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une entreprise Scribd logo
1  sur  30
Télécharger pour lire hors ligne
瑞典電影
台北電影節統籌部 編
序
   在電影研究的領域中,「國族電影」(National Cinema)本來就
是一個比較傳統且過於廣泛的概念,它是以國家或民族劃分,探討不同
地區電影的獨特性,並且可從美學、歷史、經濟、文化甚至政策的角度
切入,進行研究或解讀。有趣的是,在如今世界電影的發展大勢下,全
球化的路線與跨國合作的普遍性,似乎也讓某些人對於這種以「國家」
做為電影研究標的之路線,開始產生質疑。
   但是,在電影研究與電影論述並非蔚為文化主流的台灣,我們除
了對少數地區的電影(如美國、法國)有較為普及或廣泛的論述之外,
其實若要尋找對於其他世界各國的中文電影研究與著作,幾乎是付之
闕如。
   多年來,台北電影節一直在國際觀摩影展的節目中,持續規劃「主
題城市」的概念,試圖以電影與影展的平台,達到城市對望與交流的目
的。二○一二年以北歐的斯德哥爾摩為主題城市,一口氣邀得超過四十
餘部的瑞典電影在影展中播放,為台灣的觀眾有系統地介紹來自這個北
國的豐富電影文化。有鑑於過去許多影迷反應,希望有更多關於主題城
市/國家的電影論述,今年特別編纂本書,希望讓大家更能在觀影之
餘,能以閱讀的形式更加瞭解瑞典電影的特色。



2 瑞典電影
本書以「歷史」與「作者」的兩個主要架構出發,向台灣、瑞典兩
地的多位學者專家與作家邀稿,從不同面向析論或介紹「瑞典電影」。
當然,已故的大師英格瑪柏格曼(Ingmar Bergman)仍會是本書的重
點之一,並且兼談兩位不同世代、各具風格的重要作者:洛伊安德森
(Roy Andersson)與魯本奧斯倫(Ruben Östlund)。
   特別感謝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對於本書出版的大力支持,另
外要謝謝原子映象有限公司提供柏格曼影片相關劇照的使用、以及瑞典
方面許多相關單位、影人與電影公司在劇照授權上的寬容與支持,此書
才能得以順利完成。


                                        塗翔文




                                         序 3
目次

序 2

PART 1 軌跡
         瑞典電影的早期發展:六○年代之前│塗翔文 9
         從六○年代迄今的瑞典電影│佛瑞卓克沙林 21
         當代瑞典電影│塗翔文 35

PART 2 對望柏格曼
         英格瑪柏格曼│瑪麗特柯斯金納 57
         柏格曼深淵中的迷離光影│黃建業 101
         對照集:那些恨柏格曼以及柏格曼所愛的│聞天祥 123
         我的迷戀與他的迷戀│林書宇 139
         臉之特寫│李時雍 142

PART 3 焦點導演
         洛伊安德森:日常生活的矛盾本質│James Callow 151
         魯本奧斯倫:社會現象實驗室│李達義 169

瑞典重要導演、演員小傳 178
柏格曼的其他作品 203




4 瑞典電影
原子映象有限公司/授權




       目次 5
The Atonement of Gosta Berling / ©1924 AB Svensk Filmindustri




PART 1 軌跡
葛斯塔伯林物語
The Atonement of Gosta Berling
©1924 AB Svensk Filmindustri




                               導演 莫利茲史提勒 Mauritz Stiller
                               年代 1924
                               簡介 改編經典小說,一名遭到免職的英俊牧師,周旋於數名女性與地方的蜚短
                                   流長中,最終成為小鎮英雄,是後來在好萊塢如日中天的女星葛麗泰嘉寶
                                   的首部電影。經由瑞典電影資料館的修復,成為目前的三小時版本。




                               8 瑞典電影
瑞典電影的早期發展:六○年代之前

文   塗翔文(台北電影節策展人)


    瑞典是一個很早就開始發展電影業的國家。十九世紀末,電影剛
發明,很快就傳入了瑞典。一八九六年六月二十八日,在瑞典南方的
馬爾默(Malmö),是據歷史記載中的第一次電影放映。隔年,在斯
德哥爾摩,經營照相館的努瑪派特森(Numa Peterson)與奧立佛福樓
曼(Oliver Florman)兩人,拍攝了一些關於尋常生活的新聞短片;
同年,福樓曼又試著拍攝帶有戲劇元素的影片《村裡的理髮店》(The
Barber's Shop in the Village),被認為是瑞典劇情電影的肇始。
    時間很快進入到二十世紀,瑞典的電影院已經很普及。一九○七
年,一家名為「史汎斯克」(Svenska Biografteatern)的電影公司,成
立於克里斯提安斯塔市(Kristianstad)。一九○九年,在新聞片攝影
師查爾斯麥努森(Charles Magnusson)執掌這家公司之後,開啟了該
公司後來變成全瑞典最具規模的首要電影公司之路,而且,這家至今仍
然存在,地位不墜,一九一九年之後公司遷至斯德哥爾摩,正式改名
為「史汎斯克電影公司」(Svensk Filmindustri)(註1)。麥努森對公
司的經營很有想法,他強調兩個大方向的製片堅持:一是持續要求實
景拍攝,展現瑞典美景;二是對電影技術的純熟掌控。除了這些堅持,
還包括拔擢優秀的導演人才。麥努森聘用了維多史約斯卓姆(Victor



                                瑞典電影的早期發展:六○年代之前 9
                                                 9
女人的臉孔
A Woman's Face
©1938 AB Svensk Filmindustri Still photographer: Louis Huch




                                                              導演 古斯塔夫莫蘭德 Gustaf Molander
                                                              獲獎 1938威尼斯影展特別推薦
                                                              年代 1938
                                                              簡介 兒時一場大火,讓安娜的父母雙亡,她的臉也慘遭祝融,怨念令她變得邪
                                                                  惡,並成為不法之徒的首腦。結識整形名醫後,她獲得改頭換面的機會,
                                                                  也漸受善良與愛的感染,然而陰暗的過去會輕易放過她嗎?英格麗褒曼以
                                                                  此角大展複雜演技。




                                                              10 瑞典電影
Sjöström)與莫利茲史提勒(Mauritz Stiller)兩位明星導演為公司效
力,他們都是能身兼編、導、演於一身的奇才,在一、二○年代,兩人
相繼拍出了許多被國際影壇公認,形式、內容同樣出色的作品,也間接
為瑞典的默片時期打造出一個黃金時代。




默片黃金時期

  維多史約斯卓姆可說是瑞典默片時期最重要的導演,甚至被譽為
「瑞典電影之父」。史約斯卓姆的電影大多反映社會現狀,樸實而自然
地展現主角人物置身於世間的所遭遇的寫實故事。例如一九一七年的經
典影片《仇敵當前》(A Man There Was),是當年成本最高的默片,
全片幾乎實景拍攝,描寫水手男主角因為被敵軍逮捕囚禁於軍艦多年,
害得妻兒無人照顧至死;多年後,換成當年俘虜他的仇敵與妻女海上落
難,他究竟該「復仇」還是「救援」?電影除了以充滿戲劇張力的形式
呈現道德的兩難,大量海上的實景拍攝戲,更充份展現導演的才華。他
自導自演,不僅場面調度現在看來依舊精彩,大海的波濤洶湧,似乎也
象徵著男主角複雜的內心世界。
  他的另一部經典之作《幽靈馬車》(The Phantom Carriage),似乎
也明顯地影響著後來的大師英格瑪柏格曼(Ingmar Bergman)。電影改
編自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塞爾瑪拉傑若夫(Selma Lagerlöf)的作品,以



                           瑞典電影的早期發展:六○年代之前 11
                                            11
折磨
Torment
©1944 AB Svensk FilmindustriStill photographer: Louis Huch




                                                             導演 阿爾夫史約伯格 Alf Sjöberg
                                                             獲獎 1947 威尼斯影展競賽
                                                             年代 1944
                                                             簡介 柏格曼擔任編劇的初試啼聲之作。畢業在即的少年飽受課業壓力之苦,某
                                                                 晚,他在路邊遇見一名酒醉女子並愛上她,女子長期陷於害怕情緒中,藉
                                                                 酒精逃避某個以虐待為樂的男人,只是少年做夢也想不到,這男人也正是
                                                                 他最深的恐懼。




                                                             12 瑞典電影
倒敘手法,描寫一個酗酒男人在除夕夜遇上死神駕著的幽靈馬車,親眼
看到自己如何催毀妻兒的生命,才終於在最後一刻迷途知返。史約斯卓
姆運用神奇的疊影效果,呈現幽靈馬車穿山過海的陰鬱與恐怖,亦讓死
亡的象徵如影隨行。從影像形式到敘事風格,都在影壇造成震撼,也是
柏格曼曾自稱每年都至少要重看一次的心頭愛片。後來,柏格曼請出史
約斯卓姆在他的《野草莓》(Wild Strawberries,1957)裡扮演在夢中對
死亡充滿焦慮的老醫生一角,無論從哪個方面對照來看,任誰都看得出
《幽靈馬車》片對他的創作有多大的影響。
  不同於史約斯卓姆,史提勒拍的則是另一種類型的電影,他擅長
的是風格獨特的諷刺喜劇,較具有都會感。他的作品現今還能看到的
不多,最著名的是一九二四年的《葛斯塔伯林物語》(The Atonement of
Gosta Berling),這部上下兩集的電影,同樣改編自拉傑若夫的原著,
描寫一名遭到免職的英俊牧師,周旋於數名女性的戀愛事件中的故事。
影片受到好評,更重要的是,這也是巨星葛麗泰嘉寶(Greta Garbo)
被史提勒發掘登上大銀幕的第一部電影。
  由於這兩位導演的才華與佳績,讓瑞典電影在一次大戰之後,成為
少數能在好萊塢威脅之下,還獲得國際聲譽的例外國家。可惜史約斯卓
姆、史提勒後來雙雙被好萊塢給挖走,像葛麗泰嘉寶也跟著出走,在美
國影壇甚至發展的比史提勒更加光芒耀眼。少了這兩位導演,競爭力大
減,加上其他國家的發展,瑞典電影也暫時陷入一陣低潮。



