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une entreprise Scribd logo
1  sur  32
Télécharger pour lire hors ligne
中國歷史科補充資料


唐代


唐之盛世
(1) 試從任用賢能、整飭吏治、推廣文教、發展經濟、平抑門第、平定四夷及確立制度七方
    面,說明「貞觀之治」的情況。


  唐代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十分鼎盛的朝代,治績計有唐太宗的「貞觀之治」及唐玄宗的「開
元之治」
   。其中,太宗貞觀年間的治績,實在開創了唐代的盛世。現把「貞觀之治」的情況分
述如下:


  1.   任用賢能:唐太宗任人唯才,不問出身,不計較私人恩怨,對隋代遺臣,乃至兄長
       李建成的舊部均信任不疑。於是,貞觀年間人才鼎盛,如房玄齡、杜如晦、魏徵等
       皆一時俊彥。太宗與賢能之士共商國事,令貞觀一朝達致盛世。


  2.   整飭吏治:太宗留心吏治,派李靖等為黜陟大使,巡察全國,考察地方官吏施政之
       得失;又將地方州刺史之姓名、政績及行誼等寫於寢室屏風上,作為升降官吏之參
       考。他又命五品以上京官輪流值宿中書省,以備垂詢民間疾苦,使吏治清明。


  3.   推廣文教:唐太宗注重文教,獎勵學術,設立弘文館,整理書籍。他又興太學,羅
       致名儒學者,使太學生人數多至萬名。此外,他建立國子監,又重建州縣學校。太
       宗又編修書籍,命孔穎達編修《五經正義》
                         。於是,一時文教興盛,四夷子弟如新羅、
       高麗等多至京師求學。


  4.   發展經濟:太宗確立均田制,授田百畝,為民制產;又推行租庸調制,輕徭薄賦,
       減輕人民負擔。於是,百姓富足,社會安定。


  5.   平抑門第:太宗命高士廉修《氏族志》
                       ,以功臣代替貴族世胄,打擊世族的社會地位。
       太宗又確立科舉制度,取代門第取士的方法,提拔平民中有才智者為官,致力選賢
       任能。由是,門第風氣漸失,有助社會團結融洽。


  6.   平定四夷:唐太宗武功顯赫,戰績昭著。他為綏靖邊患,保衛國土,多次對外用兵,
       先後平定東西突厥、薛延陀、高昌等,使四夷賓服,共尊唐太宗為「天可汗」。


  7.   確立制度:唐太宗確立了唐代的政治、經濟、軍事及選士制度。政治方面,太宗沿
       隋制而立中書、門下、尚書三省輔政的制度。經濟方面,太宗推行均田制及租庸調
       制制,為民制產,輕徭薄賦。軍事方面,太宗推行兵農合一的府兵制。最後,選士
       方面,太宗創立了科舉制度,以考試取士代替門第取士,削弱了世族的政治特權。


                       1
綜合以上各項措施,可見唐太宗施政時顧及了國家政治、經濟、經濟及軍事各方面的需
要,堪稱一代賢君。


(2) 試述貞觀之治的影響。


  唐代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十分鼎盛的朝代,治績計有唐太宗的「貞觀之治」及唐玄宗的「開
元之治」
   。其中,太宗貞觀年間的治績,實在開創了唐代的盛世。現把「貞觀之治」的影響概
述如下:


  1.   制度完備:唐朝推行的制度,堪稱完備,廣為歷代效法。唐制如三省制、均田制、
       租庸調制、府兵制等,雖承隋朝,然由唐代發揚光大。太宗創立的科舉制,宋、元、
       明、清各代無不沿用並加以損益。此外,唐律於貞觀朝臻於完備,影響後世深遠。


  2.   國威遠播:貞觀年間,國力強盛,戰績彪炳,大敗突厥,令唐朝國威遠揚,四夷賓
       服。四夷君長由是共尊唐太宗為「天可汗」,並築「參天可汗道」,方便朝唐。


  3.   文化發達:太宗提倡文教,獎勵學術,使唐代文化燦爛大盛,文風極盛。貞觀文教
       鼎盛,四夷來華通商,實促進了中西文化交流。同時,四夷君長多派遣子弟來華留
       學,使唐朝文化遠被日本、高麗等國,傳揚異域,影響深遠。


  4.   國基穩固:貞觀之世,太宗積極發展經濟,鼓勵農業生產,輕徭薄賦,使人民生活
       安定。而且,物價低廉,斗米不過三、四錢,令民間豐足,鞏固唐朝國基。


  綜上可見,貞觀之治不單締造了唐代的盛世,更啟迪了各項優良的政制,成為日後各朝
倣效的對象。


(3) 試分析開元之世致治的原因。


  唐代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十分鼎盛的朝代,治績計有唐太宗的「貞觀之治」及唐玄宗的「開
元之治」「開元之治」的治績實可媲美「貞觀之治」
   。                   。現把開元之世致治的原因分析如下:


  1.   內安外定:唐玄宗時,國基穩固,內安外定,故此較易達致治世。太宗、高宗、武
       后先後奠定了穩固的根基,使國家國力充沛。而且,歷多朝君主經營,邊區外族先
       後綏服,局勢穩定,使國家得以步入大治之世。


  2.   君主賢明:國家興亡,君主是其中一個重要的關鍵。玄宗是一個賢明的君主,知人
       善任,留心吏治,獎勵文教,改良制度,令政局穩步發展,締造了「開元之治」。


  3.   賢臣輔助:開元年間賢臣輩出,唐玄宗以姚崇、宋璟為相,皆勤慎儉樸,守法持正,
       敢於直諫之士,樹立良好政風。其他名臣如張九齡、張說等,亦能直言諫諍、正直
                       2
不阿、多謀善斷。賢臣輔賢君,雙得益彰,有助開元盛世之出現。


  4.   吏治清明:玄宗為矯「重京官、輕外任」之風,特遷有才識的京官到地方擔任刺史
       及都督,而都督、刺史等有政績者則調任京官,使內外政情互通,消除中央與地方
       的隔閡。玄宗又分全國為十五道,各置採訪使巡察各地,由是吏治清明,政局穩定,
       使國家邁向治世。


  由此可見,玄宗憑穩固的國基、一己之賢能,輔以賢臣相助和優良的政風,開創了「開
元之治」。


(4) 試從任用賢能、整飭吏治、推廣文教、發展經濟及改革兵制五方面,說明「開元之治」
    的情況。


  唐代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十分鼎盛的朝代,治績計有唐太宗的「貞觀之治」及唐玄宗的「開
元之治」「開元之治」的治績實可媲美「貞觀之治」
   。                   。現把「開元之治」的概況分析如下:


  1.   任用賢能:開元年間賢臣輩出,唐玄宗以姚崇、宋璟為相,皆勤慎儉樸,守法持正,
       敢於直諫之士,樹立良好政風。其他名臣如張九齡、張說等,亦能直言諫諍、正直
       不阿、多謀善斷。賢臣輔賢君,雙得益彰,有助開元盛世之出現。


  2.   整飭吏治:玄宗為矯「重京官、輕外任」之風,特遷有才識的京官到地方擔任刺史
       及都督,而都督、刺史等有政績者則調任京官,使內外政情互通,消除中央與地方
       的隔膜。玄宗又分全國為十五道,各置採訪使巡察各地,由是吏治清明,政局穩定,
       使國家邁向治世。


  3.   推廣文教:唐玄宗提倡文教,禮待儒士,弘揚儒學,又置集賢院,並下令搜求天下
       遺書,使文教大盛。玄宗又命人修訂《開元禮》,使文教昌盛。


  4.   發展經濟:唐玄宗躬行節儉,即位後即遣散宮女,又罷兩京織錦,並規定后妃以下
       不得佩戴金玉飾物,從而節省國家開支。玄宗又整頓經濟,派宇文融清查户籍,查
       出不少隱漏的戶口。玄宗亦興修水利,鼓勵農業生產。此外,玄宗下命抑制佛教,
       裁汰僧尼,收回寺院土地,以增加國家收入。


  5.   改革兵制:唐高宗以後,府兵制日漸敗壞。玄宗改行募兵制,募集壯兵十二萬,稱
       「彍騎」
          ,專門守衛京師。邊防方面,玄宗乃於邊疆要地設立十大兵鎮,以節度使統
       領兵鎮的軍隊長期戍邊,以鞏固國防。


  綜上可見,唐玄宗沿襲了貞觀一朝任用賢能及整頓吏治之治國良策,再因應時勢而進行
各項改革,達致了「開元之治」的盛世。可惜,天寶年間,玄宗的治績不單不能維持,更爆
發了令唐代國勢走下坡的「安史之亂」。
                       3
安史之亂與唐之衰亡
(1) 試分析安史之亂的起因及其對唐代政治、社會、經濟及外族入侵四方面的影響。


  唐代國勢於天寶年間開始走下坡。天寶十年,安史之亂發生,史家多認為此亂事為唐代
由盛而衰的轉捩點。何以開元盛世後會產生安史之亂?原因有以下數點:


  1.   軍政失措:唐高宗以後,府兵制日漸敗壞。開元年間,玄宗為鞏固邊防,乃於邊疆
       要地設立十大兵鎮,以節度使統領兵鎮的軍隊,長期戍邊,遂令節度使有政治、軍
       事及財政的實權。中央方面,玄宗改行募兵,設「  騎」,使之專門守衛京師。時
       至天寶年間,兵鎮軍力接近五十萬,而中央兵力只有十二萬,形成外重內輕的局面。
       同時,中央軍養尊訖優,戰鬥力不及長期戍守邊地的衙兵。


  2.   政治腐敗:開元中期,玄宗日見驕奢,疏於政事。開元晚期至天寶年間,他更耽於
       逸樂,寵愛楊貴妃,不理政事。他又用人不當,重用口密腹劍的李林甫及楊貴妃族
       兄楊國忠,導致政治日壞,國事日非。李林甫為鞏固自己的相位,杜絕邊將入相之
       路,乃向玄宗進言以胡人為節度使,使胡人勢力坐大,亦使安祿山有機會擔任節度
       使之職。楊國忠因楊貴妃的關係而位居宰相,並無治國良策,只求逢承玄宗。


  3.   祿山權重:安祿山討好玄宗及楊貴妃,甚得玄宗信任,故獲委任為平盧、范陽、河
       東三鎮節度使,掌兵十五萬。他見唐室政治日壞,野心遂起。楊國忠與安祿山互爭
       玄宗之寵任,謀取政治權位,是以將相不和。楊國忠屢次向玄宗說安祿山會舉兵作
       反,故安祿山終以討伐楊國忠為名而舉兵反唐。


  由此可見,玄宗荒怠政事,使政治日壞,正是安史之亂之主因。不過,就軍政失措一點
看,安史之亂又源於開元之治之中的兵制改革。如此,我們也許需重新評價開元之治。安史
之亂對唐代的禍害是十分鉅大的。現先從政治方面說明。


  1.   藩鎮割據:平定安史之亂的過程中,唐室加封地方刺史為節度使,使內地也有節度
       使。平亂後,唐室又封平亂有功的將領為節度使,又採取姑息的政策,封安史降將
       為節度使,掌管安史叛軍之河北故地。節度使擁有轄區內的政治、軍事及財政大權,
       後更自相世襲,割據一方。於是,全國內外兵鎮林立,國土四分五裂,令唐中樞不
       振,形成藩鎮割據的局面,促使唐代的覆亡。


  2.   宦官之禍:安史之亂時,李輔國擁立肅宗。肅宗以李輔國擁立有功,乃命他出掌禁
       軍,開宦官控制禁軍之先河。宦官掌握軍權,遂得以左右朝政。其後,宦官權力不
       斷擴大,演成宦官之禍。宦官專擅朝政,排斥異己,勾結朋黨,甚至廢立君主、殺
       害皇帝,使政治日益腐敗。


  安史之亂對唐室的經濟、社會及外族入侵方面也有不少影響。現列述如下:
  1. 經濟方面:戰亂時期,人口流亡,戶籍散失,使租庸調制受到破壞,朝廷稅收由是
                       4
大減。另外,藩鎮割據,不聽命中央,地方賦稅更不上中央,使中央收入不足。再
       者,唐室借助回紇兵來平亂,令回紇恃功苛索,令唐室國用枯竭,加速唐代的滅亡。


  2.   社會方面:安史之亂歷時八年,戰場主要在北方黃河流域。黃河一帶域受到戰火的
       摧殘,人口逃亡,土地荒蕪,生產停頓。南方長江流域未受戰禍波及,局勢相對穩
       定,促使唐代經濟重心進一步南移。同時,人民死於戰禍及流亡他鄉的多不勝數,
       故令戶籍散流,人口銳減。


  3.   外族入侵:安史之亂時,唐室借回紇精兵平亂。事後回紇恃功掠奪,使唐國威盡喪,
       暴露了唐室國力衰微的弱點,形成邊防空虛。自此,南詔、吐蕃、契丹等外族擾邊
       不絕,邊患日重,促使唐代覆亡。


  由此可見,唐代吏治清明、人民富饒、社會安定、邊疆大平的盛世已一去不返了。安史
之亂的確是唐代由盛而衰的轉捩點。


(2) 試分析唐代牛李黨爭的影響。


  唐代末年,唐室衰微,內有宦官之禍、朋黨之爭,外有藩鎮割據、民變迭起。這些內憂
外患,對唐室均有極大的影響。現將牛李黨爭對唐室之影響分析如下:


  1.   朝政敗壞:牛、李兩黨,最初因政見不同起爭端,但後來演變成為一場意氣之爭。
       兩黨以排除異己、結黨營私為要務,忽略了當前國家面對的政治、社會、國防等問
       題,以致國事凋零,朝政日壞。


  2.   壯大宦官:唐代自代宗以後,宦官己擅權專政,藉禁軍操縱朝政,縱容爪牙到處擾
       亂民生。可是,牛、李兩黨對於宦官專權不單不加以抨擊,反而各自勾結宦官來壯
       大自己的聲勢。於是,宦官氣焰更熾,態度更驕橫。牛李黨爭,確實是宦官之禍更
       趨嚴重的原因。


  3.   人才凋零:牛李黨爭歷時四十多年,兩黨互相排斥,爭權奪位,壓抑異己。礙於黨
       派之爭,有識之士未能衷誠合作為朝廷服務,使國家人才凋零,元氣大傷,加速了
       唐代的衰亡。


  個人認為,牛、李兩黨妄顧國家面對的困境,實在是眼光狹隘,禍國殃民之輩。可憐的
是,中國歷史上只顧私利者實在有不少呢!


(3) 試分析唐代宦官得勢(宦官之禍)的由來。




                          5
唐代末年,唐室衰微,內有宦官之禍、朋黨之爭,外有藩鎮割據、民變迭起。這些內憂
外患,使唐室走向敗亡之途。現將宦官得勢的由來簡述如下:


     1.   參預帝位紛爭:唐初沒有宦官預政之事。玄宗時,宦官高力士因參預誅太平公主有
          功,獲玄宗寵信。玄宗更委以高力士省覽奏章之權力,開宦官預政之先例。


     2.   掌握軍事力量:玄宗時,曾派宦官出任監軍,使宦官初掌軍權。安史之亂時,宦官
          李輔國保護及擁立肅宗有功,獲得肅宗信任。安史之亂後,藩鎮割據一方,為保王
          室安全,肅宗及日後諸帝均以宦官出掌禁軍。唐代宗以宦官程元振、魚朝恩主管禁
          軍,至德宗則以宦官專掌禁軍,令中央軍權盡入宦官手中。同時,代宗始以宦官充
          任樞密使,掌管機密要務,權力更大。


     3.   參與皇帝廢立:安史之亂時,宦官李輔國擁立肅宗,開宦官參與皇帝廢立之惡例。
          唐代宗至唐亡的十二位君主中,憲宗、穆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僖宗及昭
          宗八帝皆由宦官擁立。憲宗及敬宗更被宦官殺害。君主既由宦官廢立,宦官遂得以
          左右朝政,操縱國事。


  由此可見,唐代君主最初以宦官為統治工具,借他們來爭奪鞏固權位,但是最後君主竟
「受制家奴」
     。


宋代


中央集權政策
(1) 宋代立國後,即推行中央集權政策。試分析其原因。


  宋代結束了唐末藩鎮割據及五代十國分裂的局面,推行了一系列集權中央的政策。究其
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    防範篡位:五代十國是一個武人主政和跋扈的時代,是唐末藩鎮割據的延續,大大威
      脅到穩固的皇權。五代十國的君主多以簒奪的方式得位,而趙匡胤本身為後周的禁軍
      將領,以「陳橋兵變」而得位,所以他深切了解到軍人跋扈對皇權的威脅。為防軍將
      擁兵專擅和篡弒奪位,進一步提高君權,趙匡胤乃推行中央集權政策。


二.    消除割據:唐末藩鎮割據,節度使勢力坐大,下開五代十國分裂的局面。唐末藩鎮擁
      兵自重,賦稅不上中央,擅立留後,形成割據之勢。宋代一統天下,便實行中央集權
      政策,以提高中央制衡地方的能力,防範地方勢力的再現,去除尾大不掉之弊。


三.    維護國祚:唐代藩鎮割據,中央大權旁落,最後唐室亡於節度使之手。五代國祚短促,
      戰亂頻仍;十國享祚雖較長,但呈分裂之局。於是,宋代推行中央集權政策,既打擊
      武人地位,又防範地方力量滋長,從以維持國家統一,並締造長治久安的盛勢。
                          6
總括而言,鑑於唐末藩鎮割據及五代十國分裂的歷史教訓,為了穩定政權和防範國家分
裂,宋代才施行中央集權政策。


(2) 試述宋代「重文輕武」「強榦弱枝」中央集權政策的內容。
              、


  為糾正唐末五代以來的弊端,宋代的治國政策有以下兩方面:其一,重文輕武;其二,
強榦弱枝。現就各項措施分述如下:


一.   重文輕武


1. 廣開科舉:科舉及第者參加殿試後立即授官,大大增加科舉及第的名額;屢試不第者恩
   賜科舉及第出身,以籠絡文人。


2. 以文人掌軍事:以文人出任樞密使、統軍及出替離任之節度使,使武將不能專權。


二.   強榦弱枝


政治方面
1. 分割相權:設中書省、樞密院、三司使分掌行政、軍事及財政歸,宰相無權過問國家的
   軍事及財政。三者直接向皇帝負責。


2. 加強監察:分設獨立的御史台和諫院來監察彈劾文武百官,直接向皇帝負責,並有「不
   殺言官」之諭。


3. 控制地方:
   (1)在州、縣之上設十五路,有帥、漕、憲及倉四監司,分掌地方政務,全由中央委派。
   (2)知州管一州之民政,另設通判監視牽制知州。地方政令須由通判副署,方能生效,通
     判又可直接向中央舉報州內各事。此外,州之軍事由權知軍州事管轄,財政由轉運使管
     轄,知州無權過問。


軍事方面
1. 杯酒釋兵權:宋太祖即位後,聽從趟普之策,解除石守信、高懷德、及王審琦等禁軍將
   領之兵權,之後由交太祖之弟趙匡義掌理禁軍,以防止「陳橋兵變」歷史重演。


2. 削弱節度使的權力:宋代規定凡節度使來朝即遷他處,調離原地,使其失去原有的憑籍。
   另外,舊有節度使如有死亡出缺,悉以文人取代,進一步削弱軍人的權力。


3. 整頓軍隊:挑選身強力壯、武藝不凡者充任禁軍,守衞中央;質素較差之士兵,則編為
   廂兵,留守地方,以削弱地方軍力。
                      7
4. 行更戍法:由於地方兵力薄弱,宋室乃令禁軍戍守重要的邊鎮,每三年換防一次,但換
   兵不換將,使「兵不專將,將不知兵」,防止將領擁兵作亂。


5. 以文人掌軍事:以文人出任樞密使使、統軍及出替離任之節度使,使武將不能專權,壓
   抑軍人地位。


財政方面
1. 收回財權:為削弱地方力量,下令各州所收賦稅,除必需支出外,其餘一律解送京師,
   使財權收歸中央。


2. 設轉運使:十五路上之轉運使,負責督促及解送各州所收之賦稅,扭轉了唐末五代節度
   使掌握地方財政的局面。


  從上文種種措施可見,宋代皇權大大提高,皇帝掌握了全國行政、軍事及財政大權,削
弱了地方勢力,又大大減低軍人的地位。


(3) 試分析宋代中央集權政制之利弊(或影響)。


  宋代懲唐末五代之失,推行了一連串中央集權的政策。那些政策中,有一些帶來了良好
的影響,但也有一些引致很大的後患。


  先述利處方面。


1. 鞏固政權,維持統一:太祖集權中央,透過四監司、知州、通判及權知軍州事等官職,
   中央控制了地方的民政、軍事及財政的權力,根除了唐末五代以來藩鎮割據跋扈的弊處,
   使全國得以統一。


2. 消弭篡位之風氣:太祖解除了禁軍將領的兵權,消除了禁軍權重的積習,消弭了五代以
   來將士擁立君主的風氣,使宋室政權更加穩固。


3. 文教興盛:宋代重文輕武,禮待文人,造成濃厚讀書風氣,因此學者輩出,書院興起,
   學術發達。


  再述弊處。


1. 事權不專,政風腐敗:宋代相權分割,政出多門,使相權低落,政治上難有作為。而且,
  宋代諫官的權力大大提高,可隨意彈劾,令大臣受到諸多制肘,最後導致行政效率降低。


2. 地方力量過份薄弱:地方事事須聽令中央,施政困難,故無積極建樹。另外,地方既無
                      8
餘財,又乏軍力,一旦遇事,便無力應變。


3. 軍力不足,外患嚴重:宋代行更戍法,戍邊禁軍遷調頻仍,耗費巨大;換邊時調兵不調
   將,令兵將之間產生隔膜,軍隊難成勁旅。加上,宋代重文輕武,由文人掌軍事,令軍
   隊質素更差。軍事方面弊病叢生,故引致北宋外患嚴重。


  總結來說,宋代中央集權政策對鞏固政權最為有利,受惠者只是君主,但大大犧牲了國
家的行政效率、地方發展及邊區安全,令北宋長期積弱不振。


明代


君主集權
(1) 試述明太祖的君主集權措施。


  元末群雄中,明太祖朱元璋脫穎而出,推翻元朝暴政,再次建立了漢族政權。他為了鞏
固政權,乃推行君主集權措施。現將其詳情列述如下:


  1.   廢除宰相:明太祖以宰相胡惟庸謀反,廢中書省,罷去宰相,其規定以後的君主不
       可設立宰相。自此,全國政務由六部總管,直接向皇帝負責。其後,太祖以政事繁
       重,輔弼無人,乃置殿閣大學士,以備顧問。


  2.   設立三司:明太祖於地方推行行省制,設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擦使司及都指揮使
       司,分掌各省民政、刑法及軍事,使地方三權分立,各不相屬,直隸中央。此舉加
       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有助鞏固君權。


  3.   加強監察:明太祖在中央設都察院彈劾百官,又設六科給事中監察六部。地方上,
       他派遣十三道御史巡視地方官吏。此外,更設立錦衣衛,負責偵察臣民,捕殺叛逆,
       對付異己,由太祖直轄,成為天子耳目。


