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une entreprise Scribd logo
1  sur  171
第三講
網絡中國的
經濟再結構
與
區域空間結構變遷──
都會區域形構、新都市問題、以及都會治理
(11/17)
(Economic Restructuring
and Changing Regional Spatial Structure
in Network China:
Formation of Metropolitan Regions, New Urban Questions,
and Metropolitan Governance)
夏鑄九
20151117
• 本文先由中国都市化過程与其再現的城乡关係反思 1980 年代
納入全球經濟之後的中国在國土領域內進行的都市區域再結構
(urban-regional restructuring) ,即,本文所指涉的區域空間再
結構,
• 然後面對全球都會區域之浮現,也就是 1980 年開始浮現的珠
三角、 1990 年代開始浮現的長三角、 2000 以後浮現的京津冀
,都是最主要的都會區域與“沒有市民的城市”現象所再現的新
都市問題。
• 其中, 2000 年以後浮現的京津冀是新都市問題最嚴重爆發地
,是最後聚焦討論之處 。
• 這是網絡都市化過程中所必須的信息技術升級、網絡經濟轉型
,也是經濟、社會、環境所倒逼的危機與正在開啟的新一波區
域空間再結構的起點,因此,京津冀一體化政策是重中之重。
• 新一波的區域空間再結構是橫渡全球信息化惡水中的國家在都
會治理上的挑戰,網絡與節點是都市動力所在,創新氛圍則是
關鍵要害,這是正要開始的社會改革與城市重建的工作。
一、 1980 年代開始的
中國區域空間的再結構過程────
• 第一點, 1980 年代開
始的中國區域空間的再
結構過程,它們與 1970
年之前社會主義城鄉關
係,至少可以說是,非
資本主義的城鄉關係的
空間模式截然不同,
• 這是 1970 年代末開始
的新的城鄉關係與集居
模式在全國層次上的劇
烈改變過程。
• 我們先根據根據北京
城市实验室( BCL )
龙瀛、吴康、毛其智
等利用“五普”和“六普”
常住人口人口統計對
當前中国人口密度的
时空演变与城镇化空
间格局初探( 2000-
2010 )所提供的經驗
研究資料,整理一些
區域再結構過程空間
模式上的主要趨勢:
(圖一)
• 1970 年代末開始
不斷加快的都市
化過程, 2013 年
都市人口比率已
達 53.73% ,一個
多中心的都會區
域集居模式形成
了:都會區域
(metropolitan
regions) 是信息經
濟與網絡社會的
新空間形式。
• 因此,我暫時沒
有採用巨型城市
、城市區域、城
市群、城市連綿
區等等提法。
• 1. 一方面,
1980 年代珠
三角都會區
域, 1990 年
代長三角都
會區域,以
及, 2000 年
以後京津冀
都會區域的
崛起,可以
說是最明顯
的人口集中
與經濟活力
的空間表現
。
• 同時,重
慶成都都
會區域、
鄭州開封
洛陽中原
都會區域
、山東半
島、遼東
半島、人
口增長也
較明顯。
• 2. 以及,浙南、閩南
、潮汕等東南沿海地
區也出現高密度的人
口集居區,可以說是
海西都會區域經濟活
力的實力表現。
• 3. 此外,新
疆、云南、
内蒙、山西
、四川南部
,由於自然
資源工礦開
發吸引了大
量外來勞動
力,人口密
度增加较明
显。
• 4. 另一方面,相對於前
述都會區域的浮現,兩廣
北部、蘇北、浙南等珠三
角、長三角外圍地區,人
口流向珠三角和长三角;
• 而西部的川渝黔连绵区,
除了成都、重庆、贵阳等
少数中心城市的街道外,
大部分乡镇单元常住人口
顯著降低,在某個程度上
,乡镇单元常住人口流失
平行表現了農村空心化的
過程。
• 5. 尤其,山西吕梁
、甘肃定西、甘肃
庆阳、内蒙古呼伦
贝尔、云南临沧、
黑龙江鸡西密山、
内蒙古呼伦贝尔根
湖、内蒙古乌兰察
布、湖北黄冈麻城
、内蒙古乌兰察布
丰镇,則人口流失
明顯。
• 除密山、根湖、麻
城、丰镇外,皆为
地级市。
• 1970 年代末開
始的新的城鄉
關係源自國家
政策的結構性
轉變,中國納
入全球市場,
成為世界工廠
,農民工進城
,以及,前店
後廠空間模型
,建構了網絡
化的都市化
(networked
urbanization) ,
• 例如:北加州灣區
硅谷─台北新竹─東
莞越界連的生產網
絡,珠三角都會區
域浮現。
• 北加州灣區硅谷─
台北新竹─昆山越
界連結的生產網絡
,長三會都會區域
浮現,以及,
• 高鐵網絡的等時圈
同城效應與各都會
區域之間的城際連
接。
• 這種網絡都市化過程,或者說,這種
網絡空間的社會生產,生產的社會組
織,生產與社會結構決定了網絡空間
組織。
• 這也就是說,研究者必須避免過去發
達工業化國家對發展中國家的都市理
論 (urban theory) 在分析上的不適當
性,將經濟發展簡單地等同於現代化
、都市化、西化;以及,都市化
(urbanization) 研究潛藏的認識論謬誤
,都市 / 鄉村兩元對立的形式化預設
;其實, 都市與鄉村之分,是社會
組織的空間形式的分化,這是一個特
定社會的空間形式的社會生產 (social
production of spatial forms) 的過程。
• (圖二)
• 需要指出的是規劃在國
家與社會關係之間的改
變與中介角色。
• 1980 年以前,在廣大
農村之外,國家經由工
業化實現現代化,工業
生產的基礎設施是國家
建設的重點,技術積累
是經濟政策主要的目標
,
• 城市被國家賦予的都市
意義是工業生產的中心
,傳統城市的個體消費
是被壓抑的。
• 雖然受到蘇聯規劃論
述左右,國家財力有
限,除了在城市外圍
有些工人新村興建與
城市中心少數特殊建
築物的重點象徵之外
,在計劃經濟體制下
,空間規劃沒有受到
國家重視的條件,是
有局限的技術性行當
。
• 單位,才是國家機器內
部的主要機構,結構了
都市的人口活動與集居
模式,相對單純與質樸
的城市生活,都市空間
的文化表現無由重視,
市民的集體消費投資也
無從要求。革命後的國
家就等於公共
(public) ,其正當性
(legitimacy) 不需滿足社
會的期待。
• 前文所述 1970 年代末納入
全球經濟之後,全球製造
業代工所支持的經濟快速
成長,伴隨著大規模的網
絡都市化轉變,更是國家
政策的結構性轉變所促成
。
• 1980 年代後區域空間結構
所展現的驚人成長與區域
不均的發展過程,在規劃
體系上,無論是戰略性規
劃還是法定的城市規劃,
無論是以生態為名,還是
以文化做號召,發展才是
硬道理,都是以地方發展
為目標的都市與區域規劃
所中介。
• 地方政府財政與房地產
資本是成長機器的主要
機制,無論是房地產生
產亦或是都市象徵,土
地增值與財富炫耀是投
機城市的意義所在。
• 都市現實是城流鄉動,
其過程則是城市對鄉村
的吞噬,規劃則是提昇
競爭力與製造想像的積
累工具,是沒有社會的
規劃 (planning without
society) ,所以,也是沒
有公共的空間論述。
• 一方面,對於人口快速集
中下的既有的城市居民而
言,納入全球市場後全球
城市的空間生產的過程,
在空間上約束了人們的都
市生活,
• 然而,隱形的市場機制支
配了土地使用的價值觀,
當資本認為無可獲利,或
是還是需要都市勞動者留
在城市中,又沒辦法把既
有都市人口塞回鄉村時,
就會以不同形式的迫遷,
將人們再安置至都市蔓延
的外圍地區,(圖三)
• 或者是被國家政策與
房屋市場誘使,將人
們遷出他們曾經是可
居的地方。
• “ 拆”,成為城市中最
怵目驚心的字眼。
• 市民,失去了他們對
城市的權利。 (圖
四)
• 或者,在鄰里高級化的晉
紳化 (gentrification) 過程中
,成就為都市資產階級的
上流空間,表現出階級的
戰爭。
• 至於地方政府,甚至還包
括中央部會,出於地產利
益與都市象徵表現,在缺
乏特色的都市形式中致力
市中心的再中心化 (urban
re-centrality) 策略與都市奇
觀 (urban spectacles) 營造
,成就了國際明星建築師
的表演舞台。 (圖五,圖
六)
• 另一方面,對於人口
快速集中的新進勞動
力與農民工而言,由
於兩元戶口制度與地
方教育門檻的排外性
限制,農民工卻不被
視為市民,
• 所以, 1970 年代末以
後的中國的都市化過
程是“沒有城市的都市
化”,城市也就是“沒有
市民的城市”。(圖
七)
• 本來,資本主義城市組織起
來提供每日生活所需的各種
都市服務的系統,直接或間
接地受到國家的調節與控制
,如住宅、教育、交通運輸
、醫療衛生、社會服務、文
化設施、以及美好舒適的都
市環境,這些都是每日生活
和經濟領域中不可或缺的成
分,而且不可能完全不透過
國家干預進行生產或達到願
望,這就是資本主義城市的
勞動力再生產所需的集體消
費,也是過去由福利國家模
型所中介的都市基礎建設的
基本項目。
• 假如國家不作為,或
是完全委諸市場,都
市集體消費不足就會
使得都市生活素質難
以提升,都市非正式
經濟無處不再,城管
造成的都市衝突隨時
升高。
