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une entreprise Scribd logo
1  sur  91
學習的革命
從教室出發的改革
 佐藤學 著
 鄭建立 書摘
第一步,打開教室~柯華葳
•   學生就是不喜歡學習。
•   教學時間實在不夠。
•   要學會,就要反覆練習。
•   進教室觀課會干擾學習。
•   小組討論吵吵鬧鬧,會拖累進度。
•   學生自學,學錯怎麼辦?
•   不能力分組(班),怎麼教?好學生都給耽誤
    了。
佐藤:
學生要從學習中逃走了
曾志朗:
十二年國教和九年國教不一樣
    在哪裡?

 九年國教:被競爭綑綁失了準
十二年國教:脫下競爭纏擾的轉捩點
學習共同體
• 教育是一公共使命,學校和老師有著背負此使
  命及責任的專業,但需要向外敞開大門,使多
  元思考透過對話得到交流。
• 面對教育,顯然需要不求自己的益處與毅力,
  只問學習本質。
• 讓學生彼此對話、相互幫助;老師「少說多
  聽」、教室打開大門,成為可以共同觀摩學習
  的現場。透過協同學習、分享表達,讓孩子回
  學習的樂趣,老師找到成長的動力,更間接提
  升整體的學力表現。
• 也因而成為改革公立學校的一把金鑰匙。
• 在『勉強』(為考試而唸書)的世界中,我們
  不曾遭遇任何事、任何人、更不曾貼近自
  己;我們尊重辛苦多於快樂、順從多於批
  評、重視反覆多於創造。這是為了將來犧
  牲現在,以獲得財富、地位、權力為代價
  的世界。但在『學習』的世界中,孩子能
  持續與事物、與他人對話,更與自己對
  話…是在這片看不見的土地中自我翱翔,
  將土地上所發生的一切與自己連結的世界。
  ─佐藤學
• 「學校是頑固的組織,絕非容易就能實行
  改革!」學校組織文化才是教育改革的成
  功關鍵,改革若是只有針對單一對象,幾
  無成功可能。─劉欽旭
• 問題不在老師應該如何「教學」,而是怎
  樣讓學生不再逃避「學習」!─陳麗華
遇見校園春天
• Q:你在多年研究中發現,東南亞中小學生
  有「從學習中逃走」的現象,學力下降是
  共同的教育危機,現在最嚴重的教育問題
  為何?
• A:東南亞國家有三個非解決的問題:
 – 競爭教育要變成共生教育
 – 量的教育要變成質的教育
 – 有目的性的教育變成有意義的教育
• Q:台灣、日本都有教育改革,希望學生從考
  試壓力中得到釋放,能快樂學習,但為何快樂
  學習還是不能減輕從學習中逃走的現象,反而
  造成學力下降?
• A:一定要告訴學生學習的價值、知識的意義,
  不是為考試;如果不知道,教育不會改變,指
  減少考試、學習內容,但不教導學習的價值或
  學習經驗,孩子沒法得到相對的快樂。
• 最根本要提高教育的品質,保障每一個孩子的
  學習權益,孩子長大後可以共同參與建立民主
  社會,這是全世界公立教育的目的。
• Q:「學習共同體」牽涉到思想改變,而非僅技術改變,實踐的核心
  和精神為何?學校要如何轉移教育典範?
• A:「學習共同體」主打念一世紀的學校,要有自子的願景(學校觀)、
  教育哲學和新的教學活動。
• 願景(學校觀):學校不僅是學生互相學習成長的地方,老師成為學習
  專家,互相成長、學習,家長、市民也可以參與孩子的學習,大家都
  學習都不停止。
• 「學習共同體」的哲學有三個:
 – 一、公共性哲學:教室基本上為任何人敞開,誰要在何時進來都可以。
 – 二、民主主義的哲學:校長、老師、學生、家長都是學校的主人,每個
   人都有同樣的發言權,都可以參加學校的活動,每個師生都有同樣的權
   利。
 – 三、求卓越的哲學:永遠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內容或資源,不會因為成績
   不好、家境不好就降低教育內容、教育水準,永遠都追求完美、最高教
   育內容。
• Q:「學習共同體」的老師要在想法、態度、
  教學上做哪些準備?
• A:校長要先開始宣示要做,一方面請老師
  協助,一方面對家長溝通。校長的領導力
  最重要,前導校也很重要,每年都舉辦公
  開研究會,這一天所有教師都把教室門打
  開,讓所有人進來看,以傳達共同體精神,
  好形成一個支持的網絡。
• 另一個推廣的力量是書。
• Q:如何說服老師打開教室的門?如何讓老師
  有改變的動力?
• A:建立教師的支持系統很重要,「學習共同
  體」不是要評價老師,打開教室是要互相學習,
  互相形成支持網絡,只要老師公開上課給大家
  看,大家一先感謝那位老師。唯有學校能夠支
  持老師,老師才能給孩子最好的學習,老師才
  能給質量最好的東西。
• 若一個學校只有一位老師改變,這樣是不會成
  功的,一定要以學校為主,全方位來改變,才
  有可能成功。
• Q:日本的「學習共同體」是如何開始的?
• A:從一個學校開始。
• Q:家長的社經背景不同,參與程度會有不
  同嗎?
• A:學力低的學校的家長學經歷背景都低,
  你不需要訓練家長,直接邀請他們進到教
  室。
• Q:老師要從傳統的教學方式改成「學習共
  同體」的教學,需要接受那些訓練?
• A:閱讀書、參觀前導校的上課。
• Q:日本公立學校是否也有崩壞的現象?成
  績好的、家境優渥的學生都上私立學校?
• A:日本崩壞的反而是私立學校,有錢人家
  的孩子頭腦不一定比較好,價值觀也不一
  樣,而且要透過考試競爭,填鴨考高分,
  孩子已經不喜歡學習了。
• Q:「學習共同體」的下一步發展?
• A:沒有所謂階段性的目標,從頭開始的目
  標就是希望孩子能互相學習,老師可以共
  同成長,家長和市民相信老師、學習能幫
  助孩子。每個孩子都不同,老師要按照個
  別差異調整自己的教學。現在很多學校都
  做得很好,當然最理想的狀態就是不只幾
  個學校成功,要整個社會都接受、都實行。
第一章 孩子為什麼從學習中逃走
• 「在『勉強』(為考試而唸書)的世界中,我們
  不曾遭遇任何事、任何人、更不曾貼近自己;
  我們尊重辛苦多於快樂、順從多於批評、重視
  反覆多於創造。這是為了將來犧牲現在,以獲
  得財富、地位、權力為代價的世界。

• 但是『學習』的世界中,孩子能持續與世界、
  與他人對話,更與自己對話…是在這片看不見
  的土地中自我翱翔,將土地上所發生的一切與
  自己連結的世界…」
01危機的真相
• 學習時間的銳減
• 加速逃走的學習
02「壓縮的現代化」是最大的敵人
• 東南亞教育的現代化
 – 第一個特徵,「壓縮的現代化」。社會階層的流動性(social
   mobility)。
 – 第二個特徵,競爭的教育。以考試競爭為主要動機來推動教
   育,教育中民主的原理受到扭曲,教育的自由等於競爭的自
   由,教育的權利等於參加競爭的權利,而教育的平等等於競
   爭機會的平等。
 – 第三個特徵,與工業主義的親近。填鴨式教育及考試取向教
   育。
 – 第四個特徵,中央集權的官僚主義。以國家中央集權、官僚主
   義及教育政策三頭並進,來做為教育改革的主要推動力。
 – 第五個特徵,強烈的國家主義。
 – 第六個特徵,教育公共性的未成熟。
03社會改革與教育政策的失敗
•   後工業主義社會與青年勞動市場
•   青年勞動市場瓦解
•   新保守主義及新自由主義的教育政策
•   新學習指導要領帶來何種結果
04從「勉強」到「學習」
• 將「勉強」轉換為「學習」。「孩子為什麼從學習
  中逃走」的現象,其實是「從勉強中逃走」。即便
  是拒絕並討厭學習的孩子,其實都渴望學習,在上
  課方式及內容改革後,可以看見他們在教室學習的
  情形。
 – 勉強是無止盡的宣告結束,學習是無止盡的準備開始。
 – 勉強是不停的往前進,學習是來回行走。
• 在「勉強」中,不會遇見任何新事物也不會與任何
  人交談;相反的,「學習」是經營與人、事、物的
  相遇與對話,也是與他人思考或情感的相遇與對話,
  更是自我的相遇與對話。
• 「學習」定義為,
 – 透過與事物的相遇與對話─構築世界;
 – 與他人的相遇與對話─構築同伴;
 – 與自己的相遇與對話─構築自我,實行三位一體
   「關係與意義不斷編織」的永續過程。
• 具體化實踐方法:
 – 第一,透過與「人事物」的相遇及對話,實現「活
   動式的學習」。
 – 第二,在於透過與他人的對話,實現「協同學習」。
 – 第三,在擺脫儲蓄知識與技能的枷鎖,實現能夠表
   現、分享及品味知識與技能的「學習」。
• 從「勉強」到「學習」的轉換,則可藉由實現
  教室中「活動式學習、協同學習、反思式學習」
  得到具體化實踐。
為了支持孩子的「學習」
• 為了完整保障所有孩子的學力,發展孩子豐富
  的學習,最重要的是培育孩子創造性與探究性
  思考的學習方式。
• 為了培育孩子成為學習專家,父母及教師更應
  該自我成長為優良的學習家。
• 在學習中,孩子與大人站在同等立場,也在對
  等立場。在相互支持的聯繫中,孩子必能超越
  難關、持續學習。對孩子而言,若身旁的大人
  無法一同體會學習的辛苦與快樂,無法一同以
  學習家的精神預備好探索的心境,孩子絕對不
  可能習得學習的方法。
第二章 能力分組已不合時代!
• PISA調查的結果證明了芬蘭教育注重品質
  與平等相輔相成,是提升孩子學習動機與
  能力的最好的例子。事實上,芬蘭是世界
  上貧富差距最小的國家,也是歐洲各國中、
  最尊重平等教育的國家。
• 而芬蘭也是一九七0年代以後,積極推動中
  等教育綜合化及廢止分流教育的國家之一。
01PISA的衝擊
• PISA(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是
  OECD每三年大規模舉辦的一項國際測驗,評
  估十五歲孩子的閱讀素養、數學素養及科學素
  養。
  – 向世界宣告分流教育的失敗。
  – 教育的品質(quality)與平等(equality)應該相輔相成。
  – 推動「專題研究」(project learning),在小規模的
    學校中,可以實行孩子多元學習的「協同學習」模
    式。
02能力分組是否真的有效?
• 1.能力分組能否有效提升孩子學力?
• 2.能力分組能否改善孩子的人際關係及學習
  態度?
• 3.能力分組能否縮短小孩子學力差距?
• 4.能力分組能否有效提高學校全體的學力?
03能力分組為何普及?
• 錯誤觀念:高學力的孩子和低學力的孩子應該分開來學
  習;高學力的班級應授以難度較高的內容,低學力班級
  應則給予基礎內容,這樣的學習效果才更佳:簡單的內
  容造成高學力孩子的委屈,困難的內容鑿造成低學力孩
  子的無奈。
• 第一,之所以形成這錯誤觀念,乃是之前的教育經驗都
  以傳統授課方式為前提。現代的教室,總將桌椅排成小
  組以利隨時討論,以「協同學習」為基礎,展開專題式
  研習,也不再注重知識或技能學習的「量」,轉而看重
  豐富學習的「質」。
• 第二,適合能力分組的學習,可適用於如計算能力或國
  字學習等部分基礎課程,或屬於技術面的學習,如駕訓
  班。能夠對應多元能力的教育,首要之務就是,教師的
  授課方式及學習型態。協同學習或合作學習式新學習型
  態。
04邁向改革的「協同學習」
• 1896年杜威(John Dewey)在美國芝加哥大學所創立
  的實驗學校。
• 歐克斯在美國加州提出採用複式學級或無學年制的
  混齡教學學習效率較高。
 – 透過複式學級,孩子等於在課堂將一半的教學內容學
   了兩次,是因「量」及「效率」無助於學習,而應注
   重學習的「質」與「發展」。
 – 學習,是與新世界的接觸對話,並透過與教師、同學
   及自己的對話,來挑戰學習的「伸展跳躍」。
 – 真的可以達成「伸展跳躍」學習的,只有「聽得懂一
   半」的一小部分孩子,因為從不懂到懂只需要一瞬間、
   一些空間;只要有人協助,那些孩子就有「伸展跳躍」
   的學習機會。
• 成績只是結果,不是目的。
• 維高斯基將孩子的精神發展定義為,經由與他人溝
  通產生的內化過程。精神發展始於與他人的溝通,
  接著再將談話內容內化到個人心理的過程。
• 與發展階段完全一致的教育是「跟在發展後面的教
  育」,他將「獨自學習可達到的程度」(目前的發展
  水準)與「經由他人的援助可達到的程度」(未來的
  發展水準)中間的領域稱為「近端發展區」,教育應
  該根據「近端發展區」來發動。而「近端發展區」
  的「內化學習」,也應以教具(言語、素材、模型或
  概念)為媒介,在教學活動中展開。
學習定義為三種對話的實踐
• 學習,是與嶄新世界的相遇與對話的實踐
  (認知的實踐)、與他人對話的實踐(人的實
  踐)、以及和與自我對話的實踐(自己內在的
  實踐)。學習就是藉由「透過媒介的活動」
  與嶄新世界相遇,並在與教師及同學的對
  話中「伸展跳躍」。
維高斯基(Lev S. Vygotsky)的「近端發展區」(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


  透過教師或同學的援
  助可能到達的程度
                         未來的發展水準


                近端發展區
經由媒介活動所產      (學習的可能性)       發展
 生的內化(學習)


