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une entreprise Scribd logo
1  sur  101
第四章 中南美洲(一)
第一節 多樣的自然環境
第二節 多元的合成文化
中
、
南
美
洲
墨西哥
中美地峽
西印度群島
南美洲
第一節 多樣的自然環境
• 複雜的地形: 1. 褶曲山地 2. 古老結晶岩高
地
3. 沖積平原盆地 4. 大小島群
• 多樣的氣候:熱帶、 帶、高地溫
• 頻仍的天災:地震、颶風、聖嬰現象
1. 褶曲山地
共同特色:位於板塊接觸帶
∴ 墨西哥高原火山
活動頻繁、地形崎
嶇
墨西哥高原→中美地峽→安地斯山
1. 褶曲山地
中美地峽:連接南美洲的陸橋
墨西哥高原→中美地峽→安地斯山
通往大西洋
東側:
西側:
通往太平洋
巴拿馬運河
 
 
 
 
 
 
 
◎
早
上
 
 
 
 
太
平
洋
→
大
西
 
 
 
 
 
 
 
 
 
◎
早
上
 
 
 
 
太
平
洋
→
大
西
 
 
巴拿馬運河興建於 1914 年,利用水位高低的差距,運河有 3 組水
閘可將船位升高 26 公尺,經過 8 至 10 小時的航行後,再由另 3
組水閘把船降至海平面。        
◎ 早上:太平洋→大西洋     
◎ 下午:大西洋→太平洋 
◎ 一天最多只有 38 艘船通過       
◎ 船隻通過時要熄火,由牽引車引導 
◎ 通過每個閘門約 15 分鐘         ◎過路費以噸位計算, 1 噸美金
安地斯山:
•地勢高峻
•世界最長山脈
•低緯山間盆地高原,氣候涼爽
→人口密集
1. 褶曲山地
世界最高首都-拉巴斯 3630m
墨西哥高原→中美地峽→安地斯山
2. 古老結晶岩高地     
3. 河流沖積平原盆地 
-平原、高地相間
亞馬孫盆地:面積
廣大、雨林廣布、
生物種類多
巴西高原:古老結晶岩,
富金屬礦
拉布拉他平原:土
壤肥沃、氣候適中
→農牧業興盛
4. 大小島群:加勒比海島群 ( 西印度群島 )
巴哈馬群島:珊瑚礁島
小
安
地
列
斯
:
火
山
島
大安地列斯
:大陸島
中美洲地形
2. 中美地峽 褶曲山地
1. 墨西哥高原
3. 西印度群島
巴哈馬群島 ( 珊瑚礁島 )
大安地列斯群島 ( 大陸島 )
小安地列斯群島 ( 火山島 )
加勒比
海
褶曲山地
南美洲地形—倒三角形
東:高低相間 : 高原 盆地
平原
西高 : 高
山
安地斯山脈 - 褶曲山
地
亞馬孫河盆地:河流沖積平原
巴西高原:古老結晶岩
拉布拉他平原:河流沖積平原
巴塔哥尼亞高原:古老結晶岩
板塊交接處
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
圭亞那高地:古老結晶岩
•以熱帶、副熱帶氣候為主,無溫帶大陸
•與他洲相比,年溫差小,氣候 潤溼
氣候
• 受緯度、地形與洋流影響 , 氣候多樣
• 缺乏 帶大陸性氣候溫
∵ 中高緯度區的陸地逐漸狹窄
美國
o° 赤
道
23.5°S
南回歸線
23.5°N
北回歸線
熱
帶
氣
候
區
分
布
最
廣
加
利
福
尼
亞
涼
流
祕
魯
涼
流
墨
西
哥
灣
流
巴
西
暖
流
福
克
蘭
寒
流
美國
o° 赤
道
23.5°S
南回歸線
23.5°N
北回歸線
高地氣候
☆ 氣候垂直變化
☆ 山間盆地精華區
安地斯山脈
美國
o° 赤
道
23.5°S
南回歸線
23.5°N
北回歸線
西印度群島 中美地峽
東部
亞馬孫河盆地
熱帶雨林
終年高溫多雨 雨林遮天蔽日
美國
o° 赤
道
23.5°S
南回歸線
23.5°N
北回歸線
西印度群島 中美地峽
西部
巴西高原熱帶莽原
夏雨冬乾 乾溼季分明
圭亞那高地
美國
o° 赤
道
23.5°S