  4.   分封諸王:元亡,但蒙古人力量仍然存在,於是明太祖重行封建,先後分封兒孫二
       十五人於各地。諸王各擁軍隊,一部分鎮守邊疆,鞏衛國防,其餘則駐守內地,以
       屏藩王室。


  5.   與文字獄:明太祖出身寒微,且秉性猜忌多疑,往往以臣下奏章中的字句羅織成罪,
       掀起獄案,濫加殺戳。太祖乃藉此壓制文士,提高君威。


  6.   誅殺功臣:明太祖深恐功臣位高專橫,跋扈難制,是以每每借故誅殺功臣,元勳宿
       將極少倖免,功臣如李善長、徐達等均遭殺戮。


  7.   凌辱大臣:明太祖規定,大臣覲見必須跪對。若有忤旨、偶有過失或觸怒君主者,
                       9
即施以廷杖、鞭笞之刑。


  以上種種集權政策,的確有助鞏固君主地位和穩定政治局勢。不過,此等政策也有弊端,
令明代的政治更形黑暗。


(2) 試分析明太祖推行君主集權政策產生的流弊。


   元末群雄中,明太祖朱元璋脫穎而出,推翻元朝暴政,再次建立了漢族政權。他為了鞏
固政權,乃推行君主集權措施。可是,明太祖的君主集權政策也引致了很多流弊。現簡述如
下:


  1.        宦官亂政:太祖廢宰相,令軍國大權集於帝王一身。在國事繁重和君主輔弼乏人的
            情況下,賢明之君主尚能應付;倘若繼位的君主昏庸無能,宦官便有機會干預政事,
            令明代朝政敗壞。


  2.        宗室之亂:太祖恢復封建,給予諸侯王地方政治、軍事及財政大權,引致後來宗室
            諸王擁兵跋扈,導致明成祖「靖難之變」及多次骨肉相殘之禍亂。王室變亂,自然
            影響國家穩定。


  3.        政風因循:太祖厲行君主集權,恣意殺戳及羞辱大臣,大大摧殘士氣。大臣地位地
            降,動輒得咎,故大多因循苟且,不思進取。另外,錦衣衛之濫權捕殺,亦令朝中
            大臣士氣不振,人才凋零。


  4.        國無善政:太祖種種君主集權政策,一方面壓抑臣民,另一方面提高君威,加強君
            權。帝王權重,於是國家興亡全繫於君主一人之手。明成祖以後,嗣位君主多無政
            治上的才能,難以治國,故明代內政漸趨衰落。


  由此可見,明太祖的集權政策,雖然有助鞏固君主地位和穩定政治局勢,但是也令明代
的政治更形黑暗。


清代


鴉片戰爭
(1) 簡述清初限制對外貿易的重要措施。


  中國地大物博,物資不假外求,故此認為對外貿易可有可無。加上,中國自詡為「天朝
大國」
  ,每每視對外貿易為恩賜。由是,在華貿易的外商受到了各種限制。現將清廷對外商的
各項限制介紹如下:


       1.    限制通商口岸:清初實施海禁,斷絕對外貿易。康熙收復台灣後,清廷始開放海
                            10
禁,容許廣州、漳州、寧波和雲台山四口通商。乾隆時,由於外商糾紛日多,管
        理不便,遂下令獨留廣州為通商口岸。於是,外商在華貿易的發展受到極大的障
        礙。


   2.   設置外貿公行:清廷設置「公行」
                      ,專責代政府統制對外貿易。乾隆後期,清廷定
        行商名額十三家,只限設於廣州。政府此舉,乃欲「以官制商,以商制夷」。


   3.   限制外商活動:外商在華的活動受到極大的限制。外商必須在特設之商館歇息,
        一切交涉事宜,均要由行商代達。此外,外商不得自由出入廣州、不准坐轎遊河、
        不可聘用中國人為傭僕、禁止結交其他華人、不可攜帶婦女家眷等。


   4.   加重外貨稅收:外國商船入口,手續繁複。而且,除法定繳付之船鈔、貨稅之外,
        行商和官吏常常巧立名目,任意加徵,使外商不堪其擾。


  以上種種限制外商的措施,令外商非常不滿。其時,外商在華貿易的大部分,逐漸為英
人所得,英商由是強烈要求英國政府以外交途徑來改善通商貿易。這情況掀起了鴉片戰爭的
戰幔。


(2) 試述林則徐在廣州禁煙的概況。


  鴉片戰爭,起源於中、英兩國間的貿易糾紛及林則徐之禁煙行動,是近代史上西方列強
侵略中國的一場重大戰役。現將林則徐在廣州禁煙的概況簡述如下:


   1.   禁運鴉片 嘉慶元年(公元 1796 年) 清廷已下令禁止輸入鴉片 道光元年(公元 1821
            :              ,            。
        年),外商到達廣州必須具結聲明沒有帶運鴉片。不過,外商偷運鴉片入華的活動
        從未禁絕。道光十八年(公元 1838 年),湖廣總督林則徐獲委仕為欽差大臣,赴廣
        州查禁鴉片。他勒令外商呈繳所有鴉片,並要求外商具結,聲明不再偷運鴉片,
        否則「人即正法,貨盡沒官」   。


   2.   虎門銷煙:那時,外商交出的鴉片共 20283 箱。美、葡商人俱已具結,只有英國
        商務總監義律拒絕從命。林則徐將繳得鴉片,於虎門悉數銷毀,並且下令斷絕英
        商一切供給,逼使英人全撤退至澳門。英商向英廷報告此事,英國政府遂計劃以
        武力解決糾紛。


  林則徐禁煙銷煙,令英國失去了賴以扭轉對華貿易入超的憑藉,使中、英兩國關係破裂。
在雙方關係惡劣的情況下,鴉片戰爭一觸即發。


(3) 試說明鴉片戰爭的背景及導火線。


  鴉片戰爭,起源於中、英兩國間的貿易糾紛及林則徐之禁煙行動,是近代史上西方列強
                          11
侵略中國的一場重大戰役。現將鴉片戰爭的背景簡述如下:


       1.    貿易衝突:中國地大物博,物資不假外求,故此認為對外貿易可有可無。加上,
             中國自詡為「天朝大國」
                       ,每每視對外貿易為恩賜。由是,清廷對在華貿易的外商
             加上各種限制。其時,外商在華貿易的大部分,逐漸為英人所得,英商由是強烈
             要求英國政府以外交途徑來改善通商貿易。英國屢次派使者謁見清帝,要求改善
             貿易關係,但均不得要領,甚至與清廷發生衝突,令中英之間產生矛盾。


       2.    鴉片荼毒:英商大量輸入鴉片,令中國社會產生了吸食鴉片的歪風。當時,吸食
             鴉片者有平民、官員及官兵等,以致國人的健康及社會風氣大受影響,軍隊的作
             戰能力也大大削弱了。道光皇帝派林則徐到廣州查禁鴉片,中英雙方便因外商具
             結問題而引起衝突,英方終以武力解決糾紛。


       3.    白銀外流:英國向中國大量傾銷鴉片,使中英貿易不平衡,導致中國白銀外流。
             當時,對外貿易及稅收均以白銀計算,白銀外流遂引致通貨膨脹和貨幣貶值,最
             終令國家經濟受損,人民生活困苦。


  中、英兩國之矛盾因以上各項因素而日益加深。最後,林維喜案成為了鴉片戰爭的導火
線,令中、英兩國爆發戰爭了。


       1.    林維喜案:道光十九年(1839 年),英國水兵在九龍尖沙咀酗酒鬧事,殺死村民林
             維喜。清廷要求英方交出兇手,英國商務總監義律拒絕,只輕判了事。林則徐遂
             下令驅逐英人離開澳門。英國議會通過出兵議案後,義律率英艦於九龍砲轟中國
             巡船,中、英雙方因而陷入戰爭狀態。


   鴉片戰爭中,清廷在戰敗,與英國簽訂了《南京條約》
                          。之後,西方列強爭相倣傚,以武
力來迫使清廷簽訂一系列不平定條約,大大損害了中國的主權和尊嚴,令人民的生活更加困
苦。


(4) 試述鴉片戰爭的影響


  鴉片戰爭中,清廷在戰敗,與英國簽訂了《南京條約》
                         。之後,西方列強爭相倣傚,以武
力來迫使清廷簽訂一系列不平定條約,大大損害了中國的主權和尊嚴,令人民的生活更加困
苦。現將鴉片戰爭的影響簡述如下:


  政治方面
  1. 地位驟降:鴉片戰敗,中國國際地位驟降,清室弱點盡露,引起列強環伺,國人對
            外的心理亦由輕外轉為懼外、仇外,終至排外。


  2.        喪失主權:戰後,中國喪失了許多主權,如關稅自主、領事裁判權、內河航行權又
                             12
給與外國最惠國待遇,


  3.        使中國淪為半獨立國,破壞了主權國的地位。


  經濟方面:
  1. 打擊工商:國內較大的城巿,被開放為商埠,外商自由銷售貨品.增加競爭,使中
     國的工商業受到嚴重的傷害,導致經濟破產。


  2.        銀元外流:大量賠款、外國貨物輸入,加上鴉片無法禁絕,使銀元大量外流,國家
            經濟萎靡。


  社會方面
  1. 排外心理:自鴉片戰敗及不平等條約的簽訂,國人仇外之心囗重,社會上排外情緒
     濃烈,導致日後英法聯軍之役及自強運動的出現。


  2.        鴉片流毒:鴉片戰後沒有禁絕鴉片,目此鴉片大量輸入,流毒中國社會;且條約成立
            柤界,更不受中國法律統制,租界成罪惡的溫床,對社會風氣有極不良影響。


  外交方面
  1.        外交困境:鴉片戰後,與英訂立《南京條約》,開中國對外不平等憡約的先例,此後
            列強要求「利益均沾」,爭相索取特權,中國外交陷入困境。


  2.        門戶洞開:鴉片戰爭後,中國被迫開放五囗通商,打破了清室閉關自守攻策,從此
            門戶洞開,在外交上要面對列強威脅。


  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一大轉捩點,對中國有著極為深遠的影響。
                               《南京條約》簽立後,
清廷一向閉關自守的局面終打破了,結果暴露了其弱點。從此,西方列強相繼逼來,以致喪
權辱國的事件不斷發生,最後使中國淪為次殖民地。


英法聯軍之役
(1) 試分析英、法第一次聯合出兵的藉口及後來戰事再起的原因(即兩次戰役的背景)。


  正當太平天國事件令清廷陷入困境之際,又有英法聯軍之役的發生。清廷在戰役中敗於
外國之手,被迫簽下了《天津條約》及《北京條約》
                      ,令中國再次喪失主權和領土。現將英、
法第一次聯合出兵的藉口分析如下:


       1.    廣州入城事件:
                   《南京條約》規定五口通商。但是,廣州民情激昂,堅拒外國商人
             入城,外商只可以依照舊例在城外貿易。英國務求達到入城目的,時常與廣州官
             民發生磨擦。當時,兩任兩廣總督徐廣縉、葉名琛均認為民情可恃,對英人入城
             的要求採取拖延政策,令中英關係惡化。
                            13
2.   修約問題:1844 年,清廷跟美國及法國簽訂了《中美望夏條約》及《中法黃埔條
        約》,由於中美、中法條約裡有「十二年修約」的規定,英國遂根據《南京條約》
        裡享有最惠國待遇的條款,於 1854 年聯同美、法代表提出修約要求。清廷拒絕了
        英國的要求,令中、英兩國關係惡化,英國由是決心以武力解決糾紛。


   3.   阿羅號事件: 1856 年,商船亞羅號駛至廣州。廣州水師登船搜查緝私,發現船隻
        的執照已過期,便拘捕水手,並扯下英旗。英國領事巴夏禮向兩廣總督葉名琛抗
        議無效,便下令英艦炮轟廣州。廣州民眾不滿英國所為,便焚毀廣州商館以報復。
        中、英雙方發生嚴重衝突,英國遂藉口對華宣戰。


   4.   馬賴神父事件:1856 年,法國神父馬賴在廣西省西林縣為縣官所殺。法國向清廷
        交涉,要求懲兇賠償,但是遭清廷拒絕。那時,適逢法皇拿破崙三世正欲揚威海
        外,法國乃以此為口實與英聯合出兵。


  英法聯軍先破廣州,然後揮軍北上,最後於 1858 年攻陷天津附近的大沽炮台。清廷不
得已,只好與英、法兩國訂立《天津條約》,戰火遂得以暫時平息。可是,1859 年,戰事再
起,其原因如下:


   1.   換約紛爭:
            《天津條約》簽訂後,清廷令僧格林沁重修大沽炮台。1859 年,英、法
        公使率軍艦前往北京換約。清廷以白河已經佈防,令改由北塘登陸。但是,英、
        法軍隊強闖大沽;中國大沽守軍拒其登陸,並攻擊英、法船艦。於是,英、法遂
        聯合再度北犯,重啟戰端。


  戰事再起,英法聯軍攻陷定海及天津,咸豐皇帝倉惶出走熱河。之後,英法聯軍攻入北
京,焚毀圓明園,並到處燒殺搶掠,又迫使清廷簽訂《北京條約》
                            。遭逢此劫,清廷才目睹外
國的船堅炮利,認識到中國落後於西方,打破了「天朝大國」的觀念。


(2) 試述英法聯軍之役所簽訂之條約對清代經濟、國防、司法及社會四方面的影響。


  英法聯軍迫使中國簽訂立了《天津條約》及《北京條約》。這兩項條約,對清代經濟、
國防、司法及社會四方面均有重大的影響。現分析如下:


   1.   經濟方面:
            《天津條約》及《北京條約》規定雙方協定關稅稅則、增開商埠多處及
        鴉片貿易合法化等,深深打擊了中國的經濟。雙方協定關稅,稅率劃一且偏低;
        加上增闢通商口岸,洋貨遂得以大量入口,嚴重影響了國內工商業的發展。清政
        府難以負擔鉅額賠款,人民只好受重稅之苦。另外,鴉片合法輸入及傾銷,禍害
        更大,使清代經濟面臨崩潰,國計民生日困。


   2.   國防方面:條約規定外國商船可以在中國內河航行,使外國船艦深入長江及各通
                        14
商口岸,大損國內航業利益。此外,外國人可在中國旅遊、通商及傳教,得以自
         由進出中國各地,使內地虛實為外人洞悉,也令清代國防盡失。


    3.   司法方面:
             《天津條約》中,領事裁判權列入條文裡,並擴大至民、刑事件,大大
         損害了中國的司法權,嚴重破壞清代之司法制度。


    4.   社會方面:條約規定,外國人可在中國內地自由傳教,租買土地及建立教堂,引
         致華洋糾紛增多,教案經常發生,社會動盪加劇。此外,鴉片貿易變成合法,對
         國民的茶毒更為深遠,嚴重影響國人健康及社會風氣。另外,條約容許國人到外
         洋做工,令被誘騙賣身為苦工的甚多。


  英法聯軍之役所簽訂之《天津條約》及《北京條約》,令清廷目睹外國的船堅炮利,認
識到中國落後於西方,打破了「天朝大國」的觀念。清政府急謀自強,遂推行洋務運動,以
圖扭轉中國的弱勢,洗雪多年來的恥辱。


(3) 試從開商埠、定稅則、通商、割地四方面簡述《南京條約》及《北京條約》的內容。


  《南京條約》是中國與外國簽訂的第一條不平等條約,嚴重損害了中國的主權。現從開
商埠、定稅則、通商、割地四方面簡述《南京條約》的內容:


              《南京條約》            《北京條約》
開 商 埠 《南京條約》規定五口通商,清廷開放廣 《天津條約》規定開放牛莊、登州、台灣、
      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商埠,潮州和瓊州為商埠《北京條約》增開天津
      令中國失了貿易自主權。        為商埠。


定 稅 則 《南京條約》規定秉公議定稅則,英商貨 《北京條約》規定減低關稅,由雙方派員
      物在某港納稅後,即可運銷各地,不再加 共同協定,以後每十年修訂一次。
      稅。此項條約侵奪了中國的經濟自主權。


通   商 《南京條約》規定廢除行商制度,准許外 《北京條約》規定英、法人民可在中國內
      商自由通商。             地自由通商,英、法商船可在中國內河航
                         行。


割   地 《南京條約》規定中國割讓香港島予英國 《北京條約》
                        。      規定割九龍半島南部與英國。




                       15
洋務運動

(1) 試述洋務運動興起之背景。


   洋務運動,又稱為「自強運動」,因以其「師夷之長」
                          ,故謂「洋務」;又以其乃「圖強自
救」
 ,故稱之為「自強」 。此運動目的在於提倡「洋務」
                        ,如製槍砲、造輪船、築鐵路、立學堂、
習西語等,因此稱為「洋務運動」 。現分述其興起之背景如下:


  1.   戰爭失敗的教訓︰自從鴉片戰爭及英法聯軍之役後,令不少有識之士,深感西洋輪
       船之快速,軍械之精良,實是中國前所未有,故要振起國運,必須變法以圖存。


  2.   西洋武器的刺激︰英法聯軍之役期間,外國軍隊一舉而攻陷北京,清廷才知西洋軍
       隊、武器,確比中國為強。加上在平太平軍之亂時,李鴻章得常勝軍之助,對於西
       洋技術與武器,有更深切之認識。於是,中興諸名臣,均主張興辦洋務。


  3.   滿州親貴之覺醒︰恭親王奕訢、軍機大臣文祥等人,在英法聯軍之役親受西方武力
       所刺激,恍然大悟,明白如此下去,實有亡國之危,乃放棄以往自尊自大之觀念,
       成為「師夷之長技以制夷」之擁護者。


  4.   傳教士之影響︰外國傳教士如李提摩太、林樂知等,在中國除宣揚教義外,亦向華
       人介紹西方科技及社會政治組織之概況,加上他們又大力翻譯書籍,帶來新思潮,
       對洋務運動的進行,有著積極的作用。


  5.   社會經濟之崩潰︰自《南京條約》訂立後,廉價的外國貨,不斷向中國傾銷,以致
       農村經濟崩潰,社會動搖。結果,不少有志之士皆認為欲求自強,必須以西洋為法,
       興辦工廠,發展交通。


  洋務運動經歷了三十多年,而結束於中日甲午戰爭。其間,主持洋務的朝廷大臣和地方
督撫,鑑於太平天國之亂及英法聯軍之役的失敗,急迫要求加強軍事力量,故此各項洋務措
施都以求強為中心,而求強亦成了早期洋務運動的特點。


(2) 從改革計劃、政治形勢、社會風氣及經濟情況四方面分析洋務運動失敗的原因。


  英法聯軍之役後,清廷簽訂《天津條約》及《北京條約》,喪權辱國,令中國受到進一
步的侵略。清廷為急謀自強,遂推行洋務運動,以圖扭轉中國的弱勢,洗雪多年來的恥辱。
可是,這次洋務運動推行了三十多年,仍然失敗告終,究其原因有以下數點:


  1.   改革計劃:首先,洋務派人物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人,對西方文化認識不深,
       漫無計劃。其次,由於推行洋務之北洋大臣及南洋大臣多由地方督撫兼任,推行洋
       務時各自為政,令整個運動缺乏全盤計劃,改革難望有成。再者,洋務運動側重軍
                      16
事改革,未徹底了解西方富強之原因,令改革難有實效。而且,洋務運動未有改革
       政治,官僚作風未變,故地方雖廣事建設,中央仍然腐敗如故。


  2.   政治形勢:英法聯軍之役一年後,咸豐皇帝崩於熱河避暑山莊。由於繼位之同治皇
       帝幼沖即位,西太后慈禧遂得以把持朝政。至光緒一朝,慈禧仍垂簾聽政。洋務運
       動由是亦需拉攏慈禧才我以推行。不過,慈禧及朝中守舊大臣均敵視洋務,極力反
       對洋務之推行,令洋務運動處處受制肘。慈禧罷免奕訢之權力,甚至挪用營建海軍
       經費來修建頤和園,均影響洋務運動的推行。另一方面,各督撫推行洋務時欠缺統
       籌,未能通力合作,遂出現各自為政,改革項目時有重複的情況。此外,推行洋務
       的官員貪污腐化,上下中飽私囊,侵吞洋務經費,亦令洋務運動終告失敗。


  3.   社會風氣:當時民間風氣保守,民智未啟,故民間對一切洋務建違盲目反對,甚至
       加以破壞。例如,有人認為鐵路破壞風水,視西洋器物為奇技淫巧者,處處反對洋
       務。


  4.   經濟情況:清廷對外多次賠款,導致國庫空虛,於是洋務運動之推行,有賴各省資
       助。可是,各地推行洋務的官員理財不善,甚或官員貪污腐化,上下中飽私囊,終
       令洋務運動失敗。慈禧更挪用營建海軍經費來修建頤和園,影響到洋務運動的經費
       更形不足。


  綜上所述,洋務運動欠缺周全的改革計劃和完善的統籌指揮,實在影響了洋務運動的成
效。不過,慈禧對洋務之嫉視,實在是一項更大的阻力。洋務運動的失敗,令晚清政局更壞,
力挽狂瀾已是不可能的事。


維新運動

(1) 試分析百日維新產生的背景。


  1898 年,清廷推行維新變法,企圖壯大國力,抵禦強敵。康有為主張維新變法以救世救
國,得光緒皇帝支持,成為這次變法之中堅份子。這次維新運動及維新思想之產生,實基於
以下原因:


  1.   甲午戰敗之刺激:甲午戰敗,中國之衰弱徹底暴露。知識份子目睹國運危在旦夕,
       憤不可仰,同思振作,遂有康有為、梁啟超之提倡維新變法。同時,光緒皇帝欲發
       憤圖強,有所作為,決意任用維新派實行改革。


  2.   明治維新之啟發:日本崛興始於明治維新,成績顯著,國勢驟強,更於甲午一役戰
       勝中國。明治維新給予中國朝野莫大的啟示,令他們均欲效法日本變法圖強。


  3.   維新思潮之促進:十九世紀後期,西方學說如《天演論》傳入中國,知識份子如康
                      17
有為、梁啟超等深受影響。公車上書後,各地士人響應維新思潮,紛紛創辦學會,
       出版報紙,興辦學堂,藉此宣傳維新思想。


    維新運動是繼洋務運動後的另一次改革。可是,由於慈禧太后及保守大臣阻撓新政,
  維新運動只推行了一百零三日便告終了,變法措施尚未知是否有成效。清廷之統治,真
  的是無法力挽狂瀾了。


(2) 試從政治、軍事、教育及興辦實業四方面比較洋務運動和百日維新。


  清室自中葉後為圖國家富強,先後有「洋務」及「百日維新」運動。洋務運動失敗後,
清室又再推行維新變法。兩次運動,實在有以下分別:


  1.   政治方面:洋務運動中,清廷設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專辦外交,注重改善對外關
       係,並作為推行洋務運動的總樞紐。但是,洋務運動沒有改革政治體制。維新運動
       則注重全面政治改革,澄清吏治,趨向立憲政體。同時,清廷撤消了閒散的衙門,
       如通政司,又廣言路,鼓勵臣民上書議論朝政。