獨自學習可到達的程度               目前的發展水準
(通常所指的發展階段)
改變課程的思考方向
• 現在課程的設計常以「計畫」(program),而非「專題」
  (project)為主,然而,二十一世紀的學習方式,應該是「專題
  研究」。
• 教師學習如何將「活動教學」、「協同學習」及「反思思考」
  納入課程,正是改革的關鍵,即在每一堂課中設計某一項作業
  或活動,以三到五人為一小組,小組藉由互相討論、交流,獲
  得多元的思考、刺激,而加深或拓展自己的視野。
• 互相學習的關鍵則建立在「相互聆聽」的基礎上,學習的出發
  點就在於聆聽他人的談話。學習是透過聆聽他人的意見,接受
  與自己不同的思考方式,再消化其不同的思考方式,再內化為
  自己的思考;如此的對話才能深化學習。
 – 教師必須先張開耳朵聆聽各種聲音,並將各種意見在課堂中連結,
   長期實踐。
別關上通往未來的們
• 能力的不平等是教育不平等的結果。教育
  的平等是抗衡社會不平等的最大力量。
第三章 學力神話的幻滅
• 我曾經指出,「學力」概念之所以如此混
  亂,是因為沒有把「學力」視為一種「基
  於學習的成果表現」,而是視為「力」的
  功能。
• 進而又把「力」(能力、權力)的功能當做學
  力的實體,助長「學力」概念的混亂。
01「學力神話」的瓦解
• 1.學力如同貨幣,有評價的功能。
• 2.學力如同貨幣,有交換的功能。
• 3.學力如同貨幣,有儲蓄的功能。
02學力危機為何產生?
• 超過半數的日本學生,隨著學年增加都逐
  漸出現「從學習中逃走」,意即討厭讀書、
  放棄學習的現象。學生所產生的「從學習
  中逃走」的現象,甚至比「學力低下」的
  現象更為嚴重。
• 「從學習中逃走」及「學力低下」的現象,
  在社會低下階層尤其嚴重。
03「基礎學力」所指為何?
• 把「讀、寫、算」視為單純掌握讀書、寫
  字及計算能力,那就不能稱為「基礎學
  力」,原因在於「讀寫能力」原本就不限
  於識字而已。
• 「會寫信」背後的含意
 – 觀其文知其人、觀其信知其鄉─從信的字裡行
   間便可以瞭解這個人的教養。
 – 「literacy」的最佳翻譯應為「素養」,也有
   「基礎學力」的意思。
04學力累積的真相
• 「回歸基本」運動失敗的原因:
 – 一、基礎的知識及技能並不是透過反覆練習,而是必須透過
   經驗、認識原理、學習相關的知識來獲得。
 – 二、最根本的問題在於,「回歸基本」運動展開時,美國正
   值從工業主義社會過渡到後工業主義社會(知識社會)的過渡
   期。
• 失敗的「回歸基本」運動
 – 「基礎的知識及技能並不是透過反覆練習,而是必須透過經
   驗、認識原理、學習相關的知識來獲得。」
• 一躍而上的學力表現
 – 基礎(fundamental not base)學力的謬論「學力的形成是循
   序漸進而累積的結果」;學力是藉由再一定的高度向上引導
   才得以形成。
• 「向上伸展與跳躍」是學習的必要
第四章 課堂的風景
• 教師的責任不在於追趕教科書的內容,
• 做為學習專家的教師,
• 責任在於實現每一個學生的學習。
• 我們應當尋求的不是追上教科書進度的效
  率,
• 而是豐富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經驗的效率。
01不可思議的「協同學習」
• 弱者的相互扶持
• 互惠學習(reciprocal learning)
• 互惠學習的關係
  – 低學力孩子的進步,是一下子改變的,並非像爬樓
    梯一樣,一點一滴地向上,而是跳躍式地一舉成功,
    「協同學習」則為這種機會提供了豐富的準備。
  – 「協同學習」不僅保障學力低下學生參與學習的機
    會,透過這些參與,更保障了豐富其學習經驗的可
    能。
• 同學間的「互幫互學」,屬於一種「若無其事
  的體貼」所結合的關係。
02從「傳統教學」走向「協同學習」
• 為什麼需要「協同學習」?
 – 其一,不組織「協同學習」,每一個人的學習
   就不可能成立。
 – 其二,要引導每一個人的學習跳躍到更高的程
   度,「協同學習」是不可或缺的。
• 所謂「學習」是
 – 與世界的相遇對話;
 – 與他人的相遇對話;
 – 與自己的相遇與對話。
• 協同的意義
 – 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實現每一個學生真正的學習?首先,教學內容
   必須設定在比一般的教學水準更高的層次,否則,「上層」學生
   的學習無法形成。同時,必須積極照顧「下層」學生的問題,不
   放棄每一個學生。
 – 提高教育內容水準的設定,同時在教學中必須針對各小組低學力
   學生的問題予以輔助。以學習為中心的教學,教師和學生必須在
   協同學習下共同決定,要填平高程度的課程內容及班上低學力之
   間的鴻溝,而能夠克服這個難題的,就是小組間的「協同學習」。
 – 貫徹指導實施低學力學生向同學提出「嘿,這裡該怎麼做?」的
   習慣。愈是不懂得學生,愈會產生一種傾向,那就是不尋求同學
   的幫助,試圖憑藉自身的能力,加以克服困境。
 – 「協同學習」為所有學生提供了挑戰更高程度的學習機會,我們
   也必須保障在「協同學習」中每一位學生能夠「伸展跳躍」的學
   習方式。
 – 保障所有學生的挑戰性學習,正式「協同學習」的精髓所在。
03「協同學習」的意義
• 「協同學習」建立於互相學習的關係,並非互
  相教導的關係。
• 必須改變教師的指令為「不懂的學生不要老是
  一個人思考,可以問問旁邊的同學。」
• 在小組學習中,有的學生往往會在詢問同學前,
  會「老師,老師」地頻頻舉手求助。面對這種
  情形,老師不應該直接回答學生,而必須要求
  他「問問旁邊的同學」,讓小組裡的同學展開
  互動的關係,也就是必須養成「先和旁邊的同
  學商量,如果解決不了再問老師」的習慣。
「協同學習」與「分組學習」的差別
• 「分組學習」重視各組別的一致性,而在「協同學
  習」中,學習的主體終究是個人。
• 在小組活動中決不強求一體化;相反的,它追求的
  是學生思考與見解的多樣性。
• 學習,並非在「一致」之下產生,而是在「差異」
  之中形成。
• 在「協同學習」中還是以不存在領導者為妥。「協
  同學習」需要的是每一個人多元學習的相互碰撞,
  每一個學生在平等的地位中參與學習。
• 「協同學習」的小組最好是由男女生混合的四人組
  成。如果真有問題,在一定的時間內再重新編組就
  可以。在小學低年級不宜導入「協同學習」。
04教學型態的轉換
• 對轉型的焦慮
 – 每一個教師的意識都聚焦於「上課」的展開,
   卻不能真正面對每一個學生的「學習」。「上
   課」是以實現「學習」為目的,實現每一個學
   生的「學習」,必須成為「上課」的訴求。
 – 許多對「協同學習」三心二意的教師會擔心,
  • 第一,一旦實施「協同學習」,學生就會流於「聊
    天閒談」。
  • 第二,更多的教師擔心「協同學習」的實施,會影
    響教學進度。
• 克服閒談
 – 如果實施「協同學習」之後,學生出現閒談現象,
   是因為教師自身的話語不著邊際,無法成功傳達給
   學生所衍生,並非實施「協同學習」的結果。
 – 導入「協同學習」之後,學生仍然流於閒談。觀察
   這種課堂,其課題內容幾乎都過於簡單。 「協同
   學習」的意義在於透過與同學的互學,在這樣的狀
   況下,問題不在於「協同學習」的方式和學生的學
   習態度,而在於教師設計的內容無法發展學生的
   「學習」。
 – 實施了「協同學習」卻仍舊流於閒談的課堂,大多
   的原因在於,學生之間無法構築相互聆聽的關係。
   但是,先返的,如果不實施「協同學習」,幾乎無
   法構築學生之間的聆聽與互學的關係。對於教師而
   言,最重要的是,先從一節課的教學中,那怕是幾
   分鐘的「協同學習」做起。
• 保障效率
 – 對於推動「協同學習」的教師而言,傳統教學的效率
   才是浪費學生時間、浪費學習體驗的方式。傳統教學
   的效率在於,削弱了學習的體驗、放棄學習困難的學
   生、忽略想要「伸展跳躍」學習學生的興趣。
 – 如果教學目標在於尋求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經驗的效率,
   而不是追趕教科書的進度,那麼,傳統教學才是徹頭
   徹尾的沒有效率;而「協同學習」才是貨真價實地講
   究效率。教師的責任不再於追趕教科書的內容,做為
   學習專家,教師的責任在於實現每一個學生的學習,
   豐富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經驗的效率。
 – 實施「協同學習」並獲得成功的教師,其教學進杜絕
   不會落於教科書之後,方法有兩個:
   • 一、果斷地處理單元的展開,有效地組織教學內容:該壓縮的
     壓縮、該拓展的拓展。
   • 二、組織「協同學習」為「伸展跳躍」的學習,也就是設定高
     於一般程度的課題。這樣, 「協同學習」就能夠整合基礎性
     和發展性的教學內容,實現互幫互學。
• 何時實施小組學習
 – 其一是「個人學習的協同化」
 – 其二是挑戰「伸展跳躍的協同學習」。
• 小組學習的核心意義在於挑戰「伸展跳躍的協同學
  習」
 – 個人的學習狀況是每一個人默默作業,懂的學生很快
   就做完了作業,而不懂的學生則握著鉛筆虛度光陰,
   無論是前段生或後段生,都只能體會到貧乏的學習。
 – 當教學的過程中只有幾個學生舉手,多數學生浮現出
   困惑表情的時候,就應當馬上組織小組「協同學習」,
   這樣的情況在任何學科的教學中都會發生,在當下轉
   入小組學習,是保障所有學生「伸展跳躍」的關鍵。
 – 在課堂教學進入追求高程度理解的階段時,也必須組
   織小組學習。
• 何時結束小組學習
 – 小組學習應當進行於「學習」成立的情況下,
   結束在「學習」無法成立之前。
 – 「協同學習」的成功取決於教師的準確判斷。
  • 倘若是專心於「協同學習」,那麼,「學習」便已
    成形;
  • 倘若是覽懶散散、閒談聊天,那就表明「學習」並
    沒有形成,應在當下或之前盡快結束。
• 教師應該做些什麼
 – 一是關照無法成功參與小組的學生。教師必須
   努力援助,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參與「協同學
   習」,聯繫不能參與的學生與同組學生的溝通,
   而不是回答個別學生的提問。
 – 二是教師應該接著做的是對各小組的關照。對
   難以展開討論的小組,只要進行幫助、促進各
   小組之間的「協同學習」,接下來交給學生去
   做,不必介入各小組之大小事。
05小學低年級的「協同學習」
• 「協同學習」應當在小學(三年級以上)、國中和高中積極導入,但小
  學一、二年級階段則不能實施。
 – 要注意小組學習的情境,
 – 個人作業的情境。
• 低年級的合作
 – 小學低年級應當追求「協同學習」,是以教師與每一個孩子之間放射線
   般的溝通關係為基礎。
 – 課桌椅的配置極其重要,教師要拆除講台,以能看得見全身的方式與孩
   子接觸。
• 纖細溫柔的關照
 – 真正的學習課堂並非「精力充沛的班級」,在人人能夠安心學習的安靜
   課堂裡「協同學習」才能成立。教師的張力、音量應盡可能壓低至與孩
   子同樣的程度─某某小朋友說得非常有趣,我們請他(她)再說一遍。
 – 教學的節奏也是重要的。幼小孩子的節奏比成人想像的還要緩慢。
 – 話語和聲調的柔和性。唯有伸展跳躍的「協同學習」,才是柔軟孩子心
   田的課堂,才是寧靜的教室裡充滿教師細膩關照的課堂。這種纖細與柔
   軟正是培育孩子知性的關鍵要素。
第五章 學習的專家
• 學校的責任就在於「上好課」嗎?
• 教師的責任就在於「上好課」嗎?
• 答案是否定的!