                           瑞典電影的早期發展:六○年代之前 13
                                            13
茱莉小姐
Miss Julie
Picture courtesy of Sandrew Metronome




                                        導演 阿爾夫史約伯格 Alf Sjöberg
                                        獲獎 1951 坎城影展最佳影片大獎
                                           1952 英國金像獎最佳外語片入圍
                                        年代 1951
                                        簡介 史特林堡多次被改編登上大銀幕的經典劇作,深刻探討階級、性別與權力關係。
                                            十九世紀,夏日夜晚,歡樂節慶正在進行,貴族千金小姐茱莉卻與平民男僕尚
                                            暗中發展若有似無的情愫,但階級與性格的鴻溝橫亙在兩人之間……。




                                        14 瑞典電影
之後,諸多瑞典導演、明星紛紛被請到好萊塢的影視圈工作,至
今都還一直持續,除了瑞典人對於英語普及的語言優勢,由此看來,其
實也是個從電影史上其來有自的傳統趨勢;反之,由於從電影發展的早
期,好萊塢就已從瑞典影壇汲取養份,這似乎也是瑞典一直以來維持自
身電影創作傳統,未被好萊塢全盤侵略的長期堅持。




三○年代之後

  二次大戰,瑞典未遭納粹入侵,戰爭一結束,電影拍攝也因此能快
速復甦並獲益。一九四二年,「史汎斯克電影公司」的新總裁卡爾安德
斯笛姆寧(Carl Anders Dymling),聘請史約斯卓姆鳳還巢,回到公司
擔任「藝術總監」一職,既象徵著這家瑞典最重要的主流製片公司的回
歸傳統,而史約斯卓姆的專業與經驗,亦帶領著瑞典電影走向下一個新
紀元。
  三、四○年代最重要的瑞典導演是古斯塔夫莫蘭德(Gustaf
Molander)與阿爾夫史約伯格(Alf Sjöberg)。莫蘭德從二○年代開始
拍片,一九二三至一九五六年間,受史提勒的提攜,受雇於「史汎斯克
電影公司」擔任導演,他最受到注目的電影都是三、四○年代間所拍的
家庭通俗劇類型;尤其是挖掘了女星英格麗褒曼(Ingrid Bergman)在
他的影片中演出,四○年代之後,她便開始前往美國拍攝英語片,成為



                         瑞典電影的早期發展:六○年代之前 15
                                          15
影史上最受推崇的女演員之一,曾三度獲得奧斯卡金像獎。像《女人的
臉孔》(A Woman's Face,1938)就是莫蘭德與褒曼合作的經典作品之
一,她在片中演一個因毀容而心生歹念的女子,但在結識整形名醫後,
終於改頭換面,隨著外貌改變,她的心也漸受善良與愛的感染。褒曼的
表演精彩,前後差異甚大,展現複雜的內在演技。
   史約伯格則是著名的劇場導演,並且兼拍電影。他受到史特林堡
(August Strindberg)與北歐室內劇傳統的影響甚鉅,曾以《艾莉絲
與上尉的心》(Iris and the Lieutenant,1946)與改編自史特林堡劇本的
《茱莉小姐》(Miss Julie,1951),兩度獲得坎城影展最佳影片獎。史
約伯格另一部受到國際重視的電影是《折磨》(Torment,1944),一方
面是這部影片本身的成績不俗,另一方面則是因為這部影片正是柏格曼
第一部成功被拍成電影的劇本,柏格曼當時被延攬成為「史汎斯克電影
公司」體制內的編劇,而史約伯格等名導演則已是公司裡赫赫有名的大
人物。




16 瑞典電影
柏格曼的時代來臨

   英格瑪柏格曼從四○年代中正式展開導演生涯,一九四五年他拍
出首部劇情長片《危機》(Crisis),之後便在「史汎斯克電影公司」
中持續創作拍片。一直到一九五五年以喜劇片《夏夜的微笑》(Smiles
of a Summer Night)在坎城首度獲獎,也為柏格曼電影首度帶來國際
知名度。此後柏格曼隨著成功的作品越來越多,聲譽日隆,也漸漸成
為最具國際影響力的瑞典導演。他不僅在各大影展頻頻獲獎,歷來也
共獲得過三座奧斯卡外語片獎,其中包括一九六○~六一連續兩年以
《處女之泉》(The Virgin Spring)和《穿過黑暗的玻璃》(Through a
Glass Darkly)連續得獎,以及一九八四憑封卷之作《芬妮與亞歷山大》
(Fanny and Alexander)三度獲獎。(關於柏格曼的部份,在本書後半部
另有篇幅介紹評析)
   除了柏格曼,五○年代還有幾位著名的電影導演,像是演員出身的
哈賽艾克曼(Hasse Ekman),他除了後來擔任做導演拍出《第三街來
的女孩》(The Girl from the Third Row,1940)、《風信子女郎》(Girl
With Hyacinths,1950)等片之外,自己也演過幾部柏格曼的電影。《風
信子女郎》是他評價最好的作品之一,也被公認是瑞典電影史上「黑色
電影」的典範。另外像彼德威斯(Peter Weiss)則是以具實驗風格的影
片聞名,他其實是德國人,《海市蜃樓》(The Mirage,1959)是他最



                                瑞典電影的早期發展:六○年代之前 17
                                                 17
著名的作品。
     六○年代之後的瑞典電影,除了柏格曼繼續發光發熱,另一批新的
電影導演開始嶄露頭角,他們受到歐陸其他國家的新浪潮或新電影運動
的影響,相對於柏格曼強烈的個人風格,亦開始展現出新時代應有的瑞
典電影新局。




參考書目:
〈柏格曼自傳〉The Magic Lantern: An Autobiography/柏格曼著,劉森堯譯/1991/
    遠流出版社
〈導演與電影〉/劉森堯編著/1977/志文出版社
〈柏格曼論電影〉Bergman on Bergman: Interviews with Ingmar Bergman/ edited by
    Stig Björkman, Torsten Manns and Jonas Sima,韓良憶等譯/2007/遠流出版社
〈電影百年發展史:前半世紀(上)〉Film History: An Introduction /Kristin Thompson &
    David Bordwell著,廖金鳳譯/1998/美商麥格羅‧希爾
〈電影百年發展史:後半世紀(下)〉Film History: An Introduction /Kristin Thompson &
    David Bordwell著,廖金鳳譯/1998/美商麥格羅‧希爾
〈Swedish Film:An Introduction and Reader〉/Edited by Mariah Larsson & Anders
    Marklund/2010/Nordic Academic Press
〈Swedish Film Is Here〉/Fresrik Dahlin/2008/56 Valladolid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2011
http://bergmanorama.webs.com/index.html(網站)




18 瑞典電影
註1:「 史 汎 斯 克 電 影 公 司 」 ( S v e n s k F i l m i n d u s t r i , 簡 稱 S F , 前 身 為 S v e n s k a
      Biografteatern)為瑞典最大的電影公司,經營電影製作、國內與國際發行、戲院
      映演等業務,自一九一九年建立至今。幾乎包括柏格曼在內的瑞典各時期重要導演
      的作品,都是由這家公司製作。




                                                         瑞典電影的早期發展:六○年代之前 19
                                                                          19
好奇的是我
I Am Curious – Yellow
Picture courtesy of Sandrew Metronome




                                        導演 維果史約曼 Vilgot Sjöman
                                        獲獎 1968瑞典金甲蟲獎最佳女主角
                                        年代 1967
                                        簡介 導演要為戲劇系的女友拍電影,讓她扮演對政治、社會及性別議題等充滿
                                            好奇的學生,進而瘋狂地愛上了一名男子……。維果史約曼以前衛手法遊
                                            走於虛實之間,大膽前衛的情慾戲,曾在美國遭禁,結果反而解禁之後票
                                            房大賣。




                                        20 瑞典電影
從六○年代迄今的瑞典電影

文    佛瑞卓克沙林Fredrik Sahlin(瑞典影評人)
譯者    黃韵庭、程晏鈴
校注    塗翔文



前言

     瑞典將自己隱藏在地球的北端,地廣人稀,大約只有九百萬人,我
們也許不是什麼愛國主義者,但是我們在特定的領域中總是表現得十分
傑出。
     蘇聯解體之後,我們試圖贏得冰上曲棍球的比賽。而我們從來沒
有,也不太可能在世界盃足球賽中獲勝,但是我們有世界上最棒的足球
前鋒―伊布拉希莫維奇(Zlatan Ibrahimović)。
     提到網球界,伯格(Bjorn Borg)曾是全世界最厲害的。
     別忘了電影界的佼佼者:英格瑪柏格曼(Ingmar Bergman)。
     二○一一年的春天,就在這位傳奇人物殞落的四年後,有八卦謠傳
柏格曼不是他母親卡琳(Karin Akerblom)的親生兒子,卡琳的形象常
常在他的影片中出現。你可能會說,這是他的隱私,並不會影響他的實
際成就以及我們看待他作品的眼光,但是如果你試著去想像:如果,他
生長在一個更遙遠的鄉下,一個遠比他出身更低微的地方;如果,不同