  2.   軍事方面:洋務運動主張「師夷之長技以制夷」
                           ,增強軍力以抵禦列強。洋務前期著
       重加強軍力,設立了一批兵工廠及機器製造局,以求達致「船堅砲利」
                                     ;後期始按西
       洋兵法訓練陸軍和建立四洋海軍。維新運動著意整頓軍隊編制及操練,如裁減綠營、
       訓練新軍、興辦團練及行保甲制。此外,武官考試停試弓箭槍砲,改試槍砲。


  3.   教育方面:洋務運動也兼顧洋務人才的培養。清廷先後設立同文館、廣方言館,介
       紹西方科技知識、教習外文及西方天文算學和訓練繙繹人才。此外,清廷派幼童往
       外國留學,學習西方知識。維新運動著重推廣普及教育及文化事業,如籌辦京師大
       學堂,興辦地方學校,開設報館及出版維新刊物。另外,清廷改革科舉,廢除八股
       文,改試策論。


  4.   興辦實業:洋務運動前期偏重軍事工業,設立有關製造軍器的工廠;後期始興辦民
       用工業、礦業及運輸業等,如設立上海機器織布局、開平礦務局及天津電報局等。
       維新運動則倡辦各種實業,如設立鐵路、工商局、銀行及農業機構等,如設立礦務
       鐵路總局、中國銀行及農工商總局等。


  綜上可見,維新運動比洋務運動更全面和更徹底。可是,由於慈禧太后及保守大臣阻撓
新政,維新運動只推行了一百零三日便告終了,變法措施尚未知是否有成效。清廷之統治,
真的是無法力挽狂瀾了。




                      18
歷史評論題的基本類型
甲.   歷史人物
一.   評價歷史人物在歷史上的功過。
二.   說明歷史人物在歷史事件中的角色、責任或作用。
三.   比較兩位或以上的歷史人物,要求考生選出較為符合題旨的一位。


乙. 歷史事件
一. 比較兩個或以上的因素,問哪一個對歷史事件有最大影響力。
二. 評價歷史事件對中國政治、經濟、文化或社會的正/負面影響。
三. 評價歷史事件中的政策或措施的正/負面意義。


丙. 史家評論
一. 針對試題提供的史家評論,考生提出自己的立場,並闡述理據。


戊. 其他
一. 評價某個時代的文化/經濟/政治表現是進步還是落後。
二. 提供一個預設身份,讓考生在某個歷史時期或事件中作出抉擇。


                 歷史評論題之答題技巧
 立場鮮明:無論是對歷史事件或人物的見解,均須先於首段明確定下立場,切
       勿搖擺不定,模稜兩可。
 言之成理:問題乃開放式,並無標準答案。只要能自圓其說,推論合理,持據
       充分,當可取得高分。
 持之有據:不可流於空論,須有史料證據支持,內容才會堅穩、充實。
 言簡意賅:毋須長篇大論,只要有足夠推論和例證即可。提及有關史實時,不
       必詳細評述,只須舉其大要或綱目即可。字數宜以 80-120 字為準。
 首尾呼應:段首須先確定立場,以作引啟;段末宜重申立場以為收結。


                 歷史評論題之評分準則
                評核準則                   評分
答案完備,盡符題旨,分析力強,資料豐贍。考生能根據史實對題目加        4
以分析及作出評論,具一己之見,表現優異。
答案頗佳,史料大致無誤,且符合題旨。考生有分析能力,表現良好。         3
答案尚可,惟內容時有舛誤及闕漏之弊。考生的分析能力較弱,表現未        1-2
及水準。
答案凌亂,內容貧弱不堪,對史事的認識不足,且有離題的現象。考生        0
對中國歷史毫無基本認識,表現遠離水準。
                       19
唐至明歷史評論題舉隅
1. 有人認為 開元之治為貞觀之治 的延續。你同意嗎? 試述己見。


  問題重點: 判斷開元之治是不是貞觀文治的延續。
  答題指引: 同意者,可指出開元期間唐玄宗勵精圖治,朝中人才輩出,如姚
        崇、宋璟、張九齡等名相先後輔政,致使政治清明。其時經濟繁
        榮,全 國 耕 地 增 加。對 外 方 面,憑 藉 強 大 的 軍 事 力 量,開 疆 拓 土 ,
        使唐帝國聲威遠揚。



           的軍事開支增加。人口增長過快亦令土地不能平均分配,土地兼
           併的情況日益嚴重。玄宗晚年沉迷女色,荒廢政事,更促使政風
           日壞。


2. 有人認為 唐太宗對唐朝的政治 發展貢獻最大。你同 意嗎?試述己見。


  問題重點: 判斷唐太宗對唐朝的政治發展是不是有最大的貢獻。
  答 題 指 引 : 同 意 者,貞 觀 時 期 不 論 政 治、文 化、軍 事 等 各 方 面 都 有 完 備 發 展 ,
           如有魏徵、房玄齡等賢臣輔助;設立弘文館;外交方面則四夷賓
           服,唐太宗更被尊為天可汗,為天下共主等。由此可見,貞觀時
           期實把唐朝的國運推至高峰,更為唐室日後的發展打下良好基
           礎。這有賴唐太宗的貢獻所致。


           不同意者,貞觀之治為唐代一治世,內有賢臣輔助,推崇文教,
           外能威震鄰國,聲威遠揚,為唐的盛世奠下基礎。惟唐真正的治
           世乃為唐開元、天寶初年。武后、玄宗等對唐的盛世亦曾作出貢
           獻。此 外,貞 觀 晚 年 府 兵 制 等 唐 初 建 下 的 制 度 亦 日 見 敗 壞。所 以 ,
           唐 太 宗 對 唐 朝 發 展 雖 有 貢 獻,其 繼 任 者 所 作 出 的 努 力 亦 不 可 忽 視。


3. 有人認為 安史之亂爆發,全因 唐玄宗晚年荒於政事 所致。你同意嗎?試 述己見。


  問題重點: 分析唐玄宗晚年政治發展與安史之亂爆發的關係。
  答 題 指 引 : 同 意 者,可 指 出 唐 玄 宗 晚 年 荒 於 政 事,沉 迷 女 色,以 致 政 事 日 壞 ;
            李林甫、楊國忠相繼當國,致使朝政日非。加上安祿山與楊國忠
            不和,將相爭權,國事益不可為,遂有安史之亂的發生。


           不同意者,可指出安祿山兼任平盧、范陽、河東三鎮節度使,坐
           擁重兵,形成尾大不掉之勢,早有叛唐之心。而唐玄宗晚年荒於
           政事,只是助長了安史之亂的出現而已。
                              20
4. 宋太祖立 國後推行中央集權、重文 輕武政策,致令宋朝 積弱不振。你同意嗎 ?試
   述己見。


  問題重點: 分析宋初國策內容及其對宋朝國勢的影響。
  答題指引: 同意者,宋太祖以兵變的形式篡位得國,又鑑於五代十國時武人
        專權、政治黑暗,故立國後定立中央集權、重文輕武政策;以文
        人掌軍,對軍隊實行更戍法;把地方稅收除地方所需開支外,全
        數繳交中央,以削弱地方財力。這樣,使地方久缺資源;文人亦
        只懂「紙上談兵」 沒有實際的作戰經驗,遂導致宋朝國勢日衰。
                ,


        不同意者,宋太祖是靠掌握軍權,篡位得國。因此,其立國的政
        策乃旨在針對五代十國武人跋扈、地方勢力膨脹之弊。宋太祖行
        更 戍 法 , 使「 兵 不 知 將 、 將 不 知 兵 」 減 低 將 帥 與 士 兵 勾 結 割 據 的
                                      ,
        機會。在宋初國策之下,軍人亦較難與文人勾結,減低了叛亂的
        可能性。其目的本在確保宋室的長治久安,而宋朝積弱不振,實
        後世推行者不能善用此政策所致。


5. 北宋時台 諫地位大大提高,有 助君主治國。你同意 嗎?試述己見 。


  問題重點: 分析台諫職權及其對北宋政治發展的影響。
  答題指引: 同意者,可指出北宋時台諫地位獨立,不再隸屬於宰相,而由皇
        帝親自任命,故台諫可為皇帝監察百官,實有助於君主治國。


        不同意者,可指出台諫地位大大提高,朝廷官員動輒得咎,百官
        變得畏首畏尾,行政效率大降。另一方面,台諫成為了朝臣針對
        政敵,黨同伐異的工具,助長黨爭,因此實對君主治國帶來不良
        影響。


6. 南宋名將 輩出,仍不能收復中 原,乃高宗私心所致 。你同意嗎?試述己 見。


  問題重點: 判斷南宋不能收復中原是不是高宗我心所致。
  答題指引: 同意者,可指出高宗懼怕如宋軍收復中原,可能迎回欽宗,令自
        己帝位不保。因此,高宗對北伐採取消極態度,甚至一心求和,
        以維持現狀。加上南方氣候溫和,風景優美, 暖風薰得遊人醉,
                            「
        直把杭州作汴州」 令宋高宗樂不思蜀,無意收復中原。
                ,


        不同意者,可指出南宋雖然名將輩出,惟自岳飛死後,以秦檜為
        首的主和派當國,對北伐一事加以壓抑。另一方面,金國在世宗
        即位後,內政修明,國力強盛,南宋亦未敢輕言北伐。
                           21
7. 有人認為 元朝不足百年而亡, 因其歧視漢人的政策 所致。你同意嗎?試 述己見。


   問題重點: 判斷元朝速亡是不是因其歧視漢人的政策所致。
   答題指引: 同意者,可指出元朝政府以高壓政策治理國家,尤其歧視漢人,
         強分階級、司法不公、限制仕進、輕視文人等措施,終至民怨鼎
         沸,推翻元朝統治。


             不 同 意 者,可 指 出 元 朝 版 圖 遼 闊,橫 越 歐、亞 兩 洲,實 難 於 管 治 。
             而且,蒙古人缺乏治國經驗,不懂處理政治上的種種問題,遂致
             流 弊 叢 生。此 外,可 以 指 出 蒙 古 人 在 建 立 帝 國 後,勇 武 之 風 漸 失 ,
             遇有亂事,亦無力平定。蒙古人又重用聚歛之臣,搜刮民財,以
             致民窮財盡,而自身卻揮霍無度,連年征戰,以致財政空虛。凡
             此,皆促成了元朝之滅亡。


8. 有人認為 明朝推行中央集權政 策,有利於政治穩定 發展。你同意嗎 ?試 述己見。


   問題重點: 判斷明朝推行的中央集權政策是不是有利於政治穩定發展。
   答題指引: 同意者,可從明朝時設立錦衣衛、規定大臣跪對奏事、大興文字
             獄等作例證,指出這些措施可加強君主威信,使百官臣服,避免
             權臣專擅,有利於政治平穩發展。


             不同意者,可指出中央集權政策使君主的權威大大提高,如遇上
             昏庸怠惰的君主時,便會導致政權旁落,明朝的宦官亂政便是其
             例。而 折 辱 大 臣 的 方 法,雖 然 可 避 免 權 臣 專 擅,卻 也 摧 殘 了 士 風 ,
             官員為求自保,形成了因循苟且的風氣,造成吏治日壞。由此,
             說明了明朝中央集權政策反而使政治混亂,促成明朝之亡。


9. 明 太 祖 藉 胡 惟 庸 案 廢 宰 相 以 加 強 君 主 集 權 統 治 。 你 同 意 這 樣 的 做 法 嗎 ? 試 述 己
   見。


   問題重點: 判斷明太祖廢相是不是恰當的做法。
   答題指引: 同意者,明太祖生性猜疑,故立國後藉胡惟庸案廢相,由皇帝直
         接統領六部,朝中事無大小,均需得到皇帝的允許才可。後雖設
         殿 閣 大 學 士 以 助 天 子 襄 理 文 墨,惟 只 是 五 品 之 官,位 在 六 部 以 下 。
         日後的宦官干政,亦取決於皇帝寵信與否,政治大權,實掌握在
         皇帝手中。所以,明太廢相實有助加強君主集權統治。


             不同意:明自廢相後表面上是加強君主集權統治,惟自成祖後皇
             帝大多年幼即位,因與宦官的接觸較多,故對宦官寵信有加,伏
                                  22
下日後宦官弄權之禍。雖有殿閣大學士之設以協助天子,惟只有
         宰相之實,而無宰相之名,實難發揮駕御朝中百官、協助天子處
         理國事之效。故此,明太祖廢相不能加強君主集權,當遇上昏庸
         君主時,反而引致宦官得勢,促成政治混亂的局面。


                   清代歷史評論題舉隅

                      一. 鴉片戰爭


1. 有言:「此場戰乃中英文化不同而導致。」你同意嗎?試抒己見。


 同意:                    不同意:
  政治差異:                 英法兩國具侵略野心,文化差異只
   中國----天朝自居,閉關          是藉口。
   英國----平等外交,具侵略野心
  經濟差異:
   中國----以農立國,自給自足
   英國----對外貿易
  法律觀念:
   中國----行政司法集一身
   英國----司法獨立


2. 有說中、英鴉片戰爭是一場無可避免的戰爭,雙方都要負上責任。你同意嗎?試抒己見。


 同意:                    不同意:
  中國的責任:不應堅持閉關鎖國政       中國應該有權制定本國的經濟政
   策,抗拒世界歷史的發展潮流。         策,不受外國干預。
  英國的責任:為打開中國商業市場,
   不惜利用販毒牟取鉅額利益,後來更
   挑起侵略戰爭,破壞他國主權。


3. 有說鴉片戰爭是清朝由盛轉衰的轉捩點,你同意嗎?試抒己見。


 同意:                    不同意:
  戰前清朝仍有一定國勢。           早於乾隆後、嘉慶初年官員貪污,
  戰後清朝的弱點盡露,國威大損。        吏治腐敗,民變四起,清朝中衰之
  從此外侮紛至,國勢日衰。           跡已出現。
                         鴉片戰爭只加劇清朝中衰之勢。

                         23
二. 太平天國


1. 假如你是當時的人民,會否支持和參與這場運動?為什麼?


 會:                 不會:
  當時豪強兼併嚴重,民生困苦。    力量不足以抵抗官兵。
  基督教的感召,是困苦生活中的一種  未必認同其宗教信仰。
   心靈安慰。


2. 「太平天國的改革埋下了其敗亡的伏線。」你同意這種說法嗎?試抒己見。


 同意:                   不同意:
  改革過於理想化,難以實踐。        改革多只見於文字,少有落實,影
   (如公田、公產等)             響輕微。
  排斥中國倫常禮教,輕視傳統文化(如  敗亡主因是內部分裂、腐化。
   祭祖、尊孔等) 。          未全力北伐,戰略不當。
  失去士人支持,反招致士人組織軍事  外交失誤。
   力量對抗(如湘、淮軍) 。


3. 試評價太平天國領袖洪秀全。


 正面:                  負面:
  為出色的政治家與社會改革家。      只是一位民變領袖。
  善用宗教,有效組織民眾反清。      生活腐化,用人唯親,民心盡失。
  破除傳統,勇於改革。          社會改革措施未有實踐,言行不一。
                       須對太平天國的敗亡負責。




                   三. 英法聯軍之役


1. 1856 年至 1860 年間的英法聯軍之役,又被稱為「第二次鴉片戰爭」。你是否同意這種說
   法?試抒己見。


 同意:                不同意:
  中國未能履行鴉片戰爭簽訂的《南京  此事起因複雜,如亞羅號事件、教
   條約》。               士被殺案等。
  英國繼鴉片戰爭後,進一步以武力擴  法國統治者欲建功海外,其參戰與
   大其在華經濟利益。          鴉片戰爭無關。
                       24
2. 你認為中國近代史上的《南京條約》和《北京條約》,何者的影響更深遠?


 《南京條約》:            《北京條約》:
  打破清朝閉關自守政策,從此被迫對  此條約令中國喪失了甚多權益,如
   外開放。               內河航運權、內地傳教權,通商口
  這是第一條不平等條約,自此西方列   岸擴展至北方、內陸地區。
   強不斷侵華,不平等條約紛至沓來。  此條約令中國損失慘重,國人大為
                      震撼,引發以富國強兵為目的的洋
                      務運動,令中國走上現代化之路。




                   四. 洋務運動


1. 有史家認為洋務運動奠定了中國現代化的基礎。你同意嗎?試抒己見。


 同意:                 不同意:
  這場運動反映了中國對走向現代化    現代化建設不應只局限在技術的發
   的渴望。                    展,還應該包括制度的進步。
  政府引進了大批現代技術的軍用、民       洋務運動只求富國強兵,維護清朝
   用工業,局部實現了軍事、民用工業        的腐朽制度,最終也是失敗。
   以及商業的現代化,為中國現代化奠       官辦工業多以落後方法管理,效率
   下基礎。                    低下,與現代化差距甚大。
                          民辦工業實力弱小,對中國經濟影
                           響甚微。


2. 有說洋務運動是一場徹底失敗的改革。你同意嗎?試抒己見。


 同意:                不同意:
  只著重軍事及經濟,忽略其他環節。  改革期間,洋務派引進了不少外國
  推行了三十多年改革,後來在甲午一   科技、興辦實業、培育人才,令中
   役敗於小國日本,足見是次改革既不   國軍事、經濟、教育走上現代之路。
   能富國,更不能強兵。        日後的百日維新,是據此基礎再行
                      革新的。


3. 你認為洋務運動失敗的最重要原因是什麼?(略)




                      25
七.列強勢力範圍之劃分


1. 美國提出的「門戶開放宣言」是否對中國有利?試抒己見。


 有利:                不利:
  宣言要求列強尊重中國主權獨立,對  此宣言只是美國維護其在華利益的
   他國的既得利益不得干涉,使各國在   手段,其中允許美國貨品可輸入中
   華矛盾緩和。             國的條款,直接打擊本土工商業,
  有助中國維持領土完整,避過被瓜分   對中國有害。
   之禍。               中國從此在列強共同控制之下,進
                      一步淪為次殖民地。
                     列強可以在「公平競爭」的幌子下,
                      進一步加強對中國政治、經濟的侵
                      略。


2. 你認為「門戶開放」政策的實施對中國近代史的發展帶來好處還是壞處?試抒己見。


 好處:                壞處:
  中國領土免被瓜分。         中國進一步淪為次殖民地。
  列強在租界的發展,使中國出現新的  列強在租界的暴行,與侵略中國領
   港口城市,為中國引入新的文化。    土無異。




                  八.戊戌變法


1. 有說百日維新是洋務運動的延續,你同意嗎?試抒己見。


 同意:                不同意:
  兩者皆以「富國強兵、挽救中國於危  在內容上,洋務側重於軍事建設,
   亡之際」為目的,內在精神一致。    而維新則包括政治、軍事、經濟與
  就改革內容、範圍及推行速度而論,   教育等方面。
   維新都是洋務運動反省的結果。    在規劃上,洋務運動由總署及各省
                      督撫各自推行,無中央協調。維新
                      則全由軍機四卿以光緒名義,由中
                      央統一頒布。
                     兩次改革有許多不同之處,其中關
                      係並不密切。

                    26
2. 有說維新派應為百日維新的失敗負上最大責任,你同意嗎?試抒己見。


 同意:                不同意:
  他們政治經驗不足,以為只要依靠光  主要失敗原因是遭太后和守舊派反
   緒便可由上而下大規模變法。      對,致令維新無法推行。
  錯信袁世凱,反遭其出賣,致令維新  其次是袁世凱密告榮祿出賣光緒,
   夭折。                使太后突然發動政變,維新遂亡。
  過於急進,損害太多人利益,改革難
   以推行。


3. 假如你是康有為,為使計劃成功,你有甚麼忠告給當朝皇帝?


