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une entreprise Scribd logo
1  sur  68
1
1
《Zoom in Taitung》
前言
臺東市同進商店(又稱老里長雜貨店)的吳佳真老闆,復刻 1989 年哥哥與店面
的合影,當時建築還是黑瓦屋頂,因為受颱風毀損現已改為鐵皮屋頂。老里長雜
貨店雖歷經時代變遷,但至今仍默默守護在街角,人情味始終都沒變。
《Zoom in Taitung》是一本從社區出發的生活誌,Zoom in 是拍攝時的鏡頭語
言,
讓焦距變長,
景深變淺,
將鏡頭拉近,
放大來看,
細數屬於臺東的生活點滴,
放映出關於臺東的故事路。透過深入探詢、整理與述說,收存與分享臺東的在
地知識與常民生活記憶。
「 仔」是早期雜貨店用來盛物的圓形淺竹筐,老 仔店是無數人的童年回憶,
也許是幫媽媽買糖買油買鹹魚,也許是買支冷凍袋綠豆冰消消暑,抑或是用存
了很久的零用錢去抽牌仔換玩具,小小一家 仔店就像百寶箱一樣,什麼都有
什麼都賣。
在沒有便利商店的年代,雜貨店在社區一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不僅提供柴米
油鹽等民生必需品,同時也是社區的訊息交換所、居民情感交流的所在,而雜
貨店才有的「賒帳」功能,也幫助不少生活有困境的人。
隨著時間推移,連鎖超商普及與民眾消費習慣改變,傳統雜貨店漸漸與時代告
別。至今臺東還存有多少如此溫暖的雜貨店呢?你還會去雜貨店買東西嗎?是
什麼原因讓你持續在雜貨店消費呢?
本書團隊跑遍全臺東,尋找並專訪八間在南迴、縱谷、市區、東海岸營業超過
四十年的老雜貨店。每間 仔店有不一樣的家族遷徙與開店經歷,在不一樣的
鄉間角落,看盡人生百態,乘載滿滿的常民生活記憶,可以從中看見時代的縮
影,看見地方鄉土文化與濃郁人情味。
讓我們放慢腳步,再去逛逛記憶裡臺東的老 仔店,買甜在心頭的糖、買透心
涼的冰棒、買逐漸消逝的童年回憶吧!
2
6
8
10
4 12
46
48
50
14
18
22
26
30
34
38
42
3
54
56
58
52 60
60
4
(
___
)
Vision
Taitung's
神
秘
古
錐
趣
味
看
你
5
T
a
i
t
u
n
g
'
s
V
i
s
i
o
n
味
6
(
___
)
看
你
神
秘
s
î n
-
p
ì
7
T
a
i
t
u
n
g
'
s
V
i
s
i
o
n
波波是一隻柯基犬,聽見傳說中金針山上有一個巨大的黃金寶
藏,心想「得到那個寶藏,是不是就會變成全世界最快樂的人
了!」,於是收拾行李,踏上金針山的奇幻冒險旅程。
路程一波三折,但也遇到許多貴人相助,因為起大霧而不小心
滑落山坡,幸虧有山羌民宿老闆解救並收留波波一晚;突遇土
石流,落下的巨大高麗菜擋住波波的去路,好心的山豬先生和
波波一起合力將巨大高麗菜移開。為了問路,波波還幫忙猴子
農夫採收高麗菜,以工換取黃金寶藏的指引方向。
下一段路程,波波看到一個石碑上寫著忘憂谷,並遇見了忘憂
谷的谷主,向前尋問黃金寶藏的下落,谷先生笑一笑,帶著波
波往前走。
眼前一大片的金針花海,被太陽照得金光閃閃,好像整個世界
都在發著金色的光。看見這片美景,遙遠路途中的辛苦對波波
來說都不算什麼了。
究竟黃金寶藏是什麼呢?來金針山找找屬於你自己的金色回憶
吧!
此繪本由金針山休閒農業發展協會出版,故事及插畫由秦楚茜
創作,藉由波波至金針山尋寶的故事,帶出金針山的環境、產
業與人文特色,讓大人和小孩都能更加認識金針山。
看
你
古
錐
k ó o - t s u i
8
(
___
)
大頭ㄟ最喜歡偷摘鄰居的水果了,然後再和好朋友在苦楝樹下
分享甜蜜的果實。苦楝樹旁是日本人常去參拜的鹿野神社;附
近還有軍人、警察和官員聚集的區役場(鄉公所之意);大頭
ㄟ也喜歡跑到日本人小孩就讀的「鹿野尋常高等小學校」偷看
他們上課的樣子。
大頭ㄟ的媽媽和阿嬤負責編織、操持家務還有照顧妹妹,大頭
ㄟ也會去阿公的田裡幫忙採甘蔗,雖然他很不想。
後來,二次大戰後期(1945 年)日本戰敗,日本人一批一批
離開鹿野。接著,受徵招從軍的龍田村民們回來了,包括大頭
ㄟ的爸爸,全家人開心搬進日本人財產轉移的屋子裡。
有天,村里辦了盛大的廟會,大人忙著祈求保佑,大頭ㄟ和好
朋友則忙著看布袋戲,還有……,淘氣的大頭ㄟ還做了什麼調
皮搗蛋的「好事」呢?
此繪本由龍田社區發展協會出版,由孫傳莉老師與龍田國小教
學團隊指導,歷經四個月的討論與繪畫課程,透過五位龍田
國小學童的巧手,畫出一篇又一篇精采動人的社區故事。透過
大頭ㄟ這個角色,以孩子的角度帶入龍田村日治後期的生活樣
貌、人文地景與民俗習慣,用孩子的天真將戰爭時期的苦變成
甘甜的蔗糖,用輕鬆的心閱讀歷史。
9
T
a
i
t
u
n
g
'
s
V
i
s
i
o
n
10
(
___
)
看
你
趣
味
t s h
ù
- b
ī
11
T
a
i
t
u
n
g
'
s
V
i
s
i
o
n
一場大雨讓水災泛濫成河,河床上都是從山上沖刷至下
游的漂流物,亦帶來許多肥美的魚群於溪口與出海口之
交界處,各部落的年輕人看見馬武窟溪裡的豐富魚群
後,為了捕撈漁獲蜂擁而至,並用各種方式與用具捕撈
和裝盛漁獲。
阿美族耆老依據部落年輕人捕魚時的狀態、使用的各
種用具,加上鄰近地形與特有天然物,來為各部落取
名;故事的地理位置是從泰源(Ara pawan)、東河
(Tafokod)、 都 歷(Tolik)、 和 平(Maliiway)、
三 民(Madawdaw)、 三 仙 台(Pisirian)、 小 港
(Fraracang)到宜灣(Saaniwan)。
此繪本由迦南樂活全人發展協會編輯出版,故事來源為
蔡彧老師提供,陳新花老師翻譯,曾世榮老師繪圖。以
阿美族角度看東海岸地名的典故,地名由來既風趣又具
故事性,也透過繪本將珍貴的口述歷史資料以圖文紀錄
呈現。
12
13
C
o
v
e
r
S
t
o
r
y
‧
C o v e r S t o r y
14
大同市場位於光復前後臺東市最繁華的寶桑地區,1950 年代成為當
時生活的代表地景,反映移民社會發展過程,見證早期經濟起飛榮景。
與市場同時誕生的同利商號,專賣民生雜貨,六十一年來順應常民慣
習,隨大同市場的興衰起伏。 文 / 王巧惠 攝影 / 闕宇良
since 1959
P
A
R
T
1
15
C
o
v
e
r
S
t
o
r
y
四個攤位大的店面,前方平臺陳列著熟
菜、素料、乾貨、醃菜等食品。吊掛在
一旁的曬衣夾,曬著一包包零食餅乾。
門面貨架上瓶罐泡麵排列整齊,角落一
只只碩大的橘色塑膠桶,
分別裝填砂糖、
粗鹽、麵粉、綠豆、糯米等什貨,不若
超市統一規格袋裝,店裡隨處可見大小
各異的磅秤,隨時掂量顧客所需。已由
第二代接手的同利商號,持續以老派的
經營模式,陪伴市場同伴與村里熟客。
一頭削短的白髮,
素淨的臉上略施脂粉,
坐在櫃檯招呼客人的曾林桃阿嬤,今年
已八十五歲。自開店以來,她每天都守
著同利商號,經年累月成市場一隅的日
常風景。
曾阿嬤來自宜蘭,曾就讀日治時期的國
民學校,然而二年級就遭遇空襲輟學。
更迫切的是戰後糧食短缺,「當時都只
能摘菜來吃,無米可食,很窮困。」憶
起當時情景仍感心酸。直到十五歲隨媽
媽、姊姊到臺東討生活,媽媽經營起檳
榔生意,才稍緩解困境。
「做小姐的時陣」,懂洋裁的曾阿嬤專
門幫人訂製西裝,在縫紉機前與上班族
的先生相識。1950 年代,大同市場設立,
兩人決定在此開設雜貨店。先生送貨、
太太顧店,「同利商號」於焉成為市場
的一部分。
大同市場曾經是臺東最熱鬧的市場,攤
販種類繁多、競爭激烈,光是賣豬肉的
就有十幾攤,更有賣麵、賣海產的小吃
攤,給逛市場的客人歇腿填肚子。年節
盛 況 依 阿 嬤 形 容 是「 嚇 嚇 叫 」(heh-
heh-kiò)
,
人聲喧鬧的市場成了不夜城,
日日營業到天明。
一邊顧店,一邊生養七個孩子,曾阿嬤
絲毫不以為苦。大孩子們就在市場裡放
養,她抱著襁褓中的嬰兒,哺乳時仍不
忘招呼客人。
吸收市場養分成長的孩子,
下課後就回家幫忙做生意或送貨,偶爾
偷拿店裡的王子麵轉賣給同學。不僅早
悉世事,也學會觀察市場需求。
由於是距離富岡漁港最近的市場,過去
習慣將漁獲及各種海運貨物直送大同市
場販售;綠島居民搭船到大島的第一站,
也是來此添購生活用品,在超市林立以
前,他們都是曾阿嬤的老客人,彼時接
觸到的族群以客家人、河洛人為主。
1980年,許大姊婚宴就辦在大同市場裡。
(照片提供:許碧霞)
大同市場現況。
曾
林
桃
阿
嬤
(
左
)
與
許
碧
霞
大
姊
(
右
)
。
16
移民締造臺東的經濟盛況,也發展出娛樂文化。對
街風光一時的大同戲院,就連買豆腐的顧客阿姨,
也懷想當年觀眾隊伍排到十字路口的盛況。早年雜
貨店沒有冰箱,也不時興喝冷飲配電影,觀眾仍會
在開演前、散場後逛逛市場,在同利商號添購什貨。
雜貨店沒做寄車生意,關店後就讓人免費停車,整
條街道變成停車場,是舊時生意人的和氣生財之道。
家住板橋的許小姐,1980 年代在姑姑的介紹下來到
臺東,成為雜貨店的長媳。從遠庖廚的許小姐,到
煎煮炒炸樣樣精通的許大姐,她與繼承家業的先生,
延續上一代先生送貨、太太顧店的模式,兩人在繁
華攏是夢的餘燼中,勉力鑽營出新的火花。
除了一般雜貨店常見商品,同利商號棲身於菜市場
裡,自有其他因應之道。店頭擺賣的熟菜,是許大
姐每天透早炊煮的新鮮菜式。近年因應周邊禮儀社
需求,也供應祭拜用的菜碗組合。年節則提供期間
限定商品,端午節批來粽葉,七夕熗(tshìng)油飯,
減省地方媽媽進灶跤(tsàu-kha)的時間。
至於臺東遊子返鄉必買的限定商品,則是許大姐的
獨家手工雞絲麵。一度具有全臺東批發的規模,每
次都要親手炸上千包雞絲麵,直到十年前肺部檢查
發現陰影,許大姐才辭去以批發為主的武市訂單。
現在只有在同利商號,才能買到這單純鮮美的滋味。
為了貼補家用,夫妻倆也曾在市立游泳池兼職。先
生當救生員,許大姐做清潔員,店裡則交由曾阿嬤
鎮守。許大姐至今仍然天天從早忙到晚,「我也沒
什麼嗜好,唯一就是偶爾去洗頭。嫁過來後,小姑
帶我去洗頭」。再忙也要美美的,許大姐頂著蓬鬆
的招牌捲髮,熱心照顧鄰里需要,也義務擔任大同