                                   從六○年代迄今的瑞典電影 21
鴛鴦戀
Elvira Madigan
©1967 AB Svensk Filmindustri




                               導演 波韋戴貝伊 Bo Widerberg
                               獲獎 1967 坎城影展最佳女演員/美國國家影評人協會最佳外語片
                                  1968 金球獎最佳外語片、新演員入圍
                               年代 1967
                               簡介 馬戲團鋼索女藝人與已婚軍官放棄一切,為愛私奔。改編自真人實事,電影聚
                                   焦於一對逐漸陷入困境的情侶,卻拍得優美如詩,田園牧歌的場景和純情無暇
                                   的俊男美女,浪漫令人心碎,也是反柏格曼大將波韋戴貝伊的唯美力作。




                               22 瑞典電影
於柏格曼多部電影中所談論的主題,他的爸爸根本就不是虔敬地接受上
帝教誨的嚴厲牧師,那麼,他的電影又會是什麼樣子呢?或者根本不會
有這些電影的出現?也許換了一個姓,柏格曼就可能成為地方上最知名
的牧羊人,而不是享譽國際的大導演了。
  雖然這樣的想法很有趣,也不過是徒勞無功,柏格曼還是那位在
瑞典電影史上寫下璀璨一頁的導演。當談論到瑞典電影的歷史,我們一
定會把柏格曼這個名字擺在最重要的位置,請放心,他的名字會不斷出
現,儘管我們天性謙虛,但接下來的幾頁我們還是會把重心放在我們感
到最驕傲的部分。




從六○年代迄今

  瑞典人總喜歡走在時代尖端,尤其是科技方面。我們迅速投入寬
頻、網路、電視、電話及電報的懷抱,我們也很快地開始公開拍攝電
影。早至電影初見世面的一八九六年,首部公開拍攝的電影即於瑞典出
現。一份當地報紙,就已用深情的口吻報導這些描述巴黎街頭生活的電
影,特別是其中於「布洛涅森林」( 註1)拍攝的一幕:「若想要使這
現實的假象更加完整,唯一欠缺的就是一台能夠捕捉人群喧囂的留聲
機。」而「聲音」這個元素,沒想到之後也真的被放入與電影結合,然
後百餘年來伴隨而生的還有「嗅覺電影」,以及「3D眼鏡」。



                      從六○年代迄今的瑞典電影 23
女伶們
The Girls
Picture courtesy of Sandrew Metronome




                                        導演 梅柴特琳 Mai Zetterling
                                        獲獎 1969坎城影展評審團大獎
                                        年代 1968
                                        簡介 台上,希臘作家喜劇作品「莉西翠妲」正上演,一場女子試圖終結伯羅奔尼撒
                                            大戰;台下,不斷在巡迴演出中的這群男女。比比安德森、哈莉葉安德森,和
                                            岡紐爾林德布魯姆聯手主演,戲裡戲外的性別政治,交織出更豐富的文本。




                                        24 瑞典電影
若要平衡廣泛地說明瑞典電影的誕生,以及早、中期的發展狀
況,可能會需要好幾冊書的篇幅,也考驗著讀者的耐心。因此我決
定點出過往的部份精選影片來作呈現,或許維多史約斯卓姆(Victor
Sjöström)、葛麗泰嘉寶(Greta Garbo)、阿爾夫史約柏格(Alf
Sjöberg)及所有瑞典電影前六十年的領導性電影人,會因此覺得死不瞑
目,但他們必須原諒我們―因為,真正的「瑞典電影」其實誕生於六
○年代。
   若這項陳述為真,那麼瑞典電影的「助產士」,則應該是移民自
澳洲的煽動家哈利雪因(Harry Schein)。他於一九六三年創辦了「瑞
典電影協會」(Swedish Film Institute,簡稱SFI),並迅速制定了關
於籌措電影資金的指導方針。這套系統經過些許修訂後,至今日仍繼續
實行。在哈利雪因擔任瑞典電影協會的執行長期間(非常長的任期―
一九六三至一九七八),瑞典電影可說是大放異彩。並不全然是因為他
本人,還有其新的投資模式(包括百分之十的票房收益可用至新的瑞典
電影的產製),再配合他所要求的高品質標準,都有效促進了瑞典電影
於六○年代的榮景。
   就在此時,一些主要、並真正具有獨創性的電影導演,如波韋戴
貝伊(Bo Widerberg)、維果史約曼(Vilgot Sjöman)、揚托爾(Jan
Troell)、史提芬加爾(Stefan Jarl)及基爾葛雷戴(Kjell Grede)……
等人嶄露頭角,並展現出新時代的電影該有的樣貌。另一方面,受到



                                 從六○年代迄今的瑞典電影 25
阿達倫事件
Adalen 31
©1969 AB Svensk FilmindustriStill photographer: Rolf Lundström




                                                                 導演 波韋戴貝伊 Bo Widerberg
                                                                 獲獎 1969坎城影展評審團大獎
                                                                    1970奧斯卡、金球獎最佳外語片入圍
                                                                 年代 1969
                                                                 簡介 瑞典代表導演之一波韋戴貝伊,根據1931年真實事件改編。歐德蘭小鎮以伐
                                                                     木為主要收入,在即將出口一宗大訂單前往美國之前,隨後新法制訂,警方得
                                                                     以要求軍方支援鎮壓,在軍方火力的增援下,造成了五人死亡的悲劇……。




                                                                 26 瑞典電影
「法國新浪潮」(French New Wave)(註2)的啟發,他們將攝影機
由堆滿灰塵的攝影棚中解放,將其放置於真正的場景中拍攝。像維果史
約曼用其電影《491》與《My Sister, My Love》挑戰現況;以及用一系
列「好奇電影」―《好奇的是我》(I am Curious – Yellow)及《好奇的
是我:藍色》(I am Curious – Blue)來表達其「無政府主張」的意圖,
保留了六○年代當時那種想要打擊掌權者的革命精神。然而最讓人印象
深刻的,卻是以當時來說非常大膽的性愛及裸露內容。
   波韋戴貝伊(Bo Widerberg)是我們最好的電影創作者之一。他
在一九六三年以兩部電影闖蕩大銀幕:《嬰兒車》(Baby Carriage)被
瑞典影評界看好,有機會成為有史以來最好的電影之一;《底層人生》
(Raven’s End)則是一部社會寫實劇,關於一個年輕人在面對其酗酒父
親、以各種方式恫嚇的母親下,亟欲拋下自己背景的故事。波韋戴貝
伊的下一部主要作品,是一九六七年的浪漫歷史劇《鴛鴦戀》(Elvira
Madigan),這部電影讓他第二度(在《底層人生》之後)進軍法國坎
城影展。若希望進一步探索波韋戴貝伊也時常碰觸到的政治題材,則可
以考慮《阿達倫事件》(Ådalen 31)以及他最佳的警探片―一九七六
年的《屋頂上的男人》(The Man on the Roof)。
   一九九七年過世的波韋戴貝伊,不僅僅是一位出色的電影導演,他
也熱烈又激昂地丟出了許多不朽的問題。他最常被引用的言論,或許是
他對於電影製作的宣言:「生命不惜任何代價!」一九六二年,他出版



                                   從六○年代迄今的瑞典電影 27
了一本名為《瑞典電影觀點》(Vision in the Swedish Cinema)的書,在
書中,他指責瑞典電影的主題日趨稀薄,而且明顯忽略當代議題,他特
別挑明英格瑪柏格曼(Ingmar Bergman)作為其頭號敵人。在自己的第
一部作品尚未發表前,就敢於甘冒大不諱地批評電影界,甚至是被視為
成就傑出的柏格曼,這也顯示出波韋戴貝伊是一位有著高度自信、並且
毫不害怕說出自己心聲的人。
   儘管波韋戴貝伊對於柏格曼不以為然的評價,但瑞典影壇指標柏格
曼仍在這段期間以他的經典電影《假面》(Persona)和後來被喻為「信
仰三部曲」的《穿過黑暗的玻璃》(Through a Glass Darkly)、《冬之
光》(Winter Light)以及《沈默》(The Silence)持續展現創作能量,
作品風格更趨內省。
   雖然上述的電影創作者,緩慢地在國際上闖出名聲,但瑞典或許更
容易使人與所謂的「瑞典原罪」(Swedish Sin)產生聯想。早在亞尼麥
特森(Arne Mattsson)的《愉悅的夏日》(One Summer of Happiness)
和柏格曼的《莫妮卡》(Summer with Monika)兩片中單純的裸露沐
浴場景,就已立下了如此基礎。《莫妮卡》在美國甚至被改取成了另
一個隱藏色情暗示、且令人誤解的片名:《莫妮卡:壞女孩的故事》
(Monika: the Story of A Bad Girl),美國片商甚至又添加了幾幕在長島
拍攝的裸露場景,這或許是促成此片成為柏格曼在美國票房最成功之作
品的原因。