 忠告:
  提防守舊派反對。因為慈禧太后個性守舊,反對變法;裕祿等滿洲權貴,亦
   因利益受損而阻撓新政。
  不可推行過急。
  須提高維新派的政治地位。
  要有全盤計劃,爭取各界支持。




         九.孫中山先生之革命運動及中華民國之成立


1. 你認為孫中山應該讓位給袁世凱嗎?試抒己見。


 應該:               不應該:
  自戊戌政變始,袁世凱以背信、鮮  革命的首要目的為推翻清政府,當時
   廉寡恥見稱,不值得信任。      除了拉攏袁世凱,並無他法。
  把職位讓給袁,無疑把權力交予北  列強支持袁世凱,而革命軍在戰事上
   洋權貴和一眾官僚,他們不會真心   又無把握。
   支持革命。            為求建立民國,推翻滿清,孫應讓
  袁拒絕南下任職,可見其心不正。   位。




                     27
2. 有說辛亥革命是一場不完整的革命運動,你同意嗎?試抒己見。


 同意:                 不同意:
  武昌起義只是倉卒起事的成果,革命  能推翻滿清統治,恢復漢人江山,
   並無完整計劃。             建立共和政體,這三項目標已基本
  雖能推翻清室,但未能建立民主政     達到,革命不可算不完整。
   體,民主思想亦未深入民心。
  為求革命速成,曾與袁世凱、立憲派
   和舊官僚作出不少妥協,導致「洪憲
   帝制」、軍閥專政和地方割據等禍患。


3. 你認為武昌起義的成功是否僥倖?試抒己見。


 是:                不是:
  由於瑞澂不戰而逃,至令新軍成功  武昌起義之前,革命組織已發動過很
   發難。               多次起義。革命的思想已醞釀多時。
  革命黨人佔領武昌、漢口和漢陽   黃花崗之役後,起義的聲音震動全
   後,卻因群龍無首,推舉清軍協統   國;加上當時的「保路運動」愈演愈
   黎元洪為都督,組成北洋政府。可   烈,武昌起義繼而發生。可見是次起
   見此行動非周詳計劃下的成果,其           義的成功是經過長期部署下才得到
   成功實屬僥倖。                   的。


                 乙部中央政制歷史評論題舉隅
1. 秦漢的宰 輔制度實為後世中央 政制的藍本。你同意 嗎?試述己見。



  問題重點: 判斷秦、漢的宰輔制度是否為後世的中央政制所本。
  答題指引: 同意者,可指出秦、漢的三公九卿制度,取代先秦的世卿世祿制
        度。同時,三公制採分工原則,丞相掌行政、太尉主軍事、御史
        大夫司監察,三權分立,互相牽制。其精神與形式成為中國政治
        制 度 的 楷 模,為 歷 朝 所 本,例 如 隋、唐 的 三 省 六 部 制 即 脫 胎 於 此 。
        故秦、漢的宰輔制度,誠為歷代中央政制的基石。


          不同意者,可指出秦、漢的丞相其實統管內政、外交、財政及司
          法,權力很大,後世的丞相權力均在其下,不能相比,例如隋、
          唐 的 三 省 制,相 權 即 被 一 分 為 三。秦、漢 的 宰 輔 除 掌 管 國 家 事 務 ,
          亦兼管皇室事務,此皆為後代所無法比擬的。此外,漢代內朝的
          出 現,嚴 重 削 弱 外 朝 的 權 力,宰 輔 制 度 遭 到 破 壞,三 公 徒 有 虛 名 ,
          演至後世,亦不能再恢復。因此,秦、漢的宰輔制度並非後世中
                            28
央政制的藍本。


2. 有人認為 唐中央三省六部制乃 隋制而已,無甚創意 。你同意嗎?試述己 見。


  問題重點: 分析三省六部制的內容及其演變。
  答題指引: 同意者,可指出唐的三省制六部制,大致因襲隋代,如門下省、
        尚 書 省、吏 部、禮 部、兵 部 等,不 論 其 名 稱 及 職 責 均 與 隋 制 相 若 。


          不同意者,可指出雖然唐制大致與隋制相同,惟亦有所更改,如
          隋時的內史省和民部,唐時分別改為中書省和戶部。唐太宗時設
          立政事堂,讓三省長官議政,以提高行政效率,亦為隋代所無。


3. 唐代的中 央政制號為完備,三省互 相監察、制約。你認為此 舉有助於中 央推行政

 令嗎?試 述己見。


  問題重點: 分析唐代的三省六部制是不是有助於中央推行政令。
  答題指引: 有幫助者,三省六部職權分野甚為清晰,中書省負責草擬政令;
          門 下 省 負 責 審 批 及 封 駁;尚 書 省 負 責 執 行 政 令,再 交 由 屬 下 的 吏 、
          戶、禮、兵、刑、工等六部推行。三省互相監察,可減低官員專
          權的機會。政事堂之設立,更可以讓三省官員一起商議政事,提
          高行政效率。所以,唐中央三省制實有助於政令的推行。


          沒有幫助者,三省六部雖然權責分明,門下省更有封駁之權,理
          論上連皇帝的政令如未經三省同意亦不算合法。然而,三省官員
          全由皇帝任命,三省的職權能否充分發揮以助政令的推行,實視
          乎皇帝的重視與否。如武后、韋后等壟斷朝政,便使三省無法行
          執行其職權。所以,三省制對政令的推行並沒有太大幫助。


                 乙部對外交通歷史評論題舉隅
1. 就開拓中 西交通而言,你認為 張騫、班超何者的貢 獻較大?試抒述你的 意見。


  問題重點: 判斷張騫、班超何者對開拓中西交通的貢獻較大。
  答題指引: 贊同張騫者,可指出在漢武帝以前,西域與漢朝不相往來。張騫
        兩次通西域,雖然未能達成與西域各國結盟共抗匈奴的目的,但
          自此漢朝對西域各國有了直接的了解,並開展了與西域各國的交
          往。尤其重要的是,張騫開闢了中國通往西方的陸路交通,對促
          進日後中外經濟和文化交流起了重大的作用,故司馬遷稱這次創
                             29
舉為「鑿空」 而班超則在張騫建立的基礎上,作進一步的拓展,
               。
         重新建立漢朝與西域地區的聯繫而已。因此,張騫通西域,貢獻
         至鉅,非班超所能比擬。


         贊同班超者,可指出張騫出使西域,未能達成與西域各國結盟共
         抗匈奴的目的;雖然打通了絲綢之路,開展了漢朝與西域諸國的
         溝通和聯繫,但卻未能建立漢朝對西域地區的統治。而班超出使
         西域前後三十年,諸國歸附,重振漢朝聲威,不僅恢復了漢朝對
         西域的統治,更阻遏了匈奴勢力的擴張,消除其對東漢的威脅。
         同時,他重開通往西域的交通,使絲綢之路通行無阻,恢復了中
         西 經 濟、文 化 的 交 流。此 外,班 超 又 派 甘 英 出 使 大 秦,雖 無 結 果 ,
         但亦開闢了通往西亞的交通要道,使絲綢之路得以進一步拓展。
         凡此種種,可見班超的貢獻良多,其成就較張騫為大。




2. 有人認為 玄奘西行的最大貢獻,是促 進佛教在中國 的傳播。你同意嗎? 試抒述你

 的意見。


  問題重點: 判斷促進佛教在中國的傳播是不是玄奘西行的最大貢獻。
  答題指引: 同意者,可以指出玄奘攜帶大量佛教典籍回國,並翻譯佛經,豐
        富了佛教的思想內容;又創立法相宗,成為唐代佛教四大流派之
        一,使唐代佛教發展更為興盛。可見促進佛教在中國的傳播是玄
        奘西行的最大貢獻。


         不同意者,可以從促進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立論,指出玄奘西行
         本欲求取真經,然而自西行歸來後,中印文化交流十分興盛,印
         度的雕刻、天文、建築等相繼傳入中國,對中華文化產生深遠影
         響 。 而 由 玄 奘 口 述 的《 大 唐 西 域 記 》 更 成 為 研 究 中 古 印 度 和 西 域
                                       ,
         諸國的重要著作。由此可見,玄奘西行固然可以促進佛教在華的
         傳播,然而對於中外文化交流的貢獻實在較大。


3. 明朝自宣 宗以後,不再有下西 洋的壯舉。假設你是 宣宗以後的明朝君主,你 會繼
   續支持拓 展航海事業嗎?試抒 述你的意見?


  問題重點: 判斷明朝應否繼續拓展航海事業。
  答題指引: 繼續支持者 , 可指出 中國 海路 交通 自宋 、元 以來 漸趨 興盛 。明 朝
         時期,航海技術進一步發展,具備遠航的條件。明初經濟發展蓬
         勃,自鄭和下西洋後,海外貿易迅速發展,中外互市通商不絕。
         當時海外國家,激於明朝的國威,紛紛來朝,建立了明朝在南洋
                            30
地 區 的 聲 望。由 此 可 見,下 西 洋 不 但 可 以 推 動 國 內 手 工 業 的 生 產 ,
        起刺激經濟的作用,並且可以宣揚明朝的國威,加強與其他地區
        的聯繫,故此實在值得繼續支持。


        不 繼續支持者 ,可以 指出 鄭和出 使西洋 ,耗 費大量 人力、 物力 ,
        對國庫造成沉重負擔;所得貨物,多為奢侈品,實在得不償失;
        加上明中葉以後內憂外患迭起,朝廷實無力量支援大規模的航海
        活動,故此並不值得繼續支持。


4. 有人認為 明清兩代傳教士來華,最大 貢獻是促進天 主教的傳播。你同意嗎?試 抒
 述你的意 見。


  問題重點: 判斷促進天主教的傳播是不是明清兩代傳教士來華的最大貢獻。
  答題指引: 同意者,可以指出明中葉以後,西方傳教士陸續來華。他們透過
        介紹西學,取得中國官民的信任,進而宣揚教義,使傳教事業迅
        速擴展。到康熙初年,全國信徒幾近二十萬,而傳教士幾乎遍及
        各省,可見來華傳教士對推動天主教的傳播貢獻至大。


        不同意者,可以指出傳教士東來,的確擴大了中國信徒的數目,
        但相對於全國人口,數目微不足道。不過,傳教士以傳播科學和
        文化知識的手法,宣揚教義,還翻譯書籍,把西方的科技和文化
        知識傳入中國,改變了中國傳統的學術風氣,由注重改造個人主
        觀身心,轉而為重視客觀的研究,不但促成考據學的興起,對整
        理古籍作出重大貢獻,還啟導國人對自然科學的研究,對中國學
        術的發展產生重大影響。由此可見,傳教士東來,對於東西文化
        交流的貢獻,實比傳播天主教為大。


               乙部學術思想歷史評論題舉隅
1. 先秦時期,儒家在政治上主張「正名」,道家則主 張「無為」。你認為何者較切合
   當時的需 要?試抒述你的意見 。



  問題重點: 判斷儒家及道家的政治觀何者較切合先秦時期的需要。
  答題指引: 贊同儒家者:儒家提倡正名,主張以禮儀治國,讓社會各階層人
        士各盡本份,以達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和諧局面,
        是一種積極的政治態度,在春秋戰國列國相爭、篡弒僭越頻生的
        混亂局面,實能起撥亂反正的功效,回復西周時期的德治局面。
        相反,道家主張無為而治,希望回復「小國寡民」的原始社會,
        是一種消極、逃避的治國理念,不能救贖黎民於水深火熱之中。
                           31
相比之下,儒家的積極政治觀更切合當時的需要。


        贊 同 道 家 者:道 家 認 為 社 會 之 所 以 出 現 鬥 爭,是 由 於 人 們 愛 逞 才 、
        逞智、逞強、逞力所致,以致出現春秋戰國戰爭不斷,民不聊生
        的局面。儒家強調正名,講求長幼有序,無可避免會引起爭執,
        禍 亂 亦 由 此 而 生。道 家 因 此 主 張 以「 無 為 」治 理 天 下,回 歸 樸 素 、
        無 知 的 境 界,回 復「 小 國 寡 民 」的 社 會,才 可 平 息 不 必 要 的 紛 爭 。
        這種態度雖然較為消極,但對比儒家積極用世的政治觀念,實較
        切合時局所需。


2. 有人認為 新文化運動提倡白話 文對後世有重大影響 。試加以說明。


  問題重點: 分析新文化運動提倡白話文的影響。
  答題指引: 學生可以指出新文化運動的領導者倡導白話文,反對模仿古人用
        文言文創作,反對舊文學,不但使文學不再掌握在少數能運用文
        言文的傳統文人手中,更重要的是解放了國人的思想,使國人掙
        脫傳統的束縛,以批判的眼光重新評量舊社會、舊文化、舊道德
        和舊思想。此外,隨著白話文使用日趨普及,各種學術、文藝團
        體紛紛成立,有助文化普及,學術繁榮,揭開了中國學術界新的
        一頁。




                           32

Contenu connexe

En vedette

Revision helper u8_bilingual
Revision helper u8_bilingualRevision helper u8_bilingual
Revision helper u8_bilingualken1470
 
Unit 10.bilingual
Unit 10.bilingualUnit 10.bilingual
Unit 10.bilingualken1470
 
Making use of electricity ws (pdf)
Making use of electricity ws (pdf)Making use of electricity ws (pdf)
Making use of electricity ws (pdf)ken1470
 
Ls F1 (summary note)
Ls F1 (summary note)Ls F1 (summary note)
Ls F1 (summary note)ken1470
 
中二 第六冊 語文基礎知識 教師用書
中二 第六冊 語文基礎知識 教師用書中二 第六冊 語文基礎知識 教師用書
中二 第六冊 語文基礎知識 教師用書ken1470
 
中五中史筆記答案 抗日 1
中五中史筆記答案 抗日 1中五中史筆記答案 抗日 1
中五中史筆記答案 抗日 1ken1470
 
唐詩筆記[教師版] Modified(sept17)
唐詩筆記[教師版] Modified(sept17)唐詩筆記[教師版] Modified(sept17)
唐詩筆記[教師版] Modified(sept17)ken1470
 
Revision helper u7_bilingual_p16revised
Revision helper u7_bilingual_p16revisedRevision helper u7_bilingual_p16revised
Revision helper u7_bilingual_p16revisedken1470
 
Important notes -_heat_transfer (pdf)
Important notes -_heat_transfer (pdf)Important notes -_heat_transfer (pdf)
Important notes -_heat_transfer (pdf)ken1470
 
Unit 6 ans
Unit 6 ansUnit 6 ans
Unit 6 ansken1470
 
《新高中綜合中國語文》試卷庫 單元三 (編號 R105)
《新高中綜合中國語文》試卷庫 單元三 (編號 R105)《新高中綜合中國語文》試卷庫 單元三 (編號 R105)
《新高中綜合中國語文》試卷庫 單元三 (編號 R105)ken1470
 
說話動心靈:游說方法
說話動心靈:游說方法說話動心靈:游說方法
說話動心靈:游說方法ken1470
 
文學賞析筆記 教師版
文學賞析筆記 教師版文學賞析筆記 教師版
文學賞析筆記 教師版ken1470
 
The french revolution (revision ws)
The french revolution (revision ws)The french revolution (revision ws)
The french revolution (revision ws)ken1470
 
F2unit 6ans
F2unit 6ansF2unit 6ans
F2unit 6ansken1470
 
石頭記 三毛
石頭記 三毛石頭記 三毛
石頭記 三毛ken1470
 
評估練習五 時間
評估練習五  時間評估練習五  時間
評估練習五 時間ken1470
 
Integrated exercise a_(book_2_B)_Ans
Integrated exercise a_(book_2_B)_AnsIntegrated exercise a_(book_2_B)_Ans
Integrated exercise a_(book_2_B)_Ansken1470
 
启思出版社
启思出版社启思出版社
启思出版社ken1470
 
20110516161235 412939
20110516161235 41293920110516161235 412939
20110516161235 412939ken1470
 

En vedette (20)

Revision helper u8_bilingual
Revision helper u8_bilingualRevision helper u8_bilingual
Revision helper u8_bilingual
 
Unit 10.bilingual
Unit 10.bilingualUnit 10.bilingual
Unit 10.bilingual
 
Making use of electricity ws (pdf)
Making use of electricity ws (pdf)Making use of electricity ws (pdf)
Making use of electricity ws (pdf)
 
Ls F1 (summary note)
Ls F1 (summary note)Ls F1 (summary note)
Ls F1 (summary note)
 
中二 第六冊 語文基礎知識 教師用書
中二 第六冊 語文基礎知識 教師用書中二 第六冊 語文基礎知識 教師用書
中二 第六冊 語文基礎知識 教師用書
 
中五中史筆記答案 抗日 1
中五中史筆記答案 抗日 1中五中史筆記答案 抗日 1
中五中史筆記答案 抗日 1
 
唐詩筆記[教師版] Modified(sept17)
唐詩筆記[教師版] Modified(sept17)唐詩筆記[教師版] Modified(sept17)
唐詩筆記[教師版] Modified(sept17)
 
Revision helper u7_bilingual_p16revised
Revision helper u7_bilingual_p16revisedRevision helper u7_bilingual_p16revised
Revision helper u7_bilingual_p16revised
 
Important notes -_heat_transfer (pdf)
Important notes -_heat_transfer (pdf)Important notes -_heat_transfer (pdf)
Important notes -_heat_transfer (pdf)
 
Unit 6 ans
Unit 6 ansUnit 6 ans
Unit 6 ans
 
《新高中綜合中國語文》試卷庫 單元三 (編號 R105)
《新高中綜合中國語文》試卷庫 單元三 (編號 R105)《新高中綜合中國語文》試卷庫 單元三 (編號 R105)
《新高中綜合中國語文》試卷庫 單元三 (編號 R105)
 
說話動心靈:游說方法
說話動心靈:游說方法說話動心靈:游說方法
說話動心靈:游說方法
 
文學賞析筆記 教師版
文學賞析筆記 教師版文學賞析筆記 教師版
文學賞析筆記 教師版
 
The french revolution (revision ws)
The french revolution (revision ws)The french revolution (revision ws)
The french revolution (revision ws)
 
F2unit 6ans
F2unit 6ansF2unit 6ans
F2unit 6ans
 
石頭記 三毛
石頭記 三毛石頭記 三毛
石頭記 三毛
 
評估練習五 時間
評估練習五  時間評估練習五  時間
評估練習五 時間
 
Integrated exercise a_(book_2_B)_Ans
Integrated exercise a_(book_2_B)_AnsIntegrated exercise a_(book_2_B)_Ans
Integrated exercise a_(book_2_B)_Ans
 
启思出版社
启思出版社启思出版社
启思出版社
 
20110516161235 412939
20110516161235 41293920110516161235 412939
20110516161235 412939
 

Similaire à 中國歷史科補充資料

甲部 兩漢戚宦掌權的政局
甲部 兩漢戚宦掌權的政局甲部 兩漢戚宦掌權的政局
甲部 兩漢戚宦掌權的政局鄺 豪傑
 
子教案 第8章 士紳社會與庶民文化
子教案 第8章  士紳社會與庶民文化子教案 第8章  士紳社會與庶民文化
子教案 第8章 士紳社會與庶民文化mark1993m
 
中國歷史記要
中國歷史記要中國歷史記要
中國歷史記要clicksbucks
 
子教案 第6章 多元族群與夷夏關係
子教案 第6章  多元族群與夷夏關係子教案 第6章  多元族群與夷夏關係
子教案 第6章 多元族群與夷夏關係mark1993m
 
元史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憲宗
元史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憲宗元史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憲宗
元史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憲宗helloiac
 
辽、夏、金的政治发展 (1).pdf
辽、夏、金的政治发展 (1).pdf辽、夏、金的政治发展 (1).pdf
辽、夏、金的政治发展 (1).pdf11JasonGoJinKai
 
近代會黨與民間信仰研究
近代會黨與民間信仰研究近代會黨與民間信仰研究
近代會黨與民間信仰研究TAAZE 讀冊生活
 
宋史 494 卷四百九十四 列傳第二百五十三 蠻夷二 西南溪峒諸蠻下
宋史 494 卷四百九十四 列傳第二百五十三 蠻夷二 西南溪峒諸蠻下宋史 494 卷四百九十四 列傳第二百五十三 蠻夷二 西南溪峒諸蠻下
宋史 494 卷四百九十四 列傳第二百五十三 蠻夷二 西南溪峒諸蠻下helloiac
 
宋史 273 卷二百七十三 列傳第三十二
宋史 273 卷二百七十三 列傳第三十二宋史 273 卷二百七十三 列傳第三十二
宋史 273 卷二百七十三 列傳第三十二helloiac
 
明史 300 卷三百 列傳第一百八十八 外戚
明史 300 卷三百 列傳第一百八十八 外戚明史 300 卷三百 列傳第一百八十八 外戚
明史 300 卷三百 列傳第一百八十八 外戚helloiac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helloiac
 
宋史 026 卷二十六 本紀第二十六 高宗三
宋史 026 卷二十六 本紀第二十六 高宗三宋史 026 卷二十六 本紀第二十六 高宗三
宋史 026 卷二十六 本紀第二十六 高宗三helloiac
 
明清史很簡單啦(Fb分享版)
明清史很簡單啦(Fb分享版)明清史很簡單啦(Fb分享版)
明清史很簡單啦(Fb分享版)Liwei Wang
 
甲部 元代集權
甲部 元代集權甲部 元代集權
甲部 元代集權鄺 豪傑
 
东晋门阀政治
东晋门阀政治东晋门阀政治
东晋门阀政治ga017281
 
元史 004 卷四 本紀第四 世祖一
元史 004 卷四 本紀第四 世祖一元史 004 卷四 本紀第四 世祖一
元史 004 卷四 本紀第四 世祖一helloiac
 
宋書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
宋書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宋書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
宋書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helloiac
 

Similaire à 中國歷史科補充資料 (20)

甲部 兩漢戚宦掌權的政局
甲部 兩漢戚宦掌權的政局甲部 兩漢戚宦掌權的政局
甲部 兩漢戚宦掌權的政局
 
子教案 第8章 士紳社會與庶民文化
子教案 第8章  士紳社會與庶民文化子教案 第8章  士紳社會與庶民文化
子教案 第8章 士紳社會與庶民文化
 
秦漢2.0
秦漢2.0秦漢2.0
秦漢2.0
 
中國歷史記要
中國歷史記要中國歷史記要
中國歷史記要
 
秦漢
秦漢秦漢
秦漢
 
子教案 第6章 多元族群與夷夏關係
子教案 第6章  多元族群與夷夏關係子教案 第6章  多元族群與夷夏關係
子教案 第6章 多元族群與夷夏關係
 
秦漢歷史
秦漢歷史秦漢歷史
秦漢歷史
 
元史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憲宗
元史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憲宗元史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憲宗
元史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憲宗
 
辽、夏、金的政治发展 (1).pdf
辽、夏、金的政治发展 (1).pdf辽、夏、金的政治发展 (1).pdf
辽、夏、金的政治发展 (1).pdf
 
近代會黨與民間信仰研究
近代會黨與民間信仰研究近代會黨與民間信仰研究
近代會黨與民間信仰研究
 
宋史 494 卷四百九十四 列傳第二百五十三 蠻夷二 西南溪峒諸蠻下
宋史 494 卷四百九十四 列傳第二百五十三 蠻夷二 西南溪峒諸蠻下宋史 494 卷四百九十四 列傳第二百五十三 蠻夷二 西南溪峒諸蠻下
宋史 494 卷四百九十四 列傳第二百五十三 蠻夷二 西南溪峒諸蠻下
 
宋史 273 卷二百七十三 列傳第三十二
宋史 273 卷二百七十三 列傳第三十二宋史 273 卷二百七十三 列傳第三十二
宋史 273 卷二百七十三 列傳第三十二
 
明史 300 卷三百 列傳第一百八十八 外戚
明史 300 卷三百 列傳第一百八十八 外戚明史 300 卷三百 列傳第一百八十八 外戚
明史 300 卷三百 列傳第一百八十八 外戚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26 卷二十六 本紀第二十六 高宗三
宋史 026 卷二十六 本紀第二十六 高宗三宋史 026 卷二十六 本紀第二十六 高宗三
宋史 026 卷二十六 本紀第二十六 高宗三
 
明清史很簡單啦(Fb分享版)
明清史很簡單啦(Fb分享版)明清史很簡單啦(Fb分享版)
明清史很簡單啦(Fb分享版)
 
甲部 元代集權
甲部 元代集權甲部 元代集權
甲部 元代集權
 
东晋门阀政治
东晋门阀政治东晋门阀政治
东晋门阀政治
 
元史 004 卷四 本紀第四 世祖一
元史 004 卷四 本紀第四 世祖一元史 004 卷四 本紀第四 世祖一
元史 004 卷四 本紀第四 世祖一
 
宋書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
宋書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宋書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
宋書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
 

Plus de ken1470

Ccl燭之武退秦師
Ccl燭之武退秦師Ccl燭之武退秦師
Ccl燭之武退秦師ken1470
 
議論的應用 游說方法
議論的應用 游說方法議論的應用 游說方法
議論的應用 游說方法ken1470
 
單元九 鯊魚
單元九 鯊魚單元九 鯊魚
單元九 鯊魚ken1470
 
建議書
建議書建議書
建議書ken1470
 
建議書
建議書建議書
建議書ken1470
 
名師出高徒1
名師出高徒1名師出高徒1
名師出高徒1ken1470
 
中三擴充單元類比論証
中三擴充單元類比論証中三擴充單元類比論証
中三擴充單元類比論証ken1470
 
推理手法
推理手法推理手法
推理手法ken1470
 
專題研習 小組討論
專題研習 小組討論專題研習 小組討論
專題研習 小組討論ken1470
 
單元八 論四端
單元八 論四端單元八 論四端
單元八 論四端ken1470
 
運動家的風度 修訂本
運動家的風度 修訂本運動家的風度 修訂本
運動家的風度 修訂本ken1470
 
最苦與最樂
最苦與最樂最苦與最樂
最苦與最樂ken1470
 
趙氏孤兒
趙氏孤兒趙氏孤兒
趙氏孤兒ken1470
 
人間有情
人間有情人間有情
人間有情ken1470
 
借喻 借代
借喻 借代借喻 借代
借喻 借代ken1470
 
小小說與新詩Ppt
小小說與新詩Ppt小小說與新詩Ppt
小小說與新詩Pptken1470
 
空城計
空城計空城計
空城計ken1470
 
語文運用 雙聲疊韻
語文運用 雙聲疊韻語文運用 雙聲疊韻
語文運用 雙聲疊韻ken1470
 
泰山日出
泰山日出泰山日出
泰山日出ken1470
 

Plus de ken1470 (20)