市場攤販協會會長。
曾家就住在市場後巷,目前已是四代同堂的大家族。
說起店裡賣過抽牌仔、溜溜球、水槍等童玩,休假
幫忙顧店的許大姐的小兒子,彷彿看見和市場小夥
伴一同探險的童年時光。當友伴隨年歲增長四散,
這些童玩也逐漸失去殷切的目光,黯然從架上消失。
消失的不只有銷量不佳的商品。當市中心逐漸轉移,
連鎖賣場紛紛進駐,寶桑風光不再,2009 年大同戲
院停業更是雪上加霜。攤商大量流失,即使原四維
路市場部分攤販移轉至此,拆遷危機仍時有所聞。
面臨整個市場可能消失,許大姐做的最壞打算是搬
回自家營業,卻少了其他攤販的集市效應。惴懷著
雜貨店的未來,她也不求孩子繼承店鋪,只是一如
往常踏實地過日子。
近日文化處舊街文創與社區營造合力改造大同市場
空間,同利商號也換上新裝。櫃檯以色調統一的帆
布包裹,使用木箱陳列,藤編小燈罩照亮商品。婆
媳倆笑稱店鋪變得更乾淨整齊,工作起來很舒服,
但幾十年的生活習慣難以輕易改變,結帳時隨手一
伸卻搆不著零錢,才想起收銀櫃已換了位置。
老生意被時代賦予新的意義,曾阿嬤與許大姐接力
顧店的每一天,同利商號總能點亮大同市場。即便
最燦爛的時光已逝,雜貨店仍以自己的方式,為每
個時代記下註解。
17
C
o
v
e
r
S
t
o
r
y
曾
阿
嬤
數
十
年
如
一
日
的
顧
店
日
常
。
用
曬
衣
夾
展
示
餅
乾
,
是
曾
阿
嬤
的
巧
思
。
店
門
口
陳
列
著
零
食
、
糕
餅
、
乾
貨
等
長
銷
商
品
。
許
大
姊
新
鮮
自
炸
的
雞
絲
麵
,
吸
引
許
多
常
客
回
購
。
18
擁有後山之稱的臺東,坐擁山海,景色秀麗。在清代,寶桑庄與打狗港便有
貿易來往的記錄,中正路底的海岸沒有港灣,大船由西部遠航至東岸,定錨
近海,再以竹筏接駁將貨物一一運入港口淺灘,最後經人力搬運上岸、牛車
拖運。曾為臺東港口接壤的首要市鎮,寶桑庄寶桑路作為第一道通路,人流、
貨物進出頻繁,街道燈火應運而生。 文、攝影 / 顏歸真
since 1959
19
C
o
v
e
r
S
t
o
r
y
一棵五十幾年的大葉欖仁站立路口,舉
起茂盛的翠綠闊葉,妝點巷弄與庇蔭來
往眾生。樹下是開業六十餘年的老字號
雜貨店「同進商店」。目前主要由第三
代子女經營,輪流顧店。一早由現任大
同里里長─吳佳真,坐鎮辦公桌前,揚
著一臉豪邁笑容招呼來客,吳媽媽則守
在門口與客人閒聊話家常。
里長的阿公阿嬤是閩南與客家的結合,
家族原先住在屏東打鐵村。最早從屏東
移居至臺東初鹿,還是務農人家,餵鴨
餵雞餵豬以及做點小生意,過著樸實辛
勞的生活。總共有九個孩子的大家庭要
維持家計是艱鉅而重大的挑戰,大人考
量小孩將來唸書、就業的便利性,1959
年舉家搬進臺東市區。除了買下併排的
三間房舍安頓一家老少,同時遇上現址
雜貨店前店主頂讓店家,由里長的阿公
承接,
而後則是里長的父親吳伯伯經營。
當時因為重新裝修,有段時間鄰里都稱
商店為「新店仔」。
身體勇健強壯的吳伯伯,
掌櫃雜貨店外,
還身兼數職多才多藝。一疊記事簿上滿
載工整字跡濃濃書卷氣,
同時學習柔道,
甚至擔任義消協助救火任務。
個性隨和,
小孩光顧雜貨店時還會變魔術與大夥同
歡。在地方相當活絡熱心的吳伯伯,在
朋友鼓勵下決定投身公共事務,時逢里
長選舉,一場有四位候選人的選戰中靠
著自己努力掙來的人氣當選。從「試試
看」,變成戰戰兢兢的打拚服務。一路
勤懇實在的作風贏得地方信賴,蟬聯四
任。於是雜貨店也有「老里長雜貨店」
的稱號。
曾經寶桑路是日日都有夜市歡騰的盛況,
攤商提供十分多樣豐富的娛樂,除了餐
飲吃食外,還有弄蛇人、講古的說書人
等各式街頭藝人演出,鄰近亦有戲院劇
場,人影雜遝。緊鄰夜市的雜貨店,屋
簷下秉持「逗熱鬧」精神亦提供攤商販
賣冰品糖水,
深夜時段則換為麵攤進駐,
供給宵夜。雜貨店乘著繁華寶桑的風,
高高飛揚了多年。
四十多年前,嫁進吳家的長媳婦吳媽媽
為了照應一家大小,更開發了早餐部,
提供傳統中式早點。正好婆婆是手藝極
好的客家人,
傳授許多料理烹飪的技藝。
磨米製粿、磨豆製漿、煮茶。清晨 4 點
便忙裡忙外的吳媽媽,頭幾年只有一人
獨自幹活,提供簡易的早餐,例如飯糰、
油條、米漿一類。直到女兒成年後回家
參與,慢慢開發新產品。有炒香過的肉
末、蝦米、油蔥拌入自製麵粉漿的特製
蛋餅,頗受客人青睞;每天店裡固定有
一大桶水餃餡料,需要親手舀料捏麵皮
的餃子,再入油鍋成為煎餃。後期引進
西式早餐,例如漢堡、吐司等。一大清
早便開張的早餐店,店內擺有幾張桌椅
提供內用,但鄰近客人多半是學生或工
人,所以外帶居多。也曾因應法規條文
增修,里長還特地到農校學習烘焙,考
取相關證照以取得合法販售早餐的資格。
上
午
一
同
顧
店
的
吳
佳
真
(
右
)
與
母
親
(
左
)
合
影
。
20
2000 年前後,是早餐店的全盛時期,生意極好。
吳媽媽的傳統早餐店,一做就持續了四十多年,直
到幾年前暫時休止。但店內還保存、張貼著里長手
繪的早餐店海報。營業這麼久的商店總會招起老客
人的懷念之情,所以目前雜貨店保留了飲品販售,
豆漿、紅茶、冬瓜茶、杏仁茶仍是每日供應。
如今繼承父親志業的是家裡排行第四的女兒吳佳真,
除了回家幫忙雜貨店,也扛起里長一職。吳伯伯在
任期尾聲逐漸萌生退意,里長一職本已打算拱手讓
人,親友提議何不讓子女接手。女兒吳佳真起初要
加入選戰時父親並不看好,「他就覺得我笨笨的,
連開車考駕照都要我別去考」,也提起過去自己是
相對害羞內向的個性,「小時候顧店,爸爸都會唸
我怎麼沒喊人,要跟客人打招呼啊」,父親並不認
為她合適。但女兒沒有打退堂鼓,加入了形勢與父
親當年如出一轍的四人選戰。開票後,老里長女兒
當選。初試啼聲便順利上任,起初仰賴父親多年經
營的口碑,此後就靠自己努力打拚。「我一開始拿
麥克風說話都還會抖,但現在不會了啦」,也幸好
初任那幾年還有堅強的後盾靠山,有身為前里長的
父親當軍師。
如今連任四屆的她,早已練就一身武功,熟練穿梭
1983年里長的大姐與家中養的第一隻狗於同進
商店內合影。(照片提供:吳佳真)
2000
年
早
餐
店
全
盛
時
期
的
盛
況
,
早
餐
品
項
琳
瑯
滿
目
。
(
照
片
提
供
:
吳
佳
真
)
21
C
o
v
e
r
S
t
o
r
y
於鄰里之間的應對身姿,完全看不出一點兒羞澀端
倪。問起里長如何突破內心關卡在外嶄露頭角,並
且一任又一任的服務著。里長說:「當然會遇到奧
客或困難,也有人會不服氣,那就去解決它。」就
靠磨練,武功台風都是磨出來的。
里長在臺東出生長大,除了在花蓮唸專科的四年外,
幾乎沒有離開臺東過。經營了六十多年的雜貨店,
是父母年輕時拚搏而來的成就,也是孕育兒女長大
成人的庇護所,它的存在不只是一間店而已。只是
全年無休的店鋪與長年固守一方的日子,難道都不
曾有疲憊的時刻嗎?里長笑著說,顧店就是顧家,
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沒有什麼辛苦不辛苦、休息
的問題。而且吳媽媽也說「什麼都能收,就雜貨店
不能收。」儘管夾縫於連鎖便利商店與中小型賣場
的競賽中,做女兒的,仍歡歡喜喜支持母親的心願。
雜貨店內有一白一黑兩隻狗狗身影穿梭桌腳,檯面
上一隻紅通通圓滾滾的大豬公撲滿,睜著渾圓晶亮
的雙眼,望著來來去去的客人。電話不時出聲鳴響,
里長熟練的處理各種事務,店內時有鄰里光顧閒聊。
六十幾年過去,雜貨店見證寶桑的風華和落寞。儘
管社區人聲少了,但仍有一座屹立不搖的燈塔,安
靜而恆持的護守。
位於寶桑路旁的同進商店,門前是吳
佳真里長的阿公種下的大葉欖仁。 一踏入雜貨店的風景,辦公桌除了結帳外,也是里長連絡處。
老里長親筆手寫的里民大會主持稿。
22
「我都還沒進門,你就知道我要買什麼。」197 縣道上,一間磚造的雜貨
店,一台剛停好的機車傳來一陣吆喝聲,老闆娘俐落地站起身往層架走去,
精確地拿了幾樣商品,在她的笑容與客人熟悉的驚訝中,又完成一次交易,
那是這裡最熟悉的記憶,也是逐漸被遺忘的日常。池上的陳協和商號,是
這裡現存最後一間用池上磚搭建而成的雜貨店。
since 1951
文 / 邱健維 攝影 / 闕宇良
23
C
o
v
e
r
S
t
o
r
y
197 縣道上,一間磚造的雜貨店,總能
吸引少數往來的遊客駐足。門前高聳的
榕樹與相倚的巨石,陳協和商號,靜靜
的在往返萬安與富興的道路上,守護了
近六十年的光陰。但說起商號的歷史,
耆老總會指了指陳協和米廠,細問後才
知道這裡是他們當年的起家厝。1951 年
前後,從彰化二水隻身遷徙到池上的陳
筋,在這裡搭建了一間茅草屋,也是雜
貨店最早的前身,幾年後茅草轉變為磚
造,每一塊磚都是當年用池上土在磚窯
廠所燒製的,據說因為池上土獨有的特
性讓這裡的磚堅硬無比。1962 年,陳筋
頂下了當時的米廠,也將雜貨店交給當
年一家六口居住在山中寮的親戚陳長經
營。1991 年,隨著陳長年邁,雜貨店也
交由現在的老闆,富興部落的阿美族人
陳仁和與妻子謝碧玉經營。
陳筋的兒子陳世雄,談起當年的雜貨店
彷彿勾起許多塵封已久的回憶。從二水
來到池上的陳筋,擔任村幹事之餘,開
立了這間雜貨店與家人們共同經營,負
責進貨的他說,當年雜貨店要進貨並不
容易,會由一個外務員,每週從花蓮騎
著機車一路來到池上,在與外務員確認
這週要進貨的數量以後,再由火車運送
到當時的池上車站。陳世雄當年的工作
就是要騎著車,在崎嶇的道路上往返車
站與富興之間。至於商號名字的由來,
他與妻子給了一個美麗的解釋:「協,
代表三個力量同心協力;和,種下稻米
給予我們活下去的一口飯。協和,是長
輩告訴我們要同心協力,
在這片稻田裡,
種下養活大家的一口飯。」在協和商號
前放上陳姓,
讓商號真正的成為一家人。
一早在雜貨店裡穿梭的身影,是雜貨店
現今的經營者陳仁和與謝碧玉夫妻倆,
曾經擔任村長與代表的陳仁和,在高雄
相識妻子進而相守四十五年。說起當年
接手這間雜貨店過程,世代務農的他們
起初考量到孩子的學費與零用錢,原本
打算要北上賣肉圓的謝碧玉,在一次巧
合中受到神明的啟示,指示會有一筆小
錢的收入,並提醒要重視那筆小錢,不
陳協和商號起初是由茅草搭
建,而後改建為磚造屋,磚頭
是由池上的土燒製而成。
24
久便有了這間雜貨店接手意願的詢問。接手雜貨店
以後,許多問題隨之而來,除了過去雜貨店賒帳的