28 瑞典電影
同樣在六○年代時期,瑞典電影產業試圖締造名氣,產製出不少
軟調色情片,例如,其中不乏由知名演員演出關於神職人員胯下「長期
凸起」的故事;更常出現的題材,則是滿腔慾火的青少年(其中一部代
表電影為《艾妮塔》[Anita],片中可見到年輕時的史戴倫史卡斯加
德[Stellan Skarsgard])。「瑞典是犯罪天堂」這一類的名聲,之後
便在特定國家大幅成長,尤其是在瑞典主要的客戶德國,「瑞典電影」
彷彿成為「色情片」的同義詞。一九六九年的性教育電影《愛的語言》
(The Language of Love)可視為此一接續至七○年代之趨勢中的顛峰
(雖然此趨勢指的並非電影的品質方面)。
  我個人最喜歡的瑞典電影時期是七○年代,或許是起源於對於童
年的追憶,而非當時在品質上的進步。而且,我們當然無法與美國影
史中的黃金年代比擬,當時的美國影壇出現了馬丁史柯西斯(Martin
Scorsese)、約翰卡薩維提斯(John Cassavetes)、法蘭西斯福特柯波
拉(Francis Ford Coppola)以及其他風靡一時、各具風格的電影作者。
不過,這仍是一個充滿希望的時代,一九六八年社運中的社會承諾仍方
興未艾,儘管產製了一些功能近似宣傳片的電影,但在這個時期,「自
然主義」的電影拍攝手法正興盛,而社會意識也正面地與之結合。
  勞動階級的樸實代表楊霍多夫(Jan Halldoff)可以視為這個時
期的象徵人物。在他的作品像是《迴廊》(The Corridor)、《傑克》
(Jack)及《最後冒險》(The Last Adventure)裡,他證明了能吸引廣



                              從六○年代迄今的瑞典電影 29
阿巴合唱團.追夢
ABBA - The Movie
Picture courtesy of Still Archive, Swedish Film Institute




                                                            導演 萊斯霍斯壯 Lasse Hallström
                                                            年代 1975
                                                            簡介 瑞典天團「阿巴合唱團」澳洲巡迴,菜鳥DJ應電台要求深入採訪ABBA!這是
                                                                《狗臉的歲月》導演的首部英語片,身為ABBA後來的御用MV導演,加上幽
                                                                默並耳熟能詳的經典名曲,是不容錯過的Cult Film。




                                                            30 瑞典電影

Contenu connexe

En vedette

汪永泉傳楊氏太極拳功札記附珍影集(Pod)
汪永泉傳楊氏太極拳功札記附珍影集(Pod)汪永泉傳楊氏太極拳功札記附珍影集(Pod)
汪永泉傳楊氏太極拳功札記附珍影集(Pod)TAAZE 讀冊生活
 
必玩!北京!地鐵通:在地人才知道的私景點
必玩!北京!地鐵通:在地人才知道的私景點必玩!北京!地鐵通:在地人才知道的私景點
必玩!北京!地鐵通:在地人才知道的私景點TAAZE 讀冊生活
 
政治學 金鑰-2013高普考.三四等.調查局學儒
政治學 金鑰-2013高普考.三四等.調查局學儒政治學 金鑰-2013高普考.三四等.調查局學儒
政治學 金鑰-2013高普考.三四等.調查局學儒TAAZE 讀冊生活
 
命運密碼:掌握命運的循環密碼 就能推算未來的人生
命運密碼:掌握命運的循環密碼 就能推算未來的人生命運密碼:掌握命運的循環密碼 就能推算未來的人生
命運密碼:掌握命運的循環密碼 就能推算未來的人生TAAZE 讀冊生活
 
1234學畫畫《可愛動物》
1234學畫畫《可愛動物》1234學畫畫《可愛動物》
1234學畫畫《可愛動物》TAAZE 讀冊生活
 
警察法規新論 警察考試必讀聖經-2013各類警察學儒
警察法規新論 警察考試必讀聖經-2013各類警察學儒警察法規新論 警察考試必讀聖經-2013各類警察學儒
警察法規新論 警察考試必讀聖經-2013各類警察學儒TAAZE 讀冊生活
 
地圖女孩‧鯨魚男孩(地圖男孩篇)
地圖女孩‧鯨魚男孩(地圖男孩篇)地圖女孩‧鯨魚男孩(地圖男孩篇)
地圖女孩‧鯨魚男孩(地圖男孩篇)TAAZE 讀冊生活
 
經建行政 綜合題庫解析(經濟學.法學)-2013初‧五學儒
經建行政 綜合題庫解析(經濟學.法學)-2013初‧五學儒經建行政 綜合題庫解析(經濟學.法學)-2013初‧五學儒
經建行政 綜合題庫解析(經濟學.法學)-2013初‧五學儒TAAZE 讀冊生活
 
政治學(含申論暨測驗題) 讀實力-高普.各類特考學儒
政治學(含申論暨測驗題) 讀實力-高普.各類特考學儒政治學(含申論暨測驗題) 讀實力-高普.各類特考學儒
政治學(含申論暨測驗題) 讀實力-高普.各類特考學儒TAAZE 讀冊生活
 
運輸學(含申論題庫) 鐵路特考.考試專用學儒
運輸學(含申論題庫) 鐵路特考.考試專用學儒運輸學(含申論題庫) 鐵路特考.考試專用學儒
運輸學(含申論題庫) 鐵路特考.考試專用學儒TAAZE 讀冊生活
 

En vedette (19)

麓山學人軼事
麓山學人軼事麓山學人軼事
麓山學人軼事
 
汪永泉傳楊氏太極拳功札記附珍影集(Pod)
汪永泉傳楊氏太極拳功札記附珍影集(Pod)汪永泉傳楊氏太極拳功札記附珍影集(Pod)
汪永泉傳楊氏太極拳功札記附珍影集(Pod)
 
樂活菜園
樂活菜園樂活菜園
樂活菜園
 
在書店
在書店在書店
在書店
 
大家來唱英文兒歌
大家來唱英文兒歌大家來唱英文兒歌
大家來唱英文兒歌
 
超級颱風來報到
超級颱風來報到超級颱風來報到
超級颱風來報到
 
博物館之眼
博物館之眼博物館之眼
博物館之眼
 
目錄
目錄目錄
目錄
 
必玩!北京!地鐵通:在地人才知道的私景點
必玩!北京!地鐵通:在地人才知道的私景點必玩!北京!地鐵通:在地人才知道的私景點
必玩!北京!地鐵通:在地人才知道的私景點
 
政治學 金鑰-2013高普考.三四等.調查局學儒
政治學 金鑰-2013高普考.三四等.調查局學儒政治學 金鑰-2013高普考.三四等.調查局學儒
政治學 金鑰-2013高普考.三四等.調查局學儒
 
命運密碼:掌握命運的循環密碼 就能推算未來的人生
命運密碼:掌握命運的循環密碼 就能推算未來的人生命運密碼:掌握命運的循環密碼 就能推算未來的人生
命運密碼:掌握命運的循環密碼 就能推算未來的人生
 
肉類料理一本通
肉類料理一本通肉類料理一本通
肉類料理一本通
 
1234學畫畫《可愛動物》
1234學畫畫《可愛動物》1234學畫畫《可愛動物》
1234學畫畫《可愛動物》
 
警察法規新論 警察考試必讀聖經-2013各類警察學儒
警察法規新論 警察考試必讀聖經-2013各類警察學儒警察法規新論 警察考試必讀聖經-2013各類警察學儒
警察法規新論 警察考試必讀聖經-2013各類警察學儒
 
如何畫得有意思
如何畫得有意思如何畫得有意思
如何畫得有意思
 
地圖女孩‧鯨魚男孩(地圖男孩篇)
地圖女孩‧鯨魚男孩(地圖男孩篇)地圖女孩‧鯨魚男孩(地圖男孩篇)
地圖女孩‧鯨魚男孩(地圖男孩篇)
 
經建行政 綜合題庫解析(經濟學.法學)-2013初‧五學儒
經建行政 綜合題庫解析(經濟學.法學)-2013初‧五學儒經建行政 綜合題庫解析(經濟學.法學)-2013初‧五學儒
經建行政 綜合題庫解析(經濟學.法學)-2013初‧五學儒
 
政治學(含申論暨測驗題) 讀實力-高普.各類特考學儒
政治學(含申論暨測驗題) 讀實力-高普.各類特考學儒政治學(含申論暨測驗題) 讀實力-高普.各類特考學儒
政治學(含申論暨測驗題) 讀實力-高普.各類特考學儒
 
運輸學(含申論題庫) 鐵路特考.考試專用學儒
運輸學(含申論題庫) 鐵路特考.考試專用學儒運輸學(含申論題庫) 鐵路特考.考試專用學儒
運輸學(含申論題庫) 鐵路特考.考試專用學儒
 

Plus de TAAZE 讀冊生活

盜墓祕史髑髏密碼第1章
盜墓祕史髑髏密碼第1章盜墓祕史髑髏密碼第1章
盜墓祕史髑髏密碼第1章TAAZE 讀冊生活
 
國文(測驗) 台電.中油考試用書學儒
國文(測驗) 台電.中油考試用書學儒國文(測驗) 台電.中油考試用書學儒
國文(測驗) 台電.中油考試用書學儒TAAZE 讀冊生活
 
國文(測驗)(包括公文格式用語) 鐵路特考考試專用學儒
國文(測驗)(包括公文格式用語) 鐵路特考考試專用學儒國文(測驗)(包括公文格式用語) 鐵路特考考試專用學儒
國文(測驗)(包括公文格式用語) 鐵路特考考試專用學儒TAAZE 讀冊生活
 
智慧財產權法新論 講堂-檢事官.專利商標.智財行政保成
智慧財產權法新論 講堂-檢事官.專利商標.智財行政保成智慧財產權法新論 講堂-檢事官.專利商標.智財行政保成
智慧財產權法新論 講堂-檢事官.專利商標.智財行政保成TAAZE 讀冊生活
 