Ccl燭之武退秦師
Ccl燭之武退秦師Ccl燭之武退秦師
Ccl燭之武退秦師
 
議論的應用 游說方法
議論的應用 游說方法議論的應用 游說方法
議論的應用 游說方法
 
單元九 鯊魚
單元九 鯊魚單元九 鯊魚
單元九 鯊魚
 
建議書
建議書建議書
建議書
 
建議書
建議書建議書
建議書
 
名師出高徒1
名師出高徒1名師出高徒1
名師出高徒1
 
中三擴充單元類比論証
中三擴充單元類比論証中三擴充單元類比論証
中三擴充單元類比論証
 
推理手法
推理手法推理手法
推理手法
 
專題研習 小組討論
專題研習 小組討論專題研習 小組討論
專題研習 小組討論
 
單元八 論四端
單元八 論四端單元八 論四端
單元八 論四端
 
運動家的風度 修訂本
運動家的風度 修訂本運動家的風度 修訂本
運動家的風度 修訂本
 
最苦與最樂
最苦與最樂最苦與最樂
最苦與最樂
 
趙氏孤兒
趙氏孤兒趙氏孤兒
趙氏孤兒
 
人間有情
人間有情人間有情
人間有情
 
借喻 借代
借喻 借代借喻 借代
借喻 借代
 
小小說與新詩Ppt
小小說與新詩Ppt小小說與新詩Ppt
小小說與新詩Ppt
 
空城計
空城計空城計
空城計
 
語文運用 雙聲疊韻
語文運用 雙聲疊韻語文運用 雙聲疊韻
語文運用 雙聲疊韻
 
老屋
老屋老屋
老屋
 
泰山日出
泰山日出泰山日出
泰山日出
 

Dernier

未毕业在线购买日本熊本县立大学学位记🏆学习成绩单电子版定制🏆克隆爱尔兰大学文凭🏆CFA证书定制
未毕业在线购买日本熊本县立大学学位记🏆学习成绩单电子版定制🏆克隆爱尔兰大学文凭🏆CFA证书定制未毕业在线购买日本熊本县立大学学位记🏆学习成绩单电子版定制🏆克隆爱尔兰大学文凭🏆CFA证书定制
未毕业在线购买日本熊本县立大学学位记🏆学习成绩单电子版定制🏆克隆爱尔兰大学文凭🏆CFA证书定制gravestomas0
 
加急代办一个日本鹿儿岛纯心女子大学学位记🌈学习成绩单电子版定制🌈仿制荷兰大学毕业证🌈日语JLPT证书定制
加急代办一个日本鹿儿岛纯心女子大学学位记🌈学习成绩单电子版定制🌈仿制荷兰大学毕业证🌈日语JLPT证书定制加急代办一个日本鹿儿岛纯心女子大学学位记🌈学习成绩单电子版定制🌈仿制荷兰大学毕业证🌈日语JLPT证书定制
加急代办一个日本鹿儿岛纯心女子大学学位记🌈学习成绩单电子版定制🌈仿制荷兰大学毕业证🌈日语JLPT证书定制bairnshajjes
 
JAWAPAN BUKU AKTIVITI BAHASA CINA TAHUN 3.pptx
JAWAPAN BUKU AKTIVITI BAHASA CINA TAHUN 3.pptxJAWAPAN BUKU AKTIVITI BAHASA CINA TAHUN 3.pptx
JAWAPAN BUKU AKTIVITI BAHASA CINA TAHUN 3.pptxCHANSUITNEEMoe
 
我了解到黑客在某些领域拥有卓越的技术能力,特别是在处理系统漏洞方面。在当前的情境下,如果我想要改变我的毕业成绩,他们的帮助或许是我唯一可行的选择。【微 t...
我了解到黑客在某些领域拥有卓越的技术能力,特别是在处理系统漏洞方面。在当前的情境下,如果我想要改变我的毕业成绩,他们的帮助或许是我唯一可行的选择。【微 t...我了解到黑客在某些领域拥有卓越的技术能力,特别是在处理系统漏洞方面。在当前的情境下,如果我想要改变我的毕业成绩,他们的帮助或许是我唯一可行的选择。【微 t...
我了解到黑客在某些领域拥有卓越的技术能力,特别是在处理系统漏洞方面。在当前的情境下,如果我想要改变我的毕业成绩,他们的帮助或许是我唯一可行的选择。【微 t...黑客 接单【TG/微信qoqoqdqd】
 
30T.ppt【国外大学文凭样本】TWU毕业证认证Q/微:892798920办西三一大学毕业证留信留服使馆公证,TWU硕士毕业证,TWU研究生毕业证,文凭...
30T.ppt【国外大学文凭样本】TWU毕业证认证Q/微:892798920办西三一大学毕业证留信留服使馆公证,TWU硕士毕业证,TWU研究生毕业证,文凭...30T.ppt【国外大学文凭样本】TWU毕业证认证Q/微:892798920办西三一大学毕业证留信留服使馆公证,TWU硕士毕业证,TWU研究生毕业证,文凭...
30T.ppt【国外大学文凭样本】TWU毕业证认证Q/微:892798920办西三一大学毕业证留信留服使馆公证,TWU硕士毕业证,TWU研究生毕业证,文凭...ggbob1
 
Grade 6 Lesson 7 Environment Protection.pptx
Grade 6 Lesson 7 Environment Protection.pptxGrade 6 Lesson 7 Environment Protection.pptx
Grade 6 Lesson 7 Environment Protection.pptxPriscilleXu
 
GPA低怎么办? | 身份黑后回复方案 | 出入境激活 身份恢复美本GPA太低了怎么办黑客服务,黑客修改大学成绩,黑客改成绩单,黑客入侵教务系统,找黑客修...
GPA低怎么办? | 身份黑后回复方案 | 出入境激活 身份恢复美本GPA太低了怎么办黑客服务,黑客修改大学成绩,黑客改成绩单,黑客入侵教务系统,找黑客修...GPA低怎么办? | 身份黑后回复方案 | 出入境激活 身份恢复美本GPA太低了怎么办黑客服务,黑客修改大学成绩,黑客改成绩单,黑客入侵教务系统,找黑客修...
GPA低怎么办? | 身份黑后回复方案 | 出入境激活 身份恢复美本GPA太低了怎么办黑客服务,黑客修改大学成绩,黑客改成绩单,黑客入侵教务系统,找黑客修...黑客 接单【TG/微信qoqoqdqd】
 
哪里可以购买日本神奈川县立保健福祉大学学位记/录取通知书可以制作吗/补办马来西亚大学文凭/CIA证书定制
哪里可以购买日本神奈川县立保健福祉大学学位记/录取通知书可以制作吗/补办马来西亚大学文凭/CIA证书定制哪里可以购买日本神奈川县立保健福祉大学学位记/录取通知书可以制作吗/补办马来西亚大学文凭/CIA证书定制
哪里可以购买日本神奈川县立保健福祉大学学位记/录取通知书可以制作吗/补办马来西亚大学文凭/CIA证书定制kathrynalvarez364
 
003 DSKP KSSR SEMAKAN 2017 BAHASA CINA TAHUN 3.pdf
003 DSKP KSSR SEMAKAN 2017 BAHASA CINA TAHUN 3.pdf003 DSKP KSSR SEMAKAN 2017 BAHASA CINA TAHUN 3.pdf
003 DSKP KSSR SEMAKAN 2017 BAHASA CINA TAHUN 3.pdfshanshanhui1
 
【国外大学文凭样本】多大毕业证认证Q/微:892798920办多伦多大学毕业证留信留服使馆公公证,多大硕士毕业证,U of T研究生毕业证,文凭,改U o...
【国外大学文凭样本】多大毕业证认证Q/微:892798920办多伦多大学毕业证留信留服使馆公公证,多大硕士毕业证,U of T研究生毕业证,文凭,改U o...【国外大学文凭样本】多大毕业证认证Q/微:892798920办多伦多大学毕业证留信留服使馆公公证,多大硕士毕业证,U of T研究生毕业证,文凭,改U o...
【国外大学文凭样本】多大毕业证认证Q/微:892798920办多伦多大学毕业证留信留服使馆公公证,多大硕士毕业证,U of T研究生毕业证,文凭,改U o...ggbob1
 
【創業簡報練習】當一個人吃飯會想起誰: (A)I-DOLL 陪吃娃娃|科技創業與營運實務
【創業簡報練習】當一個人吃飯會想起誰:(A)I-DOLL 陪吃娃娃|科技創業與營運實務【創業簡報練習】當一個人吃飯會想起誰:(A)I-DOLL 陪吃娃娃|科技創業與營運實務
【創業簡報練習】當一個人吃飯會想起誰: (A)I-DOLL 陪吃娃娃|科技創業與營運實務sardinesaying
 

Dernier (11)

未毕业在线购买日本熊本县立大学学位记🏆学习成绩单电子版定制🏆克隆爱尔兰大学文凭🏆CFA证书定制
未毕业在线购买日本熊本县立大学学位记🏆学习成绩单电子版定制🏆克隆爱尔兰大学文凭🏆CFA证书定制未毕业在线购买日本熊本县立大学学位记🏆学习成绩单电子版定制🏆克隆爱尔兰大学文凭🏆CFA证书定制
未毕业在线购买日本熊本县立大学学位记🏆学习成绩单电子版定制🏆克隆爱尔兰大学文凭🏆CFA证书定制
 
加急代办一个日本鹿儿岛纯心女子大学学位记🌈学习成绩单电子版定制🌈仿制荷兰大学毕业证🌈日语JLPT证书定制
加急代办一个日本鹿儿岛纯心女子大学学位记🌈学习成绩单电子版定制🌈仿制荷兰大学毕业证🌈日语JLPT证书定制加急代办一个日本鹿儿岛纯心女子大学学位记🌈学习成绩单电子版定制🌈仿制荷兰大学毕业证🌈日语JLPT证书定制
加急代办一个日本鹿儿岛纯心女子大学学位记🌈学习成绩单电子版定制🌈仿制荷兰大学毕业证🌈日语JLPT证书定制
 
JAWAPAN BUKU AKTIVITI BAHASA CINA TAHUN 3.pptx
JAWAPAN BUKU AKTIVITI BAHASA CINA TAHUN 3.pptxJAWAPAN BUKU AKTIVITI BAHASA CINA TAHUN 3.pptx
JAWAPAN BUKU AKTIVITI BAHASA CINA TAHUN 3.pptx
 
我了解到黑客在某些领域拥有卓越的技术能力,特别是在处理系统漏洞方面。在当前的情境下,如果我想要改变我的毕业成绩,他们的帮助或许是我唯一可行的选择。【微 t...
我了解到黑客在某些领域拥有卓越的技术能力,特别是在处理系统漏洞方面。在当前的情境下,如果我想要改变我的毕业成绩,他们的帮助或许是我唯一可行的选择。【微 t...我了解到黑客在某些领域拥有卓越的技术能力,特别是在处理系统漏洞方面。在当前的情境下,如果我想要改变我的毕业成绩,他们的帮助或许是我唯一可行的选择。【微 t...
我了解到黑客在某些领域拥有卓越的技术能力,特别是在处理系统漏洞方面。在当前的情境下,如果我想要改变我的毕业成绩,他们的帮助或许是我唯一可行的选择。【微 t...
 
30T.ppt【国外大学文凭样本】TWU毕业证认证Q/微:892798920办西三一大学毕业证留信留服使馆公证,TWU硕士毕业证,TWU研究生毕业证,文凭...
30T.ppt【国外大学文凭样本】TWU毕业证认证Q/微:892798920办西三一大学毕业证留信留服使馆公证,TWU硕士毕业证,TWU研究生毕业证,文凭...30T.ppt【国外大学文凭样本】TWU毕业证认证Q/微:892798920办西三一大学毕业证留信留服使馆公证,TWU硕士毕业证,TWU研究生毕业证,文凭...
30T.ppt【国外大学文凭样本】TWU毕业证认证Q/微:892798920办西三一大学毕业证留信留服使馆公证,TWU硕士毕业证,TWU研究生毕业证,文凭...
 
Grade 6 Lesson 7 Environment Protection.pptx
Grade 6 Lesson 7 Environment Protection.pptxGrade 6 Lesson 7 Environment Protection.pptx
Grade 6 Lesson 7 Environment Protection.pptx
 
GPA低怎么办? | 身份黑后回复方案 | 出入境激活 身份恢复美本GPA太低了怎么办黑客服务,黑客修改大学成绩,黑客改成绩单,黑客入侵教务系统,找黑客修...
GPA低怎么办? | 身份黑后回复方案 | 出入境激活 身份恢复美本GPA太低了怎么办黑客服务,黑客修改大学成绩,黑客改成绩单,黑客入侵教务系统,找黑客修...GPA低怎么办? | 身份黑后回复方案 | 出入境激活 身份恢复美本GPA太低了怎么办黑客服务,黑客修改大学成绩,黑客改成绩单,黑客入侵教务系统,找黑客修...
GPA低怎么办? | 身份黑后回复方案 | 出入境激活 身份恢复美本GPA太低了怎么办黑客服务,黑客修改大学成绩,黑客改成绩单,黑客入侵教务系统,找黑客修...
 
哪里可以购买日本神奈川县立保健福祉大学学位记/录取通知书可以制作吗/补办马来西亚大学文凭/CIA证书定制
哪里可以购买日本神奈川县立保健福祉大学学位记/录取通知书可以制作吗/补办马来西亚大学文凭/CIA证书定制哪里可以购买日本神奈川县立保健福祉大学学位记/录取通知书可以制作吗/补办马来西亚大学文凭/CIA证书定制
哪里可以购买日本神奈川县立保健福祉大学学位记/录取通知书可以制作吗/补办马来西亚大学文凭/CIA证书定制
 
003 DSKP KSSR SEMAKAN 2017 BAHASA CINA TAHUN 3.pdf
003 DSKP KSSR SEMAKAN 2017 BAHASA CINA TAHUN 3.pdf003 DSKP KSSR SEMAKAN 2017 BAHASA CINA TAHUN 3.pdf
003 DSKP KSSR SEMAKAN 2017 BAHASA CINA TAHUN 3.pdf
 
【国外大学文凭样本】多大毕业证认证Q/微:892798920办多伦多大学毕业证留信留服使馆公公证,多大硕士毕业证,U of T研究生毕业证,文凭,改U o...
【国外大学文凭样本】多大毕业证认证Q/微:892798920办多伦多大学毕业证留信留服使馆公公证,多大硕士毕业证,U of T研究生毕业证,文凭,改U o...【国外大学文凭样本】多大毕业证认证Q/微:892798920办多伦多大学毕业证留信留服使馆公公证,多大硕士毕业证,U of T研究生毕业证,文凭,改U o...
【国外大学文凭样本】多大毕业证认证Q/微:892798920办多伦多大学毕业证留信留服使馆公公证,多大硕士毕业证,U of T研究生毕业证,文凭,改U o...
 
【創業簡報練習】當一個人吃飯會想起誰: (A)I-DOLL 陪吃娃娃|科技創業與營運實務
【創業簡報練習】當一個人吃飯會想起誰:(A)I-DOLL 陪吃娃娃|科技創業與營運實務【創業簡報練習】當一個人吃飯會想起誰:(A)I-DOLL 陪吃娃娃|科技創業與營運實務
【創業簡報練習】當一個人吃飯會想起誰: (A)I-DOLL 陪吃娃娃|科技創業與營運實務
 