• 學校的目的以及教師的責任就在於:
• 實現每一個孩子的學習權,
• 保障挑戰高程度學習的機會,為民主社會
  做好準備。
01構築信賴與協力的關係
• 寧靜的革命
 – 「協同學習」作為「寧靜的革命」在世界各國的課堂展開,已是不可逆
   轉,也是「長期的革命」(long revolution)。
 – 在小學的教室哩,講台已十分罕見。
 – 專題式課程已經普遍化。
 – 「協同學習」也同專題學習一般,是教育邁向二十一世紀社會的一種的
   革命。
• 民主教育的實現
 – 在這五十年間,在日本已經逐漸式微的「專題學習」與「協同學習」,
   在歐美各國的中小學卻花了約三十年的時間,成功從以教科書和黑板為
   中心的「傳統教學」轉變為以「協同學習」為中心的教學模式。
 – 廿一世紀知識社會中,從「知識與學習的量」轉化為「知識與學習的
   質」,推進教學內容高度化的同時,組織多元知識的「專題型課程」
   (Project-based Learning,簡稱PBL)。
 – 課堂的「寧靜的革命」實施的優越條件:
   • 課堂的規模
   • 優秀的教師教育與再教育
• 邁向明日的學校
 – 不同的人們彼此信賴與協力,構建多元文化共
   存的社會,這可以說是在全球化進行的社會中,
   標榜實現民主社會的改革意義。
 – 我們站在兩種社會的交叉路口
  • 基於市場經濟原理,被個人主義的能力競爭所激化
    的社會。
  • 多元文化共生的社會,尊重人們生存方式的多樣性、
    相互幫助的社會。
  • 倘沒有對他人的「信賴」與「合作」,民主主義社
    會則無法實現,也不會有人類的幸福與教育的未來。
02內發的改革
• 為什麼進行研究
 – 學校只能從內部改變,然而,其最大的原動力,就在於教師
   作為專家,構築相互聯繫的「同僚性」(collegiality)。
   • 試想以往校內研習,是否真能促進每一位教師的多元化成長,構
     築教師作為專家的同僚性?
   • 指定的中心學校,會制訂以研習為中心的統一課題,推動二至三
     年的研究計畫,其研究成果會在最終年度結集成《研究輯錄》,
     透國研討會來加以發表。有多少老師會認真閱讀?有多少持續進
     行研究的學校還存在?
   • 愈是熱衷於校內研習,學校愈是扭曲,教師愈是扭曲,教育愈是
     扭曲。
 – 我們必須重新審視:如何切斷這種惡性循環。
   • 必須重新思考的是校內研習的目的。學校的目的以及教師的責任
     就在於:實現每一個孩子的學習權,保障挑戰高程度學習的機會,
     為民主社會做好準備。
多樣的經驗與見識的交流
• 推動創建「學習共同體」,把學校改革的重點設定
  在於培育教師做為專家的「同僚性」;把學校經營
  的軸心設定於校內研習。
• 在做為「學習共同體」的學校中,教師自身必須從
  「教育專家」轉型為「學習專家」。
• 「學習共同體」的學校,必須在保障實現每一個孩
  子的學習權的同時,也保障每一個教師做為專家成
  長的機會。
• 校內研習:所有教師每年最少須上一次公開課,累
  積教案研究經驗。公立學校教師只要關上教室大門,
  孩子就被私有化,學校被私有化。學校,是教師團
  隊同心協力,實現每一個孩子學習權的場所。
• 為了構築每一個孩子的「協同學習」關係,構築教師做
  為專家的「協同學習」關係,就經驗而言,必須有上百
  次縝密的教案研究,並在每次觀摩後進行兩小時左右的
  教案研究討論。
• 教學是超出一般教師想像的複雜工作,亦是一種智慧的
  作業。
• 欲達成上述目的,必須展開日常的教學研究,必須充實
  教學後的「反思」(reflection),而不是滿足於課前的教
  學「設計」(planning)。 應當研究「事件意義的多樣性
  解釋」及「事件關係的結構性認識」。
• 再以創造「學習」為目的的教案研究中,應當著力研究
  的是「課堂中那些學習是成立的,那些是出現瓶頸的」,
  縝密地研究課堂的事件才是中心課題。
研習會的改善
• 一、研討的對象不是放在「應該如何教」的問題上,而是基於
  課堂所發生的事實,討論「孩子在哪裡的學習成立,在哪裡出
  現瓶頸」。教學研討的目的在於「創造戶學關係」與「實現優
  質學習」。
• 二、在研討中,觀摩者不是提出對執教者的「建言」,而是闡
  述自己在觀摩了這節課之後「學到了甚麼」,透過多樣心得交
  流來互相學習。
• 三、在研討中,觀摩者不應當緘默不語,應當實現不受高談闊
  論者與品頭論足者支配的民主型研討。每一位教師最少都應發
  言一次,陳述自己的感想,我認為這是觀摩者最起碼的禮儀。
  主持者默默聆聽每一個人的發言更為重要,把精力花在歸納討
  論內容,往往會議研討的內容僵化和淺薄,因此,以「不總
  結」、「不歸納」為鐵則,是主持研討會的最高原則,「暢所
  欲言」的研習會才能結出豐碩果實。
• 四、與上述事項同樣重要,精簡學校的組織與營運的課題。
03學習的專家
• 做為教師的學習。
• 相互聆聽、相互學習的關係
 – 山崎老師的課堂是以沉靜的氣氛中孩子的相互
   聆聽、相互學習而聞名。
• 三個必要條件做為根本原理,推進著課堂
  的創新與教學的研習:
 – 一、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學習即尊重孩子。
 – 二、尊重教材所隱含的內在學習發展性。
 – 三、尊重每一個教師自身所秉持的哲學。
• 邁向真正的學習
 – 在向孩子學習的過程中,共同創造教學。
• 教師共同成長的學校
   • 孩子的學習可以說是「做數學」(doing math),並非教授數學的
     知識與技能的「教數學」(teaching math),而是透過促發與促進
     孩子的「做數學」來實現「數學學習」的教學(teaching children
     to learn doing math)。透過數學的活動創造數學的推理,「數學
     的學習」也已成為「真正的學習」。
   • 通過話語的相遇與對話實現「文學的學習」成為「真正的學習」。
• 通常在學校的校內研習中,話題的焦點多為教材的處理
  和教師的教法,因此,「怎麼教」構成了校內研習的主
  要對話;但是,在以孩子為學習中心的教學中,「怎麼
  教孩子學」必須成為校內研習的主要對話,進而,要在
  課堂裡實現「真正的學習」 ,就必須實現「數學(文學、
  科學)的做中學」成為校內研習的主要對話。如此,教
  師的學習才能實踐孩子學習為中心,建構複雜的學習結
  構。
第六章 改革成功的學校
• 學校改革的核心在於日常課堂教學的建構。
  我們在所有的課堂中引進了三個要素:
  「活動」(作業)、「協同學習」(小組學習)、
  「分享表達」,逐漸讓所有教師展開嘗試。
01金透小學:持續三十年以上的公開課程

• 愈是扎根傳統,就愈擁有創造性,就愈能夠摸
  索出新時代教育發展的可靠方向。(管弦樂團,
  其壯舉的秘訣有兩個)
 – 其一,是社區人士的合作與幫助。
 – 其二,是該校日積月累的「學習共同體」。
• 這所學校的每一間教室哩,每一個孩子都受到
  尊重,以聆聽他人心聲為基礎的「相互學習」
  關係已經形成。「相互聆聽」和「相互回響」
  形成了該校「學習共同體」的軸心。
從學校內部的改革做起
• 唯有自主的從內部變革做起,學校才有可能改
  變。
• 教師自主教學研修的式微與教育行政的教學研
  修的制度化並行不悖地進行,絕非偶然的巧合。
  「教學研究繁榮,課堂教學滅亡」; 「教師
  研修繁榮,教師滅亡」; 「學校改革繁榮,
  學校滅亡」─這種並非開玩笑的事實之所以蔓
  延,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教師、教育行政工
  作者和教育研究者,必須直視這種充滿矛盾的
  現實,摸索新的學校改革願景。
同心圓結構
• 教學改革持續的秘訣,在於其根據課堂中孩子學習的事實展開
  研究。
• 教育學會研究小組做了一項以在職教師為對象的問卷調查,對
  他們就「教學的改進」、「身為教師的成長」的議題,提出了
  「甚麼是最重要的契機」、「誰是最有效的顧問」的問題。其
  結果
 – 重要的契機:1.教學的自我反思;2.年級會議(小學)、學科會議的
   教學研究會(國中);3.校內研習;4.自主研究會;5.教育工會和教
   育委員會組織的研究會;6.研習中心的講座;7大學研究者的演講。
 – 有效的顧問:1.同年級的同事(小學)、學科同事(國中);2.同一學
   校的前輩與同事;3.校長、教務主任;4.近鄰學校的前輩與同事;
   5.教育委員會和研中心的主任;6.大學教師。
• 無論是教學的改革還是教師的成長,都以教師的實踐場所─課
  堂─為中心,形成了一種同心圓的結構。
創造共同學習的教學
• 學習的交響樂
 – 「把生命進化的過程與胎兒的成長發育進行比較」─一方面學習
   「生命的尊嚴」,另一方面又剝奪了另一個生命。
• 教學的研修
 – 以「協同學習」為課題,挑戰「參與」與「集中」的教學,一種
   交織著「發現」、「對立」、「思考」與「共鳴」的教學。
 – 我們所期待的理想學校,就是『孩子與教材一起、與同伴一起、
   與老師一起進行教學,而教師也從孩子學習的態度中思考學習』
   這樣的一種基本構圖。
• 改革的傳統與傳承
 – 學校改革所需要的,不是嶄新的政策與制度改革,而是像金透小
   學那樣建設「學習共同體」的前導學校,保障每一個孩子的學習
   權,促進每一個教師的個性成長。
 – 我們不應當停留於徒有其表的討論與政策,唯一的出路就是:發
   現學校改革的王道,並且腳踏實地、持之以恆地行進在這條道路
   上。
02岳陽中學:成功推動學習共同體的中學

• 中學創建「學習共同體」的挑戰
• 中學的實現
 – 中學教師的工作時間超過了小學教師和高中教師,
   不少教師連週末還加班,無時無刻都在工作。
 – 並沒有以「學習」做為生活的中心。
 – 二十多年來,中學教育是圍繞「三種指導」所組織
   起來的。所謂「三種指導」就是「社團活動指導」
   (不良行為對策)、「生活指導」(教養)與「出路指
   導」(應試對策)做為生活與思考的中心,學生的
   「學習」被邊緣化。
• 支持挑戰的信念
 – 挑戰學習的學生決不會垮掉
 – 仔細思考逃學生的脆弱和無助,其實他們的行
   為和心理過程是可以被理解的。
 – 「學習」,對於學生來說,是學會社會獨立的
   一種核心責任;同時也是做為一個人的生存權
   利(人權)以及生存希望的核心。
 – 中學改革的核心是構築「學習共同體」,「不
   放棄每一個學生,實現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權」。
從課堂改革走向學校改革
• 從課堂中導入三個要素:「活動」(作業)、
  「協同學習」(小組學習)、「分享表達」開
  始的,即「活動性、協同性、反思性學習」
  的具體化。
• 改革的進展
 – 中學改革的成果一旦成為事實,就會比小學的
   改革更有張力的展開。
  • 中學教師擁有潛在能力,行政會報集中在一天之中,
    以便確保每年近八十次教學研修的時間。保障較學
    設計與教學研修的充分時間,構築作為專家的教師
    同僚性,使得以往被壓抑的教師潛能充分地迸發出
    來。
  • 中學改革的動力源於學生潛在的能力。通常每節課
    中反反覆覆組織的「活動」(作業)、「協同學習」
    (小組)、「分享表達」三種活動,形成了每一個學
    生學習的習慣,提高了「協同學習」的能力。
• 持續的改革
 – 多次的從頭做起,使得改革的根基穩固,愈發
   不可撼動,這是一種值得稱頌的壯舉。這種腳
   踏實地的進步步伐,不僅受到教師同僚性的支
   撐,也受到學生之間已經形成的協同關係來支
   撐。
03濱之鄉小學:第一所前導示範學校

• 堅持螺旋式上升的改革
 – 現況交織著三重狀況:「合乎預想的進展」、
   「超越預想的進展」、「違背預想的進展」─
  • 合乎預想的展開:保障每一個孩子的學習權,做為
    孩子「協同學習」的學校;每一個教師做為專家,
    共同成長的學校;社區的家長與居民同教師團結合
    作,共同創建的學校。
  • 超越預想的進展:中輟生全部歸校園;改革獲得全
    國各地教師的熱情支持;
  • 違背預想的事件:構想與創辦的指導者、第一任校
    長大瀨敏昭老師與癌症的搏鬥與過世。
• 一步再一步的濱之鄉
 – 孩子之間與教師之間都構築起了基於「相互聆聽」
   的「協同學習」。
 – 三種推進力,堅持不懈地進行改革:
  • 第一種推進力,是辦學當初教師們對於學校改革的強烈
    意願。
  • 第二種推進力,是新來的年輕教師。
  • 第三種推進力,是從他校轉入的資深教師發起的新挑戰。
 – 學校改革開始容易堅持難,堅持改革需要花費更大
   的心力。
 – 搖擺學步:學校改革是一件難事,堅持改革更是難
   上加難。
濱之鄉改革的基點
• 一、在教室哩,不僅是傾聽及談話,教師要從身體語言開始接受每一
  個孩子,進行溝通。
• 二、認真地構築「協同學習」的基礎,「相互聆聽」的關係。
• 三、學習困難的學生要養成隨時向鄰座同學詢問「喂,這裡怎麼做」
  的習慣。
• 四、教師的工作可以歸結為三件事:聆聽、串聯、回歸(知識原點)。
• 五、在教學設計中要設定具挑戰力的學習為中心,佈置相關的伸展跳
  躍的活動。
• 六、三年級以上,以四名男女生混合編組為基準,絕對導入基於小組
  學習的「協同學習」。特別是在具挑戰力的學習中要活用「協同學習」
  的方式。
• 七、在校內研習會上,要根據課堂事實,細膩地探討學習的成立及瓶
  頸之處。
• 八、在校內研習會上,觀摩者不是對質教者提出建議,而是交流觀摩
  教學之後自己所學到的事。
• 九、在校內研習會上,不宜以特定問題孩子為中心展開討論,而是應
  當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孩子。
走向新的挑戰的一年
• 我們需要研究的是,如何提高教師的學科
  知識水準。
• 持續探討的課題之一,就是「學習」與
  「關愛」的關係。學校工作的軸心必須設
  定為「學習」。
年輕教師成長的學校
• 每一任新進教師都得到成長,開拓著創造
  性的教學實踐,持續地維持著高校的教育
  水準。
• 「一步再一步的濱之鄉」的妙處就在於
  「搖擺學步」的自由創造性及其優質的教
  學。
愉悅的挑戰
• 增家老師「快樂地剪裁衣服」─拼貼畫
  (collage)的教學。
連接成長的希望
• 森田老師的教學是圍繞著讓每一個孩子充滿樂
  趣,教師自身也和孩子一起分享文學的快樂。
 – 他「不會學習」,不向任何同僚求教,自命不;工
   作情緒忽冷忽熱,只專注自己的私事,卻不願聆聽
   孩子的心聲。我斷言道:倘若他自己不打破如此傲
   慢的高牆,就決不可能成長。
 – 那一天,森田老師放下男人的身段嚎啕大哭。就在
   半年之後,展現在我面前的竟然是森田老師如此驚
   嘆的成長,我再也抑制不住發自內心感動的熱淚。
04跨越國境的「學習共同體」
• 「學習共同體」的創建,跨越的國境走向
  國際化,這是全球的時代化。
• 印尼、中國的「學習共同體」創建得以普
  及的根本,是亞洲國家民主化的浪潮。
疾馳的中國教育現場
• 新黃埔實驗學校改革的關鍵字有兩個:
  「探究」與「協同」。「品質」與「創
  造」。
短時間得到大量支持的韓國現場
• 韓國教師他們都是正在著手推動「學習共
  同體」的改革,在第一線致力於改革的實
  踐者;而且,圍繞課堂的發言和議論,達
  到了可與日本推進「學習共同體」創建的
  學校媲美的水準。
第七章 學校的再生
• 「學習共同體」學校最令人感動的,
• 並不是「奇蹟」般的改革成果,
• 而是學校中的寧靜、自然的對話、孩子們
  上課互動學習的氛圍、
• 及每一位教師敞開教室大門,
• 謙虛地與同僚互相學習。
01另一種教室風景
• 學問(discipline),指的是學習者(disciple)的
  共同體。
• 共同學習(learning community)的學校形象,
  是源自美國學者杜威(John Dewey)1896年
  在芝加哥大學設立的實驗學校(laboratory
  school)。
• 1910年代以後,「學習共同體」的概念在
  新教育運動中,普及於世界各國。
• 理念一、呈現「二十一世紀行學校」遠景的概念:
  – 將學校再生為孩子互相學習成長,教師互相學習成為專家,以及家長及
    社區居民透過參與,互相學習成長的場所。
  – 教師辦公室必須建構「同僚性」,讓教師在教學中實踐創意並互相學習;
    同時,家長及社區居民必須積極參與教學,和教師協同計畫「參與學
    習」。
• 理念二:以「公共性」(public philosphy)、「民主主義」(democracy)
  及「卓越性」(excellence)為主軸:
  – 公共性:學校教室應成為公共空間,對外敞開大門,使多元的思考方式
    透過對話得到交流。
  – 民主主義:與他人共生的方式(a way of associated living)。不論孩子、
    教師、或家長都背負著社會責任,都是參與學校營運的主人翁
    (protagonist)。
  – 卓越性:不斷提升、追求自我完美的卓越性─伸展跳躍的學習。
• 理念三:聆聽每個孩子的聲音:
  – 學習發端於「聆聽他人的聲音」,本質應為「被動的自發性活動」。
  – 聽覺、多樣思考,以及動作的連結,遠比視覺與思考的連結更緊密精彩。
    觀看的是觀察者;而聆聽的才是參與者。
  – 「觀看」的人能進入沉思(speculation),而「聆聽」的人,則不得不以當
    事者的身分「參與」其中。
02寧靜又澎湃的學習交響曲
• 「學習共同體」學校的基調是,以互相聆聽他人聲音為基礎的
  應答關係,以及協同學習的實踐。
 – 人在真正學習時,會顯得謹慎深沉;在聚精思考時,愈見安靜。
 – 「學習共同體」的公共空間,就是透過聆聽他人的聲音,產生
   「聆聽教育」(listening pedagogy)的學習空間;透過每一個人的
   思考、感情及微小的差異,交織成各種學習的樂聲,進而譜出一
   手澎湃的「學習交響曲」。
 – 教師們需要的是學校改革的願景,而願景的實現則帶來了改革的
   期待與希望。
• 教育是責任還是服務?
 – 教育並非服務業,而是所有大人對孩子的責任。親師關係要建立
   在共同教育孩子的責任基礎,彼此相互信賴與聯繫。
 – 責任的概念是對每一位孩子的「應答責任」(responsibility),及對
   教師身為「專家」(professionist)的評價。
 – 責任非「說明責任」(accountability),「要求提供合乎報酬的服務」
   「要求合乎報酬」的概念。
03跨越學校內部的高牆
• 一、對「學習」的重新定義:實踐與世界的對話、與他
  人的對話,以及與自我的對話。學習是認知的(文化)、
  對人的(社會)、及存在(倫理)的實踐。
• 二、「教師」的職業也應被重新定義:教師須同時為
  「教育專家」及「學習專家」。教師的專業能力,以省
  察自我實踐的經驗、及互相學習同僚實踐的經驗為基礎,
  為「反省的實踐家」(reflective practitioner)。
• 三、「公共性」及民主主義概念的重新定義:將「參與
  民主」重新定義為「審議民主」(deliberative
  democracy),並且逐漸深化。以「科學對話的教育」、
  「藝術技能的教育」以及「公民性的教育」為三大課程
  設計主軸,展開實踐和摸索。
實踐分享
• 濱之鄉小學,協同學習四大震撼
 – 震撼一、教室完全開放,觀摩絕非表演
 – 震撼二、沒有學習的局外人
 – 震撼三、觀課,焦點放在孩子身上
 – 震撼四、老師組成一個學習專家團隊
韓國與學習共同體的相遇
• 學習共同體的開展及現況
 – 第一期:教育廳的指定研究學校期(二00一年~二00五年)
 – 第二期:理念學校期(二00六年~二00八年)
 – 第三期:革新學校期(二00九年~現在)
• 如何打開教室大門
 – 第一難題:推動「學習共同體」最困難的地方,就是如何讓教師打開教
   室大門,公開上課內容。
 – 第二難題:在於校長及教育行政官員對於授課的傳統認知。大多數人認
   為授課是教師個人的功課及問題,「只要教師自己努力,課堂就沒問
   題」。
 – 第三難題:在於將「學習共同體」誤解為劃一的授課方式或指導手冊。
   • 「學習共同體」的授課方式是否適合用於任何教科、任何時間?因為對「只要改變
     教學方式即可革新教育」之單純認知。
   • 目前許多教師所面臨的問題,並非只要改變教學方法就可以解決。
   • 如果,不改變根本問題─對教育、學校及學習的重新認識─意即教育的哲學,教育問
     題則無法解決。
   • 「學習共同體」是實現「不放棄每一個孩子,保障每一個孩子的學習權利」的哲學,
     這也是我們的難題。
韓國「學習共同體」成功要因
• 一、以教師為主體,從教室出發的改革。
• 二、學校改革的核心在「課堂」。
 – 在課堂中所追求的是「孩子的學習實況」,教
   師工作的中心在於「授課」,並非教學的技術」
• 三、在學校進行課堂及組織改革。
 – 為了實現「學習共同體」,就必須實行授課研
   究,這也是教師生涯中不可間斷的課題。將授
   課研究的時間編入教師的勤務時間。率先改革
   學校的行政組織,要求確保授課研究時間的例
   行化。
待改進問題
• 一、培養能夠全力支持授課研究協議會,
  及以孩子的學習為中心的授課研究之指導
  員。
• 二、讓「學習共同體」普及於公立學校。
• 「學習共同體」並不是一個需要花費預算
  的改革。
學習的革命書摘(鄭建立)