• 而快速經濟發展的過程中
,環境的破壞已經造成不
可持續發展的後果。
• 在水污染方面,主要流域
水质上已近一半的水系污
染严重,城市水源地真正
合格的只有一半,超过四
分之一的人口喝不上合格
的饮用水。
• 都市服務中不可或缺的自
来水厂與龍頭水供應,仅
采用常规工艺处理, 95%
的自来水厂难以有效去除
小分子的有机物和重金属
污染。
• 市政管网方面,绝大部分地区
采用钢管、镀锌管、铸铁管等
老管网,水管材质导致水质浑
浊发黄现象幾乎成為常態。
• 管网老化现象严重,超期 50
年者数量不小。
• 二次供水环节上建筑物管网管
理责任主体不明、缺乏有效监
管。再加上 水 理污 处 ,城镇污
水处理厂低效运行,排污品质
低,污水处理能力亟待升级。
• 以上這些水環境問題不但不僅
是都市問題,鄉村的水資源污
染一樣嚴重,而且已不是尋常
手段能解決的新都市問題 。
• 因此,目前能針對
不同城市供水區的
水質,發揮濾水與
淨水的小分子團養
生好水的科技已經
突破,確實有重要
的民生意義。
• 至於更棘手的土壤
污染問題,耕地面
积百分之十以上已
受重金屬與鎘污染
,使得有毒粮食每
年生產高达一千二
百万吨。
• 相對經驗上較直觀
的空氣污染,若考
量 PM2.5 ,世界上
污染最严重的城市
有一半以上在中国
。
• 針對二手烟,北京
將推出史上最嚴控
烟條例,凡有屋頂
處皆禁煙;
• 食品污染(激素和
抗生素濫用)、各
種類型病毒越界,
生態危機城市浮現
,在未来 10 年將
導致癌症高發,很
多家庭都將為各种
疾病治疗所苦。
• 以及, 2014 年国内生
产总值 (GDP)636463 亿
元人民币,总人口
136782 万人,人均
GDP 上升至 7575 美元
, 2014 年居民收入基
尼系数为 0.469 ,是
2009 年来连续六年下
降,然絕對值仍高,
共同分享经济发展成
果之政策仍須努力,
个人 收入差距與空间
間向度上城 差距仍乡
然凸顯。
• 此外, 2014 年家庭年
收入排名前 20% 者是
後 20% 的 17.8 倍,貧
富差距仍然極大,同
時, 13.7 億人口中屬
於中等收入人口急遽
成長,雖尚未及於兩
億,他們出國旅遊的
購買力已經讓全世界
旅遊與消費市場極力
爭取,
• 其主要原因是假如
加上房地產增值因
素,出生在北上广
深已有房產市民的
环境和物质条件就
是屬於全國排名前
20% 的人,若是再
以平均数計算,甚
至就算屬於前 10%
的富裕階級,高过
90% 的人口。
• 這種城鄉差距與區
域差距,再加上都
會區內部的空間隔
離,社會碎片化,
使得兩極城市與分
裂城市容易發酵,
於是,都市空間遂
逐步淪為有敵意的
城市。
• 即使個人曾經分析當前中國
都會區域中都市傳播的作用
,比較過全球权力菁英、土
豪、屌絲、以及不再溝通的
网络脱落者之間的社會區分
,然而,必許指陳對都市貧
窮問題到有敵意的城市的變
化,正是發達國家現代化理
論對都市化研究最致命的弱
點。
• 一方面早在 1970 年代之後
,現代化等同於都市化的認
識論預設受到質疑與對現代
性反思,加上另一方面經驗
研究的結果,一再說明了過
去都市化研究的陳見套用在
世界其他城市的謬誤。
• 至少在美國的城市,都市騷
亂與對都市少數族裔年輕人
感受到的絕望,由 1965 年
和 1992 年的洛杉磯、 1967
年的底特律、 2014 年在聖
路易城郊的弗格森、 1968
年與 2015 年在巴爾的摩…
,過去常見的都市貧窮問題
,經由社會隔離與空間片斷
化發酵,在犯罪治安、警察
暴力、種族歧視、社會不平
等、缺少社會支持與社會溝
通的條件下,青少年對制度
感受的主體絕望感其實猶勝
於發展中國家的都市青少年
,如奈及利亞的伊巴丹、印
度新德里、以及中國的上海。
• 2008 年美國的金融海嘯引爆
之後,國家經濟政策向擴大
基礎建設投資與向都市化之
後的國內市場轉移;
• 在 2013 年之後,“新型城鎮
化”政策更成為激勵經濟轉型
的元素,這也就是由各都會
區域承擔內需,
• 然而,除了個體消費之
外,與都市特性相關的
條件,就是要能改善城
鄉移民的農民工生活所
必須的集體消費
(collective
consumption) 。
• 2014 年,李克強很
明確地指出當前中
國經濟政策在於結
構性調控,靠改革
來激發市場活力,
同時增加公共產品
的有效供給,並且
促進實體經濟、新
興產業發展。(圖
八、圖九)
• 所以,當前的“城
市” (cities) 一詞的意義,
其實已經歷史地被再界定
為:
• 資本積累與關乎勞動力再
生產的社會分配之間,即
,國家控制與市民自主性
之間互動的焦點了。
• 環繞著這些都市議題,都
市運動也正在浮現,運動
的目的生活的掌控是為了
對社區與對集體消費需求
的爭取,成為一種面對社
會衝突與政治權力的新行
動。(圖十、圖十一)
• 註解:也因為這個理
論角度,我們才對都
市計劃( urban
planning )與國家
( state ),甚至是
地方政府 (local
government) 的作用
有了分析性認識,這
才是理解資本主義,
尤其是國家與社會關
係中建構“都
市”( urban )這個
詞的關鍵。
• 這時,網絡經濟快速地崛
起,如阿里巴巴集團(互
聯網企業)的淘寶(電子
商務 C2C 购物网站)天貓
( B2C 购物网站)支付宝
(第三方网上支付平台)
、百度(搜索引擎與網
站)、騰訊(互聯網企
業)與微信(通信與社交
服務網絡)、以及京東
(電商)等,中國互聯網
的規模已經僅次於美國,
成為世界第二大市場,而
移動互聯網的發展甚至超
過了美國,是全球最大的
電子商務市場,
• 網上購物增速与規
模都正在成為經濟
上的新亮點。
• 2015 年,中國已擁
有全世界最多的 6.5
億網民,其中有 5.6
億通過手機上網,
手機用戶自是全球
第一。
• 舉一個戲劇性的個案,在長
三角外緣的蘇北,徐州睢寧
沙集東風村就是一個被互聯
網改變的淘寶第一村。
• 2008 年一位 80 後的孫寒受
到上海家具設計的啟發在村
裡開起第一家自主創新的實
木家具網銷,成功後獲得村
裡支持,擴大生產規模,形
成完整生產鏈,村裡一千多
戶超過六成上網,經營兩千
多個網店,交易額已突破十
億,
• 東風村由一個廢塑料回收污
染環境的破爛村轉型為最動
人的淘寶村。
• 2014 年全國已有 19 個
淘寶鎮, 212 個淘寶
村,分布十省市,浙
江 62 家,廣東 54 家
,福建 28 家,江蘇、
河北各 25 家,網店七
萬家,直接就業超過
廿八萬人。
• 往後,我們會進一步
描繪它對區域空間重
構趨勢的圖像。
• 回到網絡經濟,與電腦拉
動的美式消費相較,靠移
動拉動的中國消費模式更
適用於新興市場,所以高
瓴資本 (Hillhouse Capital)
協助騰訊的微信 (We
Chat) 移動通信平台與東
南亞印尼的最大媒體電視
以及付費電視集團,全球
媒體 (Global Mediacom)
合資建立了公司,以雙贏
策略越界推展業務,甚至
在改變亞洲內部貿易
(Intra-Asian Trade) 的發展
格局。
• 還有,物連網產業在都市治理
上可以提供交通運輸、都市防
災、以及相關都市服務,以雲
端運算配合通訊與科技,進行
大數據分析,確保安全與舒適
的都市生活品質。
• 確實,互聯網是一種技術,一
種思維,一種組織社會的方式
,一種新的文化表現,一種強
大的工具,一種信息能源,這
種連接 (link) ,代表了一種新
社會與經濟模型的歷史動力,
正在深刻地改變空間與社會,
改變城 關係鄉 ,改變中國的城
市。
• 這種因經濟危機逼
迫所造成政策轉向
未來要獲致真正的
政策效果,才能扭
轉未來中國都市形
構的歷史過程與都
市經驗。
• 以及,成渝西安(西三
角)、遼東半島、海西
獲得了新的制度性動力
,還有,正在力爭上游
的西安、中原的鄭州洛
陽、武漢長沙…,確實
值得再觀察未來這幾年
的都市現實變動,尤其
是高鐵網絡所帶來的等
時圈同城效應,與各都
會區域之間的城際連接
,稱之為全球信息化年
代攸關區域發展最重要
的基礎設施並不為過 。
• 還有,最近被稱
為是克強一號工
程的“長江流域經
濟帶”,很明顯地
是試圖以過去經
濟表現的典範,
長三角都會區域
,做為區域發展
的龍頭,進一步
帶動整個長江流
域,值得進一步
觀察它的執行過
程!
• 2015 年 4 月 5 日,国务院批
复同意了《长江中游城市群
发展规划》,這是貫徹落實
長江經濟帶的重大戰略。长
江中游城市群,本文稱為長
江中游都會區域,區域空間
結構有一點類似荷蘭環形綠
心 (Randstad) ,由武汉城市
圈、环长株潭城市群和环鄱
阳湖城市群组成的长江中游
都會區域,覆蓋了湖南、湖
北和江西三省的很多重點城
市,要求達成六項任務:城
鄉統籌發展、基礎設施互聯
互通、產業協調發展、共建
生態文明,公共服務共享、
深化對外開放,這確實是關
鍵所在。
• 因為能否支持區域發展
的節點與網絡,以及營
造創新氛圍,是未來地
方政府執行過程的真正
挑戰。
• 媒體上已經指出,在這
個節奏下,根据《国家
新型城镇化规划
( 2014 - 2020 年)》
,成渝、中原、哈长等
將會很快獲批,推动国
土空间的均衡發展。
• 就在網絡經濟快速崛起
的新力量下,作為當前