中國歷史科補充資料

  • 1. 中國歷史科補充資料 唐代 唐之盛世 (1) 試從任用賢能、整飭吏治、推廣文教、發展經濟、平抑門第、平定四夷及確立制度七方 面,說明「貞觀之治」的情況。 唐代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十分鼎盛的朝代,治績計有唐太宗的「貞觀之治」及唐玄宗的「開 元之治」 。其中,太宗貞觀年間的治績,實在開創了唐代的盛世。現把「貞觀之治」的情況分 述如下: 1. 任用賢能:唐太宗任人唯才,不問出身,不計較私人恩怨,對隋代遺臣,乃至兄長 李建成的舊部均信任不疑。於是,貞觀年間人才鼎盛,如房玄齡、杜如晦、魏徵等 皆一時俊彥。太宗與賢能之士共商國事,令貞觀一朝達致盛世。 2. 整飭吏治:太宗留心吏治,派李靖等為黜陟大使,巡察全國,考察地方官吏施政之 得失;又將地方州刺史之姓名、政績及行誼等寫於寢室屏風上,作為升降官吏之參 考。他又命五品以上京官輪流值宿中書省,以備垂詢民間疾苦,使吏治清明。 3. 推廣文教:唐太宗注重文教,獎勵學術,設立弘文館,整理書籍。他又興太學,羅 致名儒學者,使太學生人數多至萬名。此外,他建立國子監,又重建州縣學校。太 宗又編修書籍,命孔穎達編修《五經正義》 。於是,一時文教興盛,四夷子弟如新羅、 高麗等多至京師求學。 4. 發展經濟:太宗確立均田制,授田百畝,為民制產;又推行租庸調制,輕徭薄賦, 減輕人民負擔。於是,百姓富足,社會安定。 5. 平抑門第:太宗命高士廉修《氏族志》 ,以功臣代替貴族世胄,打擊世族的社會地位。 太宗又確立科舉制度,取代門第取士的方法,提拔平民中有才智者為官,致力選賢 任能。由是,門第風氣漸失,有助社會團結融洽。 6. 平定四夷:唐太宗武功顯赫,戰績昭著。他為綏靖邊患,保衛國土,多次對外用兵, 先後平定東西突厥、薛延陀、高昌等,使四夷賓服,共尊唐太宗為「天可汗」。 7. 確立制度:唐太宗確立了唐代的政治、經濟、軍事及選士制度。政治方面,太宗沿 隋制而立中書、門下、尚書三省輔政的制度。經濟方面,太宗推行均田制及租庸調 制制,為民制產,輕徭薄賦。軍事方面,太宗推行兵農合一的府兵制。最後,選士 方面,太宗創立了科舉制度,以考試取士代替門第取士,削弱了世族的政治特權。 1
  • 2. 綜合以上各項措施,可見唐太宗施政時顧及了國家政治、經濟、經濟及軍事各方面的需 要,堪稱一代賢君。 (2) 試述貞觀之治的影響。 唐代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十分鼎盛的朝代,治績計有唐太宗的「貞觀之治」及唐玄宗的「開 元之治」 。其中,太宗貞觀年間的治績,實在開創了唐代的盛世。現把「貞觀之治」的影響概 述如下: 1. 制度完備:唐朝推行的制度,堪稱完備,廣為歷代效法。唐制如三省制、均田制、 租庸調制、府兵制等,雖承隋朝,然由唐代發揚光大。太宗創立的科舉制,宋、元、 明、清各代無不沿用並加以損益。此外,唐律於貞觀朝臻於完備,影響後世深遠。 2. 國威遠播:貞觀年間,國力強盛,戰績彪炳,大敗突厥,令唐朝國威遠揚,四夷賓 服。四夷君長由是共尊唐太宗為「天可汗」,並築「參天可汗道」,方便朝唐。 3. 文化發達:太宗提倡文教,獎勵學術,使唐代文化燦爛大盛,文風極盛。貞觀文教 鼎盛,四夷來華通商,實促進了中西文化交流。同時,四夷君長多派遣子弟來華留 學,使唐朝文化遠被日本、高麗等國,傳揚異域,影響深遠。 4. 國基穩固:貞觀之世,太宗積極發展經濟,鼓勵農業生產,輕徭薄賦,使人民生活 安定。而且,物價低廉,斗米不過三、四錢,令民間豐足,鞏固唐朝國基。 綜上可見,貞觀之治不單締造了唐代的盛世,更啟迪了各項優良的政制,成為日後各朝 倣效的對象。 (3) 試分析開元之世致治的原因。 唐代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十分鼎盛的朝代,治績計有唐太宗的「貞觀之治」及唐玄宗的「開 元之治」「開元之治」的治績實可媲美「貞觀之治」 。 。現把開元之世致治的原因分析如下: 1. 內安外定:唐玄宗時,國基穩固,內安外定,故此較易達致治世。太宗、高宗、武 后先後奠定了穩固的根基,使國家國力充沛。而且,歷多朝君主經營,邊區外族先 後綏服,局勢穩定,使國家得以步入大治之世。 2. 君主賢明:國家興亡,君主是其中一個重要的關鍵。玄宗是一個賢明的君主,知人 善任,留心吏治,獎勵文教,改良制度,令政局穩步發展,締造了「開元之治」。 3. 賢臣輔助:開元年間賢臣輩出,唐玄宗以姚崇、宋璟為相,皆勤慎儉樸,守法持正, 敢於直諫之士,樹立良好政風。其他名臣如張九齡、張說等,亦能直言諫諍、正直 2
  • 3. 不阿、多謀善斷。賢臣輔賢君,雙得益彰,有助開元盛世之出現。 4. 吏治清明:玄宗為矯「重京官、輕外任」之風,特遷有才識的京官到地方擔任刺史 及都督,而都督、刺史等有政績者則調任京官,使內外政情互通,消除中央與地方 的隔閡。玄宗又分全國為十五道,各置採訪使巡察各地,由是吏治清明,政局穩定, 使國家邁向治世。 由此可見,玄宗憑穩固的國基、一己之賢能,輔以賢臣相助和優良的政風,開創了「開 元之治」。 (4) 試從任用賢能、整飭吏治、推廣文教、發展經濟及改革兵制五方面,說明「開元之治」 的情況。 唐代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十分鼎盛的朝代,治績計有唐太宗的「貞觀之治」及唐玄宗的「開 元之治」「開元之治」的治績實可媲美「貞觀之治」 。 。現把「開元之治」的概況分析如下: 1. 任用賢能:開元年間賢臣輩出,唐玄宗以姚崇、宋璟為相,皆勤慎儉樸,守法持正, 敢於直諫之士,樹立良好政風。其他名臣如張九齡、張說等,亦能直言諫諍、正直 不阿、多謀善斷。賢臣輔賢君,雙得益彰,有助開元盛世之出現。 2. 整飭吏治:玄宗為矯「重京官、輕外任」之風,特遷有才識的京官到地方擔任刺史 及都督,而都督、刺史等有政績者則調任京官,使內外政情互通,消除中央與地方 的隔膜。玄宗又分全國為十五道,各置採訪使巡察各地,由是吏治清明,政局穩定, 使國家邁向治世。 3. 推廣文教:唐玄宗提倡文教,禮待儒士,弘揚儒學,又置集賢院,並下令搜求天下 遺書,使文教大盛。玄宗又命人修訂《開元禮》,使文教昌盛。 4. 發展經濟:唐玄宗躬行節儉,即位後即遣散宮女,又罷兩京織錦,並規定后妃以下 不得佩戴金玉飾物,從而節省國家開支。玄宗又整頓經濟,派宇文融清查户籍,查 出不少隱漏的戶口。玄宗亦興修水利,鼓勵農業生產。此外,玄宗下命抑制佛教, 裁汰僧尼,收回寺院土地,以增加國家收入。 5. 改革兵制:唐高宗以後,府兵制日漸敗壞。玄宗改行募兵制,募集壯兵十二萬,稱 「彍騎」 ,專門守衛京師。邊防方面,玄宗乃於邊疆要地設立十大兵鎮,以節度使統 領兵鎮的軍隊長期戍邊,以鞏固國防。 綜上可見,唐玄宗沿襲了貞觀一朝任用賢能及整頓吏治之治國良策,再因應時勢而進行 各項改革,達致了「開元之治」的盛世。可惜,天寶年間,玄宗的治績不單不能維持,更爆 發了令唐代國勢走下坡的「安史之亂」。 3
  • 4. 安史之亂與唐之衰亡 (1) 試分析安史之亂的起因及其對唐代政治、社會、經濟及外族入侵四方面的影響。 唐代國勢於天寶年間開始走下坡。天寶十年,安史之亂發生,史家多認為此亂事為唐代 由盛而衰的轉捩點。何以開元盛世後會產生安史之亂?原因有以下數點: 1. 軍政失措:唐高宗以後,府兵制日漸敗壞。開元年間,玄宗為鞏固邊防,乃於邊疆 要地設立十大兵鎮,以節度使統領兵鎮的軍隊,長期戍邊,遂令節度使有政治、軍 事及財政的實權。中央方面,玄宗改行募兵,設「 騎」,使之專門守衛京師。時 至天寶年間,兵鎮軍力接近五十萬,而中央兵力只有十二萬,形成外重內輕的局面。 同時,中央軍養尊訖優,戰鬥力不及長期戍守邊地的衙兵。 2. 政治腐敗:開元中期,玄宗日見驕奢,疏於政事。開元晚期至天寶年間,他更耽於 逸樂,寵愛楊貴妃,不理政事。他又用人不當,重用口密腹劍的李林甫及楊貴妃族 兄楊國忠,導致政治日壞,國事日非。李林甫為鞏固自己的相位,杜絕邊將入相之 路,乃向玄宗進言以胡人為節度使,使胡人勢力坐大,亦使安祿山有機會擔任節度 使之職。楊國忠因楊貴妃的關係而位居宰相,並無治國良策,只求逢承玄宗。 3. 祿山權重:安祿山討好玄宗及楊貴妃,甚得玄宗信任,故獲委任為平盧、范陽、河 東三鎮節度使,掌兵十五萬。他見唐室政治日壞,野心遂起。楊國忠與安祿山互爭 玄宗之寵任,謀取政治權位,是以將相不和。楊國忠屢次向玄宗說安祿山會舉兵作 反,故安祿山終以討伐楊國忠為名而舉兵反唐。 由此可見,玄宗荒怠政事,使政治日壞,正是安史之亂之主因。不過,就軍政失措一點 看,安史之亂又源於開元之治之中的兵制改革。如此,我們也許需重新評價開元之治。安史 之亂對唐代的禍害是十分鉅大的。現先從政治方面說明。 1. 藩鎮割據:平定安史之亂的過程中,唐室加封地方刺史為節度使,使內地也有節度 使。平亂後,唐室又封平亂有功的將領為節度使,又採取姑息的政策,封安史降將 為節度使,掌管安史叛軍之河北故地。節度使擁有轄區內的政治、軍事及財政大權, 後更自相世襲,割據一方。於是,全國內外兵鎮林立,國土四分五裂,令唐中樞不 振,形成藩鎮割據的局面,促使唐代的覆亡。 2. 宦官之禍:安史之亂時,李輔國擁立肅宗。肅宗以李輔國擁立有功,乃命他出掌禁 軍,開宦官控制禁軍之先河。宦官掌握軍權,遂得以左右朝政。其後,宦官權力不 斷擴大,演成宦官之禍。宦官專擅朝政,排斥異己,勾結朋黨,甚至廢立君主、殺 害皇帝,使政治日益腐敗。 安史之亂對唐室的經濟、社會及外族入侵方面也有不少影響。現列述如下: 1. 經濟方面:戰亂時期,人口流亡,戶籍散失,使租庸調制受到破壞,朝廷稅收由是 4
  • 5. 大減。另外,藩鎮割據,不聽命中央,地方賦稅更不上中央,使中央收入不足。再 者,唐室借助回紇兵來平亂,令回紇恃功苛索,令唐室國用枯竭,加速唐代的滅亡。 2. 社會方面:安史之亂歷時八年,戰場主要在北方黃河流域。黃河一帶域受到戰火的 摧殘,人口逃亡,土地荒蕪,生產停頓。南方長江流域未受戰禍波及,局勢相對穩 定,促使唐代經濟重心進一步南移。同時,人民死於戰禍及流亡他鄉的多不勝數, 故令戶籍散流,人口銳減。 3. 外族入侵:安史之亂時,唐室借回紇精兵平亂。事後回紇恃功掠奪,使唐國威盡喪, 暴露了唐室國力衰微的弱點,形成邊防空虛。自此,南詔、吐蕃、契丹等外族擾邊 不絕,邊患日重,促使唐代覆亡。 由此可見,唐代吏治清明、人民富饒、社會安定、邊疆大平的盛世已一去不返了。安史 之亂的確是唐代由盛而衰的轉捩點。 (2) 試分析唐代牛李黨爭的影響。 唐代末年,唐室衰微,內有宦官之禍、朋黨之爭,外有藩鎮割據、民變迭起。這些內憂 外患,對唐室均有極大的影響。現將牛李黨爭對唐室之影響分析如下: 1. 朝政敗壞:牛、李兩黨,最初因政見不同起爭端,但後來演變成為一場意氣之爭。 兩黨以排除異己、結黨營私為要務,忽略了當前國家面對的政治、社會、國防等問 題,以致國事凋零,朝政日壞。 2. 壯大宦官:唐代自代宗以後,宦官己擅權專政,藉禁軍操縱朝政,縱容爪牙到處擾 亂民生。可是,牛、李兩黨對於宦官專權不單不加以抨擊,反而各自勾結宦官來壯 大自己的聲勢。於是,宦官氣焰更熾,態度更驕橫。牛李黨爭,確實是宦官之禍更 趨嚴重的原因。 3. 人才凋零:牛李黨爭歷時四十多年,兩黨互相排斥,爭權奪位,壓抑異己。礙於黨 派之爭,有識之士未能衷誠合作為朝廷服務,使國家人才凋零,元氣大傷,加速了 唐代的衰亡。 個人認為,牛、李兩黨妄顧國家面對的困境,實在是眼光狹隘,禍國殃民之輩。可憐的 是,中國歷史上只顧私利者實在有不少呢! (3) 試分析唐代宦官得勢(宦官之禍)的由來。 5
  • 6. 唐代末年,唐室衰微,內有宦官之禍、朋黨之爭,外有藩鎮割據、民變迭起。這些內憂 外患,使唐室走向敗亡之途。現將宦官得勢的由來簡述如下: 1. 參預帝位紛爭:唐初沒有宦官預政之事。玄宗時,宦官高力士因參預誅太平公主有 功,獲玄宗寵信。玄宗更委以高力士省覽奏章之權力,開宦官預政之先例。 2. 掌握軍事力量:玄宗時,曾派宦官出任監軍,使宦官初掌軍權。安史之亂時,宦官 李輔國保護及擁立肅宗有功,獲得肅宗信任。安史之亂後,藩鎮割據一方,為保王 室安全,肅宗及日後諸帝均以宦官出掌禁軍。唐代宗以宦官程元振、魚朝恩主管禁 軍,至德宗則以宦官專掌禁軍,令中央軍權盡入宦官手中。同時,代宗始以宦官充 任樞密使,掌管機密要務,權力更大。 3. 參與皇帝廢立:安史之亂時,宦官李輔國擁立肅宗,開宦官參與皇帝廢立之惡例。 唐代宗至唐亡的十二位君主中,憲宗、穆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僖宗及昭 宗八帝皆由宦官擁立。憲宗及敬宗更被宦官殺害。君主既由宦官廢立,宦官遂得以 左右朝政,操縱國事。 由此可見,唐代君主最初以宦官為統治工具,借他們來爭奪鞏固權位,但是最後君主竟 「受制家奴」 。 宋代 中央集權政策 (1) 宋代立國後,即推行中央集權政策。試分析其原因。 宋代結束了唐末藩鎮割據及五代十國分裂的局面,推行了一系列集權中央的政策。究其 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 防範篡位:五代十國是一個武人主政和跋扈的時代,是唐末藩鎮割據的延續,大大威 脅到穩固的皇權。五代十國的君主多以簒奪的方式得位,而趙匡胤本身為後周的禁軍 將領,以「陳橋兵變」而得位,所以他深切了解到軍人跋扈對皇權的威脅。為防軍將 擁兵專擅和篡弒奪位,進一步提高君權,趙匡胤乃推行中央集權政策。 二. 消除割據:唐末藩鎮割據,節度使勢力坐大,下開五代十國分裂的局面。唐末藩鎮擁 兵自重,賦稅不上中央,擅立留後,形成割據之勢。宋代一統天下,便實行中央集權 政策,以提高中央制衡地方的能力,防範地方勢力的再現,去除尾大不掉之弊。 三. 維護國祚:唐代藩鎮割據,中央大權旁落,最後唐室亡於節度使之手。五代國祚短促, 戰亂頻仍;十國享祚雖較長,但呈分裂之局。於是,宋代推行中央集權政策,既打擊 武人地位,又防範地方力量滋長,從以維持國家統一,並締造長治久安的盛勢。 6
  • 7. 總括而言,鑑於唐末藩鎮割據及五代十國分裂的歷史教訓,為了穩定政權和防範國家分 裂,宋代才施行中央集權政策。 (2) 試述宋代「重文輕武」「強榦弱枝」中央集權政策的內容。 、 為糾正唐末五代以來的弊端,宋代的治國政策有以下兩方面:其一,重文輕武;其二, 強榦弱枝。現就各項措施分述如下: 一. 重文輕武 1. 廣開科舉:科舉及第者參加殿試後立即授官,大大增加科舉及第的名額;屢試不第者恩 賜科舉及第出身,以籠絡文人。 2. 以文人掌軍事:以文人出任樞密使、統軍及出替離任之節度使,使武將不能專權。 二. 強榦弱枝 政治方面 1. 分割相權:設中書省、樞密院、三司使分掌行政、軍事及財政歸,宰相無權過問國家的 軍事及財政。三者直接向皇帝負責。 2. 加強監察:分設獨立的御史台和諫院來監察彈劾文武百官,直接向皇帝負責,並有「不 殺言官」之諭。 3. 控制地方: (1)在州、縣之上設十五路,有帥、漕、憲及倉四監司,分掌地方政務,全由中央委派。 (2)知州管一州之民政,另設通判監視牽制知州。地方政令須由通判副署,方能生效,通 判又可直接向中央舉報州內各事。此外,州之軍事由權知軍州事管轄,財政由轉運使管 轄,知州無權過問。 軍事方面 1. 杯酒釋兵權:宋太祖即位後,聽從趟普之策,解除石守信、高懷德、及王審琦等禁軍將 領之兵權,之後由交太祖之弟趙匡義掌理禁軍,以防止「陳橋兵變」歷史重演。 2. 削弱節度使的權力:宋代規定凡節度使來朝即遷他處,調離原地,使其失去原有的憑籍。 另外,舊有節度使如有死亡出缺,悉以文人取代,進一步削弱軍人的權力。 3. 整頓軍隊:挑選身強力壯、武藝不凡者充任禁軍,守衞中央;質素較差之士兵,則編為 廂兵,留守地方,以削弱地方軍力。 7
  • 8. 4. 行更戍法:由於地方兵力薄弱,宋室乃令禁軍戍守重要的邊鎮,每三年換防一次,但換 兵不換將,使「兵不專將,將不知兵」,防止將領擁兵作亂。 5. 以文人掌軍事:以文人出任樞密使使、統軍及出替離任之節度使,使武將不能專權,壓 抑軍人地位。 財政方面 1. 收回財權:為削弱地方力量,下令各州所收賦稅,除必需支出外,其餘一律解送京師, 使財權收歸中央。 2. 設轉運使:十五路上之轉運使,負責督促及解送各州所收之賦稅,扭轉了唐末五代節度 使掌握地方財政的局面。 從上文種種措施可見,宋代皇權大大提高,皇帝掌握了全國行政、軍事及財政大權,削 弱了地方勢力,又大大減低軍人的地位。 (3) 試分析宋代中央集權政制之利弊(或影響)。 宋代懲唐末五代之失,推行了一連串中央集權的政策。那些政策中,有一些帶來了良好 的影響,但也有一些引致很大的後患。 先述利處方面。 1. 鞏固政權,維持統一:太祖集權中央,透過四監司、知州、通判及權知軍州事等官職, 中央控制了地方的民政、軍事及財政的權力,根除了唐末五代以來藩鎮割據跋扈的弊處, 使全國得以統一。 2. 消弭篡位之風氣:太祖解除了禁軍將領的兵權,消除了禁軍權重的積習,消弭了五代以 來將士擁立君主的風氣,使宋室政權更加穩固。 3. 文教興盛:宋代重文輕武,禮待文人,造成濃厚讀書風氣,因此學者輩出,書院興起, 學術發達。 再述弊處。 1. 事權不專,政風腐敗:宋代相權分割,政出多門,使相權低落,政治上難有作為。而且, 宋代諫官的權力大大提高,可隨意彈劾,令大臣受到諸多制肘,最後導致行政效率降低。 2. 地方力量過份薄弱:地方事事須聽令中央,施政困難,故無積極建樹。另外,地方既無 8
  • 9. 餘財,又乏軍力,一旦遇事,便無力應變。 3. 軍力不足,外患嚴重:宋代行更戍法,戍邊禁軍遷調頻仍,耗費巨大;換邊時調兵不調 將,令兵將之間產生隔膜,軍隊難成勁旅。加上,宋代重文輕武,由文人掌軍事,令軍 隊質素更差。軍事方面弊病叢生,故引致北宋外患嚴重。 總結來說,宋代中央集權政策對鞏固政權最為有利,受惠者只是君主,但大大犧牲了國 家的行政效率、地方發展及邊區安全,令北宋長期積弱不振。 明代 君主集權 (1) 試述明太祖的君主集權措施。 元末群雄中,明太祖朱元璋脫穎而出,推翻元朝暴政,再次建立了漢族政權。他為了鞏 固政權,乃推行君主集權措施。現將其詳情列述如下: 1. 廢除宰相:明太祖以宰相胡惟庸謀反,廢中書省,罷去宰相,其規定以後的君主不 可設立宰相。自此,全國政務由六部總管,直接向皇帝負責。其後,太祖以政事繁 重,輔弼無人,乃置殿閣大學士,以備顧問。 2. 設立三司:明太祖於地方推行行省制,設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擦使司及都指揮使 司,分掌各省民政、刑法及軍事,使地方三權分立,各不相屬,直隸中央。此舉加 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有助鞏固君權。 3. 加強監察:明太祖在中央設都察院彈劾百官,又設六科給事中監察六部。地方上, 他派遣十三道御史巡視地方官吏。此外,更設立錦衣衛,負責偵察臣民,捕殺叛逆, 對付異己,由太祖直轄,成為天子耳目。 4. 分封諸王:元亡,但蒙古人力量仍然存在,於是明太祖重行封建,先後分封兒孫二 十五人於各地。諸王各擁軍隊,一部分鎮守邊疆,鞏衛國防,其餘則駐守內地,以 屏藩王室。 5. 與文字獄:明太祖出身寒微,且秉性猜忌多疑,往往以臣下奏章中的字句羅織成罪, 掀起獄案,濫加殺戳。太祖乃藉此壓制文士,提高君威。 6. 誅殺功臣:明太祖深恐功臣位高專橫,跋扈難制,是以每每借故誅殺功臣,元勳宿 將極少倖免,功臣如李善長、徐達等均遭殺戮。 7. 凌辱大臣:明太祖規定,大臣覲見必須跪對。若有忤旨、偶有過失或觸怒君主者, 9
  • 10. 即施以廷杖、鞭笞之刑。 以上種種集權政策,的確有助鞏固君主地位和穩定政治局勢。不過,此等政策也有弊端, 令明代的政治更形黑暗。 (2) 試分析明太祖推行君主集權政策產生的流弊。 元末群雄中,明太祖朱元璋脫穎而出,推翻元朝暴政,再次建立了漢族政權。他為了鞏 固政權,乃推行君主集權措施。可是,明太祖的君主集權政策也引致了很多流弊。現簡述如 下: 1. 宦官亂政:太祖廢宰相,令軍國大權集於帝王一身。在國事繁重和君主輔弼乏人的 情況下,賢明之君主尚能應付;倘若繼位的君主昏庸無能,宦官便有機會干預政事, 令明代朝政敗壞。 2. 宗室之亂:太祖恢復封建,給予諸侯王地方政治、軍事及財政大權,引致後來宗室 諸王擁兵跋扈,導致明成祖「靖難之變」及多次骨肉相殘之禍亂。王室變亂,自然 影響國家穩定。 3. 政風因循:太祖厲行君主集權,恣意殺戳及羞辱大臣,大大摧殘士氣。大臣地位地 降,動輒得咎,故大多因循苟且,不思進取。另外,錦衣衛之濫權捕殺,亦令朝中 大臣士氣不振,人才凋零。 4. 國無善政:太祖種種君主集權政策,一方面壓抑臣民,另一方面提高君威,加強君 權。帝王權重,於是國家興亡全繫於君主一人之手。明成祖以後,嗣位君主多無政 治上的才能,難以治國,故明代內政漸趨衰落。 由此可見,明太祖的集權政策,雖然有助鞏固君主地位和穩定政治局勢,但是也令明代 的政治更形黑暗。 清代 鴉片戰爭 (1) 簡述清初限制對外貿易的重要措施。 中國地大物博,物資不假外求,故此認為對外貿易可有可無。加上,中國自詡為「天朝 大國」 ,每每視對外貿易為恩賜。由是,在華貿易的外商受到了各種限制。現將清廷對外商的 各項限制介紹如下: 1. 限制通商口岸:清初實施海禁,斷絕對外貿易。康熙收復台灣後,清廷始開放海 10