Contenu connexe

Tendances

陳嘉陽教育概論整理上中下
陳嘉陽教育概論整理上中下陳嘉陽教育概論整理上中下
陳嘉陽教育概論整理上中下志偉 陳
 
陳嘉陽 01 08
陳嘉陽 01 08陳嘉陽 01 08
陳嘉陽 01 08clinic
 
教育概論基本重點筆記
教育概論基本重點筆記教育概論基本重點筆記
教育概論基本重點筆記clinic
 
0828 社會企業的發展(高永興老師)
0828 社會企業的發展(高永興老師)0828 社會企業的發展(高永興老師)
0828 社會企業的發展(高永興老師)公益團體自律聯盟
 
教育解釋名詞
教育解釋名詞教育解釋名詞
教育解釋名詞clinic
 
教育社會學解釋名詞
教育社會學解釋名詞教育社會學解釋名詞
教育社會學解釋名詞clinic
 
戰後的臺灣政治與經濟的發展
戰後的臺灣政治與經濟的發展戰後的臺灣政治與經濟的發展
戰後的臺灣政治與經濟的發展lsmmhh
 
資訊安全基本素養教育訓練
資訊安全基本素養教育訓練資訊安全基本素養教育訓練
資訊安全基本素養教育訓練睦勻 巴
 
20120613 - Hardware knowledge which the software engineer must understand
20120613 - Hardware knowledge which the software engineer must understand20120613 - Hardware knowledge which the software engineer must understand
20120613 - Hardware knowledge which the software engineer must understandJethro Yeh
 
教育哲學
教育哲學教育哲學
教育哲學clinic
 
國際禮儀與接待服務
國際禮儀與接待服務國際禮儀與接待服務
國際禮儀與接待服務ssuserf1c7ba1
 
გაკვეთილი № 41
გაკვეთილი № 41გაკვეთილი № 41
გაკვეთილი № 41datiko43
 
20220126_全球碳捕捉、封存與再利用現況與發展趨勢
20220126_全球碳捕捉、封存與再利用現況與發展趨勢20220126_全球碳捕捉、封存與再利用現況與發展趨勢
20220126_全球碳捕捉、封存與再利用現況與發展趨勢懂能源團隊
 
課程與教學
課程與教學課程與教學
課程與教學clinic
 
做第1名的業務
做第1名的業務做第1名的業務
做第1名的業務superspeaker
 
行銷策略與規劃
行銷策略與規劃行銷策略與規劃
行銷策略與規劃滄碩 劉
 
教檢重要概念口訣
教檢重要概念口訣教檢重要概念口訣
教檢重要概念口訣clinic
 
0813現場接待餐飲服務技巧
0813現場接待餐飲服務技巧0813現場接待餐飲服務技巧
0813現場接待餐飲服務技巧forgo1105
 
中三單元八、九 論證的方法、議論的應用
中三單元八、九 論證的方法、議論的應用中三單元八、九 論證的方法、議論的應用
中三單元八、九 論證的方法、議論的應用CY Hui
 

Tendances (20)

陳嘉陽教育概論整理上中下
陳嘉陽教育概論整理上中下陳嘉陽教育概論整理上中下
陳嘉陽教育概論整理上中下
 
陳嘉陽 01 08
陳嘉陽 01 08陳嘉陽 01 08
陳嘉陽 01 08
 
教育概論基本重點筆記
教育概論基本重點筆記教育概論基本重點筆記
教育概論基本重點筆記
 
0828 社會企業的發展(高永興老師)
0828 社會企業的發展(高永興老師)0828 社會企業的發展(高永興老師)
0828 社會企業的發展(高永興老師)
 
03 顧客旅程-覺知與進化20160322
03 顧客旅程-覺知與進化20160322 03 顧客旅程-覺知與進化20160322
03 顧客旅程-覺知與進化20160322
 
教育解釋名詞
教育解釋名詞教育解釋名詞
教育解釋名詞
 
教育社會學解釋名詞
教育社會學解釋名詞教育社會學解釋名詞
教育社會學解釋名詞
 
戰後的臺灣政治與經濟的發展
戰後的臺灣政治與經濟的發展戰後的臺灣政治與經濟的發展
戰後的臺灣政治與經濟的發展
 
資訊安全基本素養教育訓練
資訊安全基本素養教育訓練資訊安全基本素養教育訓練
資訊安全基本素養教育訓練
 
20120613 - Hardware knowledge which the software engineer must understand
20120613 - Hardware knowledge which the software engineer must understand20120613 - Hardware knowledge which the software engineer must understand
20120613 - Hardware knowledge which the software engineer must understand
 
教育哲學
教育哲學教育哲學
教育哲學
 
國際禮儀與接待服務
國際禮儀與接待服務國際禮儀與接待服務
國際禮儀與接待服務
 
გაკვეთილი № 41
გაკვეთილი № 41გაკვეთილი № 41
გაკვეთილი № 41
 
20220126_全球碳捕捉、封存與再利用現況與發展趨勢
20220126_全球碳捕捉、封存與再利用現況與發展趨勢20220126_全球碳捕捉、封存與再利用現況與發展趨勢
20220126_全球碳捕捉、封存與再利用現況與發展趨勢
 
課程與教學
課程與教學課程與教學
課程與教學
 
做第1名的業務
做第1名的業務做第1名的業務
做第1名的業務
 
行銷策略與規劃
行銷策略與規劃行銷策略與規劃
行銷策略與規劃
 
教檢重要概念口訣
教檢重要概念口訣教檢重要概念口訣
教檢重要概念口訣
 
0813現場接待餐飲服務技巧
0813現場接待餐飲服務技巧0813現場接待餐飲服務技巧
0813現場接待餐飲服務技巧
 
中三單元八、九 論證的方法、議論的應用
中三單元八、九 論證的方法、議論的應用中三單元八、九 論證的方法、議論的應用
中三單元八、九 論證的方法、議論的應用
 

Similaire à 學習的革命書摘(鄭建立)

101.11.10 班級經營與教室管理-自強工業科學基金會-詹翔霖教授-如何做一個有效能的老師
101.11.10 班級經營與教室管理-自強工業科學基金會-詹翔霖教授-如何做一個有效能的老師101.11.10 班級經營與教室管理-自強工業科學基金會-詹翔霖教授-如何做一個有效能的老師
101.11.10 班級經營與教室管理-自強工業科學基金會-詹翔霖教授-如何做一個有效能的老師文化大學
 
103.09.00 授課人員如何排解課堂狀況與問題處理-雄獅旅行社 -詹翔霖教授-k3講師教學技巧訓練
103.09.00 授課人員如何排解課堂狀況與問題處理-雄獅旅行社 -詹翔霖教授-k3講師教學技巧訓練103.09.00 授課人員如何排解課堂狀況與問題處理-雄獅旅行社 -詹翔霖教授-k3講師教學技巧訓練
103.09.00 授課人員如何排解課堂狀況與問題處理-雄獅旅行社 -詹翔霖教授-k3講師教學技巧訓練文化大學
 
班級經營與教室管理-外埔國中-詹翔霖教授-如何做一個有效能的老師
班級經營與教室管理-外埔國中-詹翔霖教授-如何做一個有效能的老師班級經營與教室管理-外埔國中-詹翔霖教授-如何做一個有效能的老師
班級經營與教室管理-外埔國中-詹翔霖教授-如何做一個有效能的老師文化大學
 
為未來而教
為未來而教為未來而教
為未來而教Brian Lin
 
為未來而教
為未來而教為未來而教
為未來而教Brian Lin
 
106.03.29 教師如何面對新世代孩子的班級經營-文興高中-詹翔霖教授-2版
106.03.29 教師如何面對新世代孩子的班級經營-文興高中-詹翔霖教授-2版106.03.29 教師如何面對新世代孩子的班級經營-文興高中-詹翔霖教授-2版
106.03.29 教師如何面對新世代孩子的班級經營-文興高中-詹翔霖教授-2版文化大學
 
106.03.29 教師如何面對新世代孩子的班級經營-文興高中-詹翔霖教授-教師研習
106.03.29 教師如何面對新世代孩子的班級經營-文興高中-詹翔霖教授-教師研習106.03.29 教師如何面對新世代孩子的班級經營-文興高中-詹翔霖教授-教師研習
106.03.29 教師如何面對新世代孩子的班級經營-文興高中-詹翔霖教授-教師研習文化大學
 
20121104-presented at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eneral education: the ...
20121104-presented at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eneral education: the ...20121104-presented at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eneral education: the ...
20121104-presented at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eneral education: the ...Yu-cheng Liu
 
101.05.30 班級經營-追分國小-詹翔霖教授
101.05.30 班級經營-追分國小-詹翔霖教授101.05.30 班級經營-追分國小-詹翔霖教授
101.05.30 班級經營-追分國小-詹翔霖教授文化大學
 
The job∣跟你想像得不一樣
The job∣跟你想像得不一樣The job∣跟你想像得不一樣
The job∣跟你想像得不一樣宇晨 邱
 
均一教育平台分享-桃源國小胡琢偉主任
均一教育平台分享-桃源國小胡琢偉主任均一教育平台分享-桃源國小胡琢偉主任
均一教育平台分享-桃源國小胡琢偉主任Ray Lu
 
103.10.15 班級經營管理-詹翔霖教授-教師研習
103.10.15 班級經營管理-詹翔霖教授-教師研習103.10.15 班級經營管理-詹翔霖教授-教師研習
103.10.15 班級經營管理-詹翔霖教授-教師研習文化大學
 
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glass4pk
 
107級教育實習檔案 / 民權國小
107級教育實習檔案 / 民權國小107級教育實習檔案 / 民權國小
107級教育實習檔案 / 民權國小ssuser591caf1
 