慣習造成嚴重的虧損外,領菸酒需要支付現金,形
成一種惡性的循環。隨著接手的時間愈來愈長,雜
貨店的生意總算步上正軌,望向陳舊的牆面,她說:
「這間雜貨店,撐起了我們這個家。」
指了指店內的陳設,老闆娘有著自己一套的擺放邏
輯,常買的餅乾糖果放在最靠近櫃檯第一層會被看
見的地方,第二層則擺放許多的罐頭食品,最後一
層則是擺放洗衣精等大型的物件。每日早上 5 點的
開門時間,是為了搭配早起的農民時間,但打烊的
時間為什麼是晚上 10 點呢?「因為我在追的韓劇都
是剛好播到 10 點結束。」
謝碧玉從抽屜的最下層拿出一疊厚厚的帳本,上面
的灰塵透露著記載的歲月,她一頁一頁分享著記載
的方式,把固定來店的客人寫上編號,並將帳本分
切成數個專屬顧客的記帳專頁,日期、購買物品與
價格,每一筆記得清楚且仔細,她的眼裡是一份藏
不住的自信:
「你看這個人,從民國 93 年開始欠帳,
前面兩個月還過,之後就再也沒有還過。」追溯賒
帳的起因,住在富興的長輩,分享了一段故事:「那
間雜貨店,救了當年村子裡許多人。」
以前的人很少有機會吃到肉與補充油脂,每一餐都
需要大量食用米飯與地瓜,過去農村社會,以換工
為主,今天來他的田幫忙,明天去我的田協助,因
此在沒有收入的狀況下,許多日常用品沒有金錢可
以購買,此時雜貨店的賒帳成為當時很重要的支持。
當時的村民如果需要日常用品或米,雜貨店會先讓
村民賒帳,每半年結清一次,至於半年的原因,就
與池上稻米二期稻作有重要的關係,而香茅與玉米
也同樣會賣給雜貨店收購。至於會不會擔心有拿不
回來的呆帳,
似乎大家都有同樣的結論
:
「當然不會,
以前的人窮但志氣高;現今的人有錢了,卻沒了志
氣。」
不同於現今雜貨店所販賣的物品,過去雜貨店大多
以米酒、香菸、鹹魚內臟、四破魚、鰹魚、祭祀用品
等等為主,其中有兩樣東西是陳仁和與陳世雄共同
提起的回憶-四破魚與煙仔魚。其中四破魚食用時
會將其掰成四片而有此名,料理方式則會加上醬油
與薑絲拌炒後食用,是許多人兒時記憶的味道。隨
著時代變遷,現今陳協和商號已經不見它們的蹤影,
過去農村生活所販賣味道較重與醃漬的食物也漸漸
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糖果、餅乾、罐頭與文具等等。
而雜貨店的未來,陳仁和緩緩地說到
:
「過度的開發,
都是一種傷害,保持原樣或許也能是另一種選擇。
就像這間雜貨店從我接手開始都是維持著他原本的
樣子。隨著兩次的農村轉型,雜貨店已經不再賺錢,
但我想維持那份方便,給大家方便,也留住那一份
人情味。我也不知道還能開多久,但我們仍會維持
我們的初衷,珍惜每一塊錢還有這一片土地。」
每一間雜貨店,都是一個農村的縮影,或許就像陳
協和商號延續著他的名字與背後的精神,如果時代
的推進是一種必然的結果,我們想為生活留下一個
什麼樣的日常與記憶?
25
C
o
v
e
r
S
t
o
r
y
雜貨店前佇立的大榕樹,是第一代老闆陳筋盼望此處成
為乘涼的基地,如今當年的願望似乎已默默完成。
磚造房時期的陳協和商號,右方婦女為第一代老闆陳筋的妻
子,左方為收購香茅油的商人。(照片提供:陳政鴻)
每間雜貨店都承載一段時代的記憶,
陳協和商號未來會成為什麼?
層櫃最下層的記帳簿,記載帳
目也記載歲月。
陳協和商號過去販賣許多農村味,鰹魚魚餅(又稱
煙仔魚干)是其中之一。(照片提供:邱健維)
昔日店內景況,第二代老闆陳世雄(中)正在幫客人
拿商品。(照片提供:陳政鴻)
26
豐益商號現由第二代的李正宗大哥和手足共同經營,然而這樣的重聚實
屬不易。家族本籍南投草屯,日治時期隨著祖父遷居臺東池上並開設雜
貨店。光復後父親在海端成家,祖父則疑因曾任日警之職,變賣池上所
有房產,帶著生為長孫的李大哥避居花蓮。 文 / 王巧惠 攝影 / 闕宇良
since 1969
27
C
o
v
e
r
S
t
o
r
y
初 來
(Sulaiyaz)部 落 由 原 居 於 南 投 的
布農族,在不同的時空背景下越過中
央山脈,輾轉落腳此地所組成,目前
僅存的兩大氏族,分別是來自郡社群
的 胡 家
(Ispalitav)與 巒 社 群 的 王 家
(Nahaisulan)
。布農族在此重新聚合,
部落裡開設雜貨店的李家,則是當時唯
一一戶閩南人。
李大哥的父親十八歲考取公務員,分發
至海端鄉公所。光復初期,國民政府要
求原住民族改漢姓,番人稱「胡」,或
去邊姓「古」,或改為易於書寫的「王」,
或隨之姓「李」,擔任戶政的父親挨家
挨戶為整個部落命名。彼時尚無南橫公
路,出差一過新武便得沿古道步行。走
到霧鹿住一晚,走到利稻住一晚,父親
也因此和村里培養出好交情。
雙親開設初來第一家雜貨店,是在李大
哥高中的時候。1969 年設立之初,店鋪
只有一個簡陋的櫃檯,直到父親退休、
全家正式移居至此,才逐漸擴建至今日
的規模。不再使用的煤油燈、獵人贈與
的水鹿角掛飾……,店內擺設再現豐益
商號所走過的歲月。
雜貨店早期收購玉米、小米、愛玉、山
羌皮等山產,並供應油、鹽等民生物資。
1972 年南橫公路開通,規模一度擴張到
開設下馬分店、霧鹿分店,俗稱「公路
局」的臺汽客運在南橫公路來回,成為
豐益商號各家分店送貨的主要交通工具。
部落常見以物易物的經濟模式,母親常
用舊衣向族人換取小雞,也有孩子拿包
穀玉米交換枝仔冰。李大哥說起騎單車
在部落裡賣枝仔冰的情景,那是與時間
賽跑的生意,價格隨著時間消融,最終
融得不辨你我,還能以碗計價。
初始仰賴受過日本高等教育的父親,雜
貨店生意多半以日文溝通。弟妹在日常
互動中逐漸習得布農族語,而後政策促
使眾人以國語為主體,部落的語言逐漸
移易成今日的狀態。
藉由家人的描述與寒暑假的停留,李大
哥拼湊出雜貨店的過去。至於真正融入
部落生活,則是 2008 年退休,與弟妹齊
力接手雜貨店生意之後。
自幼在花蓮求學,就讀軍校後隨部隊在
西部移徙。1970 年退伍後,又進入堂叔
位於臺北的工廠就職。李大哥短暫回到
初來老家的時間,都在家人一起顧店中
度過,延續成為彼此生命的羈絆。
「其實跟父母比較沒有一起生活,但總
歸還是家。」雙親過世後,可惜老人家
大半輩子的心血,也放不下鄰里幾十年
的感情,退休後的李大哥與妹妹分擔店
務,輪流於初來與臺北間往返。在霧鹿
種菜的小弟也時常回來吃飯,家屋仍保
留各自的房間。李大哥在此重組曾經錯
失的家庭風景,也重新認識這個家人安
身立命的部落。
老
闆
李
正
宗
與
豐
益
商
號
。
28
坐落在南橫公路終點的小店,不時有部落居民驅車
前來採買調味料、菸酒。一顆糖一塊錢、一包洋芋
片十塊錢,是物價飛漲的今日少有的小確幸。檳榔
則是開店以來的長銷商品,不僅為居民日常所需,
更是部落不可或缺的文化符碼。
由於尚無現代化的商店進駐,初來對雜貨店的依賴
甚深。雜貨店關門之後,居民得開車下山到關山、
池上購物。輪到李大哥顧店時,豐益商號總是燈亮
到凌晨 12 點,這是他與村里共好的方式。
部落裡雖有三家雜貨店彼此競爭,幸而氏族各據山
頭,豐益商號也累積不少忠實顧客。雜貨店生意最
好的時刻,當屬一年一度的打耳祭。做為布農族最
重要的祭典,初來部落的打耳祭固定於五月的第一
個週六舉行,至今不輟。祭場就在豐益商號正對面,
李大哥自然也年年參與這場盛會。
即便是祭典時節,胡家與王家仍以各自領域為主要
活動範圍。豐益商號位於胡家的領域,至今仍提供
熟客賒帳服務。從過去的帳本,到現在直接記錄在
黑板上,雜貨店的原則只有「記滿就不給賒」,任
由居民賒到黑板寫滿、無處可記。
李大哥或已習慣自己的人生如一捲反覆播放、翻面
的錄音帶。A 面是與祖父在花蓮的日常,B 面是在初
櫃檯後方掛著賒帳
小黑板,小村互信
的人情味仍在。
雜貨店圍欄鑲上成排玉山福祿白蘭地。
29
C
o
v
e
r
S
t
o
r
y
來與家人共度的寒暑假;A 面是臺北公寓的退休生
活,B 面是初來的雜貨店營生。
不若妹妹每月固定回臺北與家人相伴,李大哥兩到
三個月才回家一次。他坦言,雖然家人朋友都在臺
北,然而只能蝸居在公寓四樓,遠不如這裡出門就
是平地的自由。
初來生活的 A 面自是雜貨店的營業日常,B 面則
是李大哥自成一格的退休生涯。沒有客人的午後,
他掛上「在後面工作,叫一叫!」的手繪告示,
兀自到後院除草。承繼父親的果樹,水蜜桃交由
兒女販售,桃膠則成為自己的保健食品。原本沒
有喝咖啡的習慣,在種下咖啡樹之後,自學去殼、
焙炒、手沖等技巧,製作出僅此一味的中焙黑咖
啡。
至於 B 面第一首,放送的是 1971 年相伴至今的古董
金龜車。退休生活在這輛小車的往復間成形,李大
哥彷彿坐進時光機,瀟灑地在 A 面與 B 面之間切換
自如。
圍欄鑲上成排玉山福祿白蘭地,寶特瓶風車在山風
拂過時悠轉,李大哥為父母創建的雜貨店逐一添上
新裝。過往零碎的相處時光,以此刻補綴成新的風
貌。李大哥和手足相約,在無以為繼之前,將繼續
守護豐益商號。無論是哪一面的生活,反覆播放的
都是名為「家」的主題曲。
在豐益商號門口,李大哥曬曬心愛的古董金龜車。
雜貨店今昔對比。(照片提供:李正宗)
擺上「在後面工作,叫
一叫!」的告示,李大
哥就會到後院務農。
30
位於海岸山脈東側都威溪至出海口一帶,原為阿美
族群的一支「Tomiyac 都威社」,在日治末期與
國民政府交接之際,發生霍亂疫情,1946 年喪生
六十四條人命。
因阿美語Tomiyac發音近似中文
「都
滅」,疫病過後人們為趨吉避凶將部落名稱改為「重
安」。以祈求「重」新開始,萬事平「安」。目前
此地多為阿美族群,另有客家人以及閩南人。
行經都威橋後,靠海一側為重安堤防,堤防旁有雞
舍鐵皮倉庫,雞舍正對面即是「重興商號」商店樓
房。目前雜貨店老闆為第二代接班人──邱永源,
邱老闆一家原是來自苗栗南庄的客家人,因父親在
西部生意不順而舉家搬遷至寧埔山上的客家聚落,
直至 1958 年賣掉山上房舍,再次遷徙至重安部落,
定居至今。
早年還有許多農家種植稻米,邱老闆在部落裡經營
米廠。後來因休耕趨勢上漲導致打米(碾米)需求
逐年遞減,開始煩惱周轉問題時,父親邱阿海正打
算搬至成功居住,於是邱老闆順勢賣掉米廠,接手
沿著臺十一線往北行駛,進入狹長臺東北端,車輛高速掠過沿海公路,
海浪日夜拍打沙岸。磚紅色磁磚貼皮的樓房下,老牌雜貨店的招牌仍然
豎立,全年無休地維繫里民需求。店門口不時有老闆兒子忙碌外燴備料