中國最主要的網絡企業
,阿里巴巴(淘宝)作
為互联网经济的重要商
業模式,被馬雲期望能
够无差别支持商业梦想
的伟大虚拟空間的平台
,它對當前實質物理都
市空間的衝擊,已經有
初步的信息可以讓我描
繪新一波區域空間重構
的趨勢了。
• 首先,淘宝在哪
些城市或哪些区
域聚集呢?
• 淘宝的商品数量
高度集聚在東部
沿海地區。(見
圖)
• 为了观察空间集聚的程
度,用核密度进行分析
,可以發現:
• 淘宝商品分布的高密度
地区在东部沿海地区,
也就是表現為三個都會
區域之浮現,其中密度
最高的是長三角與珠三
角,而京津冀之中,北
京孤立地矗在華北平原
之中。(注意,北京的
孤立不僅未包括河北,
連天津也未出現,見
若進一步比较店铺数量
聚集和商品种类豐富度
也呈现相同的趨勢。
(見圖)
• 这两个指标排名前十的城市是:上海、广州、金
华、北京、深圳、杭州、苏州、温州、佛山、台
州。每个城市的商品种类数曲线略有局部變化,
但前十名梯队不变,呈现与商品和店铺数量相互
一致的总体规律。
• 其中金華表現突出,乃義烏的小商品生產出色所
致。(見圖)
• 若是進一步將城市自
身的经济集聚特征剥
离,然后再看淘宝指
数的变化,即,将各
个城市的淘宝指数和
其总体经济指数合在
一起综合比较,審視
淘宝对城市的影响程
度。
• 這也就是說,“淘宝指
数 /GDP 指数”分布趨
勢中可以看到:
• 1. 北京作為信息化商品生產的表現,其影響力大幅下降,
降到了与石家庄差不多的程度;
• 2. 而淘宝对長三角影响仍然极强,但其影响重心向南大幅
移动,从上海移动至浙南地区;
• 3. 至於淘宝对珠三角的影响仍然极强,其影响范围向东侧
沿海大幅度延伸,一直越過省界连接到福建沿海地区,或
者可以說,延伸至海西都會區域。
• 最後,淘宝对哪些城市改变程度最大呢?
• 淘宝指数曲线偏离 GDP 曲线越高,淘宝对该城
市的改变程度越大。(見圖)於是,杭州、佛山
、东莞、泉州、南通、温州、临沂、台州、汕头
、莆田、揭阳出列,淘宝指数远远低于 GDP 的
城市則是:大连、唐山、长春、大庆、鄂尔多斯
、包头…。
• 而淘宝改变了哪些城市的清單,
GDP 排名到淘宝指数排名跃迁度
最高的十名和 GDP 排名到淘宝
指数排名下降度最多的十名則可
見圖所示。
• 即使這僅僅是以淘宝商品和卖家
数据所再現的,聚焦都市生產,
而非淘寶買家與交易的數據,可
是區域空間再度重構的趨勢已經
可以看到大致的圖景,
• 即,在中國網絡社會的黎明,一
個區域不平衡的網絡已經浮現了
,北部與內陸的城市,與東部與
南部城市的區域差距將越發明顯
。
• 而在這個區域不均的地圖中,北
京做為一個華北的,孤立與流動
不見出色的節點角色 ,這也是我
們在下面必須面對的課題。
• 我們先將區域差距加上人口統計上的城流鄉動,鋪陳出 2010
年至 2015 年之間人口的空間布局上的變化趨勢。
• 首先,根據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 2010 年的人口結構中各省
级单元(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年龄人口,也就是經濟
發展所亟需的劳动力,劳动年龄人口比例大部分(除贵州以
外)都处于 60%~80% 区间。
• 至於像北京上海天津这种直辖市,加上廣東江蘇浙江,其比
例甚至达到 70%~80% 的区间,可謂勞動力充沛,這是支持前
述 1970 年末開始的經濟快速發展的基石。(見圖)
• 然而,在這之後,由於國家經濟發展模型的轉變與計畫生育的政策,生
育率的下降,以及城市人口生育意願的下降,自 2010 年起,劳动年龄人
口水平一路下跌。
• 假如沒有有效的國家政策干預的話,如德國將採行的提高退休年齡至 74
歲,或是,如美國、新加坡等國,提出有吸引力的、開放的移民政策的
話,至 2030 年,全国劳动年龄人口将减少 1 亿人;至 2040 年,全国劳
动年龄人口将减少 1.5 亿人;至 2050 年,全国劳动年龄人口将下降 2.5
亿。若是加上人口數字背后隐藏的年龄更迭的杠杆作用,全国劳动年龄
人口占比缩水了 27% ,直接下降到 51% 的危险地带;同时相应地,老龄
率也将从 13.7% 暴涨到 31.3% 。这將是人口危机。
• 這個人口的危机卻非均等地分
布在所有的城市和地区之中,
考量空間尺度上的全国尺度的
人口流动图,由 2005 年到 2010
年各省流动人口规模看,各省
内流动的人口比例占了全国人
口流动总量的大多數。大部分
省级单元的省级流动比例均低
于 10% 。而能够产生较大规模
(大于 10% )跨省人口流动,
只有六个地区:北京、上海、
天津、浙江、广 、福建东 ,也
就是人口集中在東南沿海和北
京天津兩地。
• 與此趨勢相反,河南、安徽、
四川、湖南、湖北、江西則是
人口流出的省份,也就是圖中
偏黃的區域。(見圖)
• 若是到了前述的 2050
年, 2.5 亿劳动力的净
减少,下跌至 51% 的
劳动年龄人口占比,
以及高达 31% 的老龄
化率。
• 到了卅五年之后的中
国將是一個人口流動
造成嚴重區域差距的
國土,這是一個區域
發展上衰落、收縮與
發展、建設之間嚴重
兩極分化不均衡的未
來。
• 換句話說,上述的人口
統計與趨勢預測,中國
都市化的未來將走向一
個區域不均發展的都市
中國。
• 有些區域、城市、或是
鄉村,必然会衰落,除
了北上廣,也就是珠三
角、長三角、海西都會
區域、以及北京、天津
(注意,並未包括河北
,這問題我們必須在面
對京津冀課題時再討
論) ,人口依舊高度集
中。(見圖)
• 這圖景就像今天已
經面臨快速老齡化
的日本社會一样,
全日本人口都在减
少,无数村庄城镇
衰亡凋败,只有東
京大阪都會區域高
度一極化。
• 這並不是危言聳聽
,對現在大多數人
口言,這個區域發
展不均衡的趨勢被
稱為是:“逃離終
將衰落的家 ”鄉 。
• 令人驚訝的未來中國
都市化所塑造區域不
均與三大都會區域為
主浮現的趨勢下,信
息社會的網絡都市化
所強化的社會隔離與
空間片斷竟然有種熟
悉的陌生感,既有幾
分回到地理區域的豐
富性,再現了中國廣
袤地理自身內部區域
空間結構的多樣性,
• 甚至像是回到清代帝國歷
史的區域空間結構,也就
是類似一個亞洲內陸邊疆
的內亞性( inner-asia-
ness )(包括東北、西北
、西南)與以漢文化為中
心區的巨大差異,所共同
構成的國土與國家建構。
• 這個時候,我們思考全球
化、網絡化、以及都市化
年代,國家提出往東南向
、西南向、西向、以及西
北向發展的重大政策,即
,“一帶一路”與“亞洲基礎
建設投資銀行”(亞投行)
,其實有新的意義。
• 所以面對區域不均的趨
勢 ,另一方面,都市
共同體,關係著市民的
組織,由沒有城市的都
市化,以及,在充滿衝
突的網絡都市化過程中
,新的市民角色也歷史
性浮現了 。
• 至於更進一步,全球信
息化資本主義模型下流
動空間與地方空間之間
的對立,台灣與香港先
走一步,提早引爆了衝
突:
• 成功的區域政策往往
是能符合國際與區域
之分工,地域性被要
求能適應經濟分工的
區位要求。
• 然而另一方面,對抗
全球化的區域政策也
可以對抗分工,因為
在現實危機中它往往
能夠動員巨大的政治
與社會支持,雖然地
方自身會很快地被邊
緣化 。
小結──
• 總之,中國經濟納
入全球經濟之後造
成的區域空間再結
構的變化,面對越
界生產網絡與都市
創新氛圍,區域不
均發展過程中全球
都會區域浮現了。
• 全球都會區域浮現
的歷史過程的另一
面,“沒有城市的都
市化”過程浮現。
• 以及,必須進一步
面對都市再中心化
策略與都市奇觀營
造;
• 環境破壞,生態危
機城市浮現,空間
隔離,社會碎片化
、城市兩極化,分
裂的城市發酵,城
市充滿敵意。
• 區域空間的再結構過程
高速奔向一種亟需深入
分析的全球信息化資本
主義的城市與區域不均
衡的未來 ,雖是世紀
初,卻可窺見魔鬼的容
顏,資本變身城市的主
體,都市蔓延,不但延
綿為都會區域,而且心
中膨脹,貪婪追求,至
高無上,房地炒作不知
崩盤將至。
• 都會區域形構與新
都市問題形成的結
構與動力,並不完
全同於過去的都市
問題,尤其是福利
國家社會的發達工
業化城市的問題與
解決方案,
• 新國際分工下發展
中國家的都市化與
依賴城市的問題也
很難簡單套用。
• 因此,不能直接套用
既有專業手段,尤其
是一些技術性、靜態
、單一地區的解決辦
法,很難有效執行。
• 諸如:大規模傳染病
越界,水資源破壞,
土壤污染,霧霾危機
,由於都市服務消費
不足,都市非正式部
門遂無所不在,
• 以及,地方政府基
於地方財政考量
• 造成房地產投機與
鬼城現像,城中村
與群居房,都市蟻
族與地下城市,長
假春運擁堵與地方
破壞,公交掛門交
通擁堵以及首堵…
等等,都是都會治
理的挑戰。
• 區域不均發展與都
市服務不足,新都
市問題形成,這是
都會治理的挑戰。
• 都會區域的表現,
將決定了國家整體
表現的成果,制度
治理 (institutional
governance) 其實是
廿一世紀國家的挑
戰。
• 二、京津冀都會區域
的都市危機與都會治
理──京津冀一體化。
• 第二點, 1980 年代開
啟的區域空間再結構