南回歸線
23.5°N
北回歸線
墨西哥高原北
部
祕魯 智利北部
熱帶沙漠
祕
魯
涼
流
加
利
福
尼
亞
涼
流
成因 :
1.涼流經過
2.副 H 籠罩
美國
o° 赤
道
23.5°S
南回歸線
23.5°N
北回歸線
拉布拉他平原
夏雨型暖溼氣候
巴
西
暖
流
美國
o° 赤
道
23.5°S
南回歸線
23.5°N
北回歸線
智利中部
溫帶地中海型
祕
魯
涼
流
西風
夏乾冬雨
∵ 1. 涼流經過
2. 西風吹拂
美國
o° 赤
道
23.5°S
南回歸線
23.5°N
北回歸線
智利南部
溫帶海洋性
西風
北美洲
南美洲
熱帶沙漠
溫帶地中海型
溫帶海洋性
熱帶沙漠
溫帶地中海型
溫帶海洋性
美國
o° 赤
道
23.5°S
南回歸線
23.5°N
北回歸線
彭巴草原溫帶草原
美國
o° 赤
道
23.5°S
南回歸線
23.5°N
北回歸線
巴塔哥尼亞高原
溫帶沙漠
西風
福
克
蘭
寒
流
∵ 1. 背西風
2. 寒流經過
熱帶雨林
熱帶莽原
熱帶莽原
熱帶沙漠
熱帶沙漠
夏雨型暖溼
溫帶地中海
溫帶海洋
∵
地
形
、
洋
流
、
風
向
溫帶草原
溫帶沙漠
熱帶栽培業
糧食作物
畜牧區
頻仍的天災-地震
• 位於板塊接觸帶
→多火山
→ 薩爾瓦多有
「太平洋燈塔」
之稱
• 板塊活動→地震
頻繁→許多都市
損毀而重建
美國
L 颶風
• 五~十月,形成於西印度群島以東
大西洋熱帶海面(緯度15度)
• 向西經中美洲、 北美南部
• 帶來狂風、豪雨、引發海嘯
頻仍的天災-颶風
頻仍的天災-聖嬰現象
赤道附近太平洋
∵ 信風吹拂
→ 表層海水向西流動→深層海水湧升→ 魚群集鯷
→ 海鳥群聚→海岸鳥糞層( 肥)堆積磷
正常年
溫度低→ 氣壓高→ 乾燥暖流→溫度高→氣壓低→下雨
頻仍的天災 - 聖嬰現象
隔數年,每 東岸氣壓降低,信風弱→湧升流消失
→ 水 升高溫 →魚群減少→海鳥餓死→居民經濟損失
聖嬰年
氣 上升→氣壓溫
氣 下降→氣壓高→乾燥溫
低→ 下雨
=與正常年相反
聖嬰現象全球影響
例如: 1982 ~ 1983 年間
• 印尼、澳洲(熱帶雨林氣候)嚴重
• 美國東岸( 帶大陸氣候)溫 25 年來冬天
• 秘魯、厄瓜多(熱帶沙漠氣候)發生
旱災
最 暖溫
洪水
聖嬰現象
第二節 多元的合成文化
• 印第安文明
• 歐洲人創立的殖民化社會
• 合成文化
-印第安文化+拉丁文化+ 人文化黑
印第安文明-人地互動
• 馬雅:
3 ~ 9 世紀-猶加敦半島
• 阿茲特克:
14 ~ 16 世紀-墨西哥高
原
• 印加:
15 ~ 16 世紀-安地斯山
馬雅文明
源於猶加敦半島
擴及
墨西哥南部
中美地峽
1. 位置:中美洲的猶加敦半島
2. 政治:神權統治
3. 經濟活動:農耕-以美洲豹為農耕之神
4. 宗教信仰:自然多神-以人為祭
5. 文化成就高
A. 法:太陽 -一年分曆 曆 18 個月, 月每 20 日
B. 象形文字
C. 建築:階梯式平頂金字塔
馬雅文明
►以石灰岩建築以石灰岩建築
城市、架設梯子城市、架設梯子
深入石灰岩洞穴深入石灰岩洞穴
取水取水
馬雅雨神恰克( Chaac )的信奉者將其視為聖地,並將
玉、陶器和熏香被投入聖井中作為對恰克的獻祭,在大
旱的時候偶爾還會使用活人獻祭。
自古以來,馬雅農民採用一種極原始的「米爾 」耕作法帕
:
他們先把樹木統統 光,過一段時間乾燥以後,在雨季到砍
來之前放火焚毀,以草木灰作肥料,覆蓋住貧瘠的雨林土
壤。燒一次種一次,其後要休耕 1 - 3 年,有的地方甚至
要長達 6 年,待草木長得比較茂盛之後再燒再種。
馬雅 法曆
馬雅金字塔是依天文學目的而建,可由下列數字
看出:九十一階 於四面,佈 91×4 = 364 ,加
上最上一階共計 365 天,表示太陽 的一年。曆  
   