的身影,並傳來熱油爆炒食材的滋滋聲響。三花毛色的貓咪自在地進出
穿梭,
貼著生人小腿磨蹭,
好不親人。
以纜繩捲筒倒放的平台作為桌面,
幾張粉色塑膠椅環繞置放,老闆坐鎮店門口,笑盈盈地注視人間往來。
文、攝影 / 顏歸真
since 1958
31
C
o
v
e
r
S
t
o
r
y
雜貨店。
「那時候住山上,要到山下去讀書,走到學校要一
個半小時」邱老闆回憶道,那是還有留級制度的初
中時代,山上務農的日子相當辛苦。長輩在自己就
讀小學三年級時決定搬家,顧及一打子女的唸書與
就業,家中的經濟來源也隨之轉型。
開設雜貨店,命名
「重興」
,取用部落名稱的
「重」字,
另有從山上遷至平地的
「重」
新開始、轉行做生意的
全新挑戰,
更希望可以
「興」
旺富貴,
於是得名
「重興」
。
在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偏遠部落,雜貨店扮演了舉
足輕重的角色,提供人們凡常需要的粗鹽、料理油
等日用品,熱銷產品有公賣局製作的太白酒,當年
還是用甕盛裝,顧客需自備容器採購的型態。雜貨
店的存在,節省村民徒步進市區的時間,也補足鄉
間物質上的匱乏。
而雜貨店外觀也隨著時代更迭轉變,從最早期的斜
邱永源老闆笑容滿面
的介紹店內商品。
32
屋頂茅草平房、到中期的黑瓦房,直到最後一次修
築為兩樓水泥屋。
早年公路尚未開通,各地往來常需仰仗雙腳翻山越
嶺,挑起擔子慢慢跋涉。距離發展較為成熟的成功
市區,重安仍路途迢迢。卻也是此刻,雜貨店儼然
化身為銜接都市文明的中繼站,代替郵局郵差,成
為郵局代辦處。協助信件包裹的流通,一張張地址
謄本上的字跡多由邱老闆代筆,封膠包裹好後,每
日信物裝入麻布袋送上公車轉送。此外,雜貨店也
身兼公車售票處,亦是部落最先擁有室內電話的家
庭,唯一一支電話形同全部落的對外窗口,每當鈴
聲響起,尚無廣播的年代,老闆接聽後常常得外出
尋人轉告「有你的電話喔!」照應鄰里與遠方親友
聯繫的需求。
在販售民生物品之餘,邱老闆也漸漸成為部落裡解
決問題的首選要角,各式水電、電視、機車故障的
村民都會跑到雜貨店求助。問起是否本來就擁有這
些技能,他瞇著眼笑嘻嘻的答覆「當然不是呀!但
大家需要幫忙,我們就去學去問、就去幫忙解決問
題」,週末假日從臺東市回來支援的女兒在旁搭腔
「大家有需求,我們就想辦法滿足他」。彷彿經典漫
畫裡的小叮噹,總是能想方設法替大家排憂解難。
雜貨店除了批售雜貨服務里民外,也十分賣力的開
發各項業務。邱老闆下山後學會潛水,經常下海捕
魚。店裡也曾著手捕撈虱目魚苗,打氧氣保鮮運至
中央山脈另一側的臺南拍賣。在物質條件相對稀缺,
地方住民幾乎是靠土地養育吃穿的年代,時常會有
村民拎來獵捕的山產漁獲做為以物易物的品項,同
時也會有專人前來收購。
偶然誤闖村民家內的蛇,也會求助老闆前來處理。
邱老闆回憶當年家裡總有許多動物,舉凡獼猴、山
羌、老鷹、貓頭鷹、野兔、蛇、龜、白鼻心等,有
緣來到店內就留活口,沒有生殺。這幅珍貴奇異的
場景已然成為絕響。貨幣不僅是金錢,人們交易的
方式擁有充足彈性,這是專屬早期臺灣獨特的人情
風貌,也印證當年的人們處在多麼生機無限的島嶼。
店裡這麼多年來也提供鄰里賒帳、甚至借錢的功能。
務農的人,得在收成之後才能換取收入,「我們也
不是不知道,就給大家一些方便」。斑駁黑板上與
帳冊裡的費用記錄,自是傳承前老闆的精神「只要
是生活必需品、非額外消費的話就幫忙一下」,所
以帳目裡甚至出現學費、車票錢等明細。問起會不
會有追討不回的帳目「當然有囉,但我們也還能吃
穿。就做愛心、做善事,給大家一個方便」,邱老
闆維持一貫的瀟灑笑容,雲淡風輕地說。
店家在地方生存,既是供應民生必需品予村民方便,
同時也仰賴地方支持才得以營業至今。一開張即是
六十餘年,陪伴部落老少走過一甲子的歲月。明明
已屆古稀之年的邱永源老闆,卻中氣十足地表示,
他在部落中仍屬年輕一族「還沒退休,還在工作
咧!」。謹守第一代父親邱阿海的精神,作為地方
上的年輕人,就努力的幹活吧!
33
C
o
v
e
r
S
t
o
r
y
重興商號正門口,一旁的纜線捲筒倒放即成桌
面,常是人們閒話家常的地方。
重興商號的菸酒零售商許可證,泛黃的紙張訴說著時代的痕跡。
1977年邱老闆抱著
女兒與重興商號招
牌合影。(照片提
供:邱永源)
店內販售生豬腸以鹽醃製熟成的席烙
(Siraw),是阿美族傳統料理。
昔日雜貨店景象,邱老闆的妻子正在
處理檳榔。(照片提供:邱永源)
34
位於臺東與花蓮縣市交界處,經過長濱市區再往北推行,眼見公路兩旁矮房連綿,行經的車
輛多是快速奔馳而過的小村落──樟原。一間營業超過四十餘年的便利商店仍坐落於此,面
朝山背向海,下午太陽西曬時總會拉開黑網遮蔽烈日。二樓陽臺兩側垂掛兩大盆石蓮花的枝
條,為商店燈箱綴上花邊,招牌上頭印有大大幾個字「源豐便利商店」。 文、攝影 / 顏歸真
since 1978
35
C
o
v
e
r
S
t
o
r
y
於臺東最北端的樟原地區,聚集了阿美
族與噶瑪蘭族的社群,分布於樟原部落
與大峰峰部落,每年各族都有自己的祭
典,阿美族的「Ilisin(年祭)」,噶瑪
蘭族則為「海祭」。
海祭多半在七月中旬前的假日舉行,祭
典持續兩天,起頭為海邊的祭儀。部落
出船捕魚前,進行儀式祈求一切平安順
利。待出海膠筏與族人平安歸來,將來
自海洋給予的食糧小心處理,老老少少
團聚併坐,料理、分食,既滋養族人肚
腹,也與祖先共享土地的禮讚。第三天
移轉至社區活動中心進行歌舞表演,互
相娛樂交流。散落遠方都會求職謀生的
族人,這一年一度的海祭是召喚族人歸
返的重要節日。此刻共處同在,是締結
感情、是傳承文化,亦是溫習族人彼此
在外拚搏的容顏,讓靈魂深深記憶,不
要忘了自己和族人是誰。
源豐便利商店門口擺放幾張塑膠椅子,
總有三三兩兩的人影,有一搭沒一搭的
閒聊,這是鄉里尋常風景。頭髮梳理整
齊的潘鳳嬌老闆正窩在小茶几前,雙手
熟練敏捷的處理著荖葉與檳榔,親切招
呼來往的客人。潘老闆是來自宜蘭的噶
瑪蘭族後裔。因家族遷徙,從小就出生
於臺東大峰村,經歷求學、結婚、生子,
趁著孩子年紀尚幼,打算搬離原初的鐵
皮屋。畢竟住在海岸線上,經常面對挾
帶厚重鹽分全年無休的太平洋海風,以
及炎炎夏日總來勢洶洶的颱風,鐵皮屋
經常需要油漆防鏽,維護辛苦也繁瑣。
於是在 1975 年家族往南遷移至樟原部落
買地後,甫落成的新厝,已是現代水泥
樓房。也自此,家族在樟原札下了根。
潘老闆因身體殘疾之故無法進行粗活勞
力,在先生退伍,搬至新家三年多後,
偶然興起一念開始嘗試做點小生意。最
初僅是過年過節的批貨試賣,例如小鞭
炮、仙女棒等小玩意兒,掛在家門前簡
簡單單的零售。當時的部落還正熱鬧,
人丁興旺,節日裡的歡慶感促使居民樂
意買單,滿足小孩們的玩性,大人也能
稍微放下生計壓力,一同沾沾喜氣。但
在人口外流現象日趨明顯,孩子少了,
童玩的小生意隨之終止,不過在這之後
仍維持了一段兜售零星日用品的時期。
對此潘老闆總說「一開始只是好玩」,
抱著加減賺的心態卻也一路奔波了幾年,
最終於 1978 年前往公所登記掛牌,命名
為「源豐便利商店」,一念好玩的小零
售,正式進階為雜貨店開張營運。取名
源豐,旨在期望收穫豐盛。
地處邊疆的樟原部落,早年未有物流送
貨的系統,潘老闆的貨源是靠自己搭公
車前往遙遠的臺東市區採買。進市場採
購完畢後,嬌小身軀與大包小包的物品
奮力移動,前往車站。在公車班次不多,
但需求很大一位難求的年代,上車還得
替貨物購買車票才有資格放入公車底部
老
闆
潘
鳳
嬌
。
36
的收納層,人與貨都安置好,再慢慢晃回樟原的店,
那是一趟又一趟風塵僕僕的批貨旅程。
1990年代後,
公路已然暢通,交通愈發便捷,貨運車終於行駛到
北邊小村,雜貨店物流進出變得更加便利快速,潘
老闆可透過電話訂單叫貨,再也不用大老遠來回奔
波。在那個時代,部落將近有五百餘戶的家庭,雜
貨店有好幾間,餐廳也有五、六家。而今,僅剩百
餘戶的部落,留下許多空蕩蕩的屋子。
店內目前販售有各式飲料、零食、泡麵等,主要
客源是住在附近民宿的遊客和在地居民,遊客晚
上出門會來買點心當宵夜。五、六年前因附近商
家陸續關門,脫離法規規範的距離限制,經申請
後店內也開始販售菸酒類的商品,其餘則是日常
家用品,提供鄉里居民就近便利的服務。其中壓
克力櫃上擺有幾罐內容物色澤紅豔的玻璃罐,裡
頭裝有一根根約兩指節長的紅色小辣椒。「那是
隔壁阿嬤做的,做好就擺在家裡,沒人要買啊!
放著也會壞掉,我就讓她拿來賣了。」物品製作
出來總是要能銷得出去,潘老闆也不忍心食品就
這麼浪費掉了,主動跟鄰居說可以代為販售。潘
老闆認為這只是舉手之勞不足掛齒,但一份深厚
位於臺 11線上的源豐便利商店。 為了鄰里方便也販售金紙。
店內販售潘老闆自
己包的檳榔。
37
C
o
v
e
r
S
t
o
r
y
的人情味卻不經意地流露。
身為噶瑪蘭族,在遷居異地時不會遇到語言溝通的
障礙嗎?潘老闆打趣地說:「奇怪,我們就是聽得
懂。」國小沒有分族別都在同一間教室上課,族人
就發現,阿美族話聽得懂、臺語也通、中文也能說,
噶瑪蘭語更是植入記憶裡的母語,沒有太多語言上
的鴻溝。也許就是這份獨特的天賦,率先排除許多
溝通上的限制,小小雜貨店才能在地方順利生長,
且開業了幾十年而無中斷。
每天早上 6 點開店,中午沒有特別劃設的休息時間,
晚上 9 點 30 分關門。晚餐時刻,簡單炊煮幾道餐食,
端至店門口的小茶几,鄰里都會相約前來用餐。部
落裡,老人家互相扶持,互通有無。
育有四個孩子的潘老闆,目前子女都在外縣市長
住和工作,時代變化迅即,都會與城鄉究竟是更
疏離或更貼近呢?無法肯定下一代是否有接班人
的她,見證部落慢慢凋零,雜貨店還能走多久,
無人知曉。但就是認分的做,入夜仍要點燈,照
亮社區一隅,細密串起人與人之間的隱微而不可
說的聯繫。
代售隔壁鄰居製作的米酒泡雞心辣椒。
38
彼時十七歲的排灣族少女,被家人婚配給在部落開
雜貨店的羅爸爸,成為雜貨店老闆娘。vuvu 與渝盛
商號相伴,日日佇在坂道中途,至今已一甲子。她
的女兒大美,目前在位於臺東市的南迴基金會工作,
每個週末都會回到部落相伴。大美笑稱家門口這條
路是金崙四維路,不僅位在火車站與舊臺九線之間
最熱鬧的十字街口,還有週六限定的夜市,更因為
羅家的雜貨店就在這裡。
「渝」是四川重慶的簡稱,「盛」是希冀家族繁盛,