過程,必須面對的結
果就是新浮現的全球
都會區域與新都市問
題, 2000 年以後浮現
的京津冀是新都市問
題最嚴重爆發地,京
津冀一體化是終究聚
焦討論之處。
• 京津冀的比較優勢在於科技
、知識、人才,集中了全國
1/3 高校, 1/2 院士,還有
一半以上的國家級實驗室,
近萬家科技企業聚集…京津
冀都會區域的形構,如果能
夠在前述的創新氛圍建構上
充分發揮潛力,京津冀將是
在珠三角、長三角兩個都會
區域之後,引領下一個階段
的新的經濟成長模型的龍頭
。
• 然而,尤其與長三
角對比,京津冀現
實的困境是,三地
發展互為困局,長
期區域整合不易,
這方面的研究也指
出不能處理好三地
之間的關係是問題
所在,
• 也有學者建議了執
行過程的區域發展
梯次的理性。
• 再加上,冀北的“環首
都貧困帶”,這是京津
冀都會區域內部經濟功
能不連結的不連續區段
,社會排除的貧困帶。
• 以及現在,竟然是霧
霾倒逼北京瘦身區域
協同發展的真實挑戰。
就在國家重要的戰略
規劃這種形勢之下,
雖然相較珠三角與長
三角形構的時間較晚
,京津冀的霧霾
(smog/haze) 卻提早成
為危機。全國霧霾瀰
漫已達 143 萬平方公
里,北京已為六級重
污染。
上圖:褲衩呢?
下圖: 2013 年 3 月 26 日,
英国艺术家马特 · 霍普騎著自己設計的
空氣過濾單車在霧霾北京
• 霧霾,可以說是
全球信息化都會
區域越界表現的
新都市問題象徵
性表現。
• 當霧霾還是陌生的大氣與環
境科學的措詞時,敏感的藝
術家們就已經以藝術的形式
表現出嚴重的關切, 2009
年北京天橋劇院就上演了芭
蕾舞劇霾,王麗麗創作,北
京當代芭蕾舞團的第三部舞
劇,很多人不認識霾這個字
,也看不懂舞者在跳什麼?
• 等到 2015 年南方週末的記
者李曉婷的描寫下已經是:
“霾,的結尾處,所有舞者
靜立,舞台上飄起灰塵,整
整持續五分鐘。王媛媛發現
,在那五分鐘裡,沒有一個
觀 出聲,很多人哭了。”眾
• 當 2014 年 12 月中中
國設計師沙龍交互北
京主辦,汪韜策劃,
韓春瑤設計,南周綠
色,千篇一綠,以微
信廣為傳播的拒絕霧
霾全民創意行動週,
首屆中國霧霾主題公
益海報作品展,可以
說是以視覺媒體十分
精采地表現了對霧霾
的共鳴與想像。
• 加上柴靜 2015 年 2 月 28 日柴
静的雾霾调查专题片《穹顶之
下》在人民网、优酷网发布,
全面而快速引发公共討論,成
为 2015 年開春第一场新媒體展
現的公共事件,传播速度前所
未見, 48 小时浏览量超过两亿
,席卷所有视频、门户网站和
社交网络,剛上任的環保部長
陳吉寧快速回應,甚至還带动
了股市环保板块涨停,這正是
霧霾成為都市危機的表現。
• 至於網絡上流轉幽默霧霾的段
子更是層出不窮,霧霾,短時
間內無可奈何,反而使人與人
之間互動關係更平等、更幽默
了。
• 北京,竟然提早成
為非宜居的城市,
宜居城市北京的消
亡,老北京成為鄉
愁,相較於珠三角
與長三角,提早降
臨的新都市問題是
難以接受的錐心之
痛,
• 這是破壞性發展的
歧路,這個空間結
局也是體制的結局
。
• 但是,北京做為全國的
政治中心,因此成為全
世界十大投資地的第八
名。
• 北京,一旦因都市問題
而無法吸引和留住人才
,將成為嚴重的制度危
機。
• 這個危機已經成為經濟
成長模型必須轉型的壓
力,新型城鎮化政策下
都會區域的內需市場建
構成為新的成長動力,
以及,必須面對更深層
的文化領導權的危機
(hegemonic crisis) 。
• 相較於 1970 年代之前的
中國社會,面對霧霾危
機象徵所再現的新都市
問題,現在必須建立“敢
叫城市換新天”的文化自
信。
• 所以,當前國家城鎮化
政策與京津冀一體化都
會治理,可不僅僅是牆
上掛掛的規劃圖面的形
式,也不僅僅是分配用
地指標的技術工具而已。
其實,這是一個都會治
理的規劃與設計領域中
,有對抗性意義的文化
領導權策略的一部分。
• 於是,京津冀協同發展
(Beijing Tianjin Hebei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正
是國家對都會區域一體化
議題的最真實挑戰。
• 1. 京津冀協同發展,三
地互為困局。
• 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難題有
其歷史形成的過程,三地
互為困局久矣。
• 1949 年之前的區域中的
都市史地圖是華北的政治
、經濟、農業、以及加工
的區域分工。
• 北京作為首都,因其
政治功能成為消費型
城市,除傳統手工藝
品和日用小商品加工
比較發達外,工業化
程度有限,石景山製
鐵廠、清河製呢廠是
為數不多的都市工業
項目。
• 銀行也以經營政府公
債為主, 1928 年國民
政府遷都南京後,北
京僅剩一家中資銀行。
• 明代的天津衛,在中
英北京條約簽訂被迫
開埠,有殖民城市色
彩的天津就已經成為
商貿重鎮,外貿量佔
當時全國的 1/4 ,中外
紡織、製鹼、麵粉等
輕工業獲得發展,是
僅次於上海的第二大
金融、貿易與工業中
心。
• 至於河北,則是農產
品、工業原料、初級
工業產品的生產基地
,譬如說,河北生產
的棉花幾乎全部在天
津加工銷往全
國。 1928 年河北全省
129 家商會,佔全國商
會總數 8% ,總部都在
天津。
• 在京津冀區域發展的
空間分工上,天津是
經濟的中心。
• 1949 年之後,在強大的政治力量主導下,
京津冀三地產業結構走向趨同,自給自足
,三地各自為戰。
• 北京轉化為工業生產基地與科技中心,在作為首都的政治
優勢下,當時工業部門有 130 項,北京就有其中的 120 項
,重工業產值一度達到全國總產值的 63.7 ,工業實力在這
時一舉超過天津。
• 1953 年人民銀行建立全國信貸資金統存統貸,統收統支制
度後,北京擁有了控制全國財經運作的金融機器,京津冀
的金融中心已經由天津轉手為北京。
• 而天津, 1949 年天津的第三產業已達
42% ,但是 1975 年卻下滑至 21.6 %。
• 1975 年的天津定位是綜合性工業城市,定
性為石油、石化、海洋化學工業為特點的
工業生產基地。
• 1958 年至 1978 年廿年之間,天津固定資產
投資向重工業傾斜,興建了機床、石化、
煉油、軋鋼等大型工業,使機械、化工、
紡織、冶金成為支柱產業。
• 而河北, 1952 年起河北也開始重點發展工
業,從“一五”期間開始,煤炭、電力、紡織
工業成為發展重點,三者佔全省基建投資
80% 。工業佔全省工農業總產值比重由
1952 年的 38 %,提高至 1978 年的
74.3% ,成為工業大省,也為日後的污染大
省,霧霾大省種下根源。
• 特別是 1975 年中央政府頒佈的《 1976 年
到 1985 年發展國民經濟十年規劃綱要》指
示,一般輕工產品都要求自給自足,經津
冀各自加大工業生產投入,三地各自為戰
,產業結構趨同,以致三地互為困局。
• 困局的惡化表現在於中國大陸
1980 年納入全球經濟之後,
區域競爭,經濟差距日大。
• 北京城市的定位為政治與文化
中心,不再強調發展工業,促
使外資從一般製造業轉型,向
電子、資訊、生物、醫藥、光
電、新材料等高新技術產業升
級。
• 過去,中央國企多以北京為總
部所在, 1993 年後,外資開
設在京總部或代表處,甚至像
唐山建龍鋼鐵、秦皇島海灣集
團等這類民營企業,為了成為
全國級別企業也將總部遷至北
京,北京,作為全球城市的總
部經濟就此成形。
• 天津轉型與升級的方向則
為全球港市與全球製造業
的節點。
• 1984 年成立天津技術開發
區, 1986 年定位天津為先
進技術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開放型多功能經濟中心
,現代化港口城市,天津
吸引的外資偏向工業為主
。
• 1992 年起,天津外商投資
逐漸從服裝、食品、低端
電子製造業,向電腦與通
訊等電子設備、交通運輸
設備、化學與醫藥等高新
產業轉移。
• 2005 年第二產業外資佔全市的 75.6% ,外資工業
產值高居全市 49% ,其中高新產業與電子產業更
分別佔 86% 和 93% 。
• 1994 年籌建濱海新區,未有明顯進展, 2006 年
,國務院下發政策,才終於崛起為全球港市與製
造業節點, 2007 年外商合同增長 42% , 2008 年
外商直接投資猛增 40.6% ,
• 濱海新區強勢增長拉動下, 2010 年起天津市的國
民生產毛額連續多年位居全國第一。
• 至於河北,相較京津,發展受限。
• 1988 年建立的秦皇島、唐山與滄州的渤海灣經濟
開發區, 1992 年外資才開始增加,投資方向從原
先的食品產業類、服裝紡織發展等低端行業逐步
升級,
• 但是最終也僅停留在高耗能、高污染的化學、醫
藥、石化和服務類。
• 2000 年之後,京津產業升級,外資在河北的投資
還是停留在原物料加工與製造業上,比重一度超
過七成。
• 京津冀都會區域中的都會治理,彼此之間各自為
政,產業發展競爭激烈,一直缺乏決策協調機構
,從“環首都”到“環渤海”,到這一次上升為國家戰
略,被視為是“一號工程”的都會治理,已經經歷至
少四輪不同名義的京津冀一體化或是協同發展,