我們現在所使用的月 ,一年以曆 365.2425 日計
算,馬雅當時的天文學家則以 365.2420 日計算
,根據日前最先端的天文學家計算,一年應該
是 365.2422 日。
馬
雅
金
字
塔
是
神
廟
,
也
是
一
座
天
文
臺
,
可
以
觀
測
太
陽
、
月
球
、
金
星
的
運
行
和
角
度
這是馬雅金字塔的 一種形式。為一平頂金字塔,上建廟宇。另
地球滅亡之日
古馬雅人早就已經將那個日子準確地算出來了。
在不少預言中,年代記載最完整的,算是《克奧第
特蘭年代記》。 我們得知第五太陽紀於公元祂說
前 3113 年,在經 馬雅大周期的歷 5125 年後,第
五太陽紀迎向最終。與現在西 相對照的話,便曆
可知「太陽紀」將於「某紀的某日」結束。
這個終結日,就在公元這個終結日,就在公元 20122012 年年 1212 月月 2222 日的前後。日的前後。
羽蛇神
• 羽蛇神是一個在中部美洲文明中普遍信奉的神祇,
一般被描繪為長羽毛的蛇形象。
• 按照傳 ,羽蛇神主宰著晨星、發明了書籍、立法說
,而且給人類帶來了玉米。羽蛇神還代表著死亡和
重生,是祭司們的保護神。
高原上的阿茲提克
1. 位置:中美洲的墨西哥
2. 時間: 14 世紀末 ~16 世紀初
3. 帝國統治:以軍權和神權維繫
A. 臣屬城邦須定期納貢
B. 政府派重兵駐守各地
4. 經濟
A. 農業-種植玉米,以人力為主
B. 手工業、商業發達
5. 宗教信仰:多神自然-以人為祭
6. 滅亡:西班牙人-科爾特斯 (Cortes)
阿茲特克人
根據傳 ,阿茲特克人的祖先是從北方一個叫阿茲說
特克(墨西哥高原北部沙漠墨西哥高原北部沙漠)的地方來的,他們根
據太陽神的指示往南來到的特斯科科湖。
當他們來到湖中央的島嶼時,他們看到一隻 著蛇叼
的老鷹停歇在仙人掌上,這個意像告訴他們應該在
這裡建造城市。
1325 年阿茲特克人在這個地方建立了特諾奇提特蘭
,一座巨大的人工島,現在墨西哥城的中心。
該城利用填湖方法擴大面積,再以水道和橋 連接小島樑該城利用填湖方法擴大面積,再以水道和橋 連接小島樑
和湖岸,是一座人工島。和湖岸,是一座人工島。
►缺糧入侵南方山間盆地→創造浮在湖面的農田
►不斷向外擴張領土
►都城建在高原湖泊上,為墨西哥城前身
• 阿茲特克戰士戰士披掛老
鷹翎毛,象徵其威望。
科
爾
特
斯
騎
著
白
馬
進
入
阿
茲
提
克
的
城
門
,
印
第
安
人
熱
烈
歡
迎
,
以
為
是
預
言
中
的
羽
蛇
神
返
回
人
間
,
沒
想
到
卻
遭
受
無
情
的
攻
與
擊
屠
殺
而
滅
亡
。
阿茲特克的獻人祭典
• 認為要用人類的血去供給
太陽,以提供它每日升起
的能量。祭品通常是被砍
去腦袋或被活生生 出的挖
心臟。然後再把祭品放在
最接近太陽的金字塔頂端
,並讓鮮血順臺階往下流。
人們相信農作物的豐收與
否要靠定期的人祭品的鮮
血供神。
用於活人獻祭時的阿茲特克人形石雕。
傳 石雕平臺的部分即為放置心臟獻給說
太陽神的所在
雲端裡的帝國:印加
1. 位置:南美洲西部的安地斯山脈南北走向
2. 帝國統治
A. 首都:庫斯科 (Cuzco)
B. 神權:帝王被視為太陽神的後代
C. 對外擴張: 15 世紀鼎盛
3. 經濟:農耕-以人力在梯田種植玉米、馬鈴薯
4. 宗教信仰:自然多神-以人的鮮血祭祀太陽神
5. 滅亡:亡於西班牙人-皮薩羅 (Pizarro)
印加帝國的飲食習慣