渝盛商號既是羅爸爸的根源,也是他的願望。然而,
它還有一個更廣為人知的暱稱——「老魯的店」。
「老羅」在部落族人的口音下成為「老魯」,四川
口音和排灣口音皆無礙於主客溝通。羅爸爸在雜貨
店的日常中,逐漸習得排灣族語、日語、閩南語,
融入部落生活。大美記憶中的他,總是熱心地方事
務,甚至在地方自治首次選舉中,當選第一屆鄉民
代表,更為照顧當地農民,曾任多屆農會理事。
高二加入駐印軍,輾轉隨國民政府遷臺,來到臺東
時已逾三十歲的羅爸爸,辦過報,開過餐館,1961
年在金崙開起雜貨店。在顛沛流離的生命歷程中,
為了求生而累積的豐富知識與技能,都在此一一派
上用場。店內陳列多半由羅爸爸規劃。以容器顏色
走進渝盛商號,一方充滿時間感的匾額自門楣俯視來人,「您好,歡迎
光臨!」自動感應的廣播聲不絕於耳,午後小店尚未點燈,櫃檯無人看
管,架上擺放齊整的商品有些生塵。直到附近的熟客長驅直入,78 歲
的 vuvu 才緩緩從屋子深處現身招呼。 文 / 王巧惠 攝影 / 闕宇良
39
C
o
v
e
r
S
t
o
r
y
午後,vuvu靜靜的坐在櫃檯,望著門外稀落的人群。
區別內容物,黑陶甕盛滿黑糖,透明塑膠桶填注白
糖。炒菜油用鋁合金油桶盛裝,依客人需要以鋼勺
撈油秤重。香菇、綠豆等乾貨在平臺上展售,一旁
裝滿飴玉(あめだま,臺語稱金柑仔糖)的玻璃罐
晶瑩繽紛,最受孩子們覬覦。
不只是雜貨店,渝盛商號也是一座「家」工廠。彼
時愛玉尚未開發人工栽種技術,羅爸爸請人採集野
生愛玉,再由全家人合力加工。將愛玉果掐頭去尾、
削皮剖半,鋪在頂樓曬乾,就成了具經濟價值的產
品。不僅如此,羅爸爸深諳各種動植物知識,從中
提取其經濟價值,當時可說是「萬物皆可賣」。
部落的孩子們都知道,渝盛商號不只可以買到糖果
零食,更是賺外快的好去處。大美的兒時風景總有
一群小夥伴,與她一起山裡來、海邊去。在山邊挖
生薑,帶回後院的紅磚薑窯磨皮熏製;往竹管蛀蝕
的小洞灌熱水,就能在洞口捕到身形完整的竹蜂;
海邊橋下遍地紫花的蔓荊子,得趁種子變黑前採
下曬乾。除此之外,還有蓖麻籽、油桐子、香茅油
……等豐富的素材,由雜貨店經手加工,等待中盤
商前來收購。
村人捕來飛鼠、獼猴、蛇與山羌等野生動物,在後
40
院蓋一座奇幻動物園。大美後來才知道,這些她視
為寵物的山珍,後來可能都去了萬華的野味店。童
年濾鏡幻滅,「沒有買賣,沒有傷害」,大美加入
荒野保護協會,以行動守護生態家園。雜貨店堆滿
珍奇所產生的濃烈氣味,隨著羅爸爸病逝而消散;
部落也因溫泉觀光產業發展與農業轉型,經濟型態
有所變化。而今渝盛商號已不再買賣此類限定商品,
販售內容幾與便利商店無異。
生為雜貨店的女兒,大美猶記得豐盛的童年。同學
相偕到海邊野餐,多半得扛起沈重的鍋碗瓢盆,只
有大美分配到米、醬油、雞蛋等自家販售的食材。
沒有成本概念的孩子,為著無需負重往返沾沾自喜,
父親笑罵之後,仍為她備妥所需。
當部落裡的第一臺電視機在渝盛商號正式啟用,瞬時
成為部落的娛樂中心。店裡坐滿前來看電視的居民,
椅子、
板凳、
草蓆橫陳,觀眾甚至蔓延到對街圍牆邊。
vuvu 慎重其事打開舊式電視拉門,點亮村人的目光。
早期無聲電影有辯士在一旁說戲,渝盛商號的電視
機旁則有 vuvu 將國語譯為族語。1974 年轟動全臺
的八點檔《保鑣》經過她的轉譯,中原鏢局全部變
成排灣族的形狀,就連廣告也不容錯過。去雜貨店
追劇,成為部落媽媽每天最期待的事。
門面整修成光亮的玻璃門,卻掩住雜貨店招牌。
原有空間不敷使用,就加蓋成三層樓房。舊時訂
做的木製貨架,逐漸為超商常見的小型鐵架取代。
過去天天清晨 5、6 點開始營業,2000 年羅爸爸
過世後,vuvu 像是突然有了自我,想幾點開就幾
點開。
在大美心目中,急公好義、樂於分享的 vuvu,就像
八點檔連續劇裡的俠女。許多部落青年朋友往往半
夜不去 7-11,反而跑到雜貨店找晚睡的 vuvu 買酒。
原以服務部落居民為主的渝盛商號,近年多了來金
崙旅遊的觀光客,vuvu 總有機會在假期遇見新的
人。大美聽她轉述旅人見聞,總誤以為是親身經歷。
對從未離開金崙的 vuvu 而言,雜貨店就像她櫃檯前
的那臺電視,是通往世界的窗口。
雜貨店終究不敵現代社會的快速轉變,當消費者的
購物需求大於店內所售,渝盛商號或已卸除最主要
的消費功能,轉而成為部落居民情感的連結,也是
羅家兒女的鄉愁。
大美和她的兄弟們將雜貨店主導權留給老母親,只
拜託鄰里多多關照。今年的小米收穫祭,vuvu 也收
到部落的訂單,搬酒箱的力量之大,足見武功不減
當年。
祭典隔日的虷仔崙(Kanalung,金崙舊稱)依舊人
聲雜沓。遊子紛紛在返工前夕,四處拜訪親友。居
民坐在家門口飲酒談笑,參觀的遊客穿梭其間。隨
著夕陽西下,人群漸漸發散。小村沈默下來,而祭
典的餘味仍在,如同店內販售的青草糖,甜甜涼涼。
1961
41
C
o
v
e
r
S
t
o
r
y
渝盛商號現況,玻璃門後高懸雜貨店牌匾。
vuvu與羅爸爸的新婚紀念合照。
(照片提供:丁羅慧美)
舊時訂做的木製貨架,逐漸被超
商常見的小型鐵架取代。
vuvu與大美,兩代俠女在聊天時留下的合影。
1968年渝盛商號新居落成時的匾額。
42
2009 年,八八風災重創大武,洪水淹沒逐漸凋敝的小村,
田中商號一樓漫漶成災。雜貨店裝載的記憶自貨架與倉
庫不斷溢出,泡水的不只有家具與貨物,還有孫媽媽和
先生背負的家族史。 文 / 王巧惠 攝影 / 闕宇良
43
C
o
v
e
r
S
t
o
r
y
車流快速掠過大武市區,亮麗油漆覆
蓋下的村落安安靜靜。臺九線上頹坐
一幢顯眼的廢棄建築,那是南迴鐵路
通車以前,俗稱「公路局」的大武臺
汽車站。
做為連結高雄與東部的中繼點,臺汽車
站為大武帶來前所未有的榮景。彼時車
站周邊旅社林立,大武戲院場場滿座。
街上賣麵、
賣茶葉蛋的小吃攤一字排開,
鼎沸人聲與食物香氣交響。當中大受好
評的自製霜淇淋與雞蛋糕,出自車站轉
角的雜貨店,老闆娘孫媽媽日日推著攤
車至站前叫賣。
本名王秀春的孫媽媽,現年七十三歲 ,
一一指認人生的重要時刻,彷彿剛剛發
生的事。
1970 年的清明節,她從西部遠嫁至臺東
大武。先生一家同樣出身自彰化田中,
隨著警察公公的調職,移徙卑南、綠島、
大竹,最終在富山定錨,開設名為「太
成號」的山產雜貨店。1969 年,公公為
生為長子的先生買下大武市區的店鋪,
以故鄉田中為名開設雜貨店。孫媽媽婚
後一個多月,便與先生兩人從夫家遷居
至此,正式接手雜貨店生意。
隻身在異地的寂寞,鄉間經常停電的
困窘,語言不通的不安,都曾令這位
新手老闆娘備感艱辛。幸而孫媽媽正
能量充滿,隨即津津樂道起當時發現
學講日語做生意最方便,和原住民及
本省長輩都可以溝通。關關難過關關
過,孫媽媽在此生根發芽,漸漸離不
開大武的生活。
在還沒有包裝零食的年代,位於大武國
中旁的田中商號擺開色彩繽紛的果乾、
蜜餞罐,每每令學生們在此流連。風光
一時的大武戲院,開演前後總有觀眾至
此踅來踅去。旅客無論是候車或返鄉,
都會到店裡購入伴手禮或補貨。彼時的
田中商號不僅負責村里的柴米油鹽,也
處在大武經濟發展的浪尖。
除了兼營批發生意,夫妻倆也積極開闢
新的經濟來源。先生煉香茅油、圈養牲
畜、牽豬哥 ;孫媽媽年復一年端午節包
粽、過年磨年糕,陸續當了村裡十幾個
孩子的保母。兩人為家族奔忙,而始終
不以為苦。
立基於家族的田中商號,在夫妻倆的打
拚與打理下,漸漸成為獨一無二的共同
創作。原本的小店經由居住者的情感堆
砌,一坪一坪擴張、一層一層長高,成
為現在的樣貌。
批發生意興盛之際,即使雜貨店後方的
竹棚改建為倉庫,進貨量仍多到可以疊
出倉庫外的巷口。兒子陸續出世、長輩
遷來同住,田中商號增建到三樓。廚房
改建時加入孫媽媽的生活美學,單調白
磁磚綴上一排雅緻花磚,冷硬牆面鑿開
孫
媽
媽
多
才
多
藝
,
縫
紉
、
刺
繡
、
編
織
、
烹
飪
樣
樣
無
師
自
通
。
44
一扇圓窗。與店鋪共存至今的木櫃,孫媽媽每年都
自己油漆得白亮。
各種生活巧思也在雜貨店的經營中屢屢現蹤。酒瓶
蓋、電線、燈泡,串接成簡易的電池檢測器;壞掉
的冰箱捨不得丟,就用來放置拖鞋、手套,充當貨
架兼可防塵。
受到先生的惜物精神影響,孫媽媽坐擁雜貨店六十
餘年的生活遺跡。每當翻取出一件老物,孫媽媽嘴
上總掛著一句:「東西只是放在那裡,也不用吃飯,
也不會耗電。 」
店內商品或因售罄、或因過期,逐漸在貨架上空出
位置。居住者以物質之姿悄悄進駐:公公警察時期
的獎狀、婆婆的傳統足袋 、先生修水電的舊式機件、
孫媽媽出嫁時使用的布巾……。個人物品與商品共
存,形成架上陳列的新秩序。
只要是沒有保存期限的商品,都會被放進安有玻
璃門片的木櫃裡。竹製掏耳棒、春花、玻璃絲襪
……,商品放著放著就成了文物。BBB 老火柴悠緩
地燒出炭香,爽身粉一陣清新撲鼻,這些氣味早已
在現代社會中散逸。
孫媽媽惜物而不囤物,保持一貫熱情好客的個性,
即使是路過的遊客,也可能收到她贈與的紀念物。
走進田中商號,收穫的不僅是銀貨兩訖的商品,還
有孫媽媽盛情分享的人生。
孫媽媽也在先生的鼓勵下,開展雜貨店以外的志業。
田中商號舊貌,右二為孫媽媽。
(照片提供:王秀春)
改建後的雜貨店門面。
田中商號現今店內擺設。
45
C
o
v
e
r
S
t
o
r
y
自國中補校畢業,完成未竟的學業。縫紉、刺繡、
編織、烹飪樣樣無師自通,並取得教學證照,在當
地機關學校以手作陪伴弱勢族群。
在大武的各個單位與活動中,總是可以見到她的身
影。無論是志工服務、手工藝教學,或是部落祭典
支援,孫媽媽總認為自己「年紀這麼大了,還有人
需要,就要去做」,全心全意投入其中。
此外,孫媽媽每天早上也到隔鄰的早餐店打工。何
以將生活填滿至此?她談及 2017 年先生病逝的不
捨,
「每天時間都排很滿,
才不會胡思亂想睡不著。
」
經歷次子夭折、親友陸續離世,孫媽媽始終不能習
慣身邊的人就這樣「跑掉」。
孫媽媽視八八風災為田中商號興衰的分水嶺,或許
是當時被迫出清了眾多回憶,其實此前生意早不如
以往。人口大量外移、長者逐漸凋零,日新月異的
消費型態,更大舉侵吞雜貨店的生存空間。
倉庫裡早已沒有庫存商品,取而代之的是孫媽媽的
手工藝材料與教學道具,堆疊出新的人生風景。菸
櫃裡零星擺放幾盒進口香菸,菸商已不再來補貨。
夏日午後的田中商號,顧客比陽光疏落,熟門熟路
