擔任創作。從此,台灣 電影跳脫過往的公式性創作風格,劇情取材更為貼近真實的台灣社會,開始晉用素 人演員,採取自然寫實的拍攝方式,建立新的電影形式及電影語言。 1982 年,中央電影公司延攬楊德昌、柯一正和張毅等三位新生代導演參與,激發出 共同合作拍攝小成本電影的構想,加上小野的努力之下,拍攝出的四段式集錦電影 《光陰的故事》。由於本片開啟解析真實社會現象,突破性的關懷生活環境以及社 會大眾的共同記憶,則被普遍視為新電影的首部作品。除了是因為該片的創作者均 成為新電影的重要成員;另一方面,也因為該片的自然寫實的風格與文學表現的特 質,象徵了「新電影」與「舊電影」間的差別。
  • 21. 重點整理「台灣電影大事記」 【台灣電影新浪潮( 80 年代中)】 若是提到台灣電影新浪潮,則就得提到由鄉土文學作家黃春明的小說改編的電影《 兒子的大玩偶 ,1983 》,這是一部三段式的集錦電影,由三位新生代導演分別執導 三段落《兒子的大玩偶》、《小琪的那一頂帽子》和《蘋果的滋味》;上映前,雖 已通過行政院新聞局審核,卻遭保守派的影評人士運用「中國影評人協會」名義, 書寫黑函密告中國國民黨文工會,指稱本片貧窮落後及違章建築的畫面不妥當,恐 有影響國際形象的疑慮,導致屬於黨營企業的中央電影公司在未經過當事人同意下 ,打算逕自修剪《蘋果的滋味》部份片段,稱之為『削蘋果事件』。隨即引發台灣 輿論界一陣譁然,紛紛批評其官僚作風,迫使中央電影公司放棄刪減影片內容。最 終,影片逃脫過被刪剪的命運,一刀未剪通過上映,讓此片的創作理念得以保全。 促使台灣電影受到重視,也引發了鄉土電影和社會寫實電影的蓬勃。此事件突顯了 台灣當時電影現況,並引發文化電影圈的諸多參與,後來便被定義為『台灣電影新 浪潮運動』。這時期的代表作品很多:《在那河畔青草青》與《小畢的故事》、《 搭錯車》、《風櫃來的人》、《海灘的一天》、《看海的日子》、《老莫的第二個 春天》、《玉卿嫂》、《油麻菜籽》、《青梅竹馬》、《孤戀花》、《孽子》、《 桂花巷》 ...... 其中最震撼台灣的莫過於侯孝賢的《悲情城市》( 1989 )榮獲威尼斯 金獅獎,拉開了台灣政府以文化進行國際交流的視野,間接為國片輔導金制度催生 。
  • 23. The END Edit By: Joshua Chou Copyright © 2013 Joshua Chou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