印加帝國最典型的食物是「丘紐」,意指經過 水處脫
的馬鈴薯粉。印加人會在丘紐中加入水、辣椒和鹽,並混
拌之後加以烹煮。他們也會將肉乾或 肉配上辣椒、馬鈴烤
薯和豆子,以製作 菜 。燴
印加人將馬鈴薯
晒乾後,製成丘紐。
失落的印加城市 -- 馬丘比丘
馬丘比丘是保存完好
至今的前哥倫布時期的印
加遺跡。
地理位置:於現今的
庫斯科西北 130 公里,整
個遺址在海拔 2350 ~
2430 米的山脊上,俯瞰
著烏魯班巴河谷。
繁華的馬丘比丘
馬丘比丘是 睡沉
四百年的印加古城。建
造於西元十一世紀,當
時是一座極為繁榮興盛
的城市。印加人在此建
立了農業,雖然地形險
峻,但卻有完善的灌溉
系統。
印
加
帝
國
最
著
名
的
古
城
馬
丘
比
丘
遺
址
毀滅的過程、結果
1532 年 11 月 16 日,皮
澤洛和他兩百人的軍團,來
到了秘魯,他邀請印加國王
一起到軍隊當中 餐,以示晚
對帝國的尊敬,然而印加國
王卻遭他俘虜,手下也被殺
害, 1534 年皮澤洛就入侵
了庫斯科,拓展西班牙殖民
的領土,逐 的消滅印加帝步
國。
西班牙殖民者 -- 皮澤洛
歐洲人 vs. 印第安人
• 歐洲人將印第安人作物傳到全世界—玉米、蕃茄
、馬鈴薯、橡膠→不同程度的農業革命
• 歐洲人帶入單一作物農業型態→影響本區經濟發
展
歐洲人創立的殖民社會
a. 印第安原住民人口大減
b. 天主教成為主要信仰
c. 拉丁風格建築
d. 西語、葡語說
e. 原 地名傳入:聖保羅、聖地牙哥鄉
一。印第安人口的衰減
1. 歐洲市場需求→殖民國經
營採礦、熱帶栽培業→印
第安人不堪勞苦
2. 感染白人引入之傳染病
中美洲: 2500→100 萬
印加帝國: 600→150 萬
3. 戰爭
二。天主教的傳播
• 歐人視印第安人
原始宗教為異端
邪說→毀神像、
廟宇+禁祭儀、
殉禮
→ 天主教成為主要
信仰+城市具拉
丁建築風格
三。拉丁風格建築
墨西哥市的棋盤狀街道+憲
法廣場
秘魯利馬市聖馬丁廣場
族群組成
∵ 同居、通婚→血統複雜、
文化多元
• 主要族群
1. 歐洲白人
2. 印第安人
3. 非洲 奴後裔黑
4. 混血種族:麥士蒂索人最
多
• 殖民化社會結構
• 外,數量較少的另 亞洲人,包括印度和印尼的契約勞工、
日本政府輔導移民,以及中國僑民。
白
人
白
人
麥
士
蒂
索
人
麥
士
蒂
索
人
印
第
安
人
印
第
安
人
人
黑
人
黑
社會地位社會地位
高高 低低
麥士蒂索人
• 原指西班牙人與印第安人的混血種
• 今泛指所有歐洲人與印第安人的混血種
0
40
80
玻 智 哥 宏 厄 薩 墨 尼
巴
拿
馬
巴
拉
圭
秘 委 烏
95%
8%
%
族群接觸→合成文化
• 巴西嘉年華會
• 秘魯庫斯科天主
教神像遊行
巴西嘉年華會
• 原為原為天主教齋戒節天主教齋戒節前的狂歡節慶前的狂歡節慶
• 18881888 年巴西 奴解放後,加入黑年巴西 奴解放後,加入黑 人歌舞黑人歌舞黑
• 森巴舞森巴舞以 人身體律動為基礎,加上印第安人搖晃動作,結合歐黑以 人身體律動為基礎,加上印第安人搖晃動作,結合歐黑
洲嘉年華會舞步洲嘉年華會舞步
阿根廷探戈
• 源於十九世紀布宜諾市源於十九世紀布宜諾市貧民窟貧民窟
• 結合結合歐洲移民歐洲移民、、 奴後裔黑奴後裔黑 等民族原 音樂與舞蹈鄉等民族原 音樂與舞蹈鄉
1. 巴西熱帶沿海的甘蔗栽培等熱帶栽培業引進 人黑
勞工。
2. 非洲、印第安和歐洲。