法院組織法 解體真書-2013司法三.四等保成
法院組織法 解體真書-2013司法三.四等保成法院組織法 解體真書-2013司法三.四等保成
法院組織法 解體真書-2013司法三.四等保成TAAZE 讀冊生活
 
法院組織法體系重點整理 2013司法人員三.四等保成
法院組織法體系重點整理 2013司法人員三.四等保成法院組織法體系重點整理 2013司法人員三.四等保成
法院組織法體系重點整理 2013司法人員三.四等保成TAAZE 讀冊生活
 
社會工作研究方法 社會工作師考試學儒
社會工作研究方法 社會工作師考試學儒社會工作研究方法 社會工作師考試學儒
社會工作研究方法 社會工作師考試學儒TAAZE 讀冊生活
 
社會研究法 讀實力-2013高普考試.各類特考學儒
社會研究法 讀實力-2013高普考試.各類特考學儒社會研究法 讀實力-2013高普考試.各類特考學儒
社會研究法 讀實力-2013高普考試.各類特考學儒TAAZE 讀冊生活
 
民法(身分法)測驗題解 非試不可-司法官.律師保成
民法(身分法)測驗題解 非試不可-司法官.律師保成民法(身分法)測驗題解 非試不可-司法官.律師保成
民法(身分法)測驗題解 非試不可-司法官.律師保成TAAZE 讀冊生活
 
法院組織法 金鑰.申論題庫-2013司法三四等特考保成
法院組織法 金鑰.申論題庫-2013司法三四等特考保成法院組織法 金鑰.申論題庫-2013司法三四等特考保成
法院組織法 金鑰.申論題庫-2013司法三四等特考保成TAAZE 讀冊生活
 
犯罪學 金鑰.申論題庫-2013司法.警察.原住民特考保成
犯罪學 金鑰.申論題庫-2013司法.警察.原住民特考保成犯罪學 金鑰.申論題庫-2013司法.警察.原住民特考保成
犯罪學 金鑰.申論題庫-2013司法.警察.原住民特考保成TAAZE 讀冊生活
 
行政學概要 讀實力-2013高普考試.各類特考學儒
行政學概要 讀實力-2013高普考試.各類特考學儒行政學概要 讀實力-2013高普考試.各類特考學儒
行政學概要 讀實力-2013高普考試.各類特考學儒TAAZE 讀冊生活
 
心理學(包括諮商與輔導)讀實力 2013高普考試.各類特考學儒
心理學(包括諮商與輔導)讀實力 2013高普考試.各類特考學儒心理學(包括諮商與輔導)讀實力 2013高普考試.各類特考學儒
心理學(包括諮商與輔導)讀實力 2013高普考試.各類特考學儒TAAZE 讀冊生活
 
強制執行法 金鑰.申論題庫-2013司法三四等特考保成
強制執行法 金鑰.申論題庫-2013司法三四等特考保成強制執行法 金鑰.申論題庫-2013司法三四等特考保成
強制執行法 金鑰.申論題庫-2013司法三四等特考保成TAAZE 讀冊生活
 
交通行政大意(測驗題庫)Hold住高分1500題 2013初等.五等學儒
交通行政大意(測驗題庫)Hold住高分1500題 2013初等.五等學儒交通行政大意(測驗題庫)Hold住高分1500題 2013初等.五等學儒
交通行政大意(測驗題庫)Hold住高分1500題 2013初等.五等學儒TAAZE 讀冊生活
 
一般警察法典 2013法律工具書系列學儒
一般警察法典 2013法律工具書系列學儒一般警察法典 2013法律工具書系列學儒
一般警察法典 2013法律工具書系列學儒TAAZE 讀冊生活
 

Plus de TAAZE 讀冊生活 (20)

黃金筆 下太極圖第1章
黃金筆 下太極圖第1章黃金筆 下太極圖第1章
黃金筆 下太極圖第1章
 
盜墓祕史髑髏密碼第1章
盜墓祕史髑髏密碼第1章盜墓祕史髑髏密碼第1章
盜墓祕史髑髏密碼第1章
 
中國在十字路口
中國在十字路口中國在十字路口
中國在十字路口
 
國文(測驗) 台電.中油考試用書學儒
國文(測驗) 台電.中油考試用書學儒國文(測驗) 台電.中油考試用書學儒
國文(測驗) 台電.中油考試用書學儒
 
國文(測驗)(包括公文格式用語) 鐵路特考考試專用學儒
國文(測驗)(包括公文格式用語) 鐵路特考考試專用學儒國文(測驗)(包括公文格式用語) 鐵路特考考試專用學儒
國文(測驗)(包括公文格式用語) 鐵路特考考試專用學儒
 
智慧財產權法新論 講堂-檢事官.專利商標.智財行政保成
智慧財產權法新論 講堂-檢事官.專利商標.智財行政保成智慧財產權法新論 講堂-檢事官.專利商標.智財行政保成
智慧財產權法新論 講堂-檢事官.專利商標.智財行政保成
 
法院組織法 解體真書-2013司法三.四等保成
法院組織法 解體真書-2013司法三.四等保成法院組織法 解體真書-2013司法三.四等保成
法院組織法 解體真書-2013司法三.四等保成
 
法院組織法體系重點整理 2013司法人員三.四等保成
法院組織法體系重點整理 2013司法人員三.四等保成法院組織法體系重點整理 2013司法人員三.四等保成
法院組織法體系重點整理 2013司法人員三.四等保成
 
社會工作研究方法 社會工作師考試學儒
社會工作研究方法 社會工作師考試學儒社會工作研究方法 社會工作師考試學儒
社會工作研究方法 社會工作師考試學儒
 
社會研究法 讀實力-2013高普考試.各類特考學儒
社會研究法 讀實力-2013高普考試.各類特考學儒社會研究法 讀實力-2013高普考試.各類特考學儒
社會研究法 讀實力-2013高普考試.各類特考學儒
 
民法(身分法)測驗題解 非試不可-司法官.律師保成
民法(身分法)測驗題解 非試不可-司法官.律師保成民法(身分法)測驗題解 非試不可-司法官.律師保成
民法(身分法)測驗題解 非試不可-司法官.律師保成
 
法院組織法 金鑰.申論題庫-2013司法三四等特考保成
法院組織法 金鑰.申論題庫-2013司法三四等特考保成法院組織法 金鑰.申論題庫-2013司法三四等特考保成
法院組織法 金鑰.申論題庫-2013司法三四等特考保成
 
犯罪學 金鑰.申論題庫-2013司法.警察.原住民特考保成
犯罪學 金鑰.申論題庫-2013司法.警察.原住民特考保成犯罪學 金鑰.申論題庫-2013司法.警察.原住民特考保成
犯罪學 金鑰.申論題庫-2013司法.警察.原住民特考保成
 
玩轉Flash動畫製作
玩轉Flash動畫製作玩轉Flash動畫製作
玩轉Flash動畫製作
 
骨頭
骨頭骨頭
骨頭
 
行政學概要 讀實力-2013高普考試.各類特考學儒
行政學概要 讀實力-2013高普考試.各類特考學儒行政學概要 讀實力-2013高普考試.各類特考學儒
行政學概要 讀實力-2013高普考試.各類特考學儒
 
心理學(包括諮商與輔導)讀實力 2013高普考試.各類特考學儒
心理學(包括諮商與輔導)讀實力 2013高普考試.各類特考學儒心理學(包括諮商與輔導)讀實力 2013高普考試.各類特考學儒
心理學(包括諮商與輔導)讀實力 2013高普考試.各類特考學儒
 
強制執行法 金鑰.申論題庫-2013司法三四等特考保成
強制執行法 金鑰.申論題庫-2013司法三四等特考保成強制執行法 金鑰.申論題庫-2013司法三四等特考保成
強制執行法 金鑰.申論題庫-2013司法三四等特考保成
 
交通行政大意(測驗題庫)Hold住高分1500題 2013初等.五等學儒
交通行政大意(測驗題庫)Hold住高分1500題 2013初等.五等學儒交通行政大意(測驗題庫)Hold住高分1500題 2013初等.五等學儒
交通行政大意(測驗題庫)Hold住高分1500題 2013初等.五等學儒
 
一般警察法典 2013法律工具書系列學儒
一般警察法典 2013法律工具書系列學儒一般警察法典 2013法律工具書系列學儒
一般警察法典 2013法律工具書系列學儒
 

瑞典電影(Pod)