  • 11. 禁,容許廣州、漳州、寧波和雲台山四口通商。乾隆時,由於外商糾紛日多,管 理不便,遂下令獨留廣州為通商口岸。於是,外商在華貿易的發展受到極大的障 礙。 2. 設置外貿公行:清廷設置「公行」 ,專責代政府統制對外貿易。乾隆後期,清廷定 行商名額十三家,只限設於廣州。政府此舉,乃欲「以官制商,以商制夷」。 3. 限制外商活動:外商在華的活動受到極大的限制。外商必須在特設之商館歇息, 一切交涉事宜,均要由行商代達。此外,外商不得自由出入廣州、不准坐轎遊河、 不可聘用中國人為傭僕、禁止結交其他華人、不可攜帶婦女家眷等。 4. 加重外貨稅收:外國商船入口,手續繁複。而且,除法定繳付之船鈔、貨稅之外, 行商和官吏常常巧立名目,任意加徵,使外商不堪其擾。 以上種種限制外商的措施,令外商非常不滿。其時,外商在華貿易的大部分,逐漸為英 人所得,英商由是強烈要求英國政府以外交途徑來改善通商貿易。這情況掀起了鴉片戰爭的 戰幔。 (2) 試述林則徐在廣州禁煙的概況。 鴉片戰爭,起源於中、英兩國間的貿易糾紛及林則徐之禁煙行動,是近代史上西方列強 侵略中國的一場重大戰役。現將林則徐在廣州禁煙的概況簡述如下: 1. 禁運鴉片 嘉慶元年(公元 1796 年) 清廷已下令禁止輸入鴉片 道光元年(公元 1821 : , 。 年),外商到達廣州必須具結聲明沒有帶運鴉片。不過,外商偷運鴉片入華的活動 從未禁絕。道光十八年(公元 1838 年),湖廣總督林則徐獲委仕為欽差大臣,赴廣 州查禁鴉片。他勒令外商呈繳所有鴉片,並要求外商具結,聲明不再偷運鴉片, 否則「人即正法,貨盡沒官」 。 2. 虎門銷煙:那時,外商交出的鴉片共 20283 箱。美、葡商人俱已具結,只有英國 商務總監義律拒絕從命。林則徐將繳得鴉片,於虎門悉數銷毀,並且下令斷絕英 商一切供給,逼使英人全撤退至澳門。英商向英廷報告此事,英國政府遂計劃以 武力解決糾紛。 林則徐禁煙銷煙,令英國失去了賴以扭轉對華貿易入超的憑藉,使中、英兩國關係破裂。 在雙方關係惡劣的情況下,鴉片戰爭一觸即發。 (3) 試說明鴉片戰爭的背景及導火線。 鴉片戰爭,起源於中、英兩國間的貿易糾紛及林則徐之禁煙行動,是近代史上西方列強 11
  • 12. 侵略中國的一場重大戰役。現將鴉片戰爭的背景簡述如下: 1. 貿易衝突:中國地大物博,物資不假外求,故此認為對外貿易可有可無。加上, 中國自詡為「天朝大國」 ,每每視對外貿易為恩賜。由是,清廷對在華貿易的外商 加上各種限制。其時,外商在華貿易的大部分,逐漸為英人所得,英商由是強烈 要求英國政府以外交途徑來改善通商貿易。英國屢次派使者謁見清帝,要求改善 貿易關係,但均不得要領,甚至與清廷發生衝突,令中英之間產生矛盾。 2. 鴉片荼毒:英商大量輸入鴉片,令中國社會產生了吸食鴉片的歪風。當時,吸食 鴉片者有平民、官員及官兵等,以致國人的健康及社會風氣大受影響,軍隊的作 戰能力也大大削弱了。道光皇帝派林則徐到廣州查禁鴉片,中英雙方便因外商具 結問題而引起衝突,英方終以武力解決糾紛。 3. 白銀外流:英國向中國大量傾銷鴉片,使中英貿易不平衡,導致中國白銀外流。 當時,對外貿易及稅收均以白銀計算,白銀外流遂引致通貨膨脹和貨幣貶值,最 終令國家經濟受損,人民生活困苦。 中、英兩國之矛盾因以上各項因素而日益加深。最後,林維喜案成為了鴉片戰爭的導火 線,令中、英兩國爆發戰爭了。 1. 林維喜案:道光十九年(1839 年),英國水兵在九龍尖沙咀酗酒鬧事,殺死村民林 維喜。清廷要求英方交出兇手,英國商務總監義律拒絕,只輕判了事。林則徐遂 下令驅逐英人離開澳門。英國議會通過出兵議案後,義律率英艦於九龍砲轟中國 巡船,中、英雙方因而陷入戰爭狀態。 鴉片戰爭中,清廷在戰敗,與英國簽訂了《南京條約》 。之後,西方列強爭相倣傚,以武 力來迫使清廷簽訂一系列不平定條約,大大損害了中國的主權和尊嚴,令人民的生活更加困 苦。 (4) 試述鴉片戰爭的影響 鴉片戰爭中,清廷在戰敗,與英國簽訂了《南京條約》 。之後,西方列強爭相倣傚,以武 力來迫使清廷簽訂一系列不平定條約,大大損害了中國的主權和尊嚴,令人民的生活更加困 苦。現將鴉片戰爭的影響簡述如下: 政治方面 1. 地位驟降:鴉片戰敗,中國國際地位驟降,清室弱點盡露,引起列強環伺,國人對 外的心理亦由輕外轉為懼外、仇外,終至排外。 2. 喪失主權:戰後,中國喪失了許多主權,如關稅自主、領事裁判權、內河航行權又 12
  • 13. 給與外國最惠國待遇, 3. 使中國淪為半獨立國,破壞了主權國的地位。 經濟方面: 1. 打擊工商:國內較大的城巿,被開放為商埠,外商自由銷售貨品.增加競爭,使中 國的工商業受到嚴重的傷害,導致經濟破產。 2. 銀元外流:大量賠款、外國貨物輸入,加上鴉片無法禁絕,使銀元大量外流,國家 經濟萎靡。 社會方面 1. 排外心理:自鴉片戰敗及不平等條約的簽訂,國人仇外之心囗重,社會上排外情緒 濃烈,導致日後英法聯軍之役及自強運動的出現。 2. 鴉片流毒:鴉片戰後沒有禁絕鴉片,目此鴉片大量輸入,流毒中國社會;且條約成立 柤界,更不受中國法律統制,租界成罪惡的溫床,對社會風氣有極不良影響。 外交方面 1. 外交困境:鴉片戰後,與英訂立《南京條約》,開中國對外不平等憡約的先例,此後 列強要求「利益均沾」,爭相索取特權,中國外交陷入困境。 2. 門戶洞開:鴉片戰爭後,中國被迫開放五囗通商,打破了清室閉關自守攻策,從此 門戶洞開,在外交上要面對列強威脅。 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一大轉捩點,對中國有著極為深遠的影響。 《南京條約》簽立後, 清廷一向閉關自守的局面終打破了,結果暴露了其弱點。從此,西方列強相繼逼來,以致喪 權辱國的事件不斷發生,最後使中國淪為次殖民地。 英法聯軍之役 (1) 試分析英、法第一次聯合出兵的藉口及後來戰事再起的原因(即兩次戰役的背景)。 正當太平天國事件令清廷陷入困境之際,又有英法聯軍之役的發生。清廷在戰役中敗於 外國之手,被迫簽下了《天津條約》及《北京條約》 ,令中國再次喪失主權和領土。現將英、 法第一次聯合出兵的藉口分析如下: 1. 廣州入城事件: 《南京條約》規定五口通商。但是,廣州民情激昂,堅拒外國商人 入城,外商只可以依照舊例在城外貿易。英國務求達到入城目的,時常與廣州官 民發生磨擦。當時,兩任兩廣總督徐廣縉、葉名琛均認為民情可恃,對英人入城 的要求採取拖延政策,令中英關係惡化。 13
  • 14. 2. 修約問題:1844 年,清廷跟美國及法國簽訂了《中美望夏條約》及《中法黃埔條 約》,由於中美、中法條約裡有「十二年修約」的規定,英國遂根據《南京條約》 裡享有最惠國待遇的條款,於 1854 年聯同美、法代表提出修約要求。清廷拒絕了 英國的要求,令中、英兩國關係惡化,英國由是決心以武力解決糾紛。 3. 阿羅號事件: 1856 年,商船亞羅號駛至廣州。廣州水師登船搜查緝私,發現船隻 的執照已過期,便拘捕水手,並扯下英旗。英國領事巴夏禮向兩廣總督葉名琛抗 議無效,便下令英艦炮轟廣州。廣州民眾不滿英國所為,便焚毀廣州商館以報復。 中、英雙方發生嚴重衝突,英國遂藉口對華宣戰。 4. 馬賴神父事件:1856 年,法國神父馬賴在廣西省西林縣為縣官所殺。法國向清廷 交涉,要求懲兇賠償,但是遭清廷拒絕。那時,適逢法皇拿破崙三世正欲揚威海 外,法國乃以此為口實與英聯合出兵。 英法聯軍先破廣州,然後揮軍北上,最後於 1858 年攻陷天津附近的大沽炮台。清廷不 得已,只好與英、法兩國訂立《天津條約》,戰火遂得以暫時平息。可是,1859 年,戰事再 起,其原因如下: 1. 換約紛爭: 《天津條約》簽訂後,清廷令僧格林沁重修大沽炮台。1859 年,英、法 公使率軍艦前往北京換約。清廷以白河已經佈防,令改由北塘登陸。但是,英、 法軍隊強闖大沽;中國大沽守軍拒其登陸,並攻擊英、法船艦。於是,英、法遂 聯合再度北犯,重啟戰端。 戰事再起,英法聯軍攻陷定海及天津,咸豐皇帝倉惶出走熱河。之後,英法聯軍攻入北 京,焚毀圓明園,並到處燒殺搶掠,又迫使清廷簽訂《北京條約》 。遭逢此劫,清廷才目睹外 國的船堅炮利,認識到中國落後於西方,打破了「天朝大國」的觀念。 (2) 試述英法聯軍之役所簽訂之條約對清代經濟、國防、司法及社會四方面的影響。 英法聯軍迫使中國簽訂立了《天津條約》及《北京條約》。這兩項條約,對清代經濟、 國防、司法及社會四方面均有重大的影響。現分析如下: 1. 經濟方面: 《天津條約》及《北京條約》規定雙方協定關稅稅則、增開商埠多處及 鴉片貿易合法化等,深深打擊了中國的經濟。雙方協定關稅,稅率劃一且偏低; 加上增闢通商口岸,洋貨遂得以大量入口,嚴重影響了國內工商業的發展。清政 府難以負擔鉅額賠款,人民只好受重稅之苦。另外,鴉片合法輸入及傾銷,禍害 更大,使清代經濟面臨崩潰,國計民生日困。 2. 國防方面:條約規定外國商船可以在中國內河航行,使外國船艦深入長江及各通 14
  • 15. 商口岸,大損國內航業利益。此外,外國人可在中國旅遊、通商及傳教,得以自 由進出中國各地,使內地虛實為外人洞悉,也令清代國防盡失。 3. 司法方面: 《天津條約》中,領事裁判權列入條文裡,並擴大至民、刑事件,大大 損害了中國的司法權,嚴重破壞清代之司法制度。 4. 社會方面:條約規定,外國人可在中國內地自由傳教,租買土地及建立教堂,引 致華洋糾紛增多,教案經常發生,社會動盪加劇。此外,鴉片貿易變成合法,對 國民的茶毒更為深遠,嚴重影響國人健康及社會風氣。另外,條約容許國人到外 洋做工,令被誘騙賣身為苦工的甚多。 英法聯軍之役所簽訂之《天津條約》及《北京條約》,令清廷目睹外國的船堅炮利,認 識到中國落後於西方,打破了「天朝大國」的觀念。清政府急謀自強,遂推行洋務運動,以 圖扭轉中國的弱勢,洗雪多年來的恥辱。 (3) 試從開商埠、定稅則、通商、割地四方面簡述《南京條約》及《北京條約》的內容。 《南京條約》是中國與外國簽訂的第一條不平等條約,嚴重損害了中國的主權。現從開 商埠、定稅則、通商、割地四方面簡述《南京條約》的內容: 《南京條約》 《北京條約》 開 商 埠 《南京條約》規定五口通商,清廷開放廣 《天津條約》規定開放牛莊、登州、台灣、 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商埠,潮州和瓊州為商埠《北京條約》增開天津 令中國失了貿易自主權。 為商埠。 定 稅 則 《南京條約》規定秉公議定稅則,英商貨 《北京條約》規定減低關稅,由雙方派員 物在某港納稅後,即可運銷各地,不再加 共同協定,以後每十年修訂一次。 稅。此項條約侵奪了中國的經濟自主權。 通 商 《南京條約》規定廢除行商制度,准許外 《北京條約》規定英、法人民可在中國內 商自由通商。 地自由通商,英、法商船可在中國內河航 行。 割 地 《南京條約》規定中國割讓香港島予英國 《北京條約》 。 規定割九龍半島南部與英國。 15
  • 16. 洋務運動 (1) 試述洋務運動興起之背景。 洋務運動,又稱為「自強運動」,因以其「師夷之長」 ,故謂「洋務」;又以其乃「圖強自 救」 ,故稱之為「自強」 。此運動目的在於提倡「洋務」 ,如製槍砲、造輪船、築鐵路、立學堂、 習西語等,因此稱為「洋務運動」 。現分述其興起之背景如下: 1. 戰爭失敗的教訓︰自從鴉片戰爭及英法聯軍之役後,令不少有識之士,深感西洋輪 船之快速,軍械之精良,實是中國前所未有,故要振起國運,必須變法以圖存。 2. 西洋武器的刺激︰英法聯軍之役期間,外國軍隊一舉而攻陷北京,清廷才知西洋軍 隊、武器,確比中國為強。加上在平太平軍之亂時,李鴻章得常勝軍之助,對於西 洋技術與武器,有更深切之認識。於是,中興諸名臣,均主張興辦洋務。 3. 滿州親貴之覺醒︰恭親王奕訢、軍機大臣文祥等人,在英法聯軍之役親受西方武力 所刺激,恍然大悟,明白如此下去,實有亡國之危,乃放棄以往自尊自大之觀念, 成為「師夷之長技以制夷」之擁護者。 4. 傳教士之影響︰外國傳教士如李提摩太、林樂知等,在中國除宣揚教義外,亦向華 人介紹西方科技及社會政治組織之概況,加上他們又大力翻譯書籍,帶來新思潮, 對洋務運動的進行,有著積極的作用。 5. 社會經濟之崩潰︰自《南京條約》訂立後,廉價的外國貨,不斷向中國傾銷,以致 農村經濟崩潰,社會動搖。結果,不少有志之士皆認為欲求自強,必須以西洋為法, 興辦工廠,發展交通。 洋務運動經歷了三十多年,而結束於中日甲午戰爭。其間,主持洋務的朝廷大臣和地方 督撫,鑑於太平天國之亂及英法聯軍之役的失敗,急迫要求加強軍事力量,故此各項洋務措 施都以求強為中心,而求強亦成了早期洋務運動的特點。 (2) 從改革計劃、政治形勢、社會風氣及經濟情況四方面分析洋務運動失敗的原因。 英法聯軍之役後,清廷簽訂《天津條約》及《北京條約》,喪權辱國,令中國受到進一 步的侵略。清廷為急謀自強,遂推行洋務運動,以圖扭轉中國的弱勢,洗雪多年來的恥辱。 可是,這次洋務運動推行了三十多年,仍然失敗告終,究其原因有以下數點: 1. 改革計劃:首先,洋務派人物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人,對西方文化認識不深, 漫無計劃。其次,由於推行洋務之北洋大臣及南洋大臣多由地方督撫兼任,推行洋 務時各自為政,令整個運動缺乏全盤計劃,改革難望有成。再者,洋務運動側重軍 16
  • 17. 事改革,未徹底了解西方富強之原因,令改革難有實效。而且,洋務運動未有改革 政治,官僚作風未變,故地方雖廣事建設,中央仍然腐敗如故。 2. 政治形勢:英法聯軍之役一年後,咸豐皇帝崩於熱河避暑山莊。由於繼位之同治皇 帝幼沖即位,西太后慈禧遂得以把持朝政。至光緒一朝,慈禧仍垂簾聽政。洋務運 動由是亦需拉攏慈禧才我以推行。不過,慈禧及朝中守舊大臣均敵視洋務,極力反 對洋務之推行,令洋務運動處處受制肘。慈禧罷免奕訢之權力,甚至挪用營建海軍 經費來修建頤和園,均影響洋務運動的推行。另一方面,各督撫推行洋務時欠缺統 籌,未能通力合作,遂出現各自為政,改革項目時有重複的情況。此外,推行洋務 的官員貪污腐化,上下中飽私囊,侵吞洋務經費,亦令洋務運動終告失敗。 3. 社會風氣:當時民間風氣保守,民智未啟,故民間對一切洋務建違盲目反對,甚至 加以破壞。例如,有人認為鐵路破壞風水,視西洋器物為奇技淫巧者,處處反對洋 務。 4. 經濟情況:清廷對外多次賠款,導致國庫空虛,於是洋務運動之推行,有賴各省資 助。可是,各地推行洋務的官員理財不善,甚或官員貪污腐化,上下中飽私囊,終 令洋務運動失敗。慈禧更挪用營建海軍經費來修建頤和園,影響到洋務運動的經費 更形不足。 綜上所述,洋務運動欠缺周全的改革計劃和完善的統籌指揮,實在影響了洋務運動的成 效。不過,慈禧對洋務之嫉視,實在是一項更大的阻力。洋務運動的失敗,令晚清政局更壞, 力挽狂瀾已是不可能的事。 維新運動 (1) 試分析百日維新產生的背景。 1898 年,清廷推行維新變法,企圖壯大國力,抵禦強敵。康有為主張維新變法以救世救 國,得光緒皇帝支持,成為這次變法之中堅份子。這次維新運動及維新思想之產生,實基於 以下原因: 1. 甲午戰敗之刺激:甲午戰敗,中國之衰弱徹底暴露。知識份子目睹國運危在旦夕, 憤不可仰,同思振作,遂有康有為、梁啟超之提倡維新變法。同時,光緒皇帝欲發 憤圖強,有所作為,決意任用維新派實行改革。 2. 明治維新之啟發:日本崛興始於明治維新,成績顯著,國勢驟強,更於甲午一役戰 勝中國。明治維新給予中國朝野莫大的啟示,令他們均欲效法日本變法圖強。 3. 維新思潮之促進:十九世紀後期,西方學說如《天演論》傳入中國,知識份子如康 17
  • 18. 有為、梁啟超等深受影響。公車上書後,各地士人響應維新思潮,紛紛創辦學會, 出版報紙,興辦學堂,藉此宣傳維新思想。 維新運動是繼洋務運動後的另一次改革。可是,由於慈禧太后及保守大臣阻撓新政, 維新運動只推行了一百零三日便告終了,變法措施尚未知是否有成效。清廷之統治,真 的是無法力挽狂瀾了。 (2) 試從政治、軍事、教育及興辦實業四方面比較洋務運動和百日維新。 清室自中葉後為圖國家富強,先後有「洋務」及「百日維新」運動。洋務運動失敗後, 清室又再推行維新變法。兩次運動,實在有以下分別: 1. 政治方面:洋務運動中,清廷設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專辦外交,注重改善對外關 係,並作為推行洋務運動的總樞紐。但是,洋務運動沒有改革政治體制。維新運動 則注重全面政治改革,澄清吏治,趨向立憲政體。同時,清廷撤消了閒散的衙門, 如通政司,又廣言路,鼓勵臣民上書議論朝政。 2. 軍事方面:洋務運動主張「師夷之長技以制夷」 ,增強軍力以抵禦列強。洋務前期著 重加強軍力,設立了一批兵工廠及機器製造局,以求達致「船堅砲利」 ;後期始按西 洋兵法訓練陸軍和建立四洋海軍。維新運動著意整頓軍隊編制及操練,如裁減綠營、 訓練新軍、興辦團練及行保甲制。此外,武官考試停試弓箭槍砲,改試槍砲。 3. 教育方面:洋務運動也兼顧洋務人才的培養。清廷先後設立同文館、廣方言館,介 紹西方科技知識、教習外文及西方天文算學和訓練繙繹人才。此外,清廷派幼童往 外國留學,學習西方知識。維新運動著重推廣普及教育及文化事業,如籌辦京師大 學堂,興辦地方學校,開設報館及出版維新刊物。另外,清廷改革科舉,廢除八股 文,改試策論。 4. 興辦實業:洋務運動前期偏重軍事工業,設立有關製造軍器的工廠;後期始興辦民 用工業、礦業及運輸業等,如設立上海機器織布局、開平礦務局及天津電報局等。 維新運動則倡辦各種實業,如設立鐵路、工商局、銀行及農業機構等,如設立礦務 鐵路總局、中國銀行及農工商總局等。 綜上可見,維新運動比洋務運動更全面和更徹底。可是,由於慈禧太后及保守大臣阻撓 新政,維新運動只推行了一百零三日便告終了,變法措施尚未知是否有成效。清廷之統治, 真的是無法力挽狂瀾了。 18
  • 19. 歷史評論題的基本類型 甲. 歷史人物 一. 評價歷史人物在歷史上的功過。 二. 說明歷史人物在歷史事件中的角色、責任或作用。 三. 比較兩位或以上的歷史人物,要求考生選出較為符合題旨的一位。 乙. 歷史事件 一. 比較兩個或以上的因素,問哪一個對歷史事件有最大影響力。 二. 評價歷史事件對中國政治、經濟、文化或社會的正/負面影響。 三. 評價歷史事件中的政策或措施的正/負面意義。 丙. 史家評論 一. 針對試題提供的史家評論,考生提出自己的立場,並闡述理據。 戊. 其他 一. 評價某個時代的文化/經濟/政治表現是進步還是落後。 二. 提供一個預設身份,讓考生在某個歷史時期或事件中作出抉擇。 歷史評論題之答題技巧  立場鮮明:無論是對歷史事件或人物的見解,均須先於首段明確定下立場,切 勿搖擺不定,模稜兩可。  言之成理:問題乃開放式,並無標準答案。只要能自圓其說,推論合理,持據 充分,當可取得高分。  持之有據:不可流於空論,須有史料證據支持,內容才會堅穩、充實。  言簡意賅:毋須長篇大論,只要有足夠推論和例證即可。提及有關史實時,不 必詳細評述,只須舉其大要或綱目即可。字數宜以 80-120 字為準。  首尾呼應:段首須先確定立場,以作引啟;段末宜重申立場以為收結。 歷史評論題之評分準則 評核準則 評分 答案完備,盡符題旨,分析力強,資料豐贍。考生能根據史實對題目加 4 以分析及作出評論,具一己之見,表現優異。 答案頗佳,史料大致無誤,且符合題旨。考生有分析能力,表現良好。 3 答案尚可,惟內容時有舛誤及闕漏之弊。考生的分析能力較弱,表現未 1-2 及水準。 答案凌亂,內容貧弱不堪,對史事的認識不足,且有離題的現象。考生 0 對中國歷史毫無基本認識,表現遠離水準。 19
  • 20. 唐至明歷史評論題舉隅 1. 有人認為 開元之治為貞觀之治 的延續。你同意嗎? 試述己見。 問題重點: 判斷開元之治是不是貞觀文治的延續。 答題指引: 同意者,可指出開元期間唐玄宗勵精圖治,朝中人才輩出,如姚 崇、宋璟、張九齡等名相先後輔政,致使政治清明。其時經濟繁 榮,全 國 耕 地 增 加。對 外 方 面,憑 藉 強 大 的 軍 事 力 量,開 疆 拓 土 , 使唐帝國聲威遠揚。 的軍事開支增加。人口增長過快亦令土地不能平均分配,土地兼 併的情況日益嚴重。玄宗晚年沉迷女色,荒廢政事,更促使政風 日壞。 2. 有人認為 唐太宗對唐朝的政治 發展貢獻最大。你同 意嗎?試述己見。 問題重點: 判斷唐太宗對唐朝的政治發展是不是有最大的貢獻。 答 題 指 引 : 同 意 者,貞 觀 時 期 不 論 政 治、文 化、軍 事 等 各 方 面 都 有 完 備 發 展 , 如有魏徵、房玄齡等賢臣輔助;設立弘文館;外交方面則四夷賓 服,唐太宗更被尊為天可汗,為天下共主等。由此可見,貞觀時 期實把唐朝的國運推至高峰,更為唐室日後的發展打下良好基 礎。這有賴唐太宗的貢獻所致。 不同意者,貞觀之治為唐代一治世,內有賢臣輔助,推崇文教, 外能威震鄰國,聲威遠揚,為唐的盛世奠下基礎。惟唐真正的治 世乃為唐開元、天寶初年。武后、玄宗等對唐的盛世亦曾作出貢 獻。此 外,貞 觀 晚 年 府 兵 制 等 唐 初 建 下 的 制 度 亦 日 見 敗 壞。所 以 , 唐 太 宗 對 唐 朝 發 展 雖 有 貢 獻,其 繼 任 者 所 作 出 的 努 力 亦 不 可 忽 視。 3. 有人認為 安史之亂爆發,全因 唐玄宗晚年荒於政事 所致。你同意嗎?試 述己見。 問題重點: 分析唐玄宗晚年政治發展與安史之亂爆發的關係。 答 題 指 引 : 同 意 者,可 指 出 唐 玄 宗 晚 年 荒 於 政 事,沉 迷 女 色,以 致 政 事 日 壞 ; 李林甫、楊國忠相繼當國,致使朝政日非。加上安祿山與楊國忠 不和,將相爭權,國事益不可為,遂有安史之亂的發生。 不同意者,可指出安祿山兼任平盧、范陽、河東三鎮節度使,坐 擁重兵,形成尾大不掉之勢,早有叛唐之心。而唐玄宗晚年荒於 政事,只是助長了安史之亂的出現而已。 20