Contenu connexe

Tendances

歐洲(一) 98學年度第二學期
歐洲(一) 98學年度第二學期 歐洲(一) 98學年度第二學期
歐洲(一) 98學年度第二學期 mcvsgeo
 
Depositional coastal landforms
Depositional coastal landformsDepositional coastal landforms
Depositional coastal landformsWill Williams
 
L2大洋洲.兩極103(翰)
L2大洋洲.兩極103(翰)L2大洋洲.兩極103(翰)
L2大洋洲.兩極103(翰)doublelady
 
12-1水循環與水平衡
12-1水循環與水平衡12-1水循環與水平衡
12-1水循環與水平衡Ruei-Chian Tsai
 
Etude sur les inondations à Rufisque
Etude sur les inondations à RufisqueEtude sur les inondations à Rufisque
Etude sur les inondations à RufisqueAlexandre Lette
 
geo4-Ch01西亞(一) 翰林版
geo4-Ch01西亞(一) 翰林版geo4-Ch01西亞(一) 翰林版
geo4-Ch01西亞(一) 翰林版nhush
 
第一冊Ch12上課投影片
第一冊Ch12上課投影片第一冊Ch12上課投影片
第一冊Ch12上課投影片Wanhsin Chang
 
Ch02人口成長與遷移(龍騰版)
Ch02人口成長與遷移(龍騰版)Ch02人口成長與遷移(龍騰版)
Ch02人口成長與遷移(龍騰版)nhush
 
4.3 電壓
4.3 電壓4.3 電壓
4.3 電壓Jack Hou
 
Chapter10
Chapter10Chapter10
Chapter105045033
 
14-1植物的分布與組成
14-1植物的分布與組成14-1植物的分布與組成
14-1植物的分布與組成Ruei-Chian Tsai
 
B1ch12火山岩溶風成冰河地形
B1ch12火山岩溶風成冰河地形B1ch12火山岩溶風成冰河地形
B1ch12火山岩溶風成冰河地形amimitea
 
台灣北部區域
台灣北部區域台灣北部區域
台灣北部區域mcvsgeo
 
Karst Topography.pptx
Karst Topography.pptxKarst Topography.pptx
Karst Topography.pptxDilawr
 

Tendances (20)

11 2氣候分類
11 2氣候分類11 2氣候分類
11 2氣候分類
 
歐洲(一) 98學年度第二學期
歐洲(一) 98學年度第二學期 歐洲(一) 98學年度第二學期
歐洲(一) 98學年度第二學期
 
Depositional coastal landforms
Depositional coastal landformsDepositional coastal landforms
Depositional coastal landforms
 
10 1氣候要素
10 1氣候要素10 1氣候要素
10 1氣候要素
 
L2大洋洲.兩極103(翰)
L2大洋洲.兩極103(翰)L2大洋洲.兩極103(翰)
L2大洋洲.兩極103(翰)
 
12-1水循環與水平衡
12-1水循環與水平衡12-1水循環與水平衡
12-1水循環與水平衡
 
B4 Ch3
B4 Ch3B4 Ch3
B4 Ch3
 
10 2天氣系統
10 2天氣系統10 2天氣系統
10 2天氣系統
 
Etude sur les inondations à Rufisque
Etude sur les inondations à RufisqueEtude sur les inondations à Rufisque
Etude sur les inondations à Rufisque
 
geo4-Ch01西亞(一) 翰林版
geo4-Ch01西亞(一) 翰林版geo4-Ch01西亞(一) 翰林版
geo4-Ch01西亞(一) 翰林版
 
第一冊Ch12上課投影片
第一冊Ch12上課投影片第一冊Ch12上課投影片
第一冊Ch12上課投影片
 
Ch02人口成長與遷移(龍騰版)
Ch02人口成長與遷移(龍騰版)Ch02人口成長與遷移(龍騰版)
Ch02人口成長與遷移(龍騰版)
 