  • 2. 在電影研究的領域中,「國族電影」(National Cinema)本來就 是一個比較傳統且過於廣泛的概念,它是以國家或民族劃分,探討不同 地區電影的獨特性,並且可從美學、歷史、經濟、文化甚至政策的角度 切入,進行研究或解讀。有趣的是,在如今世界電影的發展大勢下,全 球化的路線與跨國合作的普遍性,似乎也讓某些人對於這種以「國家」 做為電影研究標的之路線,開始產生質疑。 但是,在電影研究與電影論述並非蔚為文化主流的台灣,我們除 了對少數地區的電影(如美國、法國)有較為普及或廣泛的論述之外, 其實若要尋找對於其他世界各國的中文電影研究與著作,幾乎是付之 闕如。 多年來,台北電影節一直在國際觀摩影展的節目中,持續規劃「主 題城市」的概念,試圖以電影與影展的平台,達到城市對望與交流的目 的。二○一二年以北歐的斯德哥爾摩為主題城市,一口氣邀得超過四十 餘部的瑞典電影在影展中播放,為台灣的觀眾有系統地介紹來自這個北 國的豐富電影文化。有鑑於過去許多影迷反應,希望有更多關於主題城 市/國家的電影論述,今年特別編纂本書,希望讓大家更能在觀影之 餘,能以閱讀的形式更加瞭解瑞典電影的特色。 2 瑞典電影
  • 3. 本書以「歷史」與「作者」的兩個主要架構出發,向台灣、瑞典兩 地的多位學者專家與作家邀稿,從不同面向析論或介紹「瑞典電影」。 當然,已故的大師英格瑪柏格曼(Ingmar Bergman)仍會是本書的重 點之一,並且兼談兩位不同世代、各具風格的重要作者:洛伊安德森 (Roy Andersson)與魯本奧斯倫(Ruben Östlund)。 特別感謝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對於本書出版的大力支持,另 外要謝謝原子映象有限公司提供柏格曼影片相關劇照的使用、以及瑞典 方面許多相關單位、影人與電影公司在劇照授權上的寬容與支持,此書 才能得以順利完成。 塗翔文 序 3
  • 4. 目次 序 2 PART 1 軌跡 瑞典電影的早期發展:六○年代之前│塗翔文 9 從六○年代迄今的瑞典電影│佛瑞卓克沙林 21 當代瑞典電影│塗翔文 35 PART 2 對望柏格曼 英格瑪柏格曼│瑪麗特柯斯金納 57 柏格曼深淵中的迷離光影│黃建業 101 對照集:那些恨柏格曼以及柏格曼所愛的│聞天祥 123 我的迷戀與他的迷戀│林書宇 139 臉之特寫│李時雍 142 PART 3 焦點導演 洛伊安德森:日常生活的矛盾本質│James Callow 151 魯本奧斯倫:社會現象實驗室│李達義 169 瑞典重要導演、演員小傳 178 柏格曼的其他作品 203 4 瑞典電影
  • 6.
  • 7. The Atonement of Gosta Berling / ©1924 AB Svensk Filmindustri PART 1 軌跡
  • 8. 葛斯塔伯林物語 The Atonement of Gosta Berling ©1924 AB Svensk Filmindustri 導演 莫利茲史提勒 Mauritz Stiller 年代 1924 簡介 改編經典小說,一名遭到免職的英俊牧師,周旋於數名女性與地方的蜚短 流長中,最終成為小鎮英雄,是後來在好萊塢如日中天的女星葛麗泰嘉寶 的首部電影。經由瑞典電影資料館的修復,成為目前的三小時版本。 8 瑞典電影
  • 9. 瑞典電影的早期發展:六○年代之前 文 塗翔文(台北電影節策展人) 瑞典是一個很早就開始發展電影業的國家。十九世紀末,電影剛 發明,很快就傳入了瑞典。一八九六年六月二十八日,在瑞典南方的 馬爾默(Malmö),是據歷史記載中的第一次電影放映。隔年,在斯 德哥爾摩,經營照相館的努瑪派特森(Numa Peterson)與奧立佛福樓 曼(Oliver Florman)兩人,拍攝了一些關於尋常生活的新聞短片; 同年,福樓曼又試著拍攝帶有戲劇元素的影片《村裡的理髮店》(The Barber's Shop in the Village),被認為是瑞典劇情電影的肇始。 時間很快進入到二十世紀,瑞典的電影院已經很普及。一九○七 年,一家名為「史汎斯克」(Svenska Biografteatern)的電影公司,成 立於克里斯提安斯塔市(Kristianstad)。一九○九年,在新聞片攝影 師查爾斯麥努森(Charles Magnusson)執掌這家公司之後,開啟了該 公司後來變成全瑞典最具規模的首要電影公司之路,而且,這家至今仍 然存在,地位不墜,一九一九年之後公司遷至斯德哥爾摩,正式改名 為「史汎斯克電影公司」(Svensk Filmindustri)(註1)。麥努森對公 司的經營很有想法,他強調兩個大方向的製片堅持:一是持續要求實 景拍攝,展現瑞典美景;二是對電影技術的純熟掌控。除了這些堅持, 還包括拔擢優秀的導演人才。麥努森聘用了維多史約斯卓姆(Victor 瑞典電影的早期發展:六○年代之前 9  9
  • 10. 女人的臉孔 A Woman's Face ©1938 AB Svensk Filmindustri Still photographer: Louis Huch 導演 古斯塔夫莫蘭德 Gustaf Molander 獲獎 1938威尼斯影展特別推薦 年代 1938 簡介 兒時一場大火,讓安娜的父母雙亡,她的臉也慘遭祝融,怨念令她變得邪 惡,並成為不法之徒的首腦。結識整形名醫後,她獲得改頭換面的機會, 也漸受善良與愛的感染,然而陰暗的過去會輕易放過她嗎?英格麗褒曼以 此角大展複雜演技。 10 瑞典電影
  • 11. Sjöström)與莫利茲史提勒(Mauritz Stiller)兩位明星導演為公司效 力,他們都是能身兼編、導、演於一身的奇才,在一、二○年代,兩人 相繼拍出了許多被國際影壇公認,形式、內容同樣出色的作品,也間接 為瑞典的默片時期打造出一個黃金時代。 默片黃金時期 維多史約斯卓姆可說是瑞典默片時期最重要的導演,甚至被譽為 「瑞典電影之父」。史約斯卓姆的電影大多反映社會現狀,樸實而自然 地展現主角人物置身於世間的所遭遇的寫實故事。例如一九一七年的經 典影片《仇敵當前》(A Man There Was),是當年成本最高的默片, 全片幾乎實景拍攝,描寫水手男主角因為被敵軍逮捕囚禁於軍艦多年, 害得妻兒無人照顧至死;多年後,換成當年俘虜他的仇敵與妻女海上落 難,他究竟該「復仇」還是「救援」?電影除了以充滿戲劇張力的形式 呈現道德的兩難,大量海上的實景拍攝戲,更充份展現導演的才華。他 自導自演,不僅場面調度現在看來依舊精彩,大海的波濤洶湧,似乎也 象徵著男主角複雜的內心世界。 他的另一部經典之作《幽靈馬車》(The Phantom Carriage),似乎 也明顯地影響著後來的大師英格瑪柏格曼(Ingmar Bergman)。電影改 編自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塞爾瑪拉傑若夫(Selma Lagerlöf)的作品,以 瑞典電影的早期發展:六○年代之前 11  11
  • 12. 折磨 Torment ©1944 AB Svensk FilmindustriStill photographer: Louis Huch 導演 阿爾夫史約伯格 Alf Sjöberg 獲獎 1947 威尼斯影展競賽 年代 1944 簡介 柏格曼擔任編劇的初試啼聲之作。畢業在即的少年飽受課業壓力之苦,某 晚,他在路邊遇見一名酒醉女子並愛上她,女子長期陷於害怕情緒中,藉 酒精逃避某個以虐待為樂的男人,只是少年做夢也想不到,這男人也正是 他最深的恐懼。 12 瑞典電影
  • 13. 倒敘手法,描寫一個酗酒男人在除夕夜遇上死神駕著的幽靈馬車,親眼 看到自己如何催毀妻兒的生命,才終於在最後一刻迷途知返。史約斯卓 姆運用神奇的疊影效果,呈現幽靈馬車穿山過海的陰鬱與恐怖,亦讓死 亡的象徵如影隨行。從影像形式到敘事風格,都在影壇造成震撼,也是 柏格曼曾自稱每年都至少要重看一次的心頭愛片。後來,柏格曼請出史 約斯卓姆在他的《野草莓》(Wild Strawberries,1957)裡扮演在夢中對 死亡充滿焦慮的老醫生一角,無論從哪個方面對照來看,任誰都看得出 《幽靈馬車》片對他的創作有多大的影響。 不同於史約斯卓姆,史提勒拍的則是另一種類型的電影,他擅長 的是風格獨特的諷刺喜劇,較具有都會感。他的作品現今還能看到的 不多,最著名的是一九二四年的《葛斯塔伯林物語》(The Atonement of Gosta Berling),這部上下兩集的電影,同樣改編自拉傑若夫的原著, 描寫一名遭到免職的英俊牧師,周旋於數名女性的戀愛事件中的故事。 影片受到好評,更重要的是,這也是巨星葛麗泰嘉寶(Greta Garbo) 被史提勒發掘登上大銀幕的第一部電影。 由於這兩位導演的才華與佳績,讓瑞典電影在一次大戰之後,成為 少數能在好萊塢威脅之下,還獲得國際聲譽的例外國家。可惜史約斯卓 姆、史提勒後來雙雙被好萊塢給挖走,像葛麗泰嘉寶也跟著出走,在美 國影壇甚至發展的比史提勒更加光芒耀眼。少了這兩位導演,競爭力大 減,加上其他國家的發展,瑞典電影也暫時陷入一陣低潮。 瑞典電影的早期發展:六○年代之前 13  13