• 然而,歷史上的京津冀規劃從未獲致預期的成果。
過去的規劃手段,中央只做產業和交通規劃,單
純考量產業與空間的規劃後,由三地各自實施,
從未觸及三地分權與財稅的制度,不足以真正實
現協同發展,所以一直成效不彰。
• 終於, 2014 年 2 月 26
日在霧霾最嚴重的季節
,國家主席習近平召開
座談會,聽取經津冀協
同發展工作會報,以及
,前所未有地,總書記
具體密集部署北京與周
邊地區的經濟戰略工作
,因此,被視為是“一號
工程”。
• 2. 成為國家的第一號政
策
• 成為國家的第一號政策
,習近平提出七點要求
:
• (1). 加強頂層設計,抓緊編
制首都經濟圈協同發展發展
的相關規劃。
• (2). 加大推動協同發展,打
破自家一畝三分地思維方式
,抱團朝頂層設計的目標一
起做。
• (3). 加快推進產業對接下調
,理順三地產業產業發展鏈
。
• (4). 著力調整優化城市布局
和空間結構,促進城市分工
協作,提高城市群協同發展
水平。
• (5). 著力擴大環境容量生
態空間,加強生態保護合
作。
• (6). 著力建構交通網絡系
統,加快構建快速、便捷
、高效、大容量、低成本
的互聯互通綜合交通網絡
。
• (7). 著力加快推進市場協
同發展進程,破除限制資
本、技術、產權、人才、
勞動力等生產要素自由流
動和優化配置的各種機制
障礙,推動各種要素按市
場規律在區域內自由流動
和優化配置。
• 這一次,提出的一些新的策略和措施是:
• 建立科學長效機制,加強頂層設計,編制
首都經濟圈協同發展發展相關規劃,明確
三地功能定位、產業分工、城市布局、綜
合交通體系等重大問題,
• 並從財政政策、投資政策等方面擬定具體
政策。
• 特別是頂層設計,財政政策等,是過去政
策所沒有的制度創新 。
• 2014 年 7 月,天津市政
協主席,前天津濱海新
區書記何立峰調任國家
發改委擔任副主任;
• 同月,京津冀協同發展
稅收工作領導小組成立
;
• 8 月京津冀協同發展領
導小組成立,由中央政
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
理、前天津市委書記張
高麗擔任組長;
• 注意,他們都是熟悉天
津的領導幹部。
• 8 月下旬,交通部成立京
津冀交通協同發展領導小
組;
• 9 月,水利部規劃經津冀
水資源統一調配;
• 10 月,京津冀實現通關一
體化;
• 9 月底,國家發改委表示
下半年抓緊京津冀重點區
域規劃的編制,京津冀協
同發展總體規劃聲稱於 10
月正式出台。
• 在媒體上已經見到的發改
委“首都圈經濟總體布局”
初步設計方案圖是兩核三
軸一帶三重點。
• 兩核是指京津雙核,三
軸指京津塘主軸、京保
石拓展軸、京唐秦拓展
軸,一帶指沿海經濟帶
,三個重點開發區包括
中關村、天津濱海新區
、曹妃甸工業區。
• 北京定位為政治、文化
、對外交流、科技創新
等中心。
• 天津定位為國際港口城
市、北方經濟中心和生
態城市、北方國際航運
中心、現代製造中心等
。
• 環首都經濟圈以北京為中心由津
冀 8+2 地區組成,包括石家庄、
廊坊、承德、張家口、保定、邯
鄲、邢台、唐山、薊縣、寶坻。
• 其中保定、廊坊則為首都功能紓
解集中承載地和京津產業移轉的
重要承載地;保定作為畿輔節點
城市,承接首都行政功能紓解服
務區。
• 唐山定位為京津冀東北部中心城
市;石家庄為南部副中心城市。
• 我們可以看到,京津冀都會治理
的主要政策內容已經清楚,接著
就是緊鑼密鼓快馬加鞭地實施,
值得進一步觀察其執行過程的初
步成效 。
• 2014 年 12 月 5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招開會議分析研究
2015 年經濟工作,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主持會議。
會議強調“…要推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
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逐步增強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服
務業的支 作用,着力推動傳統產業向中高端邁進,撐
促進大 創業、大 創新,積極發現培育新增長點。眾 眾
要穩定糧食和主要農產品產量,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
式,從主要追求產量增長和拼資源、拼消耗的粗放經
營,向數量質量效益並重、注重提高競爭力、注重可
持續的集約發展轉變。要優化經濟發展空間格局,繼
續實施區域總體發展戰略,推進‘一帶一路’、京津冀
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建設,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
…推進節能減 和生態環境保護。碳 …改善民生工作,
…保障基本民生,…關注低收入群 生活眾 …。”
• 已經可以看到十分清楚的趨勢,現在正是
國家政策強力推動新的經濟發展模型,成
為政策制定與經濟發展的“新常態”,這是國
家政策與經濟轉型,而這個國土區域空間
再結構的核心計劃就是 “京津冀協同發展”
。
• 其挑戰就是執行,尤其是地方政府落實執
行的行動,不能再陷入過去這些年地方政
府推動都市化的陷阱:都市化被房地產投
機與這種特殊的經濟發展元素所推動,而
非致力於生產力的集中與提高。
• 3. 对京津冀協同發展暫時的發問
• 所以進一步,將京津冀都會區域
的都市危機與都會治理所再現的
京津冀協同發展,暫時總結為一
系列發問:所以進一步,將京津
冀都會區域的都市危機與都會治
理所再現的京津冀協同發展,可
以暫時總結為一系列發問:
• 相較於珠三角與長三角,稱北京
微信息經濟與網絡社會下的都會
區域其實有點勉強,北京的單一
中心大都會模式是歷史的都市與
區域現實,而其他城市從屬地位
的政經差距如何能去中心化?一
體化或是協同發展是向周邊兩地“
甩包袱”的行動嗎?
• 為何不是讓出權力?
• 公共政策層面如何融合而非淘汰
產業遷移?
• 能否面對不同城市公共服務上的
巨大差距?
• 還有地方財政上的差距?
• 以及,它包括了:
• 如何落實都會區域協同發展跨行
政區邊界的區域政策?
• 如何限制都市蔓延政策的精確度
與效力?
• 如何將工作與人口的長期集中結
果分散到其他城市?
• 北京已經實在太巨大了,尤其相
較於河北,支持都市化的經濟發
展與都市與區域政策的發展方式
,造就了區域不均衡 (regional
unbalance) 的不均等發展 (uneven
development) 的模式。更敏感的
政治問題是中央政府部分行政功
能的紓解,以及執行時如何避免
土地投機?
• 如何解決水資源緊缺與
污染?
• 而不再是都市發展繼續
失控,持續攤大餅,霧
霾惡化。
• 霧霾、惡水、首堵…是
京津冀都會區域最緊急
的問題,若短期不見改
善成效,就只有遷都一
途,這不是詛咒,也不
是一般發展中國家的逃
避都市問題的遷都模式
,如巴西由里約熱內盧
遷都巴西里亞、象牙海
岸(科特迪瓦)由阿比
尚遷都亞姆蘇可諾等。
4.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於 2015 年 4 月底
发布
• 自 2014 年 2 月 26 日习近平提出京津冀协
同发展战略已經超過一年,然而,由于三
地定位及利益协调等问题,顶层设计比最
初预期有所延宕。終於,中央财经领导小
组第九次会议审议研究的《京津冀协同发
展规划纲要》 ( 下称《规划纲要》 ) ,按照
相关部署,于 2015 年 4 月底发布。
• 在《规划纲要》里,除北京政治、文化、
科技创新、国际交往的四中心地位不变以
外,
• 天津调整为一个基地三个区,
• 河北调整为四个基地。
• 调整后只有北京是中心,餘为基地,顶层
设计重视三地之間错位发展。
• 《规划纲要》的组成為:总纲、实施细则
、具体名录。既有顶层设计纲要,也有实
施方案细则和路线图。
• 细则包括交通一体化细则、
• 环保一体化细则和产业一体化细则。
• 细致到哪些企业搬到哪个区域、每一条路
修到哪里都写得清清楚楚,而且有每年的
进度表,有问责举措。
• 产业转移方面,《规划纲要》明确列出北
京二环内、三环内企业要转移多少。
• 交通一体化的清单会具体到现在北京、天
津、河北有多少断头路,怎么解决;交通
部、铁道部、交通厅委、民航总局分别承
担什么责任,都有细化清单。
• 《规划纲要》确定了 2015 年的重点工作和
重大项目,有很多一年来都难以突破的行
政壁垒和重大项目,在高层协调下,加大
推进落地執行。
• 《规划纲要》由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
组织编写,该领导小组下的办公人员由北
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的发改委副主任,
以及交通部、环保部、民航总局等相关部