7個習慣教出優秀的孩子書摘(鄭建立)
7個習慣教出優秀的孩子書摘(鄭建立)7個習慣教出優秀的孩子書摘(鄭建立)
7個習慣教出優秀的孩子書摘(鄭建立)jengsingcheng
 
Jessy老师国际汉语教学加油站(教学策略篇)样稿
Jessy老师国际汉语教学加油站(教学策略篇)样稿Jessy老师国际汉语教学加油站(教学策略篇)样稿
Jessy老师国际汉语教学加油站(教学策略篇)样稿Hetty Hsiao
 
會念書小孩的家都在做些什麼
會念書小孩的家都在做些什麼會念書小孩的家都在做些什麼
會念書小孩的家都在做些什麼hsiuling chen
 
101.05.02 高雄師範大學-詹翔霖教授-教職版-點燃照亮生涯的火炬–策略生涯
101.05.02 高雄師範大學-詹翔霖教授-教職版-點燃照亮生涯的火炬–策略生涯101.05.02 高雄師範大學-詹翔霖教授-教職版-點燃照亮生涯的火炬–策略生涯
101.05.02 高雄師範大學-詹翔霖教授-教職版-點燃照亮生涯的火炬–策略生涯文化大學
 
【資賦優異教育概論】充實制
【資賦優異教育概論】充實制【資賦優異教育概論】充實制
【資賦優異教育概論】充實制俞安 陳
 
200901011452440 如何做好親職角色
200901011452440 如何做好親職角色200901011452440 如何做好親職角色
200901011452440 如何做好親職角色Kuo-Yi Chen
 

Similaire à 學習的革命書摘(鄭建立) (20)

101.11.10 班級經營與教室管理-自強工業科學基金會-詹翔霖教授-如何做一個有效能的老師
101.11.10 班級經營與教室管理-自強工業科學基金會-詹翔霖教授-如何做一個有效能的老師101.11.10 班級經營與教室管理-自強工業科學基金會-詹翔霖教授-如何做一個有效能的老師
101.11.10 班級經營與教室管理-自強工業科學基金會-詹翔霖教授-如何做一個有效能的老師
 
103.09.00 授課人員如何排解課堂狀況與問題處理-雄獅旅行社 -詹翔霖教授-k3講師教學技巧訓練
103.09.00 授課人員如何排解課堂狀況與問題處理-雄獅旅行社 -詹翔霖教授-k3講師教學技巧訓練103.09.00 授課人員如何排解課堂狀況與問題處理-雄獅旅行社 -詹翔霖教授-k3講師教學技巧訓練
103.09.00 授課人員如何排解課堂狀況與問題處理-雄獅旅行社 -詹翔霖教授-k3講師教學技巧訓練
 
班級經營與教室管理-外埔國中-詹翔霖教授-如何做一個有效能的老師
班級經營與教室管理-外埔國中-詹翔霖教授-如何做一個有效能的老師班級經營與教室管理-外埔國中-詹翔霖教授-如何做一個有效能的老師
班級經營與教室管理-外埔國中-詹翔霖教授-如何做一個有效能的老師
 
為未來而教
為未來而教為未來而教
為未來而教
 
為未來而教
為未來而教為未來而教
為未來而教
 
106.03.29 教師如何面對新世代孩子的班級經營-文興高中-詹翔霖教授-2版
106.03.29 教師如何面對新世代孩子的班級經營-文興高中-詹翔霖教授-2版106.03.29 教師如何面對新世代孩子的班級經營-文興高中-詹翔霖教授-2版
106.03.29 教師如何面對新世代孩子的班級經營-文興高中-詹翔霖教授-2版
 
106.03.29 教師如何面對新世代孩子的班級經營-文興高中-詹翔霖教授-教師研習
106.03.29 教師如何面對新世代孩子的班級經營-文興高中-詹翔霖教授-教師研習106.03.29 教師如何面對新世代孩子的班級經營-文興高中-詹翔霖教授-教師研習
106.03.29 教師如何面對新世代孩子的班級經營-文興高中-詹翔霖教授-教師研習
 
20121104-presented at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eneral education: the ...
20121104-presented at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eneral education: the ...20121104-presented at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eneral education: the ...
20121104-presented at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eneral education: the ...
 
101.05.30 班級經營-追分國小-詹翔霖教授
101.05.30 班級經營-追分國小-詹翔霖教授101.05.30 班級經營-追分國小-詹翔霖教授
101.05.30 班級經營-追分國小-詹翔霖教授
 
The job∣跟你想像得不一樣
The job∣跟你想像得不一樣The job∣跟你想像得不一樣
The job∣跟你想像得不一樣
 
均一教育平台分享-桃源國小胡琢偉主任
均一教育平台分享-桃源國小胡琢偉主任均一教育平台分享-桃源國小胡琢偉主任
均一教育平台分享-桃源國小胡琢偉主任
 
103.10.15 班級經營管理-詹翔霖教授-教師研習
103.10.15 班級經營管理-詹翔霖教授-教師研習103.10.15 班級經營管理-詹翔霖教授-教師研習
103.10.15 班級經營管理-詹翔霖教授-教師研習
 
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107級教育實習檔案 / 民權國小
107級教育實習檔案 / 民權國小107級教育實習檔案 / 民權國小
107級教育實習檔案 / 民權國小
 
7個習慣教出優秀的孩子書摘(鄭建立)
7個習慣教出優秀的孩子書摘(鄭建立)7個習慣教出優秀的孩子書摘(鄭建立)
7個習慣教出優秀的孩子書摘(鄭建立)
 
Jessy老师国际汉语教学加油站(教学策略篇)样稿
Jessy老师国际汉语教学加油站(教学策略篇)样稿Jessy老师国际汉语教学加油站(教学策略篇)样稿
Jessy老师国际汉语教学加油站(教学策略篇)样稿
 
會念書小孩的家都在做些什麼
會念書小孩的家都在做些什麼會念書小孩的家都在做些什麼
會念書小孩的家都在做些什麼
 
101.05.02 高雄師範大學-詹翔霖教授-教職版-點燃照亮生涯的火炬–策略生涯
101.05.02 高雄師範大學-詹翔霖教授-教職版-點燃照亮生涯的火炬–策略生涯101.05.02 高雄師範大學-詹翔霖教授-教職版-點燃照亮生涯的火炬–策略生涯
101.05.02 高雄師範大學-詹翔霖教授-教職版-點燃照亮生涯的火炬–策略生涯
 
【資賦優異教育概論】充實制
【資賦優異教育概論】充實制【資賦優異教育概論】充實制
【資賦優異教育概論】充實制
 
200901011452440 如何做好親職角色
200901011452440 如何做好親職角色200901011452440 如何做好親職角色
200901011452440 如何做好親職角色
 

Plus de jengsingcheng

成立教師會相關法規
成立教師會相關法規成立教師會相關法規
成立教師會相關法規jengsingcheng
 
活化教學分組合作學習的理念與實踐方案(含計畫)鄭建立筆記
活化教學分組合作學習的理念與實踐方案(含計畫)鄭建立筆記活化教學分組合作學習的理念與實踐方案(含計畫)鄭建立筆記
活化教學分組合作學習的理念與實踐方案(含計畫)鄭建立筆記jengsingcheng
 
退撫亂改2013公告
退撫亂改2013公告退撫亂改2013公告
退撫亂改2013公告jengsingcheng
 
談最新退休制度變革 2013-02-22-註解
談最新退休制度變革 2013-02-22-註解談最新退休制度變革 2013-02-22-註解
談最新退休制度變革 2013-02-22-註解jengsingcheng
 
開會迅速而有效(鄭建立整理)
開會迅速而有效(鄭建立整理)開會迅速而有效(鄭建立整理)
開會迅速而有效(鄭建立整理)jengsingcheng
 
7個習慣教出優秀的孩子(序)書摘(鄭建立整理)
7個習慣教出優秀的孩子(序)書摘(鄭建立整理)7個習慣教出優秀的孩子(序)書摘(鄭建立整理)
7個習慣教出優秀的孩子(序)書摘(鄭建立整理)jengsingcheng
 
有效的管理者書摘(鄭建立)
有效的管理者書摘(鄭建立)有效的管理者書摘(鄭建立)
有效的管理者書摘(鄭建立)jengsingcheng
 
北縣教師會中華電信團購網
北縣教師會中華電信團購網北縣教師會中華電信團購網
北縣教師會中華電信團購網jengsingcheng
 
北縣教師會中華電信團購網
北縣教師會中華電信團購網北縣教師會中華電信團購網
北縣教師會中華電信團購網jengsingcheng
 
工會簡報:為什麼要組織教師工會
工會簡報:為什麼要組織教師工會工會簡報:為什麼要組織教師工會
工會簡報:為什麼要組織教師工會jengsingcheng
 

Plus de jengsingcheng (15)

成立教師會相關法規
成立教師會相關法規成立教師會相關法規
成立教師會相關法規
 
活化教學分組合作學習的理念與實踐方案(含計畫)鄭建立筆記
活化教學分組合作學習的理念與實踐方案(含計畫)鄭建立筆記活化教學分組合作學習的理念與實踐方案(含計畫)鄭建立筆記
活化教學分組合作學習的理念與實踐方案(含計畫)鄭建立筆記
 
退撫亂改2013公告
退撫亂改2013公告退撫亂改2013公告
退撫亂改2013公告
 
談最新退休制度變革 2013-02-22-註解
談最新退休制度變革 2013-02-22-註解談最新退休制度變革 2013-02-22-註解
談最新退休制度變革 2013-02-22-註解
 
開會迅速而有效(鄭建立整理)
開會迅速而有效(鄭建立整理)開會迅速而有效(鄭建立整理)
開會迅速而有效(鄭建立整理)
 
7個習慣教出優秀的孩子(序)書摘(鄭建立整理)
7個習慣教出優秀的孩子(序)書摘(鄭建立整理)7個習慣教出優秀的孩子(序)書摘(鄭建立整理)
7個習慣教出優秀的孩子(序)書摘(鄭建立整理)
 
有效的管理者書摘(鄭建立)
有效的管理者書摘(鄭建立)有效的管理者書摘(鄭建立)
有效的管理者書摘(鄭建立)
 
沈積岩
沈積岩沈積岩
沈積岩
 
火成岩
火成岩火成岩
火成岩
 
河流地形
河流地形河流地形
河流地形
 
礦物
礦物礦物
礦物
 
變質岩
變質岩變質岩
變質岩
 
北縣教師會中華電信團購網
北縣教師會中華電信團購網北縣教師會中華電信團購網
北縣教師會中華電信團購網
 
北縣教師會中華電信團購網
北縣教師會中華電信團購網北縣教師會中華電信團購網
北縣教師會中華電信團購網
 
工會簡報:為什麼要組織教師工會
工會簡報:為什麼要組織教師工會工會簡報:為什麼要組織教師工會
工會簡報:為什麼要組織教師工會
 

學習的革命書摘(鄭建立)