  • 14. 茱莉小姐 Miss Julie Picture courtesy of Sandrew Metronome 導演 阿爾夫史約伯格 Alf Sjöberg 獲獎 1951 坎城影展最佳影片大獎    1952 英國金像獎最佳外語片入圍 年代 1951 簡介 史特林堡多次被改編登上大銀幕的經典劇作,深刻探討階級、性別與權力關係。 十九世紀,夏日夜晚,歡樂節慶正在進行,貴族千金小姐茱莉卻與平民男僕尚 暗中發展若有似無的情愫,但階級與性格的鴻溝橫亙在兩人之間……。 14 瑞典電影
  • 15. 之後,諸多瑞典導演、明星紛紛被請到好萊塢的影視圈工作,至 今都還一直持續,除了瑞典人對於英語普及的語言優勢,由此看來,其 實也是個從電影史上其來有自的傳統趨勢;反之,由於從電影發展的早 期,好萊塢就已從瑞典影壇汲取養份,這似乎也是瑞典一直以來維持自 身電影創作傳統,未被好萊塢全盤侵略的長期堅持。 三○年代之後 二次大戰,瑞典未遭納粹入侵,戰爭一結束,電影拍攝也因此能快 速復甦並獲益。一九四二年,「史汎斯克電影公司」的新總裁卡爾安德 斯笛姆寧(Carl Anders Dymling),聘請史約斯卓姆鳳還巢,回到公司 擔任「藝術總監」一職,既象徵著這家瑞典最重要的主流製片公司的回 歸傳統,而史約斯卓姆的專業與經驗,亦帶領著瑞典電影走向下一個新 紀元。 三、四○年代最重要的瑞典導演是古斯塔夫莫蘭德(Gustaf Molander)與阿爾夫史約伯格(Alf Sjöberg)。莫蘭德從二○年代開始 拍片,一九二三至一九五六年間,受史提勒的提攜,受雇於「史汎斯克 電影公司」擔任導演,他最受到注目的電影都是三、四○年代間所拍的 家庭通俗劇類型;尤其是挖掘了女星英格麗褒曼(Ingrid Bergman)在 他的影片中演出,四○年代之後,她便開始前往美國拍攝英語片,成為 瑞典電影的早期發展:六○年代之前 15  15
  • 16. 影史上最受推崇的女演員之一,曾三度獲得奧斯卡金像獎。像《女人的 臉孔》(A Woman's Face,1938)就是莫蘭德與褒曼合作的經典作品之 一,她在片中演一個因毀容而心生歹念的女子,但在結識整形名醫後, 終於改頭換面,隨著外貌改變,她的心也漸受善良與愛的感染。褒曼的 表演精彩,前後差異甚大,展現複雜的內在演技。 史約伯格則是著名的劇場導演,並且兼拍電影。他受到史特林堡 (August Strindberg)與北歐室內劇傳統的影響甚鉅,曾以《艾莉絲 與上尉的心》(Iris and the Lieutenant,1946)與改編自史特林堡劇本的 《茱莉小姐》(Miss Julie,1951),兩度獲得坎城影展最佳影片獎。史 約伯格另一部受到國際重視的電影是《折磨》(Torment,1944),一方 面是這部影片本身的成績不俗,另一方面則是因為這部影片正是柏格曼 第一部成功被拍成電影的劇本,柏格曼當時被延攬成為「史汎斯克電影 公司」體制內的編劇,而史約伯格等名導演則已是公司裡赫赫有名的大 人物。 16 瑞典電影
  • 17. 柏格曼的時代來臨 英格瑪柏格曼從四○年代中正式展開導演生涯,一九四五年他拍 出首部劇情長片《危機》(Crisis),之後便在「史汎斯克電影公司」 中持續創作拍片。一直到一九五五年以喜劇片《夏夜的微笑》(Smiles of a Summer Night)在坎城首度獲獎,也為柏格曼電影首度帶來國際 知名度。此後柏格曼隨著成功的作品越來越多,聲譽日隆,也漸漸成 為最具國際影響力的瑞典導演。他不僅在各大影展頻頻獲獎,歷來也 共獲得過三座奧斯卡外語片獎,其中包括一九六○~六一連續兩年以 《處女之泉》(The Virgin Spring)和《穿過黑暗的玻璃》(Through a Glass Darkly)連續得獎,以及一九八四憑封卷之作《芬妮與亞歷山大》 (Fanny and Alexander)三度獲獎。(關於柏格曼的部份,在本書後半部 另有篇幅介紹評析) 除了柏格曼,五○年代還有幾位著名的電影導演,像是演員出身的 哈賽艾克曼(Hasse Ekman),他除了後來擔任做導演拍出《第三街來 的女孩》(The Girl from the Third Row,1940)、《風信子女郎》(Girl With Hyacinths,1950)等片之外,自己也演過幾部柏格曼的電影。《風 信子女郎》是他評價最好的作品之一,也被公認是瑞典電影史上「黑色 電影」的典範。另外像彼德威斯(Peter Weiss)則是以具實驗風格的影 片聞名,他其實是德國人,《海市蜃樓》(The Mirage,1959)是他最 瑞典電影的早期發展:六○年代之前 17  17
  • 18. 著名的作品。 六○年代之後的瑞典電影,除了柏格曼繼續發光發熱,另一批新的 電影導演開始嶄露頭角,他們受到歐陸其他國家的新浪潮或新電影運動 的影響,相對於柏格曼強烈的個人風格,亦開始展現出新時代應有的瑞 典電影新局。 參考書目: 〈柏格曼自傳〉The Magic Lantern: An Autobiography/柏格曼著,劉森堯譯/1991/ 遠流出版社 〈導演與電影〉/劉森堯編著/1977/志文出版社 〈柏格曼論電影〉Bergman on Bergman: Interviews with Ingmar Bergman/ edited by Stig Björkman, Torsten Manns and Jonas Sima,韓良憶等譯/2007/遠流出版社 〈電影百年發展史:前半世紀(上)〉Film History: An Introduction /Kristin Thompson & David Bordwell著,廖金鳳譯/1998/美商麥格羅‧希爾 〈電影百年發展史:後半世紀(下)〉Film History: An Introduction /Kristin Thompson & David Bordwell著,廖金鳳譯/1998/美商麥格羅‧希爾 〈Swedish Film:An Introduction and Reader〉/Edited by Mariah Larsson & Anders Marklund/2010/Nordic Academic Press 〈Swedish Film Is Here〉/Fresrik Dahlin/2008/56 Valladolid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2011 http://bergmanorama.webs.com/index.html(網站) 18 瑞典電影
  • 19. 註1:「 史 汎 斯 克 電 影 公 司 」 ( S v e n s k F i l m i n d u s t r i , 簡 稱 S F , 前 身 為 S v e n s k a Biografteatern)為瑞典最大的電影公司,經營電影製作、國內與國際發行、戲院 映演等業務,自一九一九年建立至今。幾乎包括柏格曼在內的瑞典各時期重要導演 的作品,都是由這家公司製作。 瑞典電影的早期發展:六○年代之前 19  19
  • 20. 好奇的是我 I Am Curious – Yellow Picture courtesy of Sandrew Metronome 導演 維果史約曼 Vilgot Sjöman 獲獎 1968瑞典金甲蟲獎最佳女主角 年代 1967 簡介 導演要為戲劇系的女友拍電影,讓她扮演對政治、社會及性別議題等充滿 好奇的學生,進而瘋狂地愛上了一名男子……。維果史約曼以前衛手法遊 走於虛實之間,大膽前衛的情慾戲,曾在美國遭禁,結果反而解禁之後票 房大賣。 20 瑞典電影
  • 21. 從六○年代迄今的瑞典電影 文 佛瑞卓克沙林Fredrik Sahlin(瑞典影評人) 譯者 黃韵庭、程晏鈴 校注 塗翔文 前言 瑞典將自己隱藏在地球的北端,地廣人稀,大約只有九百萬人,我 們也許不是什麼愛國主義者,但是我們在特定的領域中總是表現得十分 傑出。 蘇聯解體之後,我們試圖贏得冰上曲棍球的比賽。而我們從來沒 有,也不太可能在世界盃足球賽中獲勝,但是我們有世界上最棒的足球 前鋒―伊布拉希莫維奇(Zlatan Ibrahimović)。 提到網球界,伯格(Bjorn Borg)曾是全世界最厲害的。 別忘了電影界的佼佼者:英格瑪柏格曼(Ingmar Bergman)。 二○一一年的春天,就在這位傳奇人物殞落的四年後,有八卦謠傳 柏格曼不是他母親卡琳(Karin Akerblom)的親生兒子,卡琳的形象常 常在他的影片中出現。你可能會說,這是他的隱私,並不會影響他的實 際成就以及我們看待他作品的眼光,但是如果你試著去想像:如果,他 生長在一個更遙遠的鄉下,一個遠比他出身更低微的地方;如果,不同 從六○年代迄今的瑞典電影 21
  • 22. 鴛鴦戀 Elvira Madigan ©1967 AB Svensk Filmindustri 導演 波韋戴貝伊 Bo Widerberg 獲獎 1967 坎城影展最佳女演員/美國國家影評人協會最佳外語片    1968 金球獎最佳外語片、新演員入圍 年代 1967 簡介 馬戲團鋼索女藝人與已婚軍官放棄一切,為愛私奔。改編自真人實事,電影聚 焦於一對逐漸陷入困境的情侶,卻拍得優美如詩,田園牧歌的場景和純情無暇 的俊男美女,浪漫令人心碎,也是反柏格曼大將波韋戴貝伊的唯美力作。 22 瑞典電影