门人员组成。
• 《规划纲要》明確化產業定位,由於這是
矛盾的關鍵,因此強調三地錯位發展。
• 既有重点,又有区别地向天津、河北疏解
北京的非首都功能,还要考虑到产业之间
的衔接、配套和错位发展问题,各自区域
可能有各自区域的特定战略任务,区域之
间的产业也要有一个适当的特色发展。
• 北京的定位沒有变化。仍保持 2014 年 2 月
中央确定北京的新定位,即政治、文化、
国际交往、科技 4 大中心。
• 天津市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定位,是全
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国际航运核心区、
金融创新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  
• 河北定位的四个基地,主要涉及到产业转
型升级、商贸物流、环保和生态涵养以及
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
• 2015 年北京将出台一份疏解清单,内容包
括疏解一批制造业、一批中心城区批发市
场、一批院校、一批医院,以及若干个行
政事业单位。
• 北京的产业发展布局,不再发展一般制造
业,做大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新一
代信息技术、生物、新材料、航空航天、
高端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大力发展生
产性服务业及节能环保朝阳产业。
• 天津正在规划京津第二条高铁,以及天津
到石家庄的铁路,打通天津与西部的连接
。
• 2015 年天津将突出交通、环保方面的工作
。
• 交通方面, 2015 年北京高铁延伸到天津的
金融商务区,天津到保定的高铁 2015 年 10
月开通,形成扇面,一边延伸到唐山、秦
皇岛,另一边将全部打通京九大动脉。
• 航空方面,天津在河北、北京设立了 12 个
候机厅。
• 在航运方面,天津港在北京和河北设立了
• 至於河北,承接合作是河北的任务。
• 2014 年,河北完成了多项产业对接项目,
北京凌云化工整体搬迁邯郸,
• 北汽集团黄骅整车项目建成投产,
• 与北京共建曹妃甸现代产业实验区,
• 与天津共建涉县天铁循环经济示范区。
• 而 2015 年工作重点,河北省為推动三地产
业对接协作,着力抓好
• 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京冀曹妃甸现代
产业实验区、亦庄廊坊产业园和津冀涉县
天铁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
•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
要》下一階段的執行過程
,三地地方政府間的微妙
心態、基礎設施上交通一
體化如何先行、環境問題
上建立生態橫向補償機制
的突破、以及地方經濟帳
如何計算,將是破解京津
冀長期發展失衡的關鍵,
其實,京津冀發展失衡問
題的解決並非是企業搬遷
的簡單方案,而是經濟的
轉型升級与再創新的過程
,
• 以及,這就是京津冀協同
發展的“新常態 (new
normal)” 吧。
• “ 新常態”一詞的界定,
在當前中國的經濟發展
過程中與西方 2008 年
金融危機後面對經濟下
滑,擔憂復甦疲弱的脈
絡有所不同,
• 新常態被國家的政策賦
予了更多意義,新常態
指涉了經濟再結構,向
服務業轉移、鼓勵消費
、激勵創新的力量。
• 同樣的邏輯,不同於 1970
年末納入全球經濟後,經
濟快速增長、過程粗放的
經濟發展模型所支持的都
市化巨變,也就是 1980 年
之後區域空間結構展現的
區域不均發展過程,是經
由國家的政策干預,所加
速的城市對鄉村的吞噬過
程。
• 而當前新常態所推動的經
濟再結構,卻也預示了新
一輪的區域空間再結構的
起點,因此值得進一步說
明。
• 首先,倫敦政治經濟學院
東南亞研究中心柯成興
(Danny Quah) 比較兩列數
據指出:
• 2005 年,經濟增長率
12% ,中國 GDP 總量為
2.3 萬億美元,經濟總額年
增長 2740 美元。
• 2015 年,(假設)經濟增
長率 7% ,中國 GDP 總量
為 11.3 萬億美元,即,經
濟總額年增長 7900 美元。
• 與十年前數字相比,經濟
增長率下降了 5% ,但是
每年經濟總量增加卻是十
年前的近 3 倍。這是關鍵。
• 新常態下國家提出的是經
濟再結構的政策,如推動
服務業、創新產業、綠色
產業等,方向清晰,經濟
結構朝向更加平衡、經濟
增長朝向更加合理的方向
前進。
• 譬如,科技創新方面,阿里巴巴
、騰訊等技術公司提供的移動互
聯網技術給社會提供了較高價值
的服務,成為驅動經濟發展的新
引擎。
• 在能源、交通、基礎設施等傳統
領域也在運用創新的力量。
• 而新常態下的反腐,除了是國家
機器有效運轉的障礙排除之外,
更是國家正當性的來源,有助於
經濟穩健發展。
• 所以,在新常態下,經濟增長
率有所下降,但是經濟再結構
與向消費傾斜,使得社會消費
能力增強,在國際(與國內)
市場上更加需要高附加價值的
商品與服務,諸如健康醫療和
社會福利管理方面的專門知識
服務、高水平的大學高等教育
服務、地方政府行政管理經驗
、營造低成本、卻更舒適、有
鄰里認同感的社會住宅的設計
服務經驗等等。
• 在國際市場上,由從前的原材
料、能源、大型機械等重型物
品,轉向軟性、清潔、信息化
,也就是符合互連網+的高附
加價值產品。
• 其次,由於經濟新
常態特別關係著經
濟發展與國家政策
的改變,現在正是
轉變的關鍵時間,
可以用白津夫對經
濟新常態的說明作
進一步說明:
• 同樣地,兩列數字
展現經濟增速、發
展方式、經濟結構
、發展動力的轉化。
• (1). GDP 經濟增速:
• 由 2005 年增長 10% 轉變
為 7% 上下, 2014 年
7.4% 。
• (2). 發展方式:
• 規模速度粗放型轉向質量
效率型,集約增長。全年
勞動生產率 2013 年
7% ,提高為 2014 年 7.2
元 / 人。高技術產業和新
經濟快速增長,經濟內生
新動力集聚,增長質量提
高。
• 而單位 GDP 能耗下降
4.8% ,尤其是長三角、
珠三角兩都會區域。
• (3). 經濟結構:經濟結構正從
增量擴能為主轉向調整存量、
作優增量並舉的深度調
整。 2012 年產業三次產業比
重為:
10.1%,45.3 % ,44.6% 。
• 2013 年產業三次產業比重為
: 9.4%,43.7%,46.9% 。一產首
次低於兩位數,三產領先二產
。
• (4). 發展動力:經濟發展動力
正從傳統增長點轉向新的增長
點。傳統增長點多依托能源資
源的製造業、依托比較優勢的
加工業。新增長點主要依靠高
新技術產業化,例如電子商務
交易額超過 12 萬億,信息消
• 這是從工業化思維向
互聯網思維的轉變。
• 前者,工業化思維以
大規模生產、大規模
銷售和大規模傳播為
特徵。
• 後者,互聯網思維以
個性化、分眾化為特
徵,核心是開放、平
等、互動、合作,通
過“體驗”和“訂製”,實
現價值鏈重構。
• 換句話說,這是經濟再結
構的起點。
• 這是工業技術範型轉向信
息技術範型。
• 由封閉系統的工業經濟轉
向開放的多邊系統信息經
濟的過程。
• 新經濟、網絡經濟、或者
說信息經濟,展現信息化
、全球化、網絡化的特徵
。
• 這也就是說,而網絡企業
正浮現為經濟活動的主角
,網絡,表現信息主義精
神的創造性破壞特徵。
• 我們指出經濟新常態對區域空
間結構塑造的的關鍵意義,為
了避免誤解信息經濟與網絡社
會過於抽象,為工業經濟的舊
常態,尤其是製造業代工的舊
思維所限,即使本文聚焦京津
冀,似乎仍有必要就近指出珠
三角與長三角面對同樣的挑戰
,區域發展卻已經在生產力更
高的梯階上華麗轉身,至少是
邁出了可以讓津京冀受到鼓舞
與學習的第一步。
• 我們先擧 1980 年就以“敢為天
下先”的勇氣走在最前面的珠
三角近年的技術升級與產業表
現所推動的區域空間再結構做
為實例。
• 本文用中山大学城
市化研究院袁奇峰
城市规划工作室的
规划师黃哲的一份
出色報告,做為說
明珠三角如何以“創
新”邁出經濟新常態
的主要依據,因為
,珠三角邁向新常
態是為形勢逼迫不
得不為之事。
• 2009 年之後,珠三角的经
济增长和人均产出的增长率
就已經持续放缓。地方政府
财政投入的边际收益显著递
减,仅仅能起到短期的作用
。
• 特别是经济危机以后,美國
為首提出針對製造業的“再
工业化”的战略,一些跨国
公司把生产部门迂回本国或
者迁向成本更低的国家和地
区。
• 尽管珠三角政府采取产业振
兴措施,扩张政府支出和基
础设施投资,但是对经济的
刺激作用和乘数效应明显不
如从前。(見圖)
• 首先的舊常態的現象是产能
过剩、竞争红海。经济危机
之后,珠三角企业盈利能力
恶化。 2012 年,珠三角产
值排名前 20 的行业,利润
率普遍在 6% 以下。只有化
学原料、汽车制造、专用设
备制造三个行业的利润率在