4.3 電壓
4.3 電壓4.3 電壓
4.3 電壓
 
Chapter10
Chapter10Chapter10
Chapter10
 
14-1植物的分布與組成
14-1植物的分布與組成14-1植物的分布與組成
14-1植物的分布與組成
 
B1ch12火山岩溶風成冰河地形
B1ch12火山岩溶風成冰河地形B1ch12火山岩溶風成冰河地形
B1ch12火山岩溶風成冰河地形
 
Glaciers
GlaciersGlaciers
Glaciers
 
地科2-2
地科2-2地科2-2
地科2-2
 
台灣北部區域
台灣北部區域台灣北部區域
台灣北部區域
 
Karst Topography.pptx
Karst Topography.pptxKarst Topography.pptx
Karst Topography.pptx
 

第4章 中南美洲(一)

Notes de l'éditeur

  1. 貨輪重1萬2千噸,過路費12萬美金,約台弊420萬 繞南美洲需21天
  2. 玻利維亞首都
  3. 游耕
  4. 提卡爾遺址
  5. 皇室鮮血獻祭(皇后刺穿舌,國王刺下體)與活人獻祭(挖出心臟)他們認為,活生生還在跳動的心臟是奉獻給太陽神最崇高的祭品,而鮮血是人體最寶貴的東西
  6. 他們採用五進位的體系記錄下來(以"・"代表1,橫棒"-"代表5)
  7. 1980年6月2日,美國衛星探測系統透過茂密的叢林發現了縱橫交錯,規模宏大的溝渠網路。這不是幻覺!為了證實圖片上的“網路”,一批大學教師親往考察。他們或步行或乘獨木舟,進入現今的瓜地馬拉國和伯利茲(英屬洪都拉斯)境內的低地熱帶雨林。他們親眼目睹了奇觀,原來這“網路”是瑪雅先民的排水溝渠網,它們平均寬度1至3米,深半米。溝渠是用石鋤刨挖而成,用於排水,這顯然是瑪雅人對付沼澤地的淹澇,開闢旱地的對策。經科學方法測算,證明這些溝渠確系瑪雅古典時期所為。這也就解了西元3世紀至9世紀瑪雅人在這片低地的生計問題。  現存遺址中有一種人稱“高地”的花畦,它就是瑪雅人針對大雨淹澇而開闢的;無論雨水是否過多,它都可照樣耕種玉米。瑪雅人的鄰居阿茲台克人,在文化上是瑪雅人的模仿者。他們一種叫作“水中田畦”(Chinampas)的人工地塊,製作方法是先用樹枝蘆葦編成排筏,用淤泥並摻上其他泥土,敷在筏上。然後種植菜蔬花卉。排筏放彎水域中,通常若干排筏相連,用木樁插入水底來固定。再有填湖泊水窪修造的小塊土地也叫“水中田畦”阿茲台克人的這些做法,是否也有瑪雅人的淵源呢? 
  8. http://www.ias.unu.edu/proceedings/icibs/ibs/info/mexico/
  9. 左邊這隻是駱馬: 駱馬是祕魯安地斯山區特有 的動物,能夠在空氣稀薄的高山 上馱運貨物, 駱馬的毛長而細軟,顏色有純白、黑色、黃褐色等、它的肉可以食用,皮可以製成皮衣、皮帽,毛可以製成毛織品,它的脖子和胸部像駱駝,體型像小馬,性情溫和。  右邊這隻是羊駝: 羊駝也是祕魯安地斯山區特有的動物,頭像駱駝,身體和四肢像羊兒,毛特別濃,是世界上最優良的羊毛。 駱馬→頭、脖子、腳較長。    羊駝→頭、脖子、腳較短。 (駱馬(llama)是像駱駝的馬,羊駝(al-paca)就是像駱駝的羊。 )
  10. 駱馬
  11. 羊駝
  12. 羊駝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