  • 21. 4. 宋太祖立 國後推行中央集權、重文 輕武政策,致令宋朝 積弱不振。你同意嗎 ?試 述己見。 問題重點: 分析宋初國策內容及其對宋朝國勢的影響。 答題指引: 同意者,宋太祖以兵變的形式篡位得國,又鑑於五代十國時武人 專權、政治黑暗,故立國後定立中央集權、重文輕武政策;以文 人掌軍,對軍隊實行更戍法;把地方稅收除地方所需開支外,全 數繳交中央,以削弱地方財力。這樣,使地方久缺資源;文人亦 只懂「紙上談兵」 沒有實際的作戰經驗,遂導致宋朝國勢日衰。 , 不同意者,宋太祖是靠掌握軍權,篡位得國。因此,其立國的政 策乃旨在針對五代十國武人跋扈、地方勢力膨脹之弊。宋太祖行 更 戍 法 , 使「 兵 不 知 將 、 將 不 知 兵 」 減 低 將 帥 與 士 兵 勾 結 割 據 的 , 機會。在宋初國策之下,軍人亦較難與文人勾結,減低了叛亂的 可能性。其目的本在確保宋室的長治久安,而宋朝積弱不振,實 後世推行者不能善用此政策所致。 5. 北宋時台 諫地位大大提高,有 助君主治國。你同意 嗎?試述己見 。 問題重點: 分析台諫職權及其對北宋政治發展的影響。 答題指引: 同意者,可指出北宋時台諫地位獨立,不再隸屬於宰相,而由皇 帝親自任命,故台諫可為皇帝監察百官,實有助於君主治國。 不同意者,可指出台諫地位大大提高,朝廷官員動輒得咎,百官 變得畏首畏尾,行政效率大降。另一方面,台諫成為了朝臣針對 政敵,黨同伐異的工具,助長黨爭,因此實對君主治國帶來不良 影響。 6. 南宋名將 輩出,仍不能收復中 原,乃高宗私心所致 。你同意嗎?試述己 見。 問題重點: 判斷南宋不能收復中原是不是高宗我心所致。 答題指引: 同意者,可指出高宗懼怕如宋軍收復中原,可能迎回欽宗,令自 己帝位不保。因此,高宗對北伐採取消極態度,甚至一心求和, 以維持現狀。加上南方氣候溫和,風景優美, 暖風薰得遊人醉, 「 直把杭州作汴州」 令宋高宗樂不思蜀,無意收復中原。 , 不同意者,可指出南宋雖然名將輩出,惟自岳飛死後,以秦檜為 首的主和派當國,對北伐一事加以壓抑。另一方面,金國在世宗 即位後,內政修明,國力強盛,南宋亦未敢輕言北伐。 21
  • 22. 7. 有人認為 元朝不足百年而亡, 因其歧視漢人的政策 所致。你同意嗎?試 述己見。 問題重點: 判斷元朝速亡是不是因其歧視漢人的政策所致。 答題指引: 同意者,可指出元朝政府以高壓政策治理國家,尤其歧視漢人, 強分階級、司法不公、限制仕進、輕視文人等措施,終至民怨鼎 沸,推翻元朝統治。 不 同 意 者,可 指 出 元 朝 版 圖 遼 闊,橫 越 歐、亞 兩 洲,實 難 於 管 治 。 而且,蒙古人缺乏治國經驗,不懂處理政治上的種種問題,遂致 流 弊 叢 生。此 外,可 以 指 出 蒙 古 人 在 建 立 帝 國 後,勇 武 之 風 漸 失 , 遇有亂事,亦無力平定。蒙古人又重用聚歛之臣,搜刮民財,以 致民窮財盡,而自身卻揮霍無度,連年征戰,以致財政空虛。凡 此,皆促成了元朝之滅亡。 8. 有人認為 明朝推行中央集權政 策,有利於政治穩定 發展。你同意嗎 ?試 述己見。 問題重點: 判斷明朝推行的中央集權政策是不是有利於政治穩定發展。 答題指引: 同意者,可從明朝時設立錦衣衛、規定大臣跪對奏事、大興文字 獄等作例證,指出這些措施可加強君主威信,使百官臣服,避免 權臣專擅,有利於政治平穩發展。 不同意者,可指出中央集權政策使君主的權威大大提高,如遇上 昏庸怠惰的君主時,便會導致政權旁落,明朝的宦官亂政便是其 例。而 折 辱 大 臣 的 方 法,雖 然 可 避 免 權 臣 專 擅,卻 也 摧 殘 了 士 風 , 官員為求自保,形成了因循苟且的風氣,造成吏治日壞。由此, 說明了明朝中央集權政策反而使政治混亂,促成明朝之亡。 9. 明 太 祖 藉 胡 惟 庸 案 廢 宰 相 以 加 強 君 主 集 權 統 治 。 你 同 意 這 樣 的 做 法 嗎 ? 試 述 己 見。 問題重點: 判斷明太祖廢相是不是恰當的做法。 答題指引: 同意者,明太祖生性猜疑,故立國後藉胡惟庸案廢相,由皇帝直 接統領六部,朝中事無大小,均需得到皇帝的允許才可。後雖設 殿 閣 大 學 士 以 助 天 子 襄 理 文 墨,惟 只 是 五 品 之 官,位 在 六 部 以 下 。 日後的宦官干政,亦取決於皇帝寵信與否,政治大權,實掌握在 皇帝手中。所以,明太廢相實有助加強君主集權統治。 不同意:明自廢相後表面上是加強君主集權統治,惟自成祖後皇 帝大多年幼即位,因與宦官的接觸較多,故對宦官寵信有加,伏 22
  • 23. 下日後宦官弄權之禍。雖有殿閣大學士之設以協助天子,惟只有 宰相之實,而無宰相之名,實難發揮駕御朝中百官、協助天子處 理國事之效。故此,明太祖廢相不能加強君主集權,當遇上昏庸 君主時,反而引致宦官得勢,促成政治混亂的局面。 清代歷史評論題舉隅 一. 鴉片戰爭 1. 有言:「此場戰乃中英文化不同而導致。」你同意嗎?試抒己見。 同意: 不同意:  政治差異:  英法兩國具侵略野心,文化差異只 中國----天朝自居,閉關 是藉口。 英國----平等外交,具侵略野心  經濟差異: 中國----以農立國,自給自足 英國----對外貿易  法律觀念: 中國----行政司法集一身 英國----司法獨立 2. 有說中、英鴉片戰爭是一場無可避免的戰爭,雙方都要負上責任。你同意嗎?試抒己見。 同意: 不同意:  中國的責任:不應堅持閉關鎖國政  中國應該有權制定本國的經濟政 策,抗拒世界歷史的發展潮流。 策,不受外國干預。  英國的責任:為打開中國商業市場, 不惜利用販毒牟取鉅額利益,後來更 挑起侵略戰爭,破壞他國主權。 3. 有說鴉片戰爭是清朝由盛轉衰的轉捩點,你同意嗎?試抒己見。 同意: 不同意:  戰前清朝仍有一定國勢。  早於乾隆後、嘉慶初年官員貪污,  戰後清朝的弱點盡露,國威大損。 吏治腐敗,民變四起,清朝中衰之  從此外侮紛至,國勢日衰。 跡已出現。  鴉片戰爭只加劇清朝中衰之勢。 23
  • 24. 二. 太平天國 1. 假如你是當時的人民,會否支持和參與這場運動?為什麼? 會: 不會:  當時豪強兼併嚴重,民生困苦。  力量不足以抵抗官兵。  基督教的感召,是困苦生活中的一種  未必認同其宗教信仰。 心靈安慰。 2. 「太平天國的改革埋下了其敗亡的伏線。」你同意這種說法嗎?試抒己見。 同意: 不同意:  改革過於理想化,難以實踐。  改革多只見於文字,少有落實,影 (如公田、公產等) 響輕微。  排斥中國倫常禮教,輕視傳統文化(如  敗亡主因是內部分裂、腐化。 祭祖、尊孔等) 。  未全力北伐,戰略不當。  失去士人支持,反招致士人組織軍事  外交失誤。 力量對抗(如湘、淮軍) 。 3. 試評價太平天國領袖洪秀全。 正面: 負面:  為出色的政治家與社會改革家。  只是一位民變領袖。  善用宗教,有效組織民眾反清。  生活腐化,用人唯親,民心盡失。  破除傳統,勇於改革。  社會改革措施未有實踐,言行不一。  須對太平天國的敗亡負責。 三. 英法聯軍之役 1. 1856 年至 1860 年間的英法聯軍之役,又被稱為「第二次鴉片戰爭」。你是否同意這種說 法?試抒己見。 同意: 不同意:  中國未能履行鴉片戰爭簽訂的《南京  此事起因複雜,如亞羅號事件、教 條約》。 士被殺案等。  英國繼鴉片戰爭後,進一步以武力擴  法國統治者欲建功海外,其參戰與 大其在華經濟利益。 鴉片戰爭無關。 24
  • 25. 2. 你認為中國近代史上的《南京條約》和《北京條約》,何者的影響更深遠? 《南京條約》: 《北京條約》:  打破清朝閉關自守政策,從此被迫對  此條約令中國喪失了甚多權益,如 外開放。 內河航運權、內地傳教權,通商口  這是第一條不平等條約,自此西方列 岸擴展至北方、內陸地區。 強不斷侵華,不平等條約紛至沓來。  此條約令中國損失慘重,國人大為 震撼,引發以富國強兵為目的的洋 務運動,令中國走上現代化之路。 四. 洋務運動 1. 有史家認為洋務運動奠定了中國現代化的基礎。你同意嗎?試抒己見。 同意: 不同意:  這場運動反映了中國對走向現代化  現代化建設不應只局限在技術的發 的渴望。 展,還應該包括制度的進步。  政府引進了大批現代技術的軍用、民  洋務運動只求富國強兵,維護清朝 用工業,局部實現了軍事、民用工業 的腐朽制度,最終也是失敗。 以及商業的現代化,為中國現代化奠  官辦工業多以落後方法管理,效率 下基礎。 低下,與現代化差距甚大。  民辦工業實力弱小,對中國經濟影 響甚微。 2. 有說洋務運動是一場徹底失敗的改革。你同意嗎?試抒己見。 同意: 不同意:  只著重軍事及經濟,忽略其他環節。  改革期間,洋務派引進了不少外國  推行了三十多年改革,後來在甲午一 科技、興辦實業、培育人才,令中 役敗於小國日本,足見是次改革既不 國軍事、經濟、教育走上現代之路。 能富國,更不能強兵。  日後的百日維新,是據此基礎再行 革新的。 3. 你認為洋務運動失敗的最重要原因是什麼?(略) 25
  • 26. 七.列強勢力範圍之劃分 1. 美國提出的「門戶開放宣言」是否對中國有利?試抒己見。 有利: 不利:  宣言要求列強尊重中國主權獨立,對  此宣言只是美國維護其在華利益的 他國的既得利益不得干涉,使各國在 手段,其中允許美國貨品可輸入中 華矛盾緩和。 國的條款,直接打擊本土工商業,  有助中國維持領土完整,避過被瓜分 對中國有害。 之禍。  中國從此在列強共同控制之下,進 一步淪為次殖民地。  列強可以在「公平競爭」的幌子下, 進一步加強對中國政治、經濟的侵 略。 2. 你認為「門戶開放」政策的實施對中國近代史的發展帶來好處還是壞處?試抒己見。 好處: 壞處:  中國領土免被瓜分。  中國進一步淪為次殖民地。  列強在租界的發展,使中國出現新的  列強在租界的暴行,與侵略中國領 港口城市,為中國引入新的文化。 土無異。 八.戊戌變法 1. 有說百日維新是洋務運動的延續,你同意嗎?試抒己見。 同意: 不同意:  兩者皆以「富國強兵、挽救中國於危  在內容上,洋務側重於軍事建設, 亡之際」為目的,內在精神一致。 而維新則包括政治、軍事、經濟與  就改革內容、範圍及推行速度而論, 教育等方面。 維新都是洋務運動反省的結果。  在規劃上,洋務運動由總署及各省 督撫各自推行,無中央協調。維新 則全由軍機四卿以光緒名義,由中 央統一頒布。  兩次改革有許多不同之處,其中關 係並不密切。 26
  • 27. 2. 有說維新派應為百日維新的失敗負上最大責任,你同意嗎?試抒己見。 同意: 不同意:  他們政治經驗不足,以為只要依靠光  主要失敗原因是遭太后和守舊派反 緒便可由上而下大規模變法。 對,致令維新無法推行。  錯信袁世凱,反遭其出賣,致令維新  其次是袁世凱密告榮祿出賣光緒, 夭折。 使太后突然發動政變,維新遂亡。  過於急進,損害太多人利益,改革難 以推行。 3. 假如你是康有為,為使計劃成功,你有甚麼忠告給當朝皇帝? 忠告:  提防守舊派反對。因為慈禧太后個性守舊,反對變法;裕祿等滿洲權貴,亦 因利益受損而阻撓新政。  不可推行過急。  須提高維新派的政治地位。  要有全盤計劃,爭取各界支持。 九.孫中山先生之革命運動及中華民國之成立 1. 你認為孫中山應該讓位給袁世凱嗎?試抒己見。 應該: 不應該:  自戊戌政變始,袁世凱以背信、鮮  革命的首要目的為推翻清政府,當時 廉寡恥見稱,不值得信任。 除了拉攏袁世凱,並無他法。  把職位讓給袁,無疑把權力交予北  列強支持袁世凱,而革命軍在戰事上 洋權貴和一眾官僚,他們不會真心 又無把握。 支持革命。  為求建立民國,推翻滿清,孫應讓  袁拒絕南下任職,可見其心不正。 位。 27
  • 28. 2. 有說辛亥革命是一場不完整的革命運動,你同意嗎?試抒己見。 同意: 不同意:  武昌起義只是倉卒起事的成果,革命  能推翻滿清統治,恢復漢人江山, 並無完整計劃。 建立共和政體,這三項目標已基本  雖能推翻清室,但未能建立民主政 達到,革命不可算不完整。 體,民主思想亦未深入民心。  為求革命速成,曾與袁世凱、立憲派 和舊官僚作出不少妥協,導致「洪憲 帝制」、軍閥專政和地方割據等禍患。 3. 你認為武昌起義的成功是否僥倖?試抒己見。 是: 不是:  由於瑞澂不戰而逃,至令新軍成功  武昌起義之前,革命組織已發動過很 發難。 多次起義。革命的思想已醞釀多時。  革命黨人佔領武昌、漢口和漢陽  黃花崗之役後,起義的聲音震動全 後,卻因群龍無首,推舉清軍協統 國;加上當時的「保路運動」愈演愈 黎元洪為都督,組成北洋政府。可 烈,武昌起義繼而發生。可見是次起 見此行動非周詳計劃下的成果,其 義的成功是經過長期部署下才得到 成功實屬僥倖。 的。 乙部中央政制歷史評論題舉隅 1. 秦漢的宰 輔制度實為後世中央 政制的藍本。你同意 嗎?試述己見。 問題重點: 判斷秦、漢的宰輔制度是否為後世的中央政制所本。 答題指引: 同意者,可指出秦、漢的三公九卿制度,取代先秦的世卿世祿制 度。同時,三公制採分工原則,丞相掌行政、太尉主軍事、御史 大夫司監察,三權分立,互相牽制。其精神與形式成為中國政治 制 度 的 楷 模,為 歷 朝 所 本,例 如 隋、唐 的 三 省 六 部 制 即 脫 胎 於 此 。 故秦、漢的宰輔制度,誠為歷代中央政制的基石。 不同意者,可指出秦、漢的丞相其實統管內政、外交、財政及司 法,權力很大,後世的丞相權力均在其下,不能相比,例如隋、 唐 的 三 省 制,相 權 即 被 一 分 為 三。秦、漢 的 宰 輔 除 掌 管 國 家 事 務 , 亦兼管皇室事務,此皆為後代所無法比擬的。此外,漢代內朝的 出 現,嚴 重 削 弱 外 朝 的 權 力,宰 輔 制 度 遭 到 破 壞,三 公 徒 有 虛 名 , 演至後世,亦不能再恢復。因此,秦、漢的宰輔制度並非後世中 28
  • 29. 央政制的藍本。 2. 有人認為 唐中央三省六部制乃 隋制而已,無甚創意 。你同意嗎?試述己 見。 問題重點: 分析三省六部制的內容及其演變。 答題指引: 同意者,可指出唐的三省制六部制,大致因襲隋代,如門下省、 尚 書 省、吏 部、禮 部、兵 部 等,不 論 其 名 稱 及 職 責 均 與 隋 制 相 若 。 不同意者,可指出雖然唐制大致與隋制相同,惟亦有所更改,如 隋時的內史省和民部,唐時分別改為中書省和戶部。唐太宗時設 立政事堂,讓三省長官議政,以提高行政效率,亦為隋代所無。 3. 唐代的中 央政制號為完備,三省互 相監察、制約。你認為此 舉有助於中 央推行政 令嗎?試 述己見。 問題重點: 分析唐代的三省六部制是不是有助於中央推行政令。 答題指引: 有幫助者,三省六部職權分野甚為清晰,中書省負責草擬政令; 門 下 省 負 責 審 批 及 封 駁;尚 書 省 負 責 執 行 政 令,再 交 由 屬 下 的 吏 、 戶、禮、兵、刑、工等六部推行。三省互相監察,可減低官員專 權的機會。政事堂之設立,更可以讓三省官員一起商議政事,提 高行政效率。所以,唐中央三省制實有助於政令的推行。 沒有幫助者,三省六部雖然權責分明,門下省更有封駁之權,理 論上連皇帝的政令如未經三省同意亦不算合法。然而,三省官員 全由皇帝任命,三省的職權能否充分發揮以助政令的推行,實視 乎皇帝的重視與否。如武后、韋后等壟斷朝政,便使三省無法行 執行其職權。所以,三省制對政令的推行並沒有太大幫助。 乙部對外交通歷史評論題舉隅 1. 就開拓中 西交通而言,你認為 張騫、班超何者的貢 獻較大?試抒述你的 意見。 問題重點: 判斷張騫、班超何者對開拓中西交通的貢獻較大。 答題指引: 贊同張騫者,可指出在漢武帝以前,西域與漢朝不相往來。張騫 兩次通西域,雖然未能達成與西域各國結盟共抗匈奴的目的,但 自此漢朝對西域各國有了直接的了解,並開展了與西域各國的交 往。尤其重要的是,張騫開闢了中國通往西方的陸路交通,對促 進日後中外經濟和文化交流起了重大的作用,故司馬遷稱這次創 29
  • 30. 舉為「鑿空」 而班超則在張騫建立的基礎上,作進一步的拓展, 。 重新建立漢朝與西域地區的聯繫而已。因此,張騫通西域,貢獻 至鉅,非班超所能比擬。 贊同班超者,可指出張騫出使西域,未能達成與西域各國結盟共 抗匈奴的目的;雖然打通了絲綢之路,開展了漢朝與西域諸國的 溝通和聯繫,但卻未能建立漢朝對西域地區的統治。而班超出使 西域前後三十年,諸國歸附,重振漢朝聲威,不僅恢復了漢朝對 西域的統治,更阻遏了匈奴勢力的擴張,消除其對東漢的威脅。 同時,他重開通往西域的交通,使絲綢之路通行無阻,恢復了中 西 經 濟、文 化 的 交 流。此 外,班 超 又 派 甘 英 出 使 大 秦,雖 無 結 果 , 但亦開闢了通往西亞的交通要道,使絲綢之路得以進一步拓展。 凡此種種,可見班超的貢獻良多,其成就較張騫為大。 2. 有人認為 玄奘西行的最大貢獻,是促 進佛教在中國 的傳播。你同意嗎? 試抒述你 的意見。 問題重點: 判斷促進佛教在中國的傳播是不是玄奘西行的最大貢獻。 答題指引: 同意者,可以指出玄奘攜帶大量佛教典籍回國,並翻譯佛經,豐 富了佛教的思想內容;又創立法相宗,成為唐代佛教四大流派之 一,使唐代佛教發展更為興盛。可見促進佛教在中國的傳播是玄 奘西行的最大貢獻。 不同意者,可以從促進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立論,指出玄奘西行 本欲求取真經,然而自西行歸來後,中印文化交流十分興盛,印 度的雕刻、天文、建築等相繼傳入中國,對中華文化產生深遠影 響 。 而 由 玄 奘 口 述 的《 大 唐 西 域 記 》 更 成 為 研 究 中 古 印 度 和 西 域 , 諸國的重要著作。由此可見,玄奘西行固然可以促進佛教在華的 傳播,然而對於中外文化交流的貢獻實在較大。 3. 明朝自宣 宗以後,不再有下西 洋的壯舉。假設你是 宣宗以後的明朝君主,你 會繼 續支持拓 展航海事業嗎?試抒 述你的意見? 問題重點: 判斷明朝應否繼續拓展航海事業。 答題指引: 繼續支持者 , 可指出 中國 海路 交通 自宋 、元 以來 漸趨 興盛 。明 朝 時期,航海技術進一步發展,具備遠航的條件。明初經濟發展蓬 勃,自鄭和下西洋後,海外貿易迅速發展,中外互市通商不絕。 當時海外國家,激於明朝的國威,紛紛來朝,建立了明朝在南洋 30
  • 31. 地 區 的 聲 望。由 此 可 見,下 西 洋 不 但 可 以 推 動 國 內 手 工 業 的 生 產 , 起刺激經濟的作用,並且可以宣揚明朝的國威,加強與其他地區 的聯繫,故此實在值得繼續支持。 不 繼續支持者 ,可以 指出 鄭和出 使西洋 ,耗 費大量 人力、 物力 , 對國庫造成沉重負擔;所得貨物,多為奢侈品,實在得不償失; 加上明中葉以後內憂外患迭起,朝廷實無力量支援大規模的航海 活動,故此並不值得繼續支持。 4. 有人認為 明清兩代傳教士來華,最大 貢獻是促進天 主教的傳播。你同意嗎?試 抒 述你的意 見。 問題重點: 判斷促進天主教的傳播是不是明清兩代傳教士來華的最大貢獻。 答題指引: 同意者,可以指出明中葉以後,西方傳教士陸續來華。他們透過 介紹西學,取得中國官民的信任,進而宣揚教義,使傳教事業迅 速擴展。到康熙初年,全國信徒幾近二十萬,而傳教士幾乎遍及 各省,可見來華傳教士對推動天主教的傳播貢獻至大。 不同意者,可以指出傳教士東來,的確擴大了中國信徒的數目, 但相對於全國人口,數目微不足道。不過,傳教士以傳播科學和 文化知識的手法,宣揚教義,還翻譯書籍,把西方的科技和文化 知識傳入中國,改變了中國傳統的學術風氣,由注重改造個人主 觀身心,轉而為重視客觀的研究,不但促成考據學的興起,對整 理古籍作出重大貢獻,還啟導國人對自然科學的研究,對中國學 術的發展產生重大影響。由此可見,傳教士東來,對於東西文化 交流的貢獻,實比傳播天主教為大。 乙部學術思想歷史評論題舉隅 1. 先秦時期,儒家在政治上主張「正名」,道家則主 張「無為」。你認為何者較切合 當時的需 要?試抒述你的意見 。 問題重點: 判斷儒家及道家的政治觀何者較切合先秦時期的需要。 答題指引: 贊同儒家者:儒家提倡正名,主張以禮儀治國,讓社會各階層人 士各盡本份,以達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和諧局面, 是一種積極的政治態度,在春秋戰國列國相爭、篡弒僭越頻生的 混亂局面,實能起撥亂反正的功效,回復西周時期的德治局面。 相反,道家主張無為而治,希望回復「小國寡民」的原始社會, 是一種消極、逃避的治國理念,不能救贖黎民於水深火熱之中。 31
  • 32. 相比之下,儒家的積極政治觀更切合當時的需要。 贊 同 道 家 者:道 家 認 為 社 會 之 所 以 出 現 鬥 爭,是 由 於 人 們 愛 逞 才 、 逞智、逞強、逞力所致,以致出現春秋戰國戰爭不斷,民不聊生 的局面。儒家強調正名,講求長幼有序,無可避免會引起爭執, 禍 亂 亦 由 此 而 生。道 家 因 此 主 張 以「 無 為 」治 理 天 下,回 歸 樸 素 、 無 知 的 境 界,回 復「 小 國 寡 民 」的 社 會,才 可 平 息 不 必 要 的 紛 爭 。 這種態度雖然較為消極,但對比儒家積極用世的政治觀念,實較 切合時局所需。 2. 有人認為 新文化運動提倡白話 文對後世有重大影響 。試加以說明。 問題重點: 分析新文化運動提倡白話文的影響。 答題指引: 學生可以指出新文化運動的領導者倡導白話文,反對模仿古人用 文言文創作,反對舊文學,不但使文學不再掌握在少數能運用文 言文的傳統文人手中,更重要的是解放了國人的思想,使國人掙 脫傳統的束縛,以批判的眼光重新評量舊社會、舊文化、舊道德 和舊思想。此外,隨著白話文使用日趨普及,各種學術、文藝團 體紛紛成立,有助文化普及,學術繁榮,揭開了中國學術界新的 一頁。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