打開冰箱選購冷飲。孫媽媽有時在櫃檯結帳,有時
隨手從角落掏出零錢盒找零。雜貨店看似無序的陳
列,其實都在她的掌握之中。
原定在先生七十五歲時結束營業的雜貨店,因先生
驟逝而續存。即使定居新竹的兒子們邀約同住,孫
媽媽仍堅持獨居在與摯愛的先生共度大半輩子的田
中商號,在大武繼續做自己喜歡的事。
BBB老火柴悠緩地燒出炭香。
年輕時的孫媽媽與田中商號。
孫媽媽的生活小巧思:
簡易燈泡檢測器。
46
文 /高菁秀、謝孟芳、陳宥綺
插畫 /孫傳莉
P
A
R
T
2
47
C
o
v
e
r
S
t
o
r
y
48
49
C
o
v
e
r
S
t
o
r
y
文 /高菁秀、謝孟芳、陳宥綺
插畫 /孫傳莉
50
P
A
R
T
51
C
o
v
e
r
S
t
o
r
y
+ +
+
+
+
+
+
52
Taitung
「如果我的家鄉 ,就 。」
如果是你,你會如何下筆?社區營造是人與人的交流,
也是人與土地的共融,
需要不同世代、
不同社群的人一同參與。
從簡單的「造句」,重新思考家鄉的美麗與哀愁,
從「造聚」凝聚社區參與力,「造聚」讓我們凝聚。
53
T
a
i
t
u
n
g
T
o
g
e
t
h
e
r
Together
照片提供:楊文廣
54
走進都蘭國入境大廳,綴著南非花布巾與大耳環的雨梅,爽朗接待來往遊
人。她細述陳列的在地商品,職人手工樹皮包、部落文創商品、新移民以
在地原料研製的產品⋯⋯,多元文化不僅在故鄉共生,也是她個人的生命
基調。
每 一 天 都 是 最 後 一 天 做 自 己 喜 歡 的 事
甫結束十七年的異地生活,雨梅回到生命的起
點——都蘭。
十七歲時被醫生宣告,下次昏倒可能就再也醒不過
來。「從那時候開始,我決定把每一天都當作最後
一天活,做自己想做的事。」雨梅笑稱,因為每次
甦醒都像再活一次,讓她在人生中做了很多和別人
不一樣的決定。
她的奇幻旅程,總在無意間展開。大四即創業經營
酒吧,在臺北與臺東往返奔忙。當她為愛移居南
非,各種機緣一一浮現。順流而行的斜槓生涯,有
家人朋友、當地僑胞的接力扶持,讓她在南非廣袤
的土地上,開出自己的花。
「我的傳家寶」著色簿,講述都蘭阿美族的文化與歷史。
雨梅熱情介紹都蘭國入境大廳內展售的特色商品。
文 /王巧惠、吳紀昀 攝影 /高菁秀、謝孟芳
55
T
a
i
t
u
n
g
T
o
g
e
t
h
e
r
都蘭國入境大廳是社區實體銷售據點,兼營地方資訊站。
曾任中文教師、紡織業採購(merchandiser)、
時裝品牌策劃等職,雨梅最終接手由巴克萊銀行
古蹟建築所改建的 The Armchair Theatre,打造
結 合 酒 吧、 劇 場、 旅 宿 的 Obviouzly Armchair
Backpackers and Pub( 簡 稱 Armchair Obs)。
她在開普敦安放一張廣納多元視角的柔軟扶手椅,
邀請世界各地的人自由入座。
最美城市的暗影漸長,政治與治安問題環伺,
Armchair Obs 於 2019 年吹熄燈號。她再次將渴
望化為行動,回到念想的故鄉。
打 開 都 蘭 的 塔 倫 提 諾 之 窗
Armchair Obs 有一扇窗,因為適合觀察店外動
靜 而 成 為 熱 門 位 置, 被 戲 稱 為「Tarantino’s
Window」。異地流轉的經歷為雨梅加裝濾鏡,當
她回望故土,儼然成為那一扇觀察之窗。
時有少小離家老大回的喟嘆,雨梅回家不僅為了陪
伴家人,更希望重新認識家鄉。從擔任都蘭書屋英
文教師,到加入阿度蘭阿美斯文化協進會,過去
的經驗與對故鄉的觀察,成為她從事社造工作的養
分。
「我是土生土長的都蘭人,但我其實更像是四合
一,是阿美族人,是漢人,是南非人,也是臺灣
人。」與這塊土地同樣擁有多元的面貌,雨梅早已
習慣聯合國般的生活環境。都蘭有原生的部落居
民,也有世居在此的漢人,有來自臺灣各地的新移
民,也有因不同理由而留下的外國人,為當地織就
出豐富的文化色彩。看遍南非種族歧視亂象,她對
於多元族群共存於同一環境,不僅抱持「世界是由
各種不同組成才完美」的樂觀,也體認到資源整合
的必要性。
一 場 尋 根 與 尋 寶 的 華 麗 冒 險
每當 Fagi、Fayi 拿出老照片話家常,雨梅總為這
些歷史切面深深感動。身著白無垢的原住民婚禮、
叼著煙斗的 Fayi、做為軍用物料而大量種植的蓖
麻田……,這些不可再的珍貴風景,在孩子眼中只
是泛黃的舊什,在長輩叨絮間遺失。
「在黑白照片裡看不到阿美族服的色彩繽紛,是不
是可以用著色簿,讓老人小孩共同認識自己家族的
色彩?」當地隔代教養的情形普遍,祖孫間卻缺少
共通話題。雨梅在當地居民與協會團隊的協助與鼓
勵下,挨家挨戶尋訪、蒐羅壓箱的陳年舊照,應用
教學中的著色簿概念,提取為文化傳承的載體,由
在地設計師轉化為一張張兼具歷史、文化與美感的
著色畫,讓社區老小、新舊居民一同為已然褪色的
歲月,塗佈新的色彩。
「以地方為基地,以人為本」是雨梅對自身的期
許,無論是永續經營「我的傳家寶」系列活動,整
合社區人文資源,或尋覓再次創業的機會,她的每
一個最後一天,都將為最喜歡的都蘭出力。
56
從 全 職 媽 媽 到 社 區 靈 魂 人 物
有時在社區照顧點與長者話家常,有時在校園為孩
子們說故事,有時在廣場帶領婦女翩翩起舞,龍田
社區發展協會的社區經理人方伊靜,每天都在村裡
的各個角落現蹤。
對公共事務充滿熱情與想像的她,一年半前尚為一
名全心照顧家庭,近七年只有家庭生活的全職媽
媽。國中離家求學,終未能適應臺北的生活步調,
伊靜二十一歲隨男友回到龍田,此後再也不離開心
愛的家園。
她為愛回到家鄉,也為愛走進社區。先生成為社
區發展協會理事長,伊靜便投身協助內外事務。
「先生是為了社區出來,我是為了先生才出來做社
龍田近年社造成果,導覽地圖、文史紀錄……類型多元。
《龍田村的大頭ㄟ》述說日治後期龍田村的人文地景與民俗
習慣。 (照片提供:方伊靜)
走進縱谷山腳下的龍田社區,鳳梨田與茶園錯落有致,伊靜在端正的街區
之間為遊人導覽。鹿野神社、崑慈堂、龍田文物館、慈濟苦楝樹、龍田天
主堂⋯⋯,
標示不同文史意義的地景齊聲和鳴,
交響出這塊土地的移民史。
文 /王巧惠、吳紀昀 攝影 /高菁秀
57
T
a
i
t
u
n
g
T
o
g
e
t
h
e
r
伊靜(左三)自幼為風雲人物,曾與李前總統互動。(照
片提供:方伊靜)
造。」她坦言,兩人對地方事務的想像時有分歧,
但社區共好的初心不變。
以為恆常不變的農村風景,在返鄉後發現田野間長
出許多新房子,湧入嚮往鄉居生活的新移民,長成
與在地人平行的生活樣貌。伊靜不捨故鄉的轉變,
決心深掘龍田本色,保守地方的人事物。
隔 代 合 力 話 畫 龍 田 歷 史 記 憶
從日治時期墾殖移民村至今,龍田社區累積了神風
特攻隊、823 砲戰、神社祭、媽祖戲……等豐富的
文史故事,卻在長者凋零的同時,逐漸埋沒在田野
之間。未能理解地方文化所生的失根焦慮,令伊靜
一上任便如野馬般全力衝刺,只為搶救在地文化記
憶。
相較於讓學童從鄉土課程或課外讀物中認識龍田,
伊靜認為由當地耆老述說,更為生動且有意義。身
為三寶媽的她,以親子共讀的日常經驗,策劃「嬤
孫仔憶起來話畫」、
「龍田繪聲繪影故事去旅行」,
透過繪本形式再現龍田地方史。
十二位長者的口述故事傳進教室,在學童的畫紙上
成形。完成的圖冊上,可見祖孫共同建構龍田往日
風光,也為世代搭起互動橋梁。探訪的過程中,伊
靜也重新發現自己與地方的連結,找到自家阿祖創
辦龍田天主堂、四叔公擔任傳教士的歷史。
以口述與鄉誌等文史資料匯集而成的在地故事,由
新移民藝術家孫傳莉帶領學童創作繪本《龍田村的
大頭ㄟ》,並製作成故事旅行箱,讓龍田記憶跟著
繪本去旅行。
以 人 為 本 所 有 不 被 看 見 的 都 被 安 放
從家庭出發的公共事務,成為伊靜從事社造的基
石。鄉間的家庭問題多半相似,她除了走入社區傾
聽與對話,也從自身的家庭面貌,照見社區的真實
需求。
肩負照護家中長輩以及教養三個孩子的責任,伊靜
認為
「老人是未來永遠的課題」
,
也看見隔代教養、
新住民等家庭教育問題。母職更令她同理社區婦女
的處境,
藉由舞蹈班、
健康講座、
手作課程等活動,
為地方媽媽創造在農務與家庭之外的喘息空間。
規劃執行不同的計畫,讓伊靜有機會接觸到不同領
域的人事,也看見不同的面相。無論是指向老弱婦
孺的社會福利領域,或串連農村時空的文化保存與
傳承,都讓她重新與鄰里產生連結,卻也少了與兒
女相處的時光。
面對接下來的種種挑戰,伊靜給自己的期許是「反
省過去,把握現在,挑戰未來」。野馬或將緩下步
伐,仍以慧黠的雙眼觀察在地需求與外界趨勢,隨
時準備為龍田村再次馳走。
58
在 環 山 雅 築 孵 一 個 理 想 生 活 的 夢
老家在臺東市的文廣,如同大部分返鄉青年,成為
一位工業設計師之後,留在城市日以繼夜地拚搏,
偶爾想念故鄉的單純美好。2015 年,得知少時打
工的民宿面臨歇業,他毅然與親友三人合資接手,
共同描繪理想生活的樣貌。
新的經營團隊進駐,為老民宿也為金針山注入年輕
氣息。然而,此地淡旺季分明,令這群民宿業的初
生之犢備感艱辛。負責外部行銷的他,開始舉辦各
種活動,試圖提供別於花季的金針山遊程。
以瑜伽串聯環境,不同的體位指向不同的地景;打
造民宿為密室逃脫現場,帶出當地歷史故事;舉辦
山海音樂節,展現純粹美好的生活體驗。各種樣貌
「金探號」雜誌明信片結合金針山特色並串聯在地店家。
圖文創作「來趣金針山」插畫誌,為旅途帶來更多樂趣。
花季之外理當人煙疏落的金針山上,名為「環山雅築」的山間民宿卻漫出
樂音,與茫茫霧氣交融。如此令人沈醉的山中氛圍,發想自身兼民宿主人
與當地休閒農業發展協會理事長的楊文廣,只為讓遊人看見金針山的另一
種風貌。 文 /王巧惠、吳紀昀 攝影 /闕宇良、謝孟芳
59
T
a
i
t
u
n
g
T
o
g
e
t
h
e
r
楊文廣在金針山間經營的民宿,可以遠眺太平洋海景。
鎖定的客層各異,卻同樣承載文廣對生活的想像,
為當地創發新的可能。
看 見 金 針 山 的 美 麗 與 哀 愁
在逐漸荒蕪的花徑間找到出路,文廣的夢想從己
身出發,擴及整座金針山,不僅在觀光淡季突圍,
也看見民宿與社區之間的關係。「做民宿不能只
做自己的事,民宿客人也會在周邊走踏,所以我
們開始做社區連結。而且如果想辦更多活動,我