  • 23. 於柏格曼多部電影中所談論的主題,他的爸爸根本就不是虔敬地接受上 帝教誨的嚴厲牧師,那麼,他的電影又會是什麼樣子呢?或者根本不會 有這些電影的出現?也許換了一個姓,柏格曼就可能成為地方上最知名 的牧羊人,而不是享譽國際的大導演了。 雖然這樣的想法很有趣,也不過是徒勞無功,柏格曼還是那位在 瑞典電影史上寫下璀璨一頁的導演。當談論到瑞典電影的歷史,我們一 定會把柏格曼這個名字擺在最重要的位置,請放心,他的名字會不斷出 現,儘管我們天性謙虛,但接下來的幾頁我們還是會把重心放在我們感 到最驕傲的部分。 從六○年代迄今 瑞典人總喜歡走在時代尖端,尤其是科技方面。我們迅速投入寬 頻、網路、電視、電話及電報的懷抱,我們也很快地開始公開拍攝電 影。早至電影初見世面的一八九六年,首部公開拍攝的電影即於瑞典出 現。一份當地報紙,就已用深情的口吻報導這些描述巴黎街頭生活的電 影,特別是其中於「布洛涅森林」( 註1)拍攝的一幕:「若想要使這 現實的假象更加完整,唯一欠缺的就是一台能夠捕捉人群喧囂的留聲 機。」而「聲音」這個元素,沒想到之後也真的被放入與電影結合,然 後百餘年來伴隨而生的還有「嗅覺電影」,以及「3D眼鏡」。 從六○年代迄今的瑞典電影 23
  • 24. 女伶們 The Girls Picture courtesy of Sandrew Metronome 導演 梅柴特琳 Mai Zetterling 獲獎 1969坎城影展評審團大獎 年代 1968 簡介 台上,希臘作家喜劇作品「莉西翠妲」正上演,一場女子試圖終結伯羅奔尼撒 大戰;台下,不斷在巡迴演出中的這群男女。比比安德森、哈莉葉安德森,和 岡紐爾林德布魯姆聯手主演,戲裡戲外的性別政治,交織出更豐富的文本。 24 瑞典電影
  • 25. 若要平衡廣泛地說明瑞典電影的誕生,以及早、中期的發展狀 況,可能會需要好幾冊書的篇幅,也考驗著讀者的耐心。因此我決 定點出過往的部份精選影片來作呈現,或許維多史約斯卓姆(Victor Sjöström)、葛麗泰嘉寶(Greta Garbo)、阿爾夫史約柏格(Alf Sjöberg)及所有瑞典電影前六十年的領導性電影人,會因此覺得死不瞑 目,但他們必須原諒我們―因為,真正的「瑞典電影」其實誕生於六 ○年代。 若這項陳述為真,那麼瑞典電影的「助產士」,則應該是移民自 澳洲的煽動家哈利雪因(Harry Schein)。他於一九六三年創辦了「瑞 典電影協會」(Swedish Film Institute,簡稱SFI),並迅速制定了關 於籌措電影資金的指導方針。這套系統經過些許修訂後,至今日仍繼續 實行。在哈利雪因擔任瑞典電影協會的執行長期間(非常長的任期― 一九六三至一九七八),瑞典電影可說是大放異彩。並不全然是因為他 本人,還有其新的投資模式(包括百分之十的票房收益可用至新的瑞典 電影的產製),再配合他所要求的高品質標準,都有效促進了瑞典電影 於六○年代的榮景。 就在此時,一些主要、並真正具有獨創性的電影導演,如波韋戴 貝伊(Bo Widerberg)、維果史約曼(Vilgot Sjöman)、揚托爾(Jan Troell)、史提芬加爾(Stefan Jarl)及基爾葛雷戴(Kjell Grede)…… 等人嶄露頭角,並展現出新時代的電影該有的樣貌。另一方面,受到 從六○年代迄今的瑞典電影 25
  • 26. 阿達倫事件 Adalen 31 ©1969 AB Svensk FilmindustriStill photographer: Rolf Lundström 導演 波韋戴貝伊 Bo Widerberg 獲獎 1969坎城影展評審團大獎    1970奧斯卡、金球獎最佳外語片入圍 年代 1969 簡介 瑞典代表導演之一波韋戴貝伊,根據1931年真實事件改編。歐德蘭小鎮以伐 木為主要收入,在即將出口一宗大訂單前往美國之前,隨後新法制訂,警方得 以要求軍方支援鎮壓,在軍方火力的增援下,造成了五人死亡的悲劇……。 26 瑞典電影
  • 27. 「法國新浪潮」(French New Wave)(註2)的啟發,他們將攝影機 由堆滿灰塵的攝影棚中解放,將其放置於真正的場景中拍攝。像維果史 約曼用其電影《491》與《My Sister, My Love》挑戰現況;以及用一系 列「好奇電影」―《好奇的是我》(I am Curious – Yellow)及《好奇的 是我:藍色》(I am Curious – Blue)來表達其「無政府主張」的意圖, 保留了六○年代當時那種想要打擊掌權者的革命精神。然而最讓人印象 深刻的,卻是以當時來說非常大膽的性愛及裸露內容。 波韋戴貝伊(Bo Widerberg)是我們最好的電影創作者之一。他 在一九六三年以兩部電影闖蕩大銀幕:《嬰兒車》(Baby Carriage)被 瑞典影評界看好,有機會成為有史以來最好的電影之一;《底層人生》 (Raven’s End)則是一部社會寫實劇,關於一個年輕人在面對其酗酒父 親、以各種方式恫嚇的母親下,亟欲拋下自己背景的故事。波韋戴貝 伊的下一部主要作品,是一九六七年的浪漫歷史劇《鴛鴦戀》(Elvira Madigan),這部電影讓他第二度(在《底層人生》之後)進軍法國坎 城影展。若希望進一步探索波韋戴貝伊也時常碰觸到的政治題材,則可 以考慮《阿達倫事件》(Ådalen 31)以及他最佳的警探片―一九七六 年的《屋頂上的男人》(The Man on the Roof)。 一九九七年過世的波韋戴貝伊,不僅僅是一位出色的電影導演,他 也熱烈又激昂地丟出了許多不朽的問題。他最常被引用的言論,或許是 他對於電影製作的宣言:「生命不惜任何代價!」一九六二年,他出版 從六○年代迄今的瑞典電影 27
  • 28. 了一本名為《瑞典電影觀點》(Vision in the Swedish Cinema)的書,在 書中,他指責瑞典電影的主題日趨稀薄,而且明顯忽略當代議題,他特 別挑明英格瑪柏格曼(Ingmar Bergman)作為其頭號敵人。在自己的第 一部作品尚未發表前,就敢於甘冒大不諱地批評電影界,甚至是被視為 成就傑出的柏格曼,這也顯示出波韋戴貝伊是一位有著高度自信、並且 毫不害怕說出自己心聲的人。 儘管波韋戴貝伊對於柏格曼不以為然的評價,但瑞典影壇指標柏格 曼仍在這段期間以他的經典電影《假面》(Persona)和後來被喻為「信 仰三部曲」的《穿過黑暗的玻璃》(Through a Glass Darkly)、《冬之 光》(Winter Light)以及《沈默》(The Silence)持續展現創作能量, 作品風格更趨內省。 雖然上述的電影創作者,緩慢地在國際上闖出名聲,但瑞典或許更 容易使人與所謂的「瑞典原罪」(Swedish Sin)產生聯想。早在亞尼麥 特森(Arne Mattsson)的《愉悅的夏日》(One Summer of Happiness) 和柏格曼的《莫妮卡》(Summer with Monika)兩片中單純的裸露沐 浴場景,就已立下了如此基礎。《莫妮卡》在美國甚至被改取成了另 一個隱藏色情暗示、且令人誤解的片名:《莫妮卡:壞女孩的故事》 (Monika: the Story of A Bad Girl),美國片商甚至又添加了幾幕在長島 拍攝的裸露場景,這或許是促成此片成為柏格曼在美國票房最成功之作 品的原因。 28 瑞典電影
  • 29. 同樣在六○年代時期,瑞典電影產業試圖締造名氣,產製出不少 軟調色情片,例如,其中不乏由知名演員演出關於神職人員胯下「長期 凸起」的故事;更常出現的題材,則是滿腔慾火的青少年(其中一部代 表電影為《艾妮塔》[Anita],片中可見到年輕時的史戴倫史卡斯加 德[Stellan Skarsgard])。「瑞典是犯罪天堂」這一類的名聲,之後 便在特定國家大幅成長,尤其是在瑞典主要的客戶德國,「瑞典電影」 彷彿成為「色情片」的同義詞。一九六九年的性教育電影《愛的語言》 (The Language of Love)可視為此一接續至七○年代之趨勢中的顛峰 (雖然此趨勢指的並非電影的品質方面)。 我個人最喜歡的瑞典電影時期是七○年代,或許是起源於對於童 年的追憶,而非當時在品質上的進步。而且,我們當然無法與美國影 史中的黃金年代比擬,當時的美國影壇出現了馬丁史柯西斯(Martin Scorsese)、約翰卡薩維提斯(John Cassavetes)、法蘭西斯福特柯波 拉(Francis Ford Coppola)以及其他風靡一時、各具風格的電影作者。 不過,這仍是一個充滿希望的時代,一九六八年社運中的社會承諾仍方 興未艾,儘管產製了一些功能近似宣傳片的電影,但在這個時期,「自 然主義」的電影拍攝手法正興盛,而社會意識也正面地與之結合。 勞動階級的樸實代表楊霍多夫(Jan Halldoff)可以視為這個時 期的象徵人物。在他的作品像是《迴廊》(The Corridor)、《傑克》 (Jack)及《最後冒險》(The Last Adventure)裡,他證明了能吸引廣 從六○年代迄今的瑞典電影 29
  • 30. 阿巴合唱團.追夢 ABBA - The Movie Picture courtesy of Still Archive, Swedish Film Institute 導演 萊斯霍斯壯 Lasse Hallström 年代 1975 簡介 瑞典天團「阿巴合唱團」澳洲巡迴,菜鳥DJ應電台要求深入採訪ABBA!這是 《狗臉的歲月》導演的首部英語片,身為ABBA後來的御用MV導演,加上幽 默並耳熟能詳的經典名曲,是不容錯過的Cult Film。 30 瑞典電影