8%-10% 之间,占产业比重
最高的电子通信和电气机械
,平均利润率仅为 3.76% 和
5.84% 。
• 金融危机後外部需求急剧下
降,经济危机之前急剧扩张
的产能使得整个珠三角企業
陷入了惨烈的竞争红海。
(見圖)
• 其次的舊常態現象是劳动
密集型、“民工荒”
• 2012 年以後,珠三角的劳
动力成本在国家颁布劳动
法和最低工资标准后大幅
上升,对成本高度敏感的
珠三角加工企业立即产生
巨大影响;
• 伴随高劳动力成本同時發
生的現象就是企业的招工
困难,“民工荒”从东莞开
始蔓延,很快成为珠三角
制造企业的“常态”,劳动
密集型的“世界工厂”难以
为继了。
• 以创新尋求突破
• 珠三角突破“旧常态”,创是
其關鍵。這也就是說,通过
技术创新,珠三角中小企业
开拓了新的市场需求,提升
了盈利能力。如顺德家电美
的集团, 2013 年针对消费
者降低家电能耗,不但获得
国家高额的补贴( 7.2 亿,
占利润的 22% ),开发出“
一晚 1 度电”系列空调产品
引起城乡市场的抢购;
• 针对消费者对不同面料的
洗衣需求,美的集团开发“
智能洗衣”系列产品,使旗
下小天鹅品牌牢牢占据销
量第一的位置,并引起了
海尔、西门子、松下等中
外品牌集体跟进。
• 通过针对市场需求的技术
改进和新产品研發,珠三
角企业即有能力摆脱同质
化竞争、产能过剩的市场
红海,改善企业盈利。
• 另一方面,为了解决
劳动力不足與成本高
涨问题,珠三角企业
以更多的资本设备替
代劳动力,更高的资
本、人力比产生了长
期替代效应,也带来
了生产上的革新,提
高企业盈利能力。
(見圖)
• 此外,廣東省宣布將投資 9430
億人民幣在未來三年裡推動“機
器換人”計劃的補貼激勵措施,
製造商準備對機器人技術進行
大量投資。
• 廣州已提出目標,到 2020 年培
育形成超千億元的已工業機器
人為核心的智能裝備產業集群
。
• 東莞工業企業則已經開始大規
模推進機器換人計劃,
• 佛山市政府表示,未來五年內
機器人和自動化投入將達到
3000 億元。
• 2014 年,全國約有 400 家機器
人公司, 2015 年第一季機器人
公司數量已超過 700 家,而且
大多數都在廣東。
• 至於實際執行過程中
,珠三角各城市都意
识到了“创新”的重要
性,所以,广州有 “
中新知识城”,东莞
有松山湖,佛山有了
中德服务区…等,不
同城市在这竞争中真
實的表現又如何呢?
• 這也是對區域空間結
構上的不同類型的城
市表現:
• (1). 意料之中的深圳
• 深圳是这一轮创新竞争中的
赢家,截止至 2011 年底,
深圳国内有效发明专利累计
达 4049.5 万件,专利密度为
39 件 / 人,居全国榜首,并
且实现 4 个 90% ( 90% 的研
发机构、 90% 以上的研发人
员、 90% 的发明专利在企
业)。这个成就与深圳拥有
持续的政府投入( 2005 年 -
2011 年,深圳科技拨款占财
政支出平均比例为 5.87% ,
位列珠三角之首)、优越的
创新环境(特区、风險投資
、股票市场…)和傑出的创
新企业(华为、腾讯…)密
• (2). 意料之外的广州、佛
山
• 广州、佛山在创新方面的
表现出人意料的好,已逐
步抛离了珠海、东莞等城
市。广州作为省会城市,
高校和国家重点实验室云
集,为创新打下了良好的
基础;
• 佛山则显示出专业镇经济
创新的活力,通过政府与
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良好
的协作关系,佛山完成了
被稱為是世界级产业集群
的“华丽转身”。
• (3). 意外之憾的东莞、珠海
• 东莞作为技术密集型产业生
产基地,政府在近年大幅增
加科研的公共投入推动产业
升级转型,然而,政府对企
业科研投入的带动作用却没
有发挥出来,表現最困難的
是松山湖。
• 珠海曾经被认为是创新环境
最佳的城市之一,特别是
2000 年之后引入了多家高
校科研机构进入,但是至今
没有成为珠三角西岸的创新
中心,创新机制缺乏和政府
投入不足,是其中重要原因。
• 黃哲的報告指出,珠
三角創新突破的學習
對象是美國北加州灣
區硅谷,其中,“创新
氛圍”與“资本进入退出
机制”是關鍵元素。至
於中国创新体制則经
历了由政府“垂直主导”
到以企业为中心的转
变过程,而这样的转
变是有效果的。
(圖)
• 報告同時引用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資料指出
,珠三角的创新系统在基础研
究方面较弱,缺乏世界级的研
究性大学科研机构,可是,珠
三角的创新系统内生于本地中
小企业生产网络,由企业自主
投入的研究经费高于其他地区。
因此,珠三角的科研成果較着
眼于商用,也更有效率地与市
场接轨。 2012 年,珠三角获
得的各项专利的数量高於了上
海两倍,是很難得的成就。進
一步,珠三角區域空間再結構
的表現上,东岸和西岸表現了
不同的创新空間模式:
• 珠三角东岸以深圳香港都
会区为核心,创新活动持
续向中心城市集聚,极化
效应明显。
• 這與既有歐亞已經工業化
的,大的、老的都會區仍
然保持是信息技術創新與
生產的中心的創新社會、
文化與空間模式十分類似
,如巴黎薩德、倫敦 M-4
走廊、東京橫濱、台北新
竹等;
• 而东莞、惠州的外资企业
则多把创新中心设在国外
,创新並未本地化。
• 珠三角西岸的产业集群发源于
专业镇、面向国内外市场,然
而国内市场的比重越来越大,
其创新活动也根植于本地,顺
德北滘镇耗资 30 亿的美的全球
创新中心就是其中的代表。然
而,以专业镇集群为主体的创
新机制也存在着巨大的缺陷,
创新人才和科研机构缺乏的问
题是其難處。
• 或许,未來珠三角區域內部轨道交通
网络的建设會提供創新節點的條件,
为珠三角西岸带来转机。目前,西岸
城市试图依托轨道交通站点建立以社
会化创新平台为核心的中级创新节点
,如佛山新城中德服务区,其成效尚
待进一步觀察。(見圖)
• 最後,資本的逐利傾向
若是使将资本投入房地
产开发,而不是创新研
发活动,將是對企業創
新氛圍的重大傷害,這
就直接關係著舊常態中
地方政府財政考量與體
制的問題了,
• 因此,稳定创新的收益
预期、抑制过度的资产
化、打破地方对资本束
缚以及鼓励民间资本变
为产业基金等是鼓励珠
三角创新的重要手段。
• 至於在企业规模上,以企业、专业镇为核心的珠
三角创新机制往往受困于企业的规模。 2011 年平
均每个专业镇的高新技术企业仅有 3-4 个,并且
近 10 年来并没有增加的迹象,高新技术企业占专
业镇特色企业的比例仅仅在 1.2% 。作为应对,专
业镇政府曾试图通过出资建立镇级公共科研创新
中心解决中小企业升级的瓶颈,比如西樵镇的南
方技术创新中心(纺织)、盐步的内衣设计中心
等等,运作效果差强人意。報告建議,或许依托
大企业或者社会化创新平台,建立中级的创新中
心,是珠三角创新和专业镇产业集群升级的一个
可行出路。
• 關於長三角, 某個程
度上也可思考長三角
的都會治理經驗,除
了歷史性的空間分工
,上海確實是都會中
心之外,星羅棋布的
省會城市與地級城市
的都市經濟、市民社
會、城市文化的自主
性建構各自有特徵,
並未簡單地形成上海
虹吸效應。
• 長三角一體化過程中,
經濟是槓桿,兼有內在
需求,錯位發展,自我
定位清楚,關係平等開
放。
• 換句話說,上海牽頭,
江浙緊跟,自已有看法
,有話也會說出來。省
級、市級官員工作勤快
,制度上也有內在協商
機制,而不是各自為政
,各懷鬼胎,於是都市
自主性才得以在不斷協
商過程中逐步“建構”起
來。
• 所以回到京津冀,從北京一極化,
都市蔓延攤大餅,京津冀互為困局
的都市現實中,朝向北京瘦身,京
津冀一體化,平衡發展,協同發展。
這個區域再結構塑造空間新形式,
即,重構網絡社會的都會區域,重
新營造城市。
• 我們的專業者要能跟得上信息經濟
的技術腳步與網絡社會的思維期待
:當前的“新型城鎮化”過程的關鍵
,是網絡化的都市化,由網絡與節
點支持的都會區域浮現,這是區域
空間再結構的主要動力,正是經濟
再結構的表現,它為社會創新所驅
動,推動技術升級與產業轉型,亟
需城鄉統籌協調與鼓勵參與過程,
致力於克服結構性擴大了的區域差
距、社會兩極化、空間隔離,而必
須同時對可持續發展、節能減碳的
綠色城市政策再三致意。
• 以及,在人民幣國
際化過程中,一帶
一路,伴隨著亞投
行的策略,要提醒
新經濟對金融價值
的預期,要小心面
對系統化了的全球
金融無常性
(financial volatility)
之無情挑戰。
• 簡言之,國家政策所驅動,
新常態的經濟發展與社會組
織下,新的區域再結構過程
正在轉動,換句話說,《京
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
執行與實施就是其中最關鍵
的、新的都市與區域過程,
勢將轉譯為新的空間形式,
也是新形勢挑戰下準備好了
的規劃與設計專業者展現長
才之時,而這正是城市重建
的過程,也不正是“要讓城市
融入大自然,讓居民望得見
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的實踐過程嗎?或許,這是
面對實踐之前提出一些假設
性構想的時候。