們也需要社區的力量。」然而,在 2018 年接任
協會理事長之後,他面臨到更大的挑戰。
人口老化與產業沒落,是金針山揮之不去的憂
色,他卻看見這裡的無窮潛力。四季皆有繁花盛
景,櫻花季與繡球花季亦為山頭增色;山間不僅
有秋冬限定的雲霧仙境,更可隨時遠眺滿滿的太
平洋。
有金針山做為依靠,即使在人情重於事理的鄉間
遭遇各種難題,文廣仍以設計師的韌性與任性迎
戰。面對紛雜的協會事務,先為內部組織分工,
再對外寫計畫申請經費;當地公車路線遭裁撤,
以募資嘗試成立小黃公車;長者未竟的想法,就
交給設計師轉化呈現。雖然提案不一定能順利實
踐,每當眾人齊心完成一件事,或看見美學意識
逐漸在山頭擴散,他就能從中獲取前進的動力。
造 一 座 不 只 有 金 針 花 的 金 針 山
發現設計思維可以應用在地方創生,文廣將自身專
業化為社造亮點。當各地營造點的同質性漸高,他
借鏡日本觀光策略,深信美感可以提升金針山的能
見度。
設計師游牧計畫於焉展開,2019 年起集結設計師
駐地創作。無論是以金針山意象設計視覺,出版繪
本《波波的金色歷險》,或邀請當地茶園主人舉辦
「四時茶席」,各領域設計師以設計做為解決問題
的方法,為遊人延伸更多體驗金針山的觸角。
文廣成功讓青年走入社區,藉由設計與居民互動,也
點亮當地長者的心。今年更以
「田園文創聚落」
為主
軸,進一步嘗試讓青年留在社區。
「希望未來可以讓
更多人看到金針山,不只是推廣觀光,而是喜歡這裡
的生活。」
文廣為青年引路,也為金針山引入活水。
「金針山的路真的很難走,因為很難到達,也就很
難離開,不如放鬆慢慢走。」
社造之路如山徑一般
崎嶇,行進間挫折有時,感動有時,驀然回首,已
坐擁無垠的海景與星空。珍視山頭給予的美好,文
廣將以環山雅築為基地,繼續為金針山創造想要的
一百種生活。
60
大陳義胞是指 1955 年 2 月自浙江省沿岸的大陳列島、漁山列島、披山列島、
南麂島,隨國軍撤退來到臺灣約一萬八千名的平民百姓,自基隆港登陸上岸,
為配合義胞的職業需求,分配到宜蘭、臺東、花蓮、屏東、高雄等 12 個縣市。
而臺東主要集中在豐田、尚武,以及富岡的富岡新村。
1955 年 2 月 26 日上午 11 時,大陳義胞七人及義胞輔導會總幹事方治、大陳行政專
員沈之岳陪同謁見總統蔣中正(中坐者)合影留念。其中柯位林(右一)及陳翠娥(右
二)為來自漁山列島後遷至臺東富岡新村的義胞代表。(照片提供:柯受球)
KóngTâi-tang
61
C
u
l
t
u
r
a
l
M
e
m
o
r
y
身著印有富岡協隆一號的深灰藍色 T-shirt,長
期經日曬、海風鹽分吹拂的黝黑膚色,富岡海
神廟的主委柯受球帶著沙啞而宏亮的嗓音,侃
侃而談從前往事。
1955 年,柯受球主委八歲,與奶奶
陳小彩、父親柯位林、母親李小花
和當時分別六歲及兩歲的弟弟柯受
城與柯受良,從浙江省的漁山列
島來到臺東的富岡。柯主
委說,當時為了方便管
理,不管年紀大小每個
人都需要拍一張身前
寫有編號的照片。他
還特別提到,脖子
上的那圈是奶奶給的祝福,是正銀而不是電鍍
的,是他們的家族傳統,但如今已不知放哪去
了。
延續著原鄉世代的職業,身處富岡漁港的柯
主委,小學畢業後便跟隨父親出海捕魚,
還曾與陳記麻糬的老闆阿茂學習鏢旗魚。
到了三十多歲時,受到臺灣經濟起飛、農
村人口外流的影響,柯主委和臺灣出生的
小弟柯受雄一起到北部創業,開設自
動車船加工的工廠。七十一歲時,
回到臺東照顧母親,買了
一艘漁船—富岡協隆一
號,現在仍是出海捕魚
的資深好手。
「神明不上船,我們不上船。」移居富岡新村
的大陳義胞後代,海神廟主委柯受球說著從漁
山列島撤退時,聽聞過的一句話。
1955 年,不僅是大陳的軍民跟隨先總統蔣中正
來到臺灣,來自浙江省臨海縣漁山列島的如意
娘娘,也被裝進了木箱裡,由信徒輪流背著,
一路來到臺東的富岡新村。如意娘娘守護著漁
山列島的信徒們,也跟著一路遷移,由基隆搭
乘輪船至花蓮,
再轉乘東部幹線火車抵達臺東。
富岡新村尚未興建完成前,漁山列島的義胞住
在東河鄉的義胞接待所。同年 12 月,富岡新
村落成,
如意娘娘被安置在民宅中供信徒參拜。
1965 年信徒們集資建廟,考量到大陳義胞多以
漁業為業,將原本的娘娘廟改名為海神廟,祈
求出海平安、滿載而歸。1970 年因志航基地興
建,富岡新村遷移至臺東市松江路現址,海神
廟由空軍興建歸還。
原鄉信仰的習俗來到了臺灣,仍然每年虔誠地
祭拜著。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為海神祭,每年農
曆 7 月 1 日至 5 日普渡,7 月 5 日晚上 11:15
為如意娘娘祝壽(即 7 月 6 日子時),信徒可
領取平安茶。如意娘娘是信仰中心,讓異地生
活的人們有克服現實困難的信念,也凝聚了富
岡新村信徒們彼此的情感。
62
輕煙裊裊,被供奉在池府千歲神龕側面一隅的
是一艘由信徒打造的王船,以紅、黑兩色為主
色,船首有顆明亮的船眼,垂掛著停泊時使船
隻固定的錨。興許是經年累月的祭拜薰香,船
帆已成墨色。握著香的那雙手,念念有詞地祈
求著,希望出海捕魚的家人或夥伴海不揚波、
滿載而歸,每日鍍上船帆的那一縷縷煙,即是
層層疊疊拓印在船帆的祝禱文。
海神廟除了主祀如意娘娘之外,同祀池府千
歲、保生大帝、福德正神、觀世音菩薩等眾神
明。1970 年代,池府千歲以富岡海域不平靜,
常有意外發生,指示信眾建造一艘王船,放置
廟中供奉,是地方的信仰也是地方的特色。
海神廟的牌樓以紅色為底,寫著金字的對聯
「海不揚波舉網得漁艙艙滿,神明賜福收帆進
港事事安」。對仗工整,平易寫實,是討海人
務實的祈求及願望,也傳達出富岡新村的漁民
及信徒對於海上保護神的敬仰與虔誠。
1. 趙川明(2001),<第八章外省社群 第五節 大陳義胞>,載於施添福主編,《臺東縣史漢族篇(初版)》,
臺東市:臺東縣政府,第 244-256 頁。
2. 黃瑞貞(2012)。《臺東三處大陳新村的聚落發展與生活方式》。國立臺東大學公共與文化事務學系區域政
策與發展研究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縣。
參 考 資 料
KóngTâi-tang
63
T
a
i
t
u
n
g
'
s
V
i
s
i
o
n
翻閱別人的書籍很容易,發行書籍
才驚覺隔行如隔山啊!原來書籍製
作事務如此繁瑣,且任重而道遠。
在老雜貨店逐漸被時代洪流淹沒
下,記錄與收存在地老 仔店的故
事是刻不容緩之事,留下的不僅是
雜貨店個人與家族的故事,更映照
著時代的光影與臺灣的歷史脈絡。
採訪過程中,為了尋訪臺東四十年
以上的老雜貨店,平日上班,假日
開著車,繞遍臺東縣各鄉鎮可能出
現雜貨店的地方,某天還從市區到
長濱和大武當天來回(臺東地形是
狹長的)。尋訪過程不盡然順遂,
曾被誤認為詐騙集團、大學生做作
業,或是店家為人低調堅決不願受
訪,對於未能收錄的遺珠感到可
惜,但相對更珍惜與感恩願意分享
故事的雜貨店。
感謝臺東縣政府文化處、受訪者,
以及一路上提供建議與協助的貴人
們,有你們的加入,才能讓這本書
順利誕生。
64
主 編 | 謝 孟 芳
異地工作時,總是看見別人的家鄉事
被書寫。身為臺東的孩子,可以加入
記錄臺東故事的旅程,是期待而開心
的。最要謝謝那些願意將他們眼裡的
日常娓娓道來的人們,以及所有撐住
這本刊物的支柱們。真心感謝!
美 術 設 計 | 薛 映 玫
即便數位傳播已扭轉世界,仍有那麼
一群人相信紙本的溫度是無法取代
的,一本實體雜誌,就如赤腳踩著土
地般踏實。能與一群熱情執著的夥伴
在臺東這塊土地上共識,是 2020最美
的收穫,感謝所有機會與緣分。
臺 東 縣 縣 長 | 饒 慶 鈴
社區就像一間 仔店,有你有我樣樣
齊全,雖然老了點,卻是社區創造美
好生活記憶的好所在,社造是一群人
的事,需要更多不同世代社群的人一
起參與。
總 編 | 李 昌 諭
移居臺東十餘年,圍繞著在地文化的
陪伴過程中,很開心終於有機會初試
啼聲,帶著一群熱血嬌娃們,記錄臺
東不一樣的在地生活知識,希望用不
同的視角引路,帶您走入臺東生活日
常。
主 編 | 高 菁 秀
編輯一本書比想像中要複雜繁瑣,兼
顧自身業務又同時進行編輯工作,若
漩渦鳴人有開影分身之術的課程,我
一定第一個報名!採訪和編輯過程讓
我對臺東有更深入的認識,收穫滿滿,
謝謝參與的所有夥伴與受訪者。
臺 東 縣 文 化 處 處 長 | 鍾 青 柏
在我們的內心永遠有一個拒絕長大的
小孩,年紀再大,看到老照片,或是
聽到媽媽愛唱的一首歌,不自覺就會
落淚。整個社會的生命力是在常民每
一天的生活中,
臺東除了自然環境外,
更需要深耕我們的文化軟實力。
65
指導單位|文化部
發行單位|臺東縣政府
發 行 人|饒慶鈴
總 編 輯|鍾青柏
副總編輯|劉俊毅
策劃小組|王朝瑩、陳毅芩
發 行 所|臺東縣政府文化處
地 址|臺東市南京路 25 號
電 話| 089-320378
印 刷|搖籃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 2020 年 11 月
定 價| 新臺幣 150 元
GPN | 1010902023
ISBN | 978-986-5419-41-7
執行單位|微慢城鄉生活顧問有限公司
執行主編|李昌諭 執行編輯|高菁秀、謝孟芳
採訪編輯|高菁秀、謝孟芳、蔡永靖
採訪撰寫|王巧惠、顏歸真、吳紀昀、邱健維、高菁秀、謝孟芳
封面設計|薛映玫 美術設計|薛映玫
插畫設計|孫傳莉、高一弘 封面照片|顏歸真
攝 影|顏歸真、闕宇良、高菁秀、謝孟芳
照片提供|許碧霞、吳佳真、王秀春、 丁羅慧美、陳政鴻、李正宗 、
邱永源、柯受球 、方伊靜、楊文廣、郭亞民、邱健維
・感謝所有受訪者以及幫助本書的人們
・版權所有 翻印必究
・欲利用本書全部或部分內容者,須徵求臺東縣政府同意或書面授權。
國家圖書館出版品預行編目(CIP)資料
Zoom in Taitung/ 鍾青柏總編輯 .
-- 臺東市 : 臺東縣政府文化處 , 2020.11
面 ; 公分
ISBN 978-986-5419-41-7(平裝)
1. 人文地理 2. 生活史 3. 臺東縣
733.9/139.4 109018756
Zoom in Taitung Vol01