  • 2. 第一步,打開教室~柯華葳 • 學生就是不喜歡學習。 • 教學時間實在不夠。 • 要學會,就要反覆練習。 • 進教室觀課會干擾學習。 • 小組討論吵吵鬧鬧,會拖累進度。 • 學生自學,學錯怎麼辦? • 不能力分組(班),怎麼教?好學生都給耽誤 了。
  • 4. 曾志朗: 十二年國教和九年國教不一樣 在哪裡? 九年國教:被競爭綑綁失了準 十二年國教:脫下競爭纏擾的轉捩點
  • 5. 學習共同體 • 教育是一公共使命,學校和老師有著背負此使 命及責任的專業,但需要向外敞開大門,使多 元思考透過對話得到交流。 • 面對教育,顯然需要不求自己的益處與毅力, 只問學習本質。 • 讓學生彼此對話、相互幫助;老師「少說多 聽」、教室打開大門,成為可以共同觀摩學習 的現場。透過協同學習、分享表達,讓孩子回 學習的樂趣,老師找到成長的動力,更間接提 升整體的學力表現。 • 也因而成為改革公立學校的一把金鑰匙。
  • 6. • 在『勉強』(為考試而唸書)的世界中,我們 不曾遭遇任何事、任何人、更不曾貼近自 己;我們尊重辛苦多於快樂、順從多於批 評、重視反覆多於創造。這是為了將來犧 牲現在,以獲得財富、地位、權力為代價 的世界。但在『學習』的世界中,孩子能 持續與事物、與他人對話,更與自己對 話…是在這片看不見的土地中自我翱翔, 將土地上所發生的一切與自己連結的世界。 ─佐藤學
  • 7. • 「學校是頑固的組織,絕非容易就能實行 改革!」學校組織文化才是教育改革的成 功關鍵,改革若是只有針對單一對象,幾 無成功可能。─劉欽旭 • 問題不在老師應該如何「教學」,而是怎 樣讓學生不再逃避「學習」!─陳麗華
  • 8. 遇見校園春天 • Q:你在多年研究中發現,東南亞中小學生 有「從學習中逃走」的現象,學力下降是 共同的教育危機,現在最嚴重的教育問題 為何? • A:東南亞國家有三個非解決的問題: – 競爭教育要變成共生教育 – 量的教育要變成質的教育 – 有目的性的教育變成有意義的教育
  • 9. • Q:台灣、日本都有教育改革,希望學生從考 試壓力中得到釋放,能快樂學習,但為何快樂 學習還是不能減輕從學習中逃走的現象,反而 造成學力下降? • A:一定要告訴學生學習的價值、知識的意義, 不是為考試;如果不知道,教育不會改變,指 減少考試、學習內容,但不教導學習的價值或 學習經驗,孩子沒法得到相對的快樂。 • 最根本要提高教育的品質,保障每一個孩子的 學習權益,孩子長大後可以共同參與建立民主 社會,這是全世界公立教育的目的。
  • 10. • Q:「學習共同體」牽涉到思想改變,而非僅技術改變,實踐的核心 和精神為何?學校要如何轉移教育典範? • A:「學習共同體」主打念一世紀的學校,要有自子的願景(學校觀)、 教育哲學和新的教學活動。 • 願景(學校觀):學校不僅是學生互相學習成長的地方,老師成為學習 專家,互相成長、學習,家長、市民也可以參與孩子的學習,大家都 學習都不停止。 • 「學習共同體」的哲學有三個: – 一、公共性哲學:教室基本上為任何人敞開,誰要在何時進來都可以。 – 二、民主主義的哲學:校長、老師、學生、家長都是學校的主人,每個 人都有同樣的發言權,都可以參加學校的活動,每個師生都有同樣的權 利。 – 三、求卓越的哲學:永遠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內容或資源,不會因為成績 不好、家境不好就降低教育內容、教育水準,永遠都追求完美、最高教 育內容。
  • 11. • Q:「學習共同體」的老師要在想法、態度、 教學上做哪些準備? • A:校長要先開始宣示要做,一方面請老師 協助,一方面對家長溝通。校長的領導力 最重要,前導校也很重要,每年都舉辦公 開研究會,這一天所有教師都把教室門打 開,讓所有人進來看,以傳達共同體精神, 好形成一個支持的網絡。 • 另一個推廣的力量是書。
  • 12. • Q:如何說服老師打開教室的門?如何讓老師 有改變的動力? • A:建立教師的支持系統很重要,「學習共同 體」不是要評價老師,打開教室是要互相學習, 互相形成支持網絡,只要老師公開上課給大家 看,大家一先感謝那位老師。唯有學校能夠支 持老師,老師才能給孩子最好的學習,老師才 能給質量最好的東西。 • 若一個學校只有一位老師改變,這樣是不會成 功的,一定要以學校為主,全方位來改變,才 有可能成功。
  • 14. • Q:家長的社經背景不同,參與程度會有不 同嗎? • A:學力低的學校的家長學經歷背景都低, 你不需要訓練家長,直接邀請他們進到教 室。
  • 15. • Q:老師要從傳統的教學方式改成「學習共 同體」的教學,需要接受那些訓練? • A:閱讀書、參觀前導校的上課。
  • 16. • Q:日本公立學校是否也有崩壞的現象?成 績好的、家境優渥的學生都上私立學校? • A:日本崩壞的反而是私立學校,有錢人家 的孩子頭腦不一定比較好,價值觀也不一 樣,而且要透過考試競爭,填鴨考高分, 孩子已經不喜歡學習了。
  • 17. • Q:「學習共同體」的下一步發展? • A:沒有所謂階段性的目標,從頭開始的目 標就是希望孩子能互相學習,老師可以共 同成長,家長和市民相信老師、學習能幫 助孩子。每個孩子都不同,老師要按照個 別差異調整自己的教學。現在很多學校都 做得很好,當然最理想的狀態就是不只幾 個學校成功,要整個社會都接受、都實行。
  • 18. 第一章 孩子為什麼從學習中逃走 • 「在『勉強』(為考試而唸書)的世界中,我們 不曾遭遇任何事、任何人、更不曾貼近自己; 我們尊重辛苦多於快樂、順從多於批評、重視 反覆多於創造。這是為了將來犧牲現在,以獲 得財富、地位、權力為代價的世界。 • 但是『學習』的世界中,孩子能持續與世界、 與他人對話,更與自己對話…是在這片看不見 的土地中自我翱翔,將土地上所發生的一切與 自己連結的世界…」
  • 20. 02「壓縮的現代化」是最大的敵人 • 東南亞教育的現代化 – 第一個特徵,「壓縮的現代化」。社會階層的流動性(social mobility)。 – 第二個特徵,競爭的教育。以考試競爭為主要動機來推動教 育,教育中民主的原理受到扭曲,教育的自由等於競爭的自 由,教育的權利等於參加競爭的權利,而教育的平等等於競 爭機會的平等。 – 第三個特徵,與工業主義的親近。填鴨式教育及考試取向教 育。 – 第四個特徵,中央集權的官僚主義。以國家中央集權、官僚主 義及教育政策三頭並進,來做為教育改革的主要推動力。 – 第五個特徵,強烈的國家主義。 – 第六個特徵,教育公共性的未成熟。
  • 21. 03社會改革與教育政策的失敗 • 後工業主義社會與青年勞動市場 • 青年勞動市場瓦解 • 新保守主義及新自由主義的教育政策 • 新學習指導要領帶來何種結果
  • 22. 04從「勉強」到「學習」 • 將「勉強」轉換為「學習」。「孩子為什麼從學習 中逃走」的現象,其實是「從勉強中逃走」。即便 是拒絕並討厭學習的孩子,其實都渴望學習,在上 課方式及內容改革後,可以看見他們在教室學習的 情形。 – 勉強是無止盡的宣告結束,學習是無止盡的準備開始。 – 勉強是不停的往前進,學習是來回行走。 • 在「勉強」中,不會遇見任何新事物也不會與任何 人交談;相反的,「學習」是經營與人、事、物的 相遇與對話,也是與他人思考或情感的相遇與對話, 更是自我的相遇與對話。
  • 23. • 「學習」定義為, – 透過與事物的相遇與對話─構築世界; – 與他人的相遇與對話─構築同伴; – 與自己的相遇與對話─構築自我,實行三位一體 「關係與意義不斷編織」的永續過程。 • 具體化實踐方法: – 第一,透過與「人事物」的相遇及對話,實現「活 動式的學習」。 – 第二,在於透過與他人的對話,實現「協同學習」。 – 第三,在擺脫儲蓄知識與技能的枷鎖,實現能夠表 現、分享及品味知識與技能的「學習」。 • 從「勉強」到「學習」的轉換,則可藉由實現 教室中「活動式學習、協同學習、反思式學習」 得到具體化實踐。
  • 24. 為了支持孩子的「學習」 • 為了完整保障所有孩子的學力,發展孩子豐富 的學習,最重要的是培育孩子創造性與探究性 思考的學習方式。 • 為了培育孩子成為學習專家,父母及教師更應 該自我成長為優良的學習家。 • 在學習中,孩子與大人站在同等立場,也在對 等立場。在相互支持的聯繫中,孩子必能超越 難關、持續學習。對孩子而言,若身旁的大人 無法一同體會學習的辛苦與快樂,無法一同以 學習家的精神預備好探索的心境,孩子絕對不 可能習得學習的方法。
  • 25. 第二章 能力分組已不合時代! • PISA調查的結果證明了芬蘭教育注重品質 與平等相輔相成,是提升孩子學習動機與 能力的最好的例子。事實上,芬蘭是世界 上貧富差距最小的國家,也是歐洲各國中、 最尊重平等教育的國家。 • 而芬蘭也是一九七0年代以後,積極推動中 等教育綜合化及廢止分流教育的國家之一。
  • 26. 01PISA的衝擊 • PISA(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是 OECD每三年大規模舉辦的一項國際測驗,評 估十五歲孩子的閱讀素養、數學素養及科學素 養。 – 向世界宣告分流教育的失敗。 – 教育的品質(quality)與平等(equality)應該相輔相成。 – 推動「專題研究」(project learning),在小規模的 學校中,可以實行孩子多元學習的「協同學習」模 式。
  • 27. 02能力分組是否真的有效? • 1.能力分組能否有效提升孩子學力? • 2.能力分組能否改善孩子的人際關係及學習 態度? • 3.能力分組能否縮短小孩子學力差距? • 4.能力分組能否有效提高學校全體的學力?
  • 28. 03能力分組為何普及? • 錯誤觀念:高學力的孩子和低學力的孩子應該分開來學 習;高學力的班級應授以難度較高的內容,低學力班級 應則給予基礎內容,這樣的學習效果才更佳:簡單的內 容造成高學力孩子的委屈,困難的內容鑿造成低學力孩 子的無奈。 • 第一,之所以形成這錯誤觀念,乃是之前的教育經驗都 以傳統授課方式為前提。現代的教室,總將桌椅排成小 組以利隨時討論,以「協同學習」為基礎,展開專題式 研習,也不再注重知識或技能學習的「量」,轉而看重 豐富學習的「質」。 • 第二,適合能力分組的學習,可適用於如計算能力或國 字學習等部分基礎課程,或屬於技術面的學習,如駕訓 班。能夠對應多元能力的教育,首要之務就是,教師的 授課方式及學習型態。協同學習或合作學習式新學習型 態。
  • 29. 04邁向改革的「協同學習」 • 1896年杜威(John Dewey)在美國芝加哥大學所創立 的實驗學校。 • 歐克斯在美國加州提出採用複式學級或無學年制的 混齡教學學習效率較高。 – 透過複式學級,孩子等於在課堂將一半的教學內容學 了兩次,是因「量」及「效率」無助於學習,而應注 重學習的「質」與「發展」。 – 學習,是與新世界的接觸對話,並透過與教師、同學 及自己的對話,來挑戰學習的「伸展跳躍」。 – 真的可以達成「伸展跳躍」學習的,只有「聽得懂一 半」的一小部分孩子,因為從不懂到懂只需要一瞬間、 一些空間;只要有人協助,那些孩子就有「伸展跳躍」 的學習機會。
  • 30. • 成績只是結果,不是目的。 • 維高斯基將孩子的精神發展定義為,經由與他人溝 通產生的內化過程。精神發展始於與他人的溝通, 接著再將談話內容內化到個人心理的過程。 • 與發展階段完全一致的教育是「跟在發展後面的教 育」,他將「獨自學習可達到的程度」(目前的發展 水準)與「經由他人的援助可達到的程度」(未來的 發展水準)中間的領域稱為「近端發展區」,教育應 該根據「近端發展區」來發動。而「近端發展區」 的「內化學習」,也應以教具(言語、素材、模型或 概念)為媒介,在教學活動中展開。
  • 31. 學習定義為三種對話的實踐 • 學習,是與嶄新世界的相遇與對話的實踐 (認知的實踐)、與他人對話的實踐(人的實 踐)、以及和與自我對話的實踐(自己內在的 實踐)。學習就是藉由「透過媒介的活動」 與嶄新世界相遇,並在與教師及同學的對 話中「伸展跳躍」。
  • 32. 維高斯基(Lev S. Vygotsky)的「近端發展區」(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 透過教師或同學的援 助可能到達的程度 未來的發展水準 近端發展區 經由媒介活動所產 (學習的可能性) 發展 生的內化(學習) 獨自學習可到達的程度 目前的發展水準 (通常所指的發展階段)
  • 33. 改變課程的思考方向 • 現在課程的設計常以「計畫」(program),而非「專題」 (project)為主,然而,二十一世紀的學習方式,應該是「專題 研究」。 • 教師學習如何將「活動教學」、「協同學習」及「反思思考」 納入課程,正是改革的關鍵,即在每一堂課中設計某一項作業 或活動,以三到五人為一小組,小組藉由互相討論、交流,獲 得多元的思考、刺激,而加深或拓展自己的視野。 • 互相學習的關鍵則建立在「相互聆聽」的基礎上,學習的出發 點就在於聆聽他人的談話。學習是透過聆聽他人的意見,接受 與自己不同的思考方式,再消化其不同的思考方式,再內化為 自己的思考;如此的對話才能深化學習。 – 教師必須先張開耳朵聆聽各種聲音,並將各種意見在課堂中連結, 長期實踐。
  • 35. 第三章 學力神話的幻滅 • 我曾經指出,「學力」概念之所以如此混 亂,是因為沒有把「學力」視為一種「基 於學習的成果表現」,而是視為「力」的 功能。 • 進而又把「力」(能力、權力)的功能當做學 力的實體,助長「學力」概念的混亂。
  • 37. 02學力危機為何產生? • 超過半數的日本學生,隨著學年增加都逐 漸出現「從學習中逃走」,意即討厭讀書、 放棄學習的現象。學生所產生的「從學習 中逃走」的現象,甚至比「學力低下」的 現象更為嚴重。 • 「從學習中逃走」及「學力低下」的現象, 在社會低下階層尤其嚴重。
  • 38. 03「基礎學力」所指為何? • 把「讀、寫、算」視為單純掌握讀書、寫 字及計算能力,那就不能稱為「基礎學 力」,原因在於「讀寫能力」原本就不限 於識字而已。 • 「會寫信」背後的含意 – 觀其文知其人、觀其信知其鄉─從信的字裡行 間便可以瞭解這個人的教養。 – 「literacy」的最佳翻譯應為「素養」,也有 「基礎學力」的意思。
  • 39. 04學力累積的真相 • 「回歸基本」運動失敗的原因: – 一、基礎的知識及技能並不是透過反覆練習,而是必須透過 經驗、認識原理、學習相關的知識來獲得。 – 二、最根本的問題在於,「回歸基本」運動展開時,美國正 值從工業主義社會過渡到後工業主義社會(知識社會)的過渡 期。 • 失敗的「回歸基本」運動 – 「基礎的知識及技能並不是透過反覆練習,而是必須透過經 驗、認識原理、學習相關的知識來獲得。」 • 一躍而上的學力表現 – 基礎(fundamental not base)學力的謬論「學力的形成是循 序漸進而累積的結果」;學力是藉由再一定的高度向上引導 才得以形成。 • 「向上伸展與跳躍」是學習的必要