Contenu connexe

Plus de Sun Quan Huang

Rupali Gupte & Prasad Shetty:Propositions to see Cities
Rupali Gupte & Prasad Shetty:Propositions to see Cities Rupali Gupte & Prasad Shetty:Propositions to see Cities
Rupali Gupte & Prasad Shetty:Propositions to see Cities
Sun Quan Huang
 
Loadingthon /余志海演講 〈我是如何设计教育的?〉
Loadingthon /余志海演講 〈我是如何设计教育的?〉Loadingthon /余志海演講 〈我是如何设计教育的?〉
Loadingthon /余志海演講 〈我是如何设计教育的?〉
Sun Quan Huang
 

Plus de Sun Quan Huang (17)

Black sites&transparencylayers
Black sites&transparencylayersBlack sites&transparencylayers
Black sites&transparencylayers
 
Rupali Gupte & Prasad Shetty:Propositions to see Cities
Rupali Gupte & Prasad Shetty:Propositions to see Cities Rupali Gupte & Prasad Shetty:Propositions to see Cities
Rupali Gupte & Prasad Shetty:Propositions to see Cities
 
Right to dream2
Right to dream2Right to dream2
Right to dream2
 
論中國的技術問題(三)
論中國的技術問題(三)論中國的技術問題(三)
論中國的技術問題(三)
 
論中國的技術問題(二)
論中國的技術問題(二)論中國的技術問題(二)
論中國的技術問題(二)
 
團結經濟的理念與國際經驗
團結經濟的理念與國際經驗團結經濟的理念與國際經驗
團結經濟的理念與國際經驗
 
論中國的技術問題(一)
論中國的技術問題(一)論中國的技術問題(一)
論中國的技術問題(一)
 
劉勇 <引用数据的可视化及网络分析>
劉勇 <引用数据的可视化及网络分析>劉勇 <引用数据的可视化及网络分析>
劉勇 <引用数据的可视化及网络分析>
 
Loadingthon 解勇 <暴力语言会变成凶器>
 Loadingthon 解勇 <暴力语言会变成凶器> Loadingthon 解勇 <暴力语言会变成凶器>
Loadingthon 解勇 <暴力语言会变成凶器>
 
Loadingthon 劉又瑄 <新時代的溝通武器:資訊設計>
Loadingthon 劉又瑄 <新時代的溝通武器:資訊設計>Loadingthon 劉又瑄 <新時代的溝通武器:資訊設計>
Loadingthon 劉又瑄 <新時代的溝通武器:資訊設計>
 
loadingthon 陳瑞霖 〈開放街圖的實踐〉
loadingthon 陳瑞霖 〈開放街圖的實踐〉loadingthon 陳瑞霖 〈開放街圖的實踐〉
loadingthon 陳瑞霖 〈開放街圖的實踐〉
 
Loadingthon /余志海演講 〈我是如何设计教育的?〉
Loadingthon /余志海演講 〈我是如何设计教育的?〉Loadingthon /余志海演講 〈我是如何设计教育的?〉
Loadingthon /余志海演講 〈我是如何设计教育的?〉
 
Loadingthon 致詞
Loadingthon 致詞Loadingthon 致詞
Loadingthon 致詞
 
Loadingthon 〈身體實踐了解網絡社會〉
Loadingthon  〈身體實踐了解網絡社會〉Loadingthon  〈身體實踐了解網絡社會〉
Loadingthon 〈身體實踐了解網絡社會〉
 
INS inter-lecture #1 網絡社會與訊息化城市第二講 -網絡社會的空間新形式
INS inter-lecture #1 網絡社會與訊息化城市第二講 -網絡社會的空間新形式INS inter-lecture #1 網絡社會與訊息化城市第二講 -網絡社會的空間新形式
INS inter-lecture #1 網絡社會與訊息化城市第二講 -網絡社會的空間新形式
 
INS inter-lecture #1 網絡社會與信息化城市第一講
INS inter-lecture #1 網絡社會與信息化城市第一講INS inter-lecture #1 網絡社會與信息化城市第一講
INS inter-lecture #1 網絡社會與信息化城市第一講
 
馬克思與搖頭丸
馬克思與搖頭丸馬克思與搖頭丸
馬克思與搖頭丸
 

INS inter-lecture #1 網絡社會與信息化城市第三講 -網絡中國的經濟再結構 與區域空間結構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