Contenu connexe

En vedette

Content Methodology: A Best Practices Report (Webinar)
Content Methodology: A Best Practices Report (Webinar)Content Methodology: A Best Practices Report (Webinar)
Content Methodology: A Best Practices Report (Webinar)contently
 
How to Prepare For a Successful Job Search for 2024
How to Prepare For a Successful Job Search for 2024How to Prepare For a Successful Job Search for 2024
How to Prepare For a Successful Job Search for 2024Albert Qian
 
Social Media Marketing Trends 2024 // The Global Indie Insights
Social Media Marketing Trends 2024 // The Global Indie InsightsSocial Media Marketing Trends 2024 // The Global Indie Insights
Social Media Marketing Trends 2024 // The Global Indie InsightsKurio // The Social Media Age(ncy)
 
Trends In Paid Search: Navigating The Digital Landscape In 2024
Trends In Paid Search: Navigating The Digital Landscape In 2024Trends In Paid Search: Navigating The Digital Landscape In 2024
Trends In Paid Search: Navigating The Digital Landscape In 2024Search Engine Journal
 
5 Public speaking tips from TED - Visualized summary
5 Public speaking tips from TED - Visualized summary5 Public speaking tips from TED - Visualized summary
5 Public speaking tips from TED - Visualized summarySpeakerHub
 
ChatGPT and the Future of Work - Clark Boyd
ChatGPT and the Future of Work - Clark Boyd ChatGPT and the Future of Work - Clark Boyd
ChatGPT and the Future of Work - Clark Boyd Clark Boyd
 
Getting into the tech field. what next
Getting into the tech field. what next Getting into the tech field. what next
Getting into the tech field. what next Tessa Mero
 
Google's Just Not That Into You: Understanding Core Updates & Search Intent
Google's Just Not That Into You: Understanding Core Updates & Search IntentGoogle's Just Not That Into You: Understanding Core Updates & Search Intent
Google's Just Not That Into You: Understanding Core Updates & Search IntentLily Ray
 
Time Management & Productivity - Best Practices
Time Management & Productivity -  Best PracticesTime Management & Productivity -  Best Practices
Time Management & Productivity - Best PracticesVit Horky
 
The six step guide to practical project management
The six step guide to practical project managementThe six step guide to practical project management
The six step guide to practical project managementMindGenius
 
Beginners Guide to TikTok for Search - Rachel Pearson - We are Tilt __ Bright...
Beginners Guide to TikTok for Search - Rachel Pearson - We are Tilt __ Bright...Beginners Guide to TikTok for Search - Rachel Pearson - We are Tilt __ Bright...
Beginners Guide to TikTok for Search - Rachel Pearson - We are Tilt __ Bright...RachelPearson36
 
Unlocking the Power of ChatGPT and AI in Testing - A Real-World Look, present...
Unlocking the Power of ChatGPT and AI in Testing - A Real-World Look, present...Unlocking the Power of ChatGPT and AI in Testing - A Real-World Look, present...
Unlocking the Power of ChatGPT and AI in Testing - A Real-World Look, present...Applitools
 
12 Ways to Increase Your Influence at Work
12 Ways to Increase Your Influence at Work12 Ways to Increase Your Influence at Work
12 Ways to Increase Your Influence at WorkGetSmarter
 
Ride the Storm: Navigating Through Unstable Periods / Katerina Rudko (Belka G...
Ride the Storm: Navigating Through Unstable Periods / Katerina Rudko (Belka G...Ride the Storm: Navigating Through Unstable Periods / Katerina Rudko (Belka G...
Ride the Storm: Navigating Through Unstable Periods / Katerina Rudko (Belka G...DevGAMM Conference
 
Barbie - Brand Strategy Presentation
Barbie - Brand Strategy PresentationBarbie - Brand Strategy Presentation
Barbie - Brand Strategy PresentationErica Santiago
 
Good Stuff Happens in 1:1 Meetings: Why you need them and how to do them well
Good Stuff Happens in 1:1 Meetings: Why you need them and how to do them wellGood Stuff Happens in 1:1 Meetings: Why you need them and how to do them well
Good Stuff Happens in 1:1 Meetings: Why you need them and how to do them wellSaba Software
 

En vedette (20)

Content Methodology: A Best Practices Report (Webinar)
Content Methodology: A Best Practices Report (Webinar)Content Methodology: A Best Practices Report (Webinar)
Content Methodology: A Best Practices Report (Webinar)
 
How to Prepare For a Successful Job Search for 2024
How to Prepare For a Successful Job Search for 2024How to Prepare For a Successful Job Search for 2024
How to Prepare For a Successful Job Search for 2024
 
Social Media Marketing Trends 2024 // The Global Indie Insights
Social Media Marketing Trends 2024 // The Global Indie InsightsSocial Media Marketing Trends 2024 // The Global Indie Insights
Social Media Marketing Trends 2024 // The Global Indie Insights
 
Trends In Paid Search: Navigating The Digital Landscape In 2024
Trends In Paid Search: Navigating The Digital Landscape In 2024Trends In Paid Search: Navigating The Digital Landscape In 2024
Trends In Paid Search: Navigating The Digital Landscape In 2024
 
5 Public speaking tips from TED - Visualized summary
5 Public speaking tips from TED - Visualized summary5 Public speaking tips from TED - Visualized summary
5 Public speaking tips from TED - Visualized summary
 
ChatGPT and the Future of Work - Clark Boyd
ChatGPT and the Future of Work - Clark Boyd ChatGPT and the Future of Work - Clark Boyd
ChatGPT and the Future of Work - Clark Boyd
 
Getting into the tech field. what next
Getting into the tech field. what next Getting into the tech field. what next
Getting into the tech field. what next
 
Google's Just Not That Into You: Understanding Core Updates & Search Intent
Google's Just Not That Into You: Understanding Core Updates & Search IntentGoogle's Just Not That Into You: Understanding Core Updates & Search Intent
Google's Just Not That Into You: Understanding Core Updates & Search Intent
 
How to have difficult conversations
How to have difficult conversations How to have difficult conversations
How to have difficult conversations
 
Introduction to Data Science
Introduction to Data ScienceIntroduction to Data Science
Introduction to Data Science
 
Time Management & Productivity - Best Practices
Time Management & Productivity -  Best PracticesTime Management & Productivity -  Best Practices
Time Management & Productivity - Best Practices
 
The six step guide to practical project management
The six step guide to practical project managementThe six step guide to practical project management
The six step guide to practical project management
 
Beginners Guide to TikTok for Search - Rachel Pearson - We are Tilt __ Bright...
Beginners Guide to TikTok for Search - Rachel Pearson - We are Tilt __ Bright...Beginners Guide to TikTok for Search - Rachel Pearson - We are Tilt __ Bright...
Beginners Guide to TikTok for Search - Rachel Pearson - We are Tilt __ Bright...
 
Unlocking the Power of ChatGPT and AI in Testing - A Real-World Look, present...
Unlocking the Power of ChatGPT and AI in Testing - A Real-World Look, present...Unlocking the Power of ChatGPT and AI in Testing - A Real-World Look, present...
Unlocking the Power of ChatGPT and AI in Testing - A Real-World Look, present...
 
12 Ways to Increase Your Influence at Work
12 Ways to Increase Your Influence at Work12 Ways to Increase Your Influence at Work
12 Ways to Increase Your Influence at Work
 
ChatGPT webinar slides
ChatGPT webinar slidesChatGPT webinar slides
ChatGPT webinar slides
 
More than Just Lines on a Map: Best Practices for U.S Bike Routes
More than Just Lines on a Map: Best Practices for U.S Bike RoutesMore than Just Lines on a Map: Best Practices for U.S Bike Routes
More than Just Lines on a Map: Best Practices for U.S Bike Routes
 
Ride the Storm: Navigating Through Unstable Periods / Katerina Rudko (Belka G...
Ride the Storm: Navigating Through Unstable Periods / Katerina Rudko (Belka G...Ride the Storm: Navigating Through Unstable Periods / Katerina Rudko (Belka G...
Ride the Storm: Navigating Through Unstable Periods / Katerina Rudko (Belka G...
 
Barbie - Brand Strategy Presentation
Barbie - Brand Strategy PresentationBarbie - Brand Strategy Presentation
Barbie - Brand Strategy Presentation
 
Good Stuff Happens in 1:1 Meetings: Why you need them and how to do them well
Good Stuff Happens in 1:1 Meetings: Why you need them and how to do them wellGood Stuff Happens in 1:1 Meetings: Why you need them and how to do them well
Good Stuff Happens in 1:1 Meetings: Why you need them and how to do them well
 

Zoom in Taitung Vol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