  • 40. 第四章 課堂的風景 • 教師的責任不在於追趕教科書的內容, • 做為學習專家的教師, • 責任在於實現每一個學生的學習。 • 我們應當尋求的不是追上教科書進度的效 率, • 而是豐富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經驗的效率。
  • 41. 01不可思議的「協同學習」 • 弱者的相互扶持 • 互惠學習(reciprocal learning) • 互惠學習的關係 – 低學力孩子的進步,是一下子改變的,並非像爬樓 梯一樣,一點一滴地向上,而是跳躍式地一舉成功, 「協同學習」則為這種機會提供了豐富的準備。 – 「協同學習」不僅保障學力低下學生參與學習的機 會,透過這些參與,更保障了豐富其學習經驗的可 能。 • 同學間的「互幫互學」,屬於一種「若無其事 的體貼」所結合的關係。
  • 42. 02從「傳統教學」走向「協同學習」 • 為什麼需要「協同學習」? – 其一,不組織「協同學習」,每一個人的學習 就不可能成立。 – 其二,要引導每一個人的學習跳躍到更高的程 度,「協同學習」是不可或缺的。 • 所謂「學習」是 – 與世界的相遇對話; – 與他人的相遇對話; – 與自己的相遇與對話。
  • 43. • 協同的意義 – 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實現每一個學生真正的學習?首先,教學內容 必須設定在比一般的教學水準更高的層次,否則,「上層」學生 的學習無法形成。同時,必須積極照顧「下層」學生的問題,不 放棄每一個學生。 – 提高教育內容水準的設定,同時在教學中必須針對各小組低學力 學生的問題予以輔助。以學習為中心的教學,教師和學生必須在 協同學習下共同決定,要填平高程度的課程內容及班上低學力之 間的鴻溝,而能夠克服這個難題的,就是小組間的「協同學習」。 – 貫徹指導實施低學力學生向同學提出「嘿,這裡該怎麼做?」的 習慣。愈是不懂得學生,愈會產生一種傾向,那就是不尋求同學 的幫助,試圖憑藉自身的能力,加以克服困境。 – 「協同學習」為所有學生提供了挑戰更高程度的學習機會,我們 也必須保障在「協同學習」中每一位學生能夠「伸展跳躍」的學 習方式。 – 保障所有學生的挑戰性學習,正式「協同學習」的精髓所在。
  • 44. 03「協同學習」的意義 • 「協同學習」建立於互相學習的關係,並非互 相教導的關係。 • 必須改變教師的指令為「不懂的學生不要老是 一個人思考,可以問問旁邊的同學。」 • 在小組學習中,有的學生往往會在詢問同學前, 會「老師,老師」地頻頻舉手求助。面對這種 情形,老師不應該直接回答學生,而必須要求 他「問問旁邊的同學」,讓小組裡的同學展開 互動的關係,也就是必須養成「先和旁邊的同 學商量,如果解決不了再問老師」的習慣。
  • 45. 「協同學習」與「分組學習」的差別 • 「分組學習」重視各組別的一致性,而在「協同學 習」中,學習的主體終究是個人。 • 在小組活動中決不強求一體化;相反的,它追求的 是學生思考與見解的多樣性。 • 學習,並非在「一致」之下產生,而是在「差異」 之中形成。 • 在「協同學習」中還是以不存在領導者為妥。「協 同學習」需要的是每一個人多元學習的相互碰撞, 每一個學生在平等的地位中參與學習。 • 「協同學習」的小組最好是由男女生混合的四人組 成。如果真有問題,在一定的時間內再重新編組就 可以。在小學低年級不宜導入「協同學習」。
  • 46. 04教學型態的轉換 • 對轉型的焦慮 – 每一個教師的意識都聚焦於「上課」的展開, 卻不能真正面對每一個學生的「學習」。「上 課」是以實現「學習」為目的,實現每一個學 生的「學習」,必須成為「上課」的訴求。 – 許多對「協同學習」三心二意的教師會擔心, • 第一,一旦實施「協同學習」,學生就會流於「聊 天閒談」。 • 第二,更多的教師擔心「協同學習」的實施,會影 響教學進度。
  • 47. • 克服閒談 – 如果實施「協同學習」之後,學生出現閒談現象, 是因為教師自身的話語不著邊際,無法成功傳達給 學生所衍生,並非實施「協同學習」的結果。 – 導入「協同學習」之後,學生仍然流於閒談。觀察 這種課堂,其課題內容幾乎都過於簡單。 「協同 學習」的意義在於透過與同學的互學,在這樣的狀 況下,問題不在於「協同學習」的方式和學生的學 習態度,而在於教師設計的內容無法發展學生的 「學習」。 – 實施了「協同學習」卻仍舊流於閒談的課堂,大多 的原因在於,學生之間無法構築相互聆聽的關係。 但是,先返的,如果不實施「協同學習」,幾乎無 法構築學生之間的聆聽與互學的關係。對於教師而 言,最重要的是,先從一節課的教學中,那怕是幾 分鐘的「協同學習」做起。
  • 48. • 保障效率 – 對於推動「協同學習」的教師而言,傳統教學的效率 才是浪費學生時間、浪費學習體驗的方式。傳統教學 的效率在於,削弱了學習的體驗、放棄學習困難的學 生、忽略想要「伸展跳躍」學習學生的興趣。 – 如果教學目標在於尋求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經驗的效率, 而不是追趕教科書的進度,那麼,傳統教學才是徹頭 徹尾的沒有效率;而「協同學習」才是貨真價實地講 究效率。教師的責任不再於追趕教科書的內容,做為 學習專家,教師的責任在於實現每一個學生的學習, 豐富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經驗的效率。 – 實施「協同學習」並獲得成功的教師,其教學進杜絕 不會落於教科書之後,方法有兩個: • 一、果斷地處理單元的展開,有效地組織教學內容:該壓縮的 壓縮、該拓展的拓展。 • 二、組織「協同學習」為「伸展跳躍」的學習,也就是設定高 於一般程度的課題。這樣, 「協同學習」就能夠整合基礎性 和發展性的教學內容,實現互幫互學。
  • 49. • 何時實施小組學習 – 其一是「個人學習的協同化」 – 其二是挑戰「伸展跳躍的協同學習」。 • 小組學習的核心意義在於挑戰「伸展跳躍的協同學 習」 – 個人的學習狀況是每一個人默默作業,懂的學生很快 就做完了作業,而不懂的學生則握著鉛筆虛度光陰, 無論是前段生或後段生,都只能體會到貧乏的學習。 – 當教學的過程中只有幾個學生舉手,多數學生浮現出 困惑表情的時候,就應當馬上組織小組「協同學習」, 這樣的情況在任何學科的教學中都會發生,在當下轉 入小組學習,是保障所有學生「伸展跳躍」的關鍵。 – 在課堂教學進入追求高程度理解的階段時,也必須組 織小組學習。
  • 50. • 何時結束小組學習 – 小組學習應當進行於「學習」成立的情況下, 結束在「學習」無法成立之前。 – 「協同學習」的成功取決於教師的準確判斷。 • 倘若是專心於「協同學習」,那麼,「學習」便已 成形; • 倘若是覽懶散散、閒談聊天,那就表明「學習」並 沒有形成,應在當下或之前盡快結束。
  • 51. • 教師應該做些什麼 – 一是關照無法成功參與小組的學生。教師必須 努力援助,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參與「協同學 習」,聯繫不能參與的學生與同組學生的溝通, 而不是回答個別學生的提問。 – 二是教師應該接著做的是對各小組的關照。對 難以展開討論的小組,只要進行幫助、促進各 小組之間的「協同學習」,接下來交給學生去 做,不必介入各小組之大小事。
  • 52. 05小學低年級的「協同學習」 • 「協同學習」應當在小學(三年級以上)、國中和高中積極導入,但小 學一、二年級階段則不能實施。 – 要注意小組學習的情境, – 個人作業的情境。 • 低年級的合作 – 小學低年級應當追求「協同學習」,是以教師與每一個孩子之間放射線 般的溝通關係為基礎。 – 課桌椅的配置極其重要,教師要拆除講台,以能看得見全身的方式與孩 子接觸。 • 纖細溫柔的關照 – 真正的學習課堂並非「精力充沛的班級」,在人人能夠安心學習的安靜 課堂裡「協同學習」才能成立。教師的張力、音量應盡可能壓低至與孩 子同樣的程度─某某小朋友說得非常有趣,我們請他(她)再說一遍。 – 教學的節奏也是重要的。幼小孩子的節奏比成人想像的還要緩慢。 – 話語和聲調的柔和性。唯有伸展跳躍的「協同學習」,才是柔軟孩子心 田的課堂,才是寧靜的教室裡充滿教師細膩關照的課堂。這種纖細與柔 軟正是培育孩子知性的關鍵要素。
  • 53. 第五章 學習的專家 • 學校的責任就在於「上好課」嗎? • 教師的責任就在於「上好課」嗎? • 答案是否定的! • 學校的目的以及教師的責任就在於: • 實現每一個孩子的學習權, • 保障挑戰高程度學習的機會,為民主社會 做好準備。
  • 54. 01構築信賴與協力的關係 • 寧靜的革命 – 「協同學習」作為「寧靜的革命」在世界各國的課堂展開,已是不可逆 轉,也是「長期的革命」(long revolution)。 – 在小學的教室哩,講台已十分罕見。 – 專題式課程已經普遍化。 – 「協同學習」也同專題學習一般,是教育邁向二十一世紀社會的一種的 革命。 • 民主教育的實現 – 在這五十年間,在日本已經逐漸式微的「專題學習」與「協同學習」, 在歐美各國的中小學卻花了約三十年的時間,成功從以教科書和黑板為 中心的「傳統教學」轉變為以「協同學習」為中心的教學模式。 – 廿一世紀知識社會中,從「知識與學習的量」轉化為「知識與學習的 質」,推進教學內容高度化的同時,組織多元知識的「專題型課程」 (Project-based Learning,簡稱PBL)。 – 課堂的「寧靜的革命」實施的優越條件: • 課堂的規模 • 優秀的教師教育與再教育
  • 55. • 邁向明日的學校 – 不同的人們彼此信賴與協力,構建多元文化共 存的社會,這可以說是在全球化進行的社會中, 標榜實現民主社會的改革意義。 – 我們站在兩種社會的交叉路口 • 基於市場經濟原理,被個人主義的能力競爭所激化 的社會。 • 多元文化共生的社會,尊重人們生存方式的多樣性、 相互幫助的社會。 • 倘沒有對他人的「信賴」與「合作」,民主主義社 會則無法實現,也不會有人類的幸福與教育的未來。
  • 56. 02內發的改革 • 為什麼進行研究 – 學校只能從內部改變,然而,其最大的原動力,就在於教師 作為專家,構築相互聯繫的「同僚性」(collegiality)。 • 試想以往校內研習,是否真能促進每一位教師的多元化成長,構 築教師作為專家的同僚性? • 指定的中心學校,會制訂以研習為中心的統一課題,推動二至三 年的研究計畫,其研究成果會在最終年度結集成《研究輯錄》, 透國研討會來加以發表。有多少老師會認真閱讀?有多少持續進 行研究的學校還存在? • 愈是熱衷於校內研習,學校愈是扭曲,教師愈是扭曲,教育愈是 扭曲。 – 我們必須重新審視:如何切斷這種惡性循環。 • 必須重新思考的是校內研習的目的。學校的目的以及教師的責任 就在於:實現每一個孩子的學習權,保障挑戰高程度學習的機會, 為民主社會做好準備。
  • 57. 多樣的經驗與見識的交流 • 推動創建「學習共同體」,把學校改革的重點設定 在於培育教師做為專家的「同僚性」;把學校經營 的軸心設定於校內研習。 • 在做為「學習共同體」的學校中,教師自身必須從 「教育專家」轉型為「學習專家」。 • 「學習共同體」的學校,必須在保障實現每一個孩 子的學習權的同時,也保障每一個教師做為專家成 長的機會。 • 校內研習:所有教師每年最少須上一次公開課,累 積教案研究經驗。公立學校教師只要關上教室大門, 孩子就被私有化,學校被私有化。學校,是教師團 隊同心協力,實現每一個孩子學習權的場所。
  • 58. • 為了構築每一個孩子的「協同學習」關係,構築教師做 為專家的「協同學習」關係,就經驗而言,必須有上百 次縝密的教案研究,並在每次觀摩後進行兩小時左右的 教案研究討論。 • 教學是超出一般教師想像的複雜工作,亦是一種智慧的 作業。 • 欲達成上述目的,必須展開日常的教學研究,必須充實 教學後的「反思」(reflection),而不是滿足於課前的教 學「設計」(planning)。 應當研究「事件意義的多樣性 解釋」及「事件關係的結構性認識」。 • 再以創造「學習」為目的的教案研究中,應當著力研究 的是「課堂中那些學習是成立的,那些是出現瓶頸的」, 縝密地研究課堂的事件才是中心課題。
  • 59. 研習會的改善 • 一、研討的對象不是放在「應該如何教」的問題上,而是基於 課堂所發生的事實,討論「孩子在哪裡的學習成立,在哪裡出 現瓶頸」。教學研討的目的在於「創造戶學關係」與「實現優 質學習」。 • 二、在研討中,觀摩者不是提出對執教者的「建言」,而是闡 述自己在觀摩了這節課之後「學到了甚麼」,透過多樣心得交 流來互相學習。 • 三、在研討中,觀摩者不應當緘默不語,應當實現不受高談闊 論者與品頭論足者支配的民主型研討。每一位教師最少都應發 言一次,陳述自己的感想,我認為這是觀摩者最起碼的禮儀。 主持者默默聆聽每一個人的發言更為重要,把精力花在歸納討 論內容,往往會議研討的內容僵化和淺薄,因此,以「不總 結」、「不歸納」為鐵則,是主持研討會的最高原則,「暢所 欲言」的研習會才能結出豐碩果實。 • 四、與上述事項同樣重要,精簡學校的組織與營運的課題。
  • 60. 03學習的專家 • 做為教師的學習。 • 相互聆聽、相互學習的關係 – 山崎老師的課堂是以沉靜的氣氛中孩子的相互 聆聽、相互學習而聞名。 • 三個必要條件做為根本原理,推進著課堂 的創新與教學的研習: – 一、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學習即尊重孩子。 – 二、尊重教材所隱含的內在學習發展性。 – 三、尊重每一個教師自身所秉持的哲學。
  • 61. • 邁向真正的學習 – 在向孩子學習的過程中,共同創造教學。 • 教師共同成長的學校 • 孩子的學習可以說是「做數學」(doing math),並非教授數學的 知識與技能的「教數學」(teaching math),而是透過促發與促進 孩子的「做數學」來實現「數學學習」的教學(teaching children to learn doing math)。透過數學的活動創造數學的推理,「數學 的學習」也已成為「真正的學習」。 • 通過話語的相遇與對話實現「文學的學習」成為「真正的學習」。 • 通常在學校的校內研習中,話題的焦點多為教材的處理 和教師的教法,因此,「怎麼教」構成了校內研習的主 要對話;但是,在以孩子為學習中心的教學中,「怎麼 教孩子學」必須成為校內研習的主要對話,進而,要在 課堂裡實現「真正的學習」 ,就必須實現「數學(文學、 科學)的做中學」成為校內研習的主要對話。如此,教 師的學習才能實踐孩子學習為中心,建構複雜的學習結 構。
  • 62. 第六章 改革成功的學校 • 學校改革的核心在於日常課堂教學的建構。 我們在所有的課堂中引進了三個要素: 「活動」(作業)、「協同學習」(小組學習)、 「分享表達」,逐漸讓所有教師展開嘗試。
  • 63. 01金透小學:持續三十年以上的公開課程 • 愈是扎根傳統,就愈擁有創造性,就愈能夠摸 索出新時代教育發展的可靠方向。(管弦樂團, 其壯舉的秘訣有兩個) – 其一,是社區人士的合作與幫助。 – 其二,是該校日積月累的「學習共同體」。 • 這所學校的每一間教室哩,每一個孩子都受到 尊重,以聆聽他人心聲為基礎的「相互學習」 關係已經形成。「相互聆聽」和「相互回響」 形成了該校「學習共同體」的軸心。
  • 64. 從學校內部的改革做起 • 唯有自主的從內部變革做起,學校才有可能改 變。 • 教師自主教學研修的式微與教育行政的教學研 修的制度化並行不悖地進行,絕非偶然的巧合。 「教學研究繁榮,課堂教學滅亡」; 「教師 研修繁榮,教師滅亡」; 「學校改革繁榮, 學校滅亡」─這種並非開玩笑的事實之所以蔓 延,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教師、教育行政工 作者和教育研究者,必須直視這種充滿矛盾的 現實,摸索新的學校改革願景。
  • 65. 同心圓結構 • 教學改革持續的秘訣,在於其根據課堂中孩子學習的事實展開 研究。 • 教育學會研究小組做了一項以在職教師為對象的問卷調查,對 他們就「教學的改進」、「身為教師的成長」的議題,提出了 「甚麼是最重要的契機」、「誰是最有效的顧問」的問題。其 結果 – 重要的契機:1.教學的自我反思;2.年級會議(小學)、學科會議的 教學研究會(國中);3.校內研習;4.自主研究會;5.教育工會和教 育委員會組織的研究會;6.研習中心的講座;7大學研究者的演講。 – 有效的顧問:1.同年級的同事(小學)、學科同事(國中);2.同一學 校的前輩與同事;3.校長、教務主任;4.近鄰學校的前輩與同事; 5.教育委員會和研中心的主任;6.大學教師。 • 無論是教學的改革還是教師的成長,都以教師的實踐場所─課 堂─為中心,形成了一種同心圓的結構。
  • 66. 創造共同學習的教學 • 學習的交響樂 – 「把生命進化的過程與胎兒的成長發育進行比較」─一方面學習 「生命的尊嚴」,另一方面又剝奪了另一個生命。 • 教學的研修 – 以「協同學習」為課題,挑戰「參與」與「集中」的教學,一種 交織著「發現」、「對立」、「思考」與「共鳴」的教學。 – 我們所期待的理想學校,就是『孩子與教材一起、與同伴一起、 與老師一起進行教學,而教師也從孩子學習的態度中思考學習』 這樣的一種基本構圖。 • 改革的傳統與傳承 – 學校改革所需要的,不是嶄新的政策與制度改革,而是像金透小 學那樣建設「學習共同體」的前導學校,保障每一個孩子的學習 權,促進每一個教師的個性成長。 – 我們不應當停留於徒有其表的討論與政策,唯一的出路就是:發 現學校改革的王道,並且腳踏實地、持之以恆地行進在這條道路 上。
  • 67. 02岳陽中學:成功推動學習共同體的中學 • 中學創建「學習共同體」的挑戰 • 中學的實現 – 中學教師的工作時間超過了小學教師和高中教師, 不少教師連週末還加班,無時無刻都在工作。 – 並沒有以「學習」做為生活的中心。 – 二十多年來,中學教育是圍繞「三種指導」所組織 起來的。所謂「三種指導」就是「社團活動指導」 (不良行為對策)、「生活指導」(教養)與「出路指 導」(應試對策)做為生活與思考的中心,學生的 「學習」被邊緣化。
  • 68. • 支持挑戰的信念 – 挑戰學習的學生決不會垮掉 – 仔細思考逃學生的脆弱和無助,其實他們的行 為和心理過程是可以被理解的。 – 「學習」,對於學生來說,是學會社會獨立的 一種核心責任;同時也是做為一個人的生存權 利(人權)以及生存希望的核心。 – 中學改革的核心是構築「學習共同體」,「不 放棄每一個學生,實現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權」。
  • 69. 從課堂改革走向學校改革 • 從課堂中導入三個要素:「活動」(作業)、 「協同學習」(小組學習)、「分享表達」開 始的,即「活動性、協同性、反思性學習」 的具體化。
  • 70. • 改革的進展 – 中學改革的成果一旦成為事實,就會比小學的 改革更有張力的展開。 • 中學教師擁有潛在能力,行政會報集中在一天之中, 以便確保每年近八十次教學研修的時間。保障較學 設計與教學研修的充分時間,構築作為專家的教師 同僚性,使得以往被壓抑的教師潛能充分地迸發出 來。 • 中學改革的動力源於學生潛在的能力。通常每節課 中反反覆覆組織的「活動」(作業)、「協同學習」 (小組)、「分享表達」三種活動,形成了每一個學 生學習的習慣,提高了「協同學習」的能力。
  • 71. • 持續的改革 – 多次的從頭做起,使得改革的根基穩固,愈發 不可撼動,這是一種值得稱頌的壯舉。這種腳 踏實地的進步步伐,不僅受到教師同僚性的支 撐,也受到學生之間已經形成的協同關係來支 撐。
  • 72. 03濱之鄉小學:第一所前導示範學校 • 堅持螺旋式上升的改革 – 現況交織著三重狀況:「合乎預想的進展」、 「超越預想的進展」、「違背預想的進展」─ • 合乎預想的展開:保障每一個孩子的學習權,做為 孩子「協同學習」的學校;每一個教師做為專家, 共同成長的學校;社區的家長與居民同教師團結合 作,共同創建的學校。 • 超越預想的進展:中輟生全部歸校園;改革獲得全 國各地教師的熱情支持; • 違背預想的事件:構想與創辦的指導者、第一任校 長大瀨敏昭老師與癌症的搏鬥與過世。
  • 73. • 一步再一步的濱之鄉 – 孩子之間與教師之間都構築起了基於「相互聆聽」 的「協同學習」。 – 三種推進力,堅持不懈地進行改革: • 第一種推進力,是辦學當初教師們對於學校改革的強烈 意願。 • 第二種推進力,是新來的年輕教師。 • 第三種推進力,是從他校轉入的資深教師發起的新挑戰。 – 學校改革開始容易堅持難,堅持改革需要花費更大 的心力。 – 搖擺學步:學校改革是一件難事,堅持改革更是難 上加難。
  • 74. 濱之鄉改革的基點 • 一、在教室哩,不僅是傾聽及談話,教師要從身體語言開始接受每一 個孩子,進行溝通。 • 二、認真地構築「協同學習」的基礎,「相互聆聽」的關係。 • 三、學習困難的學生要養成隨時向鄰座同學詢問「喂,這裡怎麼做」 的習慣。 • 四、教師的工作可以歸結為三件事:聆聽、串聯、回歸(知識原點)。 • 五、在教學設計中要設定具挑戰力的學習為中心,佈置相關的伸展跳 躍的活動。 • 六、三年級以上,以四名男女生混合編組為基準,絕對導入基於小組 學習的「協同學習」。特別是在具挑戰力的學習中要活用「協同學習」 的方式。 • 七、在校內研習會上,要根據課堂事實,細膩地探討學習的成立及瓶 頸之處。 • 八、在校內研習會上,觀摩者不是對質教者提出建議,而是交流觀摩 教學之後自己所學到的事。 • 九、在校內研習會上,不宜以特定問題孩子為中心展開討論,而是應 當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孩子。
  • 75. 走向新的挑戰的一年 • 我們需要研究的是,如何提高教師的學科 知識水準。 • 持續探討的課題之一,就是「學習」與 「關愛」的關係。學校工作的軸心必須設 定為「學習」。
  • 76. 年輕教師成長的學校 • 每一任新進教師都得到成長,開拓著創造 性的教學實踐,持續地維持著高校的教育 水準。 • 「一步再一步的濱之鄉」的妙處就在於 「搖擺學步」的自由創造性及其優質的教 學。
  • 78. 連接成長的希望 • 森田老師的教學是圍繞著讓每一個孩子充滿樂 趣,教師自身也和孩子一起分享文學的快樂。 – 他「不會學習」,不向任何同僚求教,自命不;工 作情緒忽冷忽熱,只專注自己的私事,卻不願聆聽 孩子的心聲。我斷言道:倘若他自己不打破如此傲 慢的高牆,就決不可能成長。 – 那一天,森田老師放下男人的身段嚎啕大哭。就在 半年之後,展現在我面前的竟然是森田老師如此驚 嘆的成長,我再也抑制不住發自內心感動的熱淚。
  • 79. 04跨越國境的「學習共同體」 • 「學習共同體」的創建,跨越的國境走向 國際化,這是全球的時代化。 • 印尼、中國的「學習共同體」創建得以普 及的根本,是亞洲國家民主化的浪潮。
  • 80. 疾馳的中國教育現場 • 新黃埔實驗學校改革的關鍵字有兩個: 「探究」與「協同」。「品質」與「創 造」。
  • 81. 短時間得到大量支持的韓國現場 • 韓國教師他們都是正在著手推動「學習共 同體」的改革,在第一線致力於改革的實 踐者;而且,圍繞課堂的發言和議論,達 到了可與日本推進「學習共同體」創建的 學校媲美的水準。
  • 82. 第七章 學校的再生 • 「學習共同體」學校最令人感動的, • 並不是「奇蹟」般的改革成果, • 而是學校中的寧靜、自然的對話、孩子們 上課互動學習的氛圍、 • 及每一位教師敞開教室大門, • 謙虛地與同僚互相學習。
  • 83. 01另一種教室風景 • 學問(discipline),指的是學習者(disciple)的 共同體。 • 共同學習(learning community)的學校形象, 是源自美國學者杜威(John Dewey)1896年 在芝加哥大學設立的實驗學校(laboratory school)。 • 1910年代以後,「學習共同體」的概念在 新教育運動中,普及於世界各國。
  • 84. • 理念一、呈現「二十一世紀行學校」遠景的概念: – 將學校再生為孩子互相學習成長,教師互相學習成為專家,以及家長及 社區居民透過參與,互相學習成長的場所。 – 教師辦公室必須建構「同僚性」,讓教師在教學中實踐創意並互相學習; 同時,家長及社區居民必須積極參與教學,和教師協同計畫「參與學 習」。 • 理念二:以「公共性」(public philosphy)、「民主主義」(democracy) 及「卓越性」(excellence)為主軸: – 公共性:學校教室應成為公共空間,對外敞開大門,使多元的思考方式 透過對話得到交流。 – 民主主義:與他人共生的方式(a way of associated living)。不論孩子、 教師、或家長都背負著社會責任,都是參與學校營運的主人翁 (protagonist)。 – 卓越性:不斷提升、追求自我完美的卓越性─伸展跳躍的學習。 • 理念三:聆聽每個孩子的聲音: – 學習發端於「聆聽他人的聲音」,本質應為「被動的自發性活動」。 – 聽覺、多樣思考,以及動作的連結,遠比視覺與思考的連結更緊密精彩。 觀看的是觀察者;而聆聽的才是參與者。 – 「觀看」的人能進入沉思(speculation),而「聆聽」的人,則不得不以當 事者的身分「參與」其中。
  • 85. 02寧靜又澎湃的學習交響曲 • 「學習共同體」學校的基調是,以互相聆聽他人聲音為基礎的 應答關係,以及協同學習的實踐。 – 人在真正學習時,會顯得謹慎深沉;在聚精思考時,愈見安靜。 – 「學習共同體」的公共空間,就是透過聆聽他人的聲音,產生 「聆聽教育」(listening pedagogy)的學習空間;透過每一個人的 思考、感情及微小的差異,交織成各種學習的樂聲,進而譜出一 手澎湃的「學習交響曲」。 – 教師們需要的是學校改革的願景,而願景的實現則帶來了改革的 期待與希望。 • 教育是責任還是服務? – 教育並非服務業,而是所有大人對孩子的責任。親師關係要建立 在共同教育孩子的責任基礎,彼此相互信賴與聯繫。 – 責任的概念是對每一位孩子的「應答責任」(responsibility),及對 教師身為「專家」(professionist)的評價。 – 責任非「說明責任」(accountability),「要求提供合乎報酬的服務」 「要求合乎報酬」的概念。
  • 86. 03跨越學校內部的高牆 • 一、對「學習」的重新定義:實踐與世界的對話、與他 人的對話,以及與自我的對話。學習是認知的(文化)、 對人的(社會)、及存在(倫理)的實踐。 • 二、「教師」的職業也應被重新定義:教師須同時為 「教育專家」及「學習專家」。教師的專業能力,以省 察自我實踐的經驗、及互相學習同僚實踐的經驗為基礎, 為「反省的實踐家」(reflective practitioner)。 • 三、「公共性」及民主主義概念的重新定義:將「參與 民主」重新定義為「審議民主」(deliberative democracy),並且逐漸深化。以「科學對話的教育」、 「藝術技能的教育」以及「公民性的教育」為三大課程 設計主軸,展開實踐和摸索。
  • 87. 實踐分享 • 濱之鄉小學,協同學習四大震撼 – 震撼一、教室完全開放,觀摩絕非表演 – 震撼二、沒有學習的局外人 – 震撼三、觀課,焦點放在孩子身上 – 震撼四、老師組成一個學習專家團隊
  • 88. 韓國與學習共同體的相遇 • 學習共同體的開展及現況 – 第一期:教育廳的指定研究學校期(二00一年~二00五年) – 第二期:理念學校期(二00六年~二00八年) – 第三期:革新學校期(二00九年~現在) • 如何打開教室大門 – 第一難題:推動「學習共同體」最困難的地方,就是如何讓教師打開教 室大門,公開上課內容。 – 第二難題:在於校長及教育行政官員對於授課的傳統認知。大多數人認 為授課是教師個人的功課及問題,「只要教師自己努力,課堂就沒問 題」。 – 第三難題:在於將「學習共同體」誤解為劃一的授課方式或指導手冊。 • 「學習共同體」的授課方式是否適合用於任何教科、任何時間?因為對「只要改變 教學方式即可革新教育」之單純認知。 • 目前許多教師所面臨的問題,並非只要改變教學方法就可以解決。 • 如果,不改變根本問題─對教育、學校及學習的重新認識─意即教育的哲學,教育問 題則無法解決。 • 「學習共同體」是實現「不放棄每一個孩子,保障每一個孩子的學習權利」的哲學, 這也是我們的難題。
  • 89. 韓國「學習共同體」成功要因 • 一、以教師為主體,從教室出發的改革。 • 二、學校改革的核心在「課堂」。 – 在課堂中所追求的是「孩子的學習實況」,教 師工作的中心在於「授課」,並非教學的技術」 • 三、在學校進行課堂及組織改革。 – 為了實現「學習共同體」,就必須實行授課研 究,這也是教師生涯中不可間斷的課題。將授 課研究的時間編入教師的勤務時間。率先改革 學校的行政組織,要求確保授課研究時間的例 行化。
  • 90. 待改進問題 • 一、培養能夠全力支持授課研究協議會, 及以孩子的學習為中心的授課研究之指導 員。 • 二、讓「學習共同體」普及於公立學校。 • 「學習共同體」並不是一個需要